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释义
2.1.1 休闲理论
休闲是一个广泛又难以确切定义的术语。对于不同的人而言,休闲意味着不同的内容。因此,休闲理论其自身并非是一种成型的单纯的理论的阐述,其本质是一种概念的集合。亚里士多德曾说过:"休闲是一切事物环绕的中心,是哲学和科学诞生的基本条件之一".[3]
从中可以看出,休闲的本质是源于人的基本活动的,即人在闲暇时间中所本能的希望进行的活动。从这个思维维度进行发散后可知,休闲其本质上分为三个层次:其一是基本生活后的余暇度,这是休闲的最低层次,但也是其存在的必要条件;其二是余暇空闲的利用度,这是基于休闲余暇度而存在的相对上位概念,依附于休闲余暇度的存在而存在;其三是余暇功能度,既余暇时间内的休闲活动给予自身获得的欢愉程度的大小。
马克思主义的休闲观则认为休闲是"个人受教育的时间、发展智力的时间、履行社会职能的时间、进行社交活动的时间、自由运用体力和智力的时间"[4],单纯的从其对于休闲的概念化阐述既可以发现,休闲自身既具有"制约性",作为上层建筑,其自身受到了相关的政治、经济发展的影响,而其本身的发展又在一定的客观维度上促进了政治经济的发展,而究其实质,休闲理论本身所阐述和蕴含的是一种实现行为者"无条件"自由、选择、灵活和自发性,但这种"放任"的前提条件则是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情况。 因此休闲理论的基本思路应有以下几点:(1)休闲必须具备自由时间(2)休闲是在一定政治经济条件下,自发参与的活动,是一种自主选择(3)休闲是一种活动(4)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概括起来,便是本文研究中的休闲定义:一定的政治经济条件下,在满足人类基本生活后的余暇时间所进行的以提升自身欢愉度的活动。
休闲理论中休闲政策、休闲动机与休闲制约、休闲经济、休闲教育、休闲资源、休闲文化六个方面去进行阐述。[5]
在休闲理论中休闲政策是主体为了追求关于休闲的政策目的,所采取的社会、经济行为,即为了解决休闲问题而采取的行动;休闲动机和休闲制约作为休闲价值观的主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人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制约性,21 世纪人类的休闲价值观是"自由、快乐、承担社会责任";休闲消费是一种以精神消费为核心知识限定性消费,同时也是一种体验性消费;休闲教育主要是引导人们如何进行消费,如何合理的安排休闲生活和体验多姿多彩的生命以及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休闲场地设施作为人们休闲的主要载体,与人们休闲活动的丰富及休闲生活质量的高低直接相关;休闲文化使人们在休闲活动中,由于受到自然经济环境的影响,由民族心理素质、地域文化所创造的和构建出来的休闲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的综合体。
2.1.2 休闲体育
休闲体育一词的出现是我国学者对 Leisure Sport 的翻译,休闲体育在国际上没有统一的标准。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比较一致的休闲体育概念和理论体系,我国学者有的将 Leisure Sport 翻译成闲暇体育或余暇体育等,根据本文的理解,将在个人发展中或社会发展中有积极意义的 Leisure Sport 界定为休闲体育。[6]
刘一民认为,余暇体育并非一种新的体育形式,他是从参与体育活动主体的活动时间上进行界定的,他认为休闲体育是指人们利用余暇时间为了达到健身、娱乐、消遣、刺激、宣泄等多种目的所进行的多种活动方式。[7]
张明英认为,休闲体育主要是以娱乐、健身为主的体育活动,其主要特点是:愉悦、宽松,休闲体育活动没有竞技体育那样专业,运动时间和强度都有由自己控制,轻松、随意这样的体育活动,可以缓解紧张工作带来的压力,体会休闲体育无穷的乐趣,又能锻炼身体,又不受年龄、性别限制。[8]
可以断言,休闲体育必将成为未来最时尚的体育活动。但不管如何定义休闲体育,都离不开在闲暇时间内进行有益于身心的理念下所进行体育活动。
休闲体育是体育的下位概念,从体育的维度审视其应隶属于大众体育,[9]从其自身的形式来看,休闲体育所使用的锻炼方式和手段与广义概念上的体育相同,其本质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两点,其一是心理感受,休闲体育所需重视并达到的目标并非是传统体育中的身体锻炼,而更多的是在于其情绪和心理的体会,既达到身心愉悦的状态,其二是余暇时间,这也是区别休闲体育与其他体育参与形式的最主要差异。从休闲体育与其他体育的不同点区分,可以发现,休闲体育中与休闲的关系,都体现了余暇时间和心理感受。因此,休闲体育理论应是依附于休闲理论而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其本质上所面对的是人类的精神层次的需求,且是人类自身必不可少的一种基本活动。
2.1.3 广场舞
舞蹈运动是人类最早产生的运动项目之一,早在远古时期,先民们就曾利用舞蹈这种体育形式进行祈福和祭祀等活动,《中国艺术史》中引用了艺术史学家的考证认定,人类最早产生的艺术活动即是舞蹈。[10]
由此可见,作为体育和艺术的结合体,舞蹈有着其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而作为广场舞来讲,其发展的历史几乎与舞蹈的产生相同步--从其表现形式来讲,广场舞具有一定"集体性",因而与最初的集体性舞蹈形式相契合,因此,可以认定,广场舞既非舶来品又非当今中国社会发展的新生事物,而应是一种具有古老历史传承的艺术表现形式。[11]
我国学者对于广场舞的研究中,对于其定义的阐述较为宽泛,李辉在《当代城市广场舞蹈调查研究》中将广场舞的概念界定为广义和狭义两类,其认为广义的广场舞就是"在开阔的场地上发生的社会舞蹈行为",而狭义的广场舞即为"人民群众为了某一种身心需求在一个开阔的场露天场地上进行的社会舞蹈行为"[12].郑腾腾在《论广场舞的健身效应》一文中将广场舞定义为"大众参与的在广场上进行的群众性舞蹈"[13].陈冬的研究则认为广场舞应界定为"健脑、健身和健心为目的的群众舞蹈"[14].
