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艺术硕士论文 >

中国动画的类型模式现状与发展趋势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11-20 共12313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四章 中国动画的类型模式现状与发展趋势

  4.1.中国动画的类型模式现状

  美国与日本的商业动画都具有强烈的类型倾向,而两国的动画类型则有不同的模式,美国动画类型区别于不同的创作公司,受美国"片厂制"的影响,美国动画类型因不同的制作公司集团而形成不同的模式,日本动画区别于不同的题材、内容和不同的受众面。而中国动画类型尚未发展成熟,有诸多不确定性,以下通过题材、艺术风格和传播渠道来探讨中国动画类型模式。

  4.1.1 以影视题材分类方式的动画类型模式

  4.1.1.1 以影视题材分类方式的动画类型现状

  根据影片的题材对不同的动画类型进行区分是研究动画惯用的方法,不同的题材决定不同的故事模式,从而决定某一部动画片的类型。题材是构成叙事类的文艺作品的主要材料,也就是文艺作品中对具体描写的某一类事件或现象的概括。

  题材不能等同于类型,类型动画包含了更广的内涵,如对受众心理的把握与相似的艺术创作模式。然而当前中国动画的产业化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未出现适合推广的创作模式。依靠动画的题材对动画作品实现分类能够直观的把握中国动画类型的整体发展趋势。国家广电总局在对动画的分类方法上就是按照题材来进行划分的,如:现实题材、历史题材、教育题材、科幻题材、童话题材、神话题材等,在 2011 年和 2012 年,根据《国产电视动画片制作备案公示管理制度暂行规定》备案的动画片为 566 部与 577 部,具体数据如表 6.

  从表 6 数据中可以看出童话题材与教育题材占到了较大的比例,这也反映出中国国产动画片目前主要的受众群体是少年儿童的事实。随着近年来国产动画的产量迅速上升,题材的分类方式仅仅能把握动画作品的故事类型,难以对动画的创意思路、艺术风格、技术手段以及所针对的受众群体进行准确的把握。

  近年来国产动画优秀作品频出,如以儿童为受众群体的《喜洋洋与灰太狼》、《熊出没》、《果宝特工》等作品的"童话题材"和以青少年为受众群体的《秦时明月》、《秦汉英雄传》、《隋唐英雄传》等作品的"历史题材",都有形成动画类型的趋势。

  然而被归类为"科幻题材"的《电击小子》与《纳米核心》就有着完全不同的受众群体和影像风格,在创作模式上也是不同的。因此从作品题材的角度对动画类型的划分与研究应当更具体和深入,如将《秦时明月》、《侠岚》等作品归为神话武侠类,将《喜洋洋与灰太狼》、《猪猪侠》等作品归为拟人童话类,《三毛流浪记》、《西游记》归类为名著改编类、青春历险类等。

  上世纪 80 年代,中国动画的题材类型得到了很大的拓展,从早期的以神话与教育题材为主扩展到了今天对现实生活、历史文化和科学幻想等各方面题材的应用。题材的拓展一方面说明了对动画功能的认识从过去的以教育为主发展到寓教于乐,并最终发展成为以全面娱乐为目的,这一现象也是动画片产量与需求量不断增加的结果。一批相同题材的动画影片只有通过一段时间市场的检验与观众的认可才可能演变发展成一种成熟的动画类型。目前中国国产动画取得较广泛认同的题材如神话武侠类和拟人童话类,主要针对年龄较低的观众群体。由于中国动画片产量巨大,行业竞争十分激烈,国产动画片过于集中在几种题材上的局面必然因为市场需求的饱和而改变,动画片受众的跨度扩大化将成为国产动画发展的趋势。随着中国动画创作者在创作观念上的不断革新,过去以少年儿童为动画主要受众群体的动画片将会减少,新的动画题材将会不断涌现,优秀动画的题材将通过制作水平不断的提高和观众对该题材的接受与认可最终形成一种成熟的动画类型。近年来以都市生活与爱情为题材的《泡芙小姐》、以搞笑与讽刺为题材的《十万个冷笑话》等作品都可能促进新的动画类型的产生。以下试以中国经典神话题材动画片《大闹天宫》为例探讨中国神话题材动画的创作模式。

