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体育硕士论文 >

民办高职院校校公选课体育类课程的学生学习现状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2-26 共5958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3.5 苏州市民办高职院校校公选课体育类课程的学生学习现状分析。

  3.5.1 学生选择校公选课体育类课程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内部动力,直接影响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原因,是激励、指引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30].

  从对学生选择校公选课体育类课程的学习动机的调查结果表明,苏州市民办高职院校学生选择校公选课体育类课程的学习动机的主要是三个,排在首位的是个人兴趣、爱好,有 299 人选择占总人数的 72.05%,第二是锻炼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质,占总人数的 65.78%,第三是休闲娱乐,愉悦身心占总人数的 62.65%.由此可见,绝大多数学生是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课程,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锻炼身体,增进健康,增加体质。令人欣喜的是,将校公选课体育类课程作为通过考试,纯粹修满学分的学生所占的比重较少。由原先应付考试向自身兴趣爱好和休闲娱乐、调节身心方面转变,至少说明现在大部分学生对体育类课程的学习动机是正确地积极地,逐渐认识到体育的更多功能价值,这与各民办高职院校开设此类课程的初衷相吻合。在调查中发现,学生选择校公选课体育类课程的学习动机存在一定的性别差异,除了个人兴趣爱好外,男生把锻炼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质放在第二位,女生则把休闲娱乐,愉悦身心摆在第二位。只有 33.25%的学生的学习动机是为了发展自己的体育特长,通过访谈得知,更多的学生没有体育项目上的特长,主要原因是在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迫于升学、高考的压力,加之家庭教育等因素忽视体育锻炼,没有形成体育特长。另外 11.33%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出于对个别教师的信赖、崇拜、友谊等而喜欢某个教师的课,因此师生间的和谐关系也是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之一(表 3-14)。

  同时也不难看出,31.33%的学生对校公选课体育类课程的还没有足够深刻的认识,选课没有目的性,盲目随大流,学习的态度不积极,是造成这部分学生的旷课率较高的根本原因。从学校的角度来讲,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选课的指导,增大宣传的有效力度,让学生充分了解民办高职院校开设校公选课体育类课程的目的和意义,促进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形成。

  3.5.2 学生对校公选课体育类课程的授课教师满意度。

  学生对教师教学的满意度在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诸多因素中具有重要地位,起到重要的参考作用。在实践中,各民办高职院校通过建立和完善学生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学生对教师的满意度测评,是监控教学活动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作为教师的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为教学管理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学生根据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教学方法、理论水平、个性特征 、思想品德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评价。

  从学生对校公选课体育类课程的授课教师满意度评价调查中可以看出:教师的思想品德、专业技术水平得到了大多数学生的肯定,思想品德的满意度达到 96.38%;专业技术水平的满意度达到 93.02%.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个性特征和理论水平的满意度稍低,不满意率分别为 15.66%、17.35%和 18.07% (表 3-15)。

  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满意度稍低的原因,结合教师调查问卷中,教师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的调查不难分析出,目前苏州市民办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采用常规教学方法比如:讲解示范法、完整分解法等,通过正确的示范和形象的讲解,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是学生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的有效方法之一。但这种常规教学方法一般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于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只有教师敢于创新、以学生为本、利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学生对教师的个性特征的满意度稍低的原因,笔者认为是学生对个性特征的概念不清晰所致。这里所讲个性特征主要指教师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成分,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能力是使人能成功完成某项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比如:会轮滑是一种技能,而在学习过程中体现出的身体平衡性、灵活性、协调性则是个人能力。气质是个人生来就具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分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以及抑郁质四种气质类型。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例如,一个人在任何场合都表现出活泼开朗、诚实勇敢,这些心理特征就是性格。

  作为一名校公选课体育类课程的教师,除了具备过硬的专业技术和很强的驾驭课堂能力外,还须掌握体育专业和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理论知识,以及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很多专业技能水平很强的教师却上不好课,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知识面太窄、理论知识欠缺,在教学过程中缺少对体育理论知识的渗透,各教学环节衔接不流畅,教学内容干巴巴,没有深度,加之不注重自身的学习,所以很难上出高质量的体育实践课。

  另外由于学生的思想、心理不够成熟,也没有接受专门的指导和训练,学生的判断容易受外在因素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引导学生对授课教师满意度做出有利评价,同时发挥教学督导室以及同行、骨干、专家的作用,真正达到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3.5.3 学生希望校公选课体育类课程安排的运动项目。

  学生希望校公选课体育类课程安排的运动项目调查中,在允许多选的情况下,总人次排在前六名的项目分别是羽毛球、游泳、篮球、跆拳道、健美操、轮滑。男、女生在项目选择上因性别不同而有所差异,其中男生表现出对竞技性、对抗性兼备项目的倾斜,希望开设的运动项目前六名依次是篮球、游泳、羽毛球、足球、跆拳道、武术;女生偏爱塑造形体、韵律感强的室内项目,希望开设的运动项目依次为瑜伽、羽毛球、健美操、游泳、女子防身术、交谊舞(表 3-16)。

  调查中发现,随着当今社会举办或转播体育赛事的频繁,公众对体育观念的转变,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当代大学生,大多数学生不再局限在传统型项目上,渴望了解或掌握更多的体育运动项目,分别有 45.54%、33.01%、28.19%的学生希望增设游泳、跆拳道、轮滑等新兴体育项目,目前各高职院校都未开设这三门课程。结合各民办高职院校开设校公选课体育类课情况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只有三所民办高职院校开设过羽毛球课程,由于羽毛球对场地要求较简单,室内外都可以进行,而且运动量可以自行调节,不同性别、不同基础都可以参加,同时又兼备较强的对抗性和娱乐性,因此深受男女生的喜爱,希望开设羽毛球的学生占总人数的 45.78%.篮球和健美操项目分别深受男生和女生的喜爱,目前分别只有四所和三所高职院校开设过这两门课程。

  3.5.4 学生参加校公选课体育类课程学习后的收获。

  通过对学生参加校公选课体育类课程学习后的收获调查统计表明,学生的收获主要表现在心理健康水平、身体健康水平、社会适应性、运动技能水平、团队合作意识、发展兴趣爱好等几个方面,其中 57.35%的学生认为自己参加校公选课体育类课程学习后的收获是丰富了业余生活,调节了不良情绪,53.73%的学生学习后的收获是提高了运动水平,增强了身体素质,50.60%的学生学习后的收获是扩大了社交范围,能够更好地与周围同学和睦相处,48.19%学生学习后的收获是学习了健身方法,掌握了体育运动技能,而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了团队学习意识和培养了新的运动兴趣,养成了体育锻炼的习惯方面的收获只占 39.28%、37.59%(表 3-17)。

  由此可见,校公选课体育类课程的教学不仅让学生运动技能水平得到了提高,而且对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身体健康水平、社会适应性都有了显着的作用。但是在团队合作意识、发展兴趣爱好方面学生的收获不大,从与学生的交流中获知,大部分教师的教学组织形式是从体育必修课拷贝过来,在教学过程中还是以传授运动技能为主,忽略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学生也只是粗略地学习了一些与运动项目相关的知识,很难体验和感受到校公选课体育类课程的人文精神方面的价值。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体育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