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体育硕士论文 >

职业学校篮球爱好者踝关节运动损伤调查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6-02-27 共2690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职业学校篮球爱好者踝关节运动损伤调查

  本研究回收 451 位学生所填写的问卷,占总人数 500 人的 90.2%,有效问卷 422 份,有效率 93.6%,,学生平均年龄 19.2±1.1 岁,身高 174.3±7.3cm,体重 75.9±9.3kg,平均球龄 3.2±1.5 年,每月平均打篮球时间为 22.1±5.3 小时(见表 5),学生间的比较均无差异。
  
  4.1.1 伤病率

  通过对十六所职业技术学校 422 名篮球爱好者进行调查,有 372 位(88.1%)曾经有过一次以上的足踝损伤,合计有 502 次的损伤,每位学生平均有 1.35 次损伤,详细资料见表 2.在这 502 次受伤中,踝关节损伤 428 个占 85.3%,而足部损伤 74个仅占 14.7%.
  
  4.1.2 受伤时期

  本研究将学生进行篮球运动的时期分为体育课上、平时练习训练和篮球比赛三个时期。根据统计多数学生的受伤是在篮球比赛中,占总受伤数的 84.3%,说明篮球比赛时期有较高受伤机率(详细资料见表 3)。有关篮球运动损伤的受伤时机,在过去文献中有报告,文献回顾发现:损伤发生在比赛时的机会较高,因为比赛的强度高于训练,高强度的比赛增加损伤发生机会1.Messina(1999)观察美国德州篮球校队发现:男子运动损伤发生率,比赛是训练的 9 倍1;Henry 针对 76 位职篮选手回顾过去 7 年共 576 次损伤,也发现比赛发生比例(45.0%)较练习(23.0%)高2.
  
  4.1.3 受伤时机

  由于篮球运动的跑、跳、投和切入等动作较多,对于下肢尤其在踝关节产生很大的应力。通过本研究发现最常见的踝关节运动损伤的状态是抢篮板球,其次为投篮和运球,而学生以落地时,踩到别人脚、落地时和急停/变向时,损伤机会最高。(见图 1 和图 2)本文的调查发现:篮球运动足踝部的运动损伤以跳跃时发生的损伤最多,尤其在抢篮板的混战的中,落地时无预警的情况下,踩到别人的脚受伤机会最高。这是因为抢篮板的动作多发生在禁区和三分线内,根据林洋卿在 1999 年所发表的文章中指出,篮球学生在三秒区受伤的比例最高达 69.5%,其次为三分线内占 21.5%,在这个区域里,防守和进攻的学生,会增加接触和冲撞的机会,因此选手受伤机会也会增加3.
  
  4.1.4 受伤的部位与诊断【1】

  
  本文的损伤部位依照疼痛原始部位分为惯用脚侧和非惯用脚侧的外踝、内踝、踝跟部和足部。本研究结果足踝部损伤 502 次,踝关节损伤 428 例中以韧带拉伤(75.7%)最高,其次为肌腱发炎(20.8%),骨折占 3.5%,足部 74 例韧带拉伤有 36 例、肌腱发炎有 16 例、骨折有 8 例,其它如足底筋膜炎有 12 例和足部脱臼也有 2 例(详细情况见表 4)。

  本研究结果发现篮球运动踝关节运动损伤比例远高于足部运动损伤,而踝关节运动损伤以外踝所占比例最高,这与 Henry 的调查结果类似。受伤种类以韧带拉伤(72.1%)最高,与过去的文献有相同的结果(Shambaugh,1991)。这是因为踝关节运动损伤多发生在选手跳跃后落地动作,此时,踝关节处于跖屈和内翻的状态。由于距骨是一个前宽后窄的楔形构造,因此踝关节作背屈的动作时,距骨会卡住胫骨和腓骨所形成的关节面,形成最稳固的位置,随着背屈角度减小,踝关节跖屈,稳定性相对变差,此时韧带所提供的稳定比骨性结构重要;另外,踝关节外侧骨性结构大于内侧,因此限制踝关节外翻的动作,然而内侧骨性结构无法提供相同的保护,一旦受到内翻性应力,外侧韧带就容易受伤。【2】