  4.1.1.2 神话题材的《大闹天宫》

  《大闹天宫》(图 1)是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于 1964 年制作的经典动画长篇。作为中国第一部彩色动画长篇,《大闹天宫》以中国特有的神话文学《西游记》为题材,通过适当改变情节和对神话传说艺术化的处理,《大闹天宫》获得了国内外广泛的好评,2011 年《大闹天宫》甚至被用现代数字技术重新处理而重新搬上银幕,获得了极高的票房。

  神话题材动画是"中国学派"动画片最成功的题材,包括《大闹天宫》、《天书奇谭》、《九色鹿》、《女娲补天》、《哪吒闹海》、《金猴降妖》等,《大闹天宫》作为中国早期的几部神话题材动画片,为中国神话题材动画片的发展提供了经典的范本,不仅是因为其为中国动画获得了相当数量的奖项和赞誉,而且在动画的艺术性方面也是空前的,它的制作完成使中国动画在技术和艺术水平上都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奠定了"中国学派"辉煌的基础。《大闹天宫》在剧本设定、人物造型、背景设计、音效设定、艺术风格的表现等方面都成为之后的中国神话题材动画的经典模式。

  从剧本改编的角度看,《大闹天宫》在保留《西游记》叙事顺序的基础上对剧情进行大量的改编和精简,使故事情节更紧凑流畅,适合动画电影的时间限制。

  《大闹天宫》用上下两部共 114 分钟的时间完美的展现了《西游记》前七回的内容,同时通过增加细节刻画和精心的编排,使影片更适合儿童的观赏心理,成为一部娱乐性较强的神话题材动画电影。而《大闹天宫》更大的成功在于将"乐观向上,反抗压迫"的时代精神融入到对传统神话文学的改编之中,在影片的结局处理上,导演万籁鸣大胆的突破原著中孙悟空被玉帝请来的如来佛压在五指山下的"悲剧式结局",而是让孙悟空成功的打败了天庭,成为了一个完美的英雄(图1-2)。和早期万氏兄弟的杰作《铁扇公主》中以神话故事表现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的时代主题相似,《大闹天宫》中的故事内容反映出当时中国所宣扬的反封建的革命精神,这正是当时神话题材动画片能够得到支持的重要原因。

  从人物造型上看,《大闹天宫》的角色设计由我国著名漫画家、装饰画家张光宇先生负责。孙悟空的形象设计参考了《西游漫记》、戏剧脸谱、民间版画、壁画、皮影、剪纸等人物造型,结合出色的漫画技法和动画表现力的要求,使孙悟空的角色具备了猴子的机灵、神仙的法术、人类的情感,使孙悟空得形象的到完美的展现,相较于《铁扇公主》、《猪八戒吃西瓜》等作品而言,更贴近中国人民对该神话人物的想象,也成为后来动画作品中对孙悟空这一经典神话形象的造型模板,如《金猴降妖》、《宝莲灯》等作品。除了主要角色外,《大闹天宫》对其他角色的设计也是遵循在漫画造型的基础上借鉴中国传统民间艺术中的形象加以创造,能很好的展现人物身份和性格特征,同时结合动画制作的实际需求,人物运动部分的线条较为简洁流畅,使人物动作极为生动,如玉皇大帝长袖垂荡,面部臃肿,神情懒散,取自民间艺术中对神仙和达官贵人的表现,李天王的形象借鉴了宗教绘画,二郎神的形象来自京剧人物装饰和脸谱,三太子哪吒的形象更接近中国传统年画对儿童的表现。这些取自中国传统艺术却又融合现代绘画技巧的角色设计为之后"中国学派"动画作品对于神话以及古代寓言故事题材的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图 1-3).《大闹天宫》的背景的美术设计也体现了神话题材动画的重要画面特征,由张光宇之弟张正宇负责完成。设计中融入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风格与角色造型,但考虑到动画片中背景的作用在于衬托动画人物的演出,防止出现背景与人物角色因绘画风格相近而出现主次不分的情况,在对中、远景或拥有更大范围背景的镜头进行背景设计时,他选择了使用写意程度较高的中国山水绘画为基础,使背景与动画角色在视觉感官上拉开距离。而在近景或是背景环境对动画角色的烘托作用成为推动剧情发展的关键因素的情况下,背景的美术设计巧妙的变成了注重装饰的绘画风格,如花果山的树林和山石、蟠桃园的大门以及那蟠桃宴上造型各异的器具和食物,都以精美的线描绘画或装饰画风格出现(图 1-4)。

