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体育硕士论文 >

身体消费与太极拳身体文化的融合发展结论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11-21 共3752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5 结论

  本论文通过对太极拳习练者的练习习惯、练习目的、练习环境调查,以及对习练者的太极拳文化认知、传统文化认知调查分析,认为当前的太极拳身体文化已经与消费社会环境相融合,成为一种身体文化消费。与消费大环境的同步,能够对太极拳身体文化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同时,从消费视角解读太极拳身体文化,对太极拳身体文化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解思路,可以有效地丰富太极拳身体文化的内涵与外延。其研究结论如下:

  5.1 太极拳身体文化与消费文化的融合是社会环境造就的结果,两种文化虽有差异,但却并不违和。太极拳身体文化消费下的太极拳更加开放,符合现代消费文化的价值内容。

  5.2 通过对太极拳身体文化消费的实证调查发现:(1)太极拳身体文化消费的肢体动作审美主要表现为动作的“舞蹈化”以及“夸张化”倾向;而在肢体动作之外还存在服饰审美与配乐审美。(2)太极拳身体文化消费的练习场域越趋固定化,主要以地域宽广、传播效果及表现效果好的场地为主,如广场、公园或者社区小区等。(3)太极拳身体文化消费的主要功能表现为:促使习练者的精神放松、解放肢体动作、多元化习练目的、维护身体健康、维护年轻体态以及对习练者身体的人文关怀。在消费观念下,太极拳身体文化不再是一种身体练习的手段,而成为了以身体为消费目的的一种文化消费。(4)太极拳身体文化消费可以构建认同,包括习练者的身份认同以及文化认同。

  5.3 根据对太极拳身体文化消费的实证研究,还总结得出了太极拳身体文化消费的特征,包括以下四点:(1)太极拳身体文化消费是“享乐主义”的身体文化消费,主张“无拘无束”,要求身体解放。(2)消费的“快感原则”是促使太极拳身体文化消费的动力,习练者受“快感原则”的支配。(3)太极拳身体文化消费是视觉消费,强调“表现自身”.(4)受“表现自身”的身体展示需求,太极拳身体文化消费注重身体的“形象维护”.

  5.4 针对目前的现状,对太极拳身体文化消费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展望:

  (1)实现经济效应,刺激太极拳的产业化发展。(2)加深文化理解,实现太极拳由“传统文化”到“文化传统”的过渡。(3)构建文化认同,达成和谐内外的终极目标。
 

  6 参考文献

  [1]刑树强。太极拳产业化发展的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184-193

  [2]李富刚,侯俊。太极拳文化与现代思维[J].搏击·武术科学,2005,12:17-19

  [3]敬继红,王冬慧。再论太极拳的文化属性[J]中华武术·研究,2011,5:24-25

  [4]王岗,吴志强,吴松。太极拳:中国艺术元素体现诠释[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10-15

  [5]毛崇杰。后现代美学转向--日常生活审美化与身体美学[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6:31-37

  [6]成艳婷。理查德·舒斯特曼的身体美学思想[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1,5:24-27

  [7]李传奇,田雨善。身体理论视野下体育本体功能之认识[J].中国体育科技,2010,68:9-102

  [8]薛岚。球星的身体资本与文化象征[J].体育与科学,2012,1:18-23

  [9]薛岚。球星的身体资本与文化象征[J].体育与科学,2012,1:18-23

  [10]陈彦。从“反抗的身体”到“享乐的身体”--百年中国文学的“身体话语实践”[J].中国文学研究,2005,3:71-74

  [11]赵岷,许国宝,李翠霞。由教化身体走向解放身体[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10:53-57

  [12]熊欢,身体、权利与性别--女性主义体育理论发凡[J].体育科学,2010,8:14-26[13]让·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刘成富,全志钢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1

  [14]汪民安,陈永国编。后身体:文化、权力和生命政治学[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11:3

  [15]汪民安,陈永国编。后身体:文化、权力和生命政治学[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11:10

  [16]汪民安,陈永国编。后身体:文化、权力和生命政治学[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11:17

  [17]汪民安,陈永国编。后身体:文化、权力和生命政治学[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11:411

  [18]姜明,傅茂柱。消费社会视域下体育消费的文化学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5:43-45

  [19]姜明,傅茂柱。消费社会视域下体育消费的文化学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5:43-45

  [20]汪德宁。消费文化的资本逻辑--鲍德里亚《消费社会》的符号学批判[J].宁夏社会科学,2011,9:140-144

  [21]张建。后现代消费社会身体的走向[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09,2:16-18

  [22]肖旻婵。后现代身体文化语境下的体育价值观[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9,3:9-31