  
  4.1.5 受伤结果

  4.1.5.1 就医比例

  由于爱好者受伤后在球场上无法立即达到原有水平,直接影响到个人及球队的训练,因此,大部分受伤学生会寻求治疗(88.0%),而且以中医(36.1%)最高。原因可能和中国传统的医学对于治疗跌打损伤效果好有关,至于曾接受过物理治疗的损伤,仅占全部治疗数的 25.2%,因此推测物理治疗对于运动损伤的介入尚未普及化,让学生接受,所以需加强倡导物理治疗师在运动场上的作用以及在运动损伤中所能给予爱好者的帮助。(具体详情见图 3)【3】

  
  4.1.5.2 残余症状

  踝关节运动损伤后常会有残余症状困扰球员,Gerber(1998)观察 96 位因篮球运动造成的踝关节运动损伤并积极介入复健治疗的选手,规定“踝关节不会痛,功能没有下降且能单脚跳远达健肢的 80%距离”为治疗成果达可接受的程度,笔者分别在患者受伤后 6 周及 6 个月评估其治疗成果与恢复状况,结果,6 周以后,95%的受试者能回到运动场上,但只有 45.0%的受试者达到可接受程度,6 个月以后,也仅有 60.0%达到可接受程度1.Yeung 就踝关节运动损伤 3 个月以上的残余症状作探讨,结果59%的球员会有一个以上的残余症状,其中以疼痛(30.2%)的比例最高,其次为踝关节不稳(20.4%),踝关节有杂音(18.2%)和无力(16.5%)2.

  本研究结果显示,56.0%的损伤有残余症状,其中以跑步会痛,跳跃会痛,踝关节不稳,力量变差和无法长时间运动为主要的症状。(见图 4)
  
  4.2 职业学校篮球爱好者踝关节运动损伤发生率追踪调查

  4.2.1 发生率

  在针对 100 名职业学校篮球爱好者一学年追踪调查期间,有 56 位学生发生踝关节运动损伤,占总人数的 56%.发生 73 例的踝关节运动损伤,以学生踝关节损伤机会为单位作统计,平均每位学生每年会有 0.73 次损伤机会。以发生部位作区分,发生在惯用脚有 42 例,占全部损伤的 57.5%,其中再次损伤和慢性损伤占 83.3%;非惯用脚 31 例,占全部损伤的 42.5%,其中再次损伤和慢性损伤占 33.9%,而损伤类型在惯用侧和非惯用侧的间无统计上的差异(p=0.3)。损伤后 63 例(新 11 例;再次损伤 34 例;慢性损伤 18 例)作治疗(详情见表 5)。【4】

  
  以损伤的重复性来说,本研究 73 次踝关节运动损伤中,39 次(53.4%)损伤发生在过去曾损伤的部位;12 次新伤在一年内的追踪,有 4 个部位(30.0%),再次发生相同的损伤,显示踝关节运动损伤好发于过去曾损伤的部位,并且未曾受伤的部位一旦发生损伤,有三成的几率,一年内会再次发生相同的损伤。因此,应该加强学生对于踝关节运动损伤的重视,尤其针对曾遭受损伤的学生,以避免损伤继续发生的可能。

  4.2.2 损伤类型

  本研究将踝关节运动损伤的类型区分为新伤、再次损伤和慢性损伤。新伤定义为该受伤部位过去未发生任何损伤或任何相同损伤诊断或症状的病史者;再次损伤是过去的病史中曾经在同一部位有相同损伤的诊断或症状,并且,该损伤发生时间与前一次损伤(症状)消失的时间间隔一个月以上者;慢性损伤定义为该损伤(症状)在一个月内重复发生或该损伤(症状)发生在前一次损伤(症状)尚未完全解除前1.一学年追踪调查期间,有 56 位学生发生踝关节运动损伤,受伤的学生仅遭受新伤的有 9 位,占总损伤人数 16.1%;其余大部分受伤的学生(83.9%)属于再次和慢性损伤,两者均是重复性损伤。

  本研究结果发现:职业学校篮球爱好者大部分踝关节运动损伤是重复性发生,甚至在损伤所产生的症状未消失前,又再一次发生损伤。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体育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