  动画背景艺术风格的巧妙的转变,体现了美术设计者对中国传统艺术的融会贯通和对动画影视语言的正确把握。影片中背景的整体色调随着剧情的推进而变化,从鲜艳变得灰暗,最后到孙悟空跳出炼丹炉、棒打云霄殿的高潮,画面背景呈现一片灰黑,利用背景衬托人物和故事的主旨思想--"推翻腐朽的统治"也成为"中国学派"动画作品的一个重要模式。

  《大闹天宫》的音乐制作结合了众多中国古典乐器合奏,作曲家吴应炬为影片配乐担任主创工作,使这部包含了大量传统视觉艺术的动画电影真正做到了融合中国传统艺术之大成。吴应炬对动画片的配乐制作精益求精,甚至为了突出影片中七仙女的妩媚神态,专门创作了一段昆曲,足以窥见当时中国动画事业的工作者对动画电影创作的投入。《大闹天宫》的艺术水平在当时的高度,即使到了《大闹天宫》在西方国家播出的 1978 年,依然显现出极高的艺术水平,获得了最佳影片奖,著名影评人凯恩·拉斯金给予该片高度评价,认为这部充满无穷的独创力、迷人的事件、英雄式的杰出动画作品奠定了导演万籁鸣现代动画电影史中的地位.

  对于《大闹天宫》这座中国动画的高峰对"中国学派"乃至整个中国动画的影响,一种观点认为"面对《大闹天宫》这座高峰,许多动画人裹足不前,长期以来在它的阴影下徘徊。以后虽然又拍摄了许多类似题材的动画影片,但在技术、艺术和故事叙述手法上,没有更大的突破,孙悟空这个知名动画人物,没有能够像迪斯尼的米老鼠、唐老鸭那样,保持长久而神奇的生命力。"诚然,《大闹天宫》的创作团队中集中了当时中国不少高水平艺术家,这种国家级的创作团队的创作模式很难被后来者模仿,但《大闹天宫》高水平地创作模式却并不会对别的动画创作产生阻碍和限制的作用,对于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来说则是为之后的动画创作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自《大闹天宫》的创作结束并成功的获得国际性奖项之后,本可以趁热打铁,利用《大闹天宫》主创人员对神话题材动画片的创作热情并总结制作经验以形成的神话题材动画创作模式,以此为基础创作一系列以中国传统故事和神话传说为内容的动画作品,但由于当时国内经济和政治环境的因素,这一目标没有实现。然而《大闹天宫》对中国动画的示范和促进作用是不可低估的,跨过文革的浩劫,于 1979 年拍摄的动画长片《哪吒闹海》就继承了《大闹天宫》的精良制作、顺应时代的剧本改编、众多传统民族文化元素的融合等体现中国神话题材动画作品的元素,而之后的《天书奇谭》、《金猴降妖》等作品也是为已经开始走下坡路的"中国学派"动画增添了不少可供研究的经典之作。《大闹天宫》对中国神话题材动画的推动是显而易见的,在当今中国商业动画必将走向类型化发展的趋势下,以神话为题材为内容的神话类动画是否能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动画类型,《大闹天宫》的经验是值得借鉴的。

  4.1.2 以画面造型艺术风格为分类方式的动画类型

  4.1.2.1 国产动画艺术风格现状

  《类型动画研究》作者将类型动画的模式系统分为艺术创作模式系统、技术创作模式系统和制作营销模式系统.在这三种模式系统中,动画的艺术创作模式是决定动画类型的主要内容,其包括故事模式、活动影响模式、声音模式。其中故事模式即本章上节所论述的动画题材,而活动影像模式和声音模式则包括了动画的风格设计、概念设计、场景设计、分镜头台本设计、色彩设定、配音与对白、背景音乐等动画制作流程的模式。对于刚刚形成一定产业规模的国产动画来说,在这两种模式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因制作技术与创作理念的不同而导致在造型与画面视觉效果上的差异,当前的国产动画从艺术风格上可以分为传统艺术风格、拟人风格与模仿国外动画的造型风格。