由此可见,在现阶段的研究中,我国学者对于"广场舞"的概念界定多出于其活动场所及展现的方式进行定义, 因此,广场舞之由来亦应是以其开展场地形式所依托的,而从文化意义层面上对于"广场舞"概念的界定却仍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而这也应是制约我国现阶段对于广场舞文化现象进行深层次剖析的重要原因之一。就目前广场舞的开展情况而言,笔者认为:广场舞是在广场或空地上开展的一项在音乐的配合下,具有现代意义的以个人的独立形体动作为主,融合了多种舞种进行表演的健身娱乐性项目。本文以此为广场舞的概念进行研究。
2.2 相关研究综述
2.2.1 休闲理论研究综述
1)国内休闲理论研究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我国经济的持续良好发展,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普遍提升,我国国民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闲暇时间的增多,使更多的人参与到休闲之中。对休闲理论的研究也开始步入人们的视野之中。目前,我国休闲理论的研究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1)20 世纪 80 年代至 90 年代中期。处在这个时期,大部分人的休闲意识还没有出现,由于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只有在解决物质生活的基础上才考虑精神生活的追求。所以,在此阶段,人们对于休闲理论的研究还比较少,休闲理论与休闲实践还不吻合,而且还处于探索阶段,没有形成特定系统。值得注意的是,1992 年,王雅琳、董鸿扬共同主编的《闲暇社会学》,虽然在研究思路上主要借鉴前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研究思路,但是在我国是最早致力于从社会学的视角进行研究,因此,可以说开启了休闲学研究的先河。[15]
(2)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至今在这一时期,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也有了飞速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提高,人们的生活由温饱转为小康,同时,休闲理论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根据不完全统计,从 1998-2008 年,发表于各类期刊杂志上关于休闲研究的文章约有数千篇,其中 90%发表于 2000 年之后。
总的来说,在这个时期,对休闲理论的研究出现了研究视角多元化、研究的内容多样化、研究方法科学化。
进入 21 世纪后,我国休闲理论与休闲实践得到了高度吻合,如:2003 年,由王雅林、刘耳、徐利亚合作出版的《城市休闲--上海、天津、哈尔滨城市居民时间分配的考察》一书中,充分运用了实证与理论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三线城市居民休闲时间的分配和利用比较全面地分析和研究,以及对休闲对生活质量的影响。[16]
休闲作为一种新的文化现象,不断地影响着人的生活方式进而影响着社会产业结构。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学者不断问世,积极投身于休闲理论的研究中。同时,由中国国家旅游局每年发布《中国休闲发展报告》暨《休闲绿皮书》的问世,内容由中国休闲发展主报告和专题报告组成,其成为我国休闲领域重要的集中性研究成果。所有这些都说明,我国休闲理论已步入正规化,逐步进入科学化的道路。
2)国外休闲理论研究由于休闲最初起始于国外,所以国外休闲的研究要早于我国上千年。但是真正在学术层面的研究,要从 1899 年凡勃伦发表的《有闲阶级论》为标志。所以,国外对于休闲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熠熠生辉的休闲思想
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写道"休闲是一切事物环绕的中心"、"幸福存在于休闲之中;"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写道:休闲是以自我启发和自我表现为目的的自由时间;以及西方文化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圣经》中写到:"Have Leisure and know that I am God.[17]"等等,无不阐述休闲在人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为我们今天的休闲研究提供了基础和导向。
(2)休闲学科的确立
美国着名的经济学家托斯丹。本德。凡勃伦于 1899 年发表了着名的《有闲阶级论》,这本着作的发表标志着把休闲真正放到学术层面进行研究,并形成了学科体系。[18]其在《有闲阶级论》中认为近现代工业的高度发展应当返璞归真,重新认识休闲为基本点,人们开始对传统信仰和现代文明进行反思。