  [23]柏拉图。斐多[M].杨绛译。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17

  [24]樊莲香,潘凌云。难美项群中身体动作的文化体现[J].体育学刊,2011.4:49-52

  [25]汪民安,陈永国编。后身体:文化、权力和生命政治学[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11:277

  [26]张峰。象形武术·身体·思维符号[J].体育与科学。2010,1:48-51

  [27]邱丕相主编。中国武术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

  [28]方国清,骆红斌。中国符号:武术文化传播与国家形象的建构[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1:15-19

  [29]司红玉,虞定海。健身气功·五禽戏之身体文化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7.1:56-59

  [30]张峰。象形武术·身体·思维符号[J].体育与科学。2010,1:48-51

  [31]邱丕相主编。中国武术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

  [32]汪民安,陈永国。后身体:文化、权力和生命政治学[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11:277

  [33]伍庆。消费社会与消费认同[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88

  [34]约翰·费斯克。理解大众文化[M].王晓珏,宋伟杰。译。北京: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1:111.

  [35]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刘成富,全志钢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4

  [36]金丹元,王莹莹。后现代消费语境下当代身体文化的审美观照与理性超越[J].中州学刊,2006.5

  [37]伍庆。消费社会与消费认同[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15

  [38]龙宝新。文化是什么?--对当代“文化”概念的反思与重构[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13,4:446-451

  [39]陶东风。消费文化中的身体[J].贵州社会科学,2007.11:4-6

  [40]邱丕相,王岗。走进主流社会的中国太极拳文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12:1603-1605

  [41]伍庆。消费社会与消费认同[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31

  [42]陈振勇,郭志禹。武术运动国际传播发展理念--身体文化的互动[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6:51-54

  [43]陈文华主编。文化学概论新编[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276

  [44]汪民安,陈永国编。后身体:文化、权力和生命政治学[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11:294

  [45]方国清,骆红斌。中国符号:武术文化传播与国家形象的建构[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1:15-19

  [46]陈宁。东西方身体文化观的比较[J].长江大学学报,2012.3

  [47]龙宝新。文化是什么?--对当代“文化”概念的反思与重构[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13,4:447

  [48]让·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刘成富,全志钢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104

  [49]汪民安,陈永国编。后身体:文化、权力和生命政治学[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11:295

  [50]张新军。消费社会的文化地图[J].高等函授学报,2006,4:24

  [51]何志钧。文艺消费导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12:21

  [52]陈文华主编。文化学概论新编[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295

  [53]张岱年,姜广辉。中国文化传统概论[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5

  [54]崔周,杨旭。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的太极拳发展[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12.1:77

  [55]伍庆。消费社会与消费认同[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9:32

  [56]邱丕相,王岗。走进主流社会的中国太极拳文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12:1603-1605
 

  致 谢

  经历近半年的写作,毕业论文已接近尾声。而在毕业论文以前,还有近两年半时间的写作能力锻炼、科研方法积累、论文题目确定以及论文调研的前期准备过程。在此期间,我得到了导师的关心和指导,以及其他老师、朋友与同学们的帮助支持,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我的论文才得以完成。因此,在此论文结束之余,我想对所有帮助过我的老师、朋友以及同学等奉上最真挚的感谢。

  首先,特别感谢我的导师陈振勇老师对我一直以来的指导和帮助。陈老师平日工作繁忙,但是在我做毕业论文期间,从选题、阅读资料的选定、实地调研、写作提纲的确定和修改、初稿修改以及后期调整,最终定稿的整个过程中都给予了我认真细致的知道。陈老师对于学生的培养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同时,他的自我要求极高,从读博,到读博士后,以及对技术、学术的执着追求都在时刻提醒着我,不能够松懈,必须保持紧张感和对知识的渴望。

  陈老师治学的严谨性、科学研究的精神以及对雪生无微不至的关怀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并将积极影响我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在此,我衷心地感谢和祝福我的导师。

  其次,要感谢温佐惠老师、张选惠老师、赵斌老师、杨啸原老师、周直模老师、沙川华老师等,在三年的研究学习生涯中给予我的武术基础理论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教导,以及在论文撰写的过程中给予我的热心帮助。

  再次,感谢我的师兄姚孔运、童国军、朱宵、刑照利,以及师姐常丽娟对我学术的帮助和生活上的关心。通过两年与他们相接触的时间,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上都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另外,我还要感谢师弟黄龙、张旭鹏、朱超以及师妹卫微、许艳玲对我日常生活上的帮助与支持!

  最后,衷心感谢一直培养我的母校--成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部和武术系),在我三年研究生以及四年本科生涯中对我的栽培。在此,我衷心祝愿帮助过我、指导过我的人万事如意,祝愿母校越办越好。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体育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