  首先,动画艺术不仅是一种世界性的文化,也是一种能体现一种民族精神内涵的文化,每个具有一定规模动画产业的国家都试图将本国优秀的文化资源体现在动画创作上,在这一点上"中国学派"所取得的成就是成功的,中国传统艺术与现代的影像技术完美的融合,形成了诸如水墨动画、剪纸动画、木偶动画等独具风格的动画形式。自从新中国的动画事业得到初步的发展以来,在特伟导演的"走民族风格之路"的口号的号召下,中国动画人开始了一段民族化的探索。从《骄傲的大将军》中京剧脸谱式的人物形象到第一部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

  展现出的水墨动画那特有的美感;从剪纸片《金色海螺》中将传统的中国民间艺术形式融入动画的影视剧作到《大闹天宫》中将中国传统艺术元素完美的结合,中国动画人不断地尝试从创作思想、造型设计、制作手法、配音和背景音乐的运用形成较为成熟的艺术创作模式,"中国风格"的艺术模式系统中包括了"中国学派"在不同时期内创作的带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动画的类型。

  随着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水平的不断深化,传统的依靠计划经济的动画制作和传播模式难以为继,加上"文化大革命"对中国动画人才的培养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中国学派"已走向衰落。进入 21 世纪,随着商业动画的大发展,依靠传统"中国风格"的艺术模式创作的动画已经十分的罕见。

  其次,拟人风格动画是目前国产动画形成的另一种艺术风格模式。所谓拟人风格,即以拟人化的人物角色作为动画片的主要表现对象。拟人化,顾名思义就是赋予非人类的事物以人性化表现,使它们能够用近似人类的方式思考和交流。"拟人化创作是十分讨人喜欢的手法,它绝不仅仅在外表上拟人,穿上衣服,加上四肢,能说会道,更重要的是神态、动作、表情、性格上真正具有人的特点。

  可以按照剧本创作的需要赋予他们不同形态和性格,或借助于他们的形象演绎形形色色不同内容的故事。"自从动画出现以来,拟人化的动画角色就一直被动画创作者广泛运用于多部动画作品中。1912 年美国动画家温瑟?麦凯(Winsor Mcay)创作出的动画片《蚊子的故事》(The story of a Mosuito)就首次将动物形象作为影片的主角,从而开创了拟人动画的先河。而其后的作品《恐龙葛蒂》更是显示出了拟人化创作手法对于突出动画的独特艺术魅力的必要性,人们观赏到的实拍电影中对于恐龙这种生物的成功表现是在数十年后的影片《侏罗纪公园》中。中外动画的早期作品中也不乏优秀的拟人动画,从迪士尼的米老鼠系列到万氏兄弟的经典之作《铁扇公主》,拟人的表现手法曾经一度成为动画作品的主流。新中国成立后制作的童话题材的拟人动画如《谢谢小花猫》、《小猫钓鱼》、《好朋友》等作品,不仅开启了新中国动画事业的先河,也奠定了"中国学派"动画制作技术的基础。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动画工作者制作了一大批拟人角色动画,并形成了中国特有的模式与艺术风格。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中国的拟人动画相比较其他国家的动画来说,更适合年龄较低的少年儿童观看与接受。由于目前中国国产动画作品主要以满足较低年龄段观众的观赏需求,因此拟人风格动画在国产动画中所占的比例较大,随着国产动画受众层年龄跨度的增大,拟人风格动画也将有新的发展方向。

  再次,2000 年以来中国动画的产量得到了大幅的提升,到 2009 年,随着国家对动画产业的扶植措施进一步完善,当年中国动画片的年产量达到了 322 部,总时长 17 万分钟.动画产业开始在全国各个地区发展壮大,但由于国产动画类型尚不成熟,大量的国产动画在创作上模仿国外动画作品,尤其是在商业上取得巨大成功的美国和日本动画作品成为部分动画制作企业快速适应市场化竞争的一种选择。近年来的国产动画作品从人物造型到画面风格,再到题材与故事背景的设定,都明显带有美国与日本动画的艺术风格,但动画作品的整体质量和受欢迎的程度却远不及这两国,这一现象一度成为中国动画产业健康发展的主要弊病。

  随着动画专业制作队伍的不断扩大与创作水平的提高,动画作品的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如《魁拔》、《兔侠传奇》等作品。虽然这些动画取得了一定的商业成功,但在推动中国动画产业发展的同时却引来对国产动画丧失自身艺术风格的担忧。