(3)休闲学科的繁荣发展及深化阶段
自凡勃伦之后,一大批西方科学家从不同的学科视角开始关注并加强对休闲学科理论的研究。正因此,所以致使 20 世纪西方休闲学科逐步走向成熟阶段。德国学者约瑟夫。皮柏(1947)的《休闲:文化的基础》着作,被公认现代休闲理论的经典之作,被认为摧毁了 20 世纪工作至上的迷思。[19]
颠覆了全世界对"休闲"的认识。在此书中主要引用一些哲学、宗教和历史上的例证,并指出宗教只能产生于休闲之中;休闲曾经是任何文化的首要基础,过去是如此未来也是如此。法国学者罗歇。苏(1980)的《休闲》一书中认为:休闲表现为个人或集体的积极实践,由于这些实践的扩展以及所需的基础设施,使休闲成为重要的社会现象。[20]
休闲权已成为基本的社会需求。综上所述,从休闲思想的产生到发展,可以看出与社会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社会的导向决定了休闲的发展趋势。无论从哪个角度进行休闲研究,都离不开人的因素,剖析人的休闲需求才是休闲理论研究的核心。
2.2.2 休闲体育研究综述
1)国内休闲体育研究
我国对休闲体育的研究起步晚、基础比较薄,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目前我国对休闲体育的研究开始趋于本土化。我国休闲体育研究的雏形是 1982 年卢元镇教授的《论消遣与娱乐》一书中对休闲体育的理解。之后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学者对其相关研究也在不断增加。从不同的视角进行研究,如:卢锋从娱乐角度研究认为:"娱乐体育是指使人心旷神怡或消除疲劳的活动,是在一段相对轻松、快乐、自由、悠闲的时间里,以使人们从紧张的劳动或工作中得以恢复或放松。[21]
"于涛从心里体验角度认为:"休闲体育是在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基础上,人们抱着充实自我、完善自我的自觉态度,积极主动和享受体育活动获取的一种现代行为方式。"刘一民从时间和活动的角度认为:"暇体育并非一种新的体育形式,它是从参与体育活动主体的活动时间上进行界定的。休闲体育是指人们利用余暇时间为了达到健身、娱乐、消遣、刺激、宣泄等多种目的所进行的多种体育锻炼方式。[7]
"在不同的视角进行研究,但都是从生活常识和字面意思进行研究,对于其内涵上进行研究还不够全面。到 20 世纪 90年代,对休闲体育的关注越来越多。1992 年,王雅琳等编着《闲暇社会学》, 之后又和徐利亚合作于 2003 年出版了《城市休闲-上海、天津、哈尔滨城市居民时间分配的考察》一书,比较系统地分析了城市居民闲暇时间的利用和分配,以及对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的影响。2006 年,汪玲玲的《论休闲体育与人的发展》一书中,提出对人的全面发展来说,仅有劳动时间和劳动活动是不够的,只强调劳动,忽略休闲,会限制和剥夺人的多方面的发展,甚至会造成人的片面发展或者畸形发展。[23]
生产力越发达,为人们提供的闲暇时间就越宽阔,人的个性、能力和需要的全面自由发展。要求有这样的环境,既不是为了获得最大化的剩余劳动而缩减休闲时间,而是为了人的发展把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减到合理限度,给人腾出较充裕的丰富人生,开发潜能,全面发展的闲暇时间。
其从休闲体育价值上对休闲体育理论进行研究。在休闲体育的功能和分类上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罗林(2005)许宗祥等人的观点,许宗祥,饶纪乐等学者从休闲体育对人的生命质量的价值来诠释体育的功能,他们认为人的生命质量主要包括:健康、安全、和谐、经济状况、精神状况。休闲体育的分类,周兵等人对休闲体育做了较为详细的分类,他们按照参加者在活动中的身体状态进行分类:观赏性活动、相对安静状态的活动吧、运动性活动。许宗祥,饶纪乐等学者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不同的分类原则,从 6 个角度对休闲体育活动进行了分类。可见,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已经从不同的角度对休闲体育进行了理论的研究。
近年来,我国学者对于休闲体育理论的研究无论从学术研究方面还是从专着、教材方面都有了很大的突破。在学术研究方面,以休闲理论的亚类"休闲体育理论"为篇名在 2015 年 3 月通过"CNKI"进行检索(见表 3),G8 体育分类中以"休闲体育理论"为研究篇名的文献有 238 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CSSCI期刊和 PKU 期刊)共有 29 篇,占总数的 12.28%,普通期刊收录文献 55 篇,占总数的 23.11%;在学位论文方面,硕士论文收录 92 篇,占总数的 38.66%,博士论文 7 篇,占 2.94%;在会议报纸论文方面,会议占总数的 12.28%,报纸占总数的 6.72%.