  文化产业发展的紧迫性使中国动画工作者不得不考虑"拿来主义",在模仿与学习的基础上创新,如动画片《小兵张嘎》这部由北京电影学院主导创作的影院动画在人物和场景的设计中不仅借鉴了国外影院动画的成功经验,也将中国革命文学的故事题材和传统"中国风格"动画的造型手法融入其中。而以国际化创作团队著称的动画片《魔比斯环》的制作公司虽雇佣了国际顶尖的制作团队,艺术风格也接近美式三维计算机动画,但其画面效果却展现出了有别于欧美动画作品的东方神韵。之后由上海河马动画制作的影院动画《超蛙战士》则将这种融合了美式动画科幻风格的三维画面与东方视觉元素,成为近年来中国影院动画的经典之作。

  中国是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资源的大国,利用本国的优秀故事和传统视觉元素提升动画作品的文化内涵和发展具有本国特色的动画类型,是中国动画的必然的发展方向,但不能排斥对国外动画艺术风格和商业元素的模仿和借鉴,"中国学派"衰落的部分原因也是因为过于注重艺术性和教育性,"'中国学派'之所以能以其浓郁的民族特色得名,很大程度上就是通过彰显美术性来实现的".在中国动画市场急需国产原创动画维护动画观众对民族文化的认可,中国动画的商业化模式尚未成熟之时,通过模仿与借鉴国外动画的经验和模式,提高国产动画的创作能力与制作技术,将是中国目前动画工作者必然的选择。下文将对中国传统艺术风格的水墨动画《山水情》进行详细分析。

  4.1.2.2 国产动画《山水情》与中国动画的艺术风格

  动画与电影都是从国外引进的艺术门类,中国动画的创作以借鉴国外动画创作的流程和规范为基础,然而中国动画艺术家在学习国外经典动画制作技术并结合中国传统水墨绘画的艺术特征后,发明出了一种具有独特艺术表现力的动画品种--水墨动画。作为这种中国独创的动画艺术类型的经典之作,《山水情》(图2)作为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中国动画中艺术水平较高的一部作品,在注重娱乐的电视动画片开始被全国各影视制作单位大量生产的 1988 年,作为"中国学派"的发源地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了这部展现中国传统艺术美感的动画的作品。

  该片片长仅有 19 分钟,由上海电影制片厂首任厂长特伟、阎善春、马克宣担任导演执导。本片讲述了一名琴师与弟子之间的师徒之情,故事情节舒缓、浪漫而富有诗意,是一部能够完美的展现中国绘画意境的动画作品。

  水墨动画在艺术表现力上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借助中国画这种极具民族特征的绘画品种为观众带来与其他种类的动画或电影完全不同的视觉感受,同时结合传统民族乐器的音乐演奏,使人耳目一新,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最理想的艺术作品。《山水情》是中国水墨动画发展的一座高峰,其通过最接近中国画造型的人物形象和背景展现了一个最能体现中国古今道德文化与价值观的故事。动画的创作团队在创作过程中特别请到了吴山明、卓鹤君两位国画大师全程参与创作与绘制,相较于中国先前制作的主要以绘画大师静态作品为蓝本绘制的水墨动画,《山水情》中的画面由国画大师专门绘制,整部作品镜头画面的组合连贯流畅,对人物神态的刻画以及人物与背景关系处理地恰到好处,结合著名作曲家金复载的配乐,使这部短片所展现的东方艺术魅力得到了世界的认可。

  该片获得了十余项国内外奖项,成为中国艺术动画的代表之作。《山水情》的创作动机在于为 1988 年在上海举办的中国首届国际动画节作展示,作为一部面向国际的动画作品,《山水情》不仅具有传统的水墨动画那独特的民族风格,同时也具有现代艺术气息,成为中国水墨动画中获得国际影响最高的作品。