从表中可以看出,我国对于"休闲体育理论"的研究慢慢的趋向于更高层次的研究,而且研究的内容也日渐增多,期刊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多。
在专着、教材方面,目前我国有《休闲体育学》(2005.卢锋)、《体育休闲娱乐与实践》(2004.胡小明)、《休闲娱乐体育》(2004.陈炜)、《休闲体育》(2000.周兵,赵全,郑旗)、《余暇体育的娱乐性特征》(1999.于涛)从上述来看,我国休闲体育已经步入正轨阶段,休闲体育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西方休闲体育思想的影响,加上中国的传统文化,使其趋向于本土化的发展。对于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应当建立统一的休闲理论框架,进行多方面的研究。
2) 国外休闲体育研究
国外对休闲体育的研究是伴随着休闲的出现而出现的,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得对休闲的认识到 1899 年凡勃伦发表的《有闲阶级论》,标志着休闲学的真正诞生。[18]
休闲学的诞生同时也带动了休闲体育的不断发展,在 20 世纪的60 到 70 年代,生产力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国际社会同时步入大众休闲时代,人们的个性和自我价值通过休闲的得到了展现。因此,也带动了休闲理论的蓬勃发展。到 1970 年,国际娱乐协会也就是世纪休闲组织通过了着名的《休闲宪章》。
1引言1.1选题依据北京奥运会上,我国体育代表团勇夺51枚金牌,超越美国,成为第一,这是我国竞技体育的历史性突破。北京奥运会结束后,党中央发出了建设体育强国的号召,在全国掀起了全民健身的热潮。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健儿再创佳绩,取得金牌榜第...
2.地方精英的基本理论地方精英自古以来就是国家各级权力、关系在基层交织与联系的纽带,也是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维系地方稳定、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体育社团的发展过程中,地方精英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许多体育社团的建设、发展与繁荣都是通过地方精...
3.8提高张家口市社区居民参与体育锻炼活动的建议3.8.1增强意识,培养观念由于张家口市城市急剧发展,农民演变为城市市民的人数一步步增多,这些人虽然融入了城市居民之中,但他们的认识包括对体育的认识还不很全面,虽然他们也参加体育锻炼,但对于体育...
3研究结果与讨论3.1三套《全国健美操大众锻炼标准》基本内容的分析第一套《全国健美操大众锻炼标准》与1998年9月发布,是为了积极的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满足人们对健美操学校的需求,促进健美操运动积极,健康、持续的发展。一共包含一至...
5.3影响苏州市教育局直属中学体育资源社会共享的相关因素分析影响苏州市教育局直属中学体育资源社会共享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大致可以分以为主观环境因素和客观环境因素两个方面。调查结果显示(见表5):苏州市教育局直属中学体育资源社会共享的影响因素主...
4研究结果与分析。4.1近三届奥运会王皓及其对手反手的技术分析。4.1.1雅典奥运会王皓和柳承敏反手技术分析。柳承敏,1982年生,身高1.78米,右手直握球拍,是韩国传统的直拍单面拉打法,正手侧身位力量大,球路比较刁钻,旋转强速度快。柳承敏虽然...
2文献综述2.1国内研究现状近十年随着对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视,国家相继出台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试行(2002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07年)等相关政策,自2007年起,教育部要求:全国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要在在大学校园中逐步幵展。各级教育部门...
4调査结果与分析4.1复旦附中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的现状分析4.1.1复旦附中体育师资现状调査【1】目前,复旦附中共有14名体育教师,其中男教师8名,女教师6名,25-45岁的中青年教师占86%.参加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的高一年级有13个行政班共469名学生,其...
5新媒体背景下驻济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的对策5.1加强新媒体环境下高校体育社团内部民主管理及健全体育社团规章制度高校体育社团的健康和谐发展的前提条件是有健全的社团规章制度,这对维持社团正常开展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社团内部的管理机制对社团...
摘要在教育可持续发展模式下,高素质高尔夫专业人才培养是高尔夫教育发展研究中重要的内容,也是高尔夫职业教育的首要任务。我国高尔夫教育还处于初级阶段,尤其是高尔夫高职教育尚处在摸索阶段,高尔夫人才培养在数量、质量上都未能满足当前高尔夫行业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