  水墨动画一直是中国动画事业的骄傲,早期作品《小蝌蚪找妈妈》、《牧笛》等作品曾震惊国外动画业同行,然而较高的制作难度以及曾被列为国家秘密的制作技术使水墨动画在过去的一段时期内难以实现大量生产。随着影视制作技术的不断进步,数字特效技术在动画制作领域的大范围普及,以往要绘制大量绘画的水墨动画已经能用数字技术简单的实现。过去只出现于中国动画作品中的水墨效果已经开始出现在其他国家的动画作品中,如图 3 日本动画《辉耀姬物语》中大量运用了水墨动画场景,动画片《虫师》中大量运用中国画作为场景,游戏厂商为著名游戏《街头霸王》的浓郁水墨动画风格的宣传片,而已经广泛推广非线性编辑软件如 After Effects(简称 AE)、Premiere 都包含有使影视作品转化为水墨动画艺术风格的功能插件。有观点认为:水墨风格成为一种被商业动画广泛使用的动画艺术风格,不再是中国动画的专利。

  持这种观点的多数人对于水墨动画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动画画面中的水墨动态效果上,其实水墨动画的动画语言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创作主要受国画中水墨画的影响,而"中国水墨画艺术,是经过千年风雨的冲刷和沉淀,历经千百次技法的锤炼变幻,风格独树一帜,善于用气韵生动的'写意'手法,再由'应物象形'初始,最后达到'神似'的精神境界等,其不仅传承了中国传统美学思想还表现了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格。"中国的水墨动画与水墨画一样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审美情趣中的,一部典型的水墨动画需要配合能展现中国传统哲学主题的故事剧本和体现中国文化意境的背景音乐,而《山水情》正是这样一部"赋予了中国动画诗画般的心灵,向人们展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美"的作品,它的成功为使中国水墨动画在数字特效技术广泛运用的时代仍然能够展现独特的艺术风格的努力,提供了很大的参考作用。

  水墨动画为中国动画产业发展出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动画类型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思路,利用数字技术和现代影视视听语言的改造,水墨风格的动画片可以展现出符合现代大众观赏情趣的动画影像。利用传统民族艺术创造新的动画风格,国外也有先例,日本动画《暗芝居》就是借用了民间艺术"纸芝居"的纸片造型,讲述一些颇具日本文化意味的恐怖故事,通过精美的包装和现代视觉艺术的融入,使动画片展现出别具一格的艺术风格。近年来中国利用现代数字技术手段制作的水墨风格动画作品也屡屡获得国内外好评。若利用水墨动画的国际影响力,将水墨艺术风格动画融入现代视觉元素和精神内涵,中国动画当能形成一种民族艺术风格的创作模式。

  4.1.3 以传播渠道为分类方式的动画类型

  4.1.3.1 中国动画传播渠道分析

  目前中国动画的传播方式包括:电影院的播出、电视播出、网络传播和录影带制品的出售,由于目前中国影院动画产量不足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尚不完善,影院动画的播出与影像制品的出售尚不能为国产动画制作公司带来收益的保证,电视与网络则承担了中国动画观众的主要观赏需求。从电视动画的角度来看,1958 年我国开始发展早期的电视播出事业,初具规模的电视播出网络于 1976 年建立,随着改革开放后电视机在全国大范围的普及,到 2003 年全国电视综合覆盖率已经接近 95% .作为电视节目的一种类型,电视动画的需求量十分巨大,"据尼尔森观众收视调查,我国大城市中电视剧、动画片、新闻的收视率分别为 20%、18%和 13%,动画片的收视率仅次于电视剧,而高于新闻节目。"国产电视动画一般采取电视台收购的方式,收购价格过低一直是阻碍国产电视动画发展的瓶颈,电视动画因此发展缓慢。近年来动画行业得益于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2000 年国产电视动画的总产量已经达到 4.2 万分钟,而次年的产量几乎翻了一倍,动画的质量和收视率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总体上看仍然存在着数量上难以满足供需要求、原创程度低等问题。

  网络是新兴的传播媒体,也是理想的文化传播平台,家庭用的个人电脑在中国的普及虽不过十余年的时间,但互联网却在很短的时间内改变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对视频的观赏媒介也从过去的"以电视为主"逐渐向着"以网络为主"转变。据不完全统计,到 2008 年为止,我国上线的视频网站已有 300多个,国内各大视频分享性网站如优酷、土豆、百度、新浪等,在让视频资料得到更广泛的分享的同时,也将大量的国外动画片引入到国内,极大的刺激了国内观众对动画观赏的需求。视频网站的盈利主要来自于广告费的收入,近年部分视频分享网站开始尝试原创视频的制作与收费机制,逐渐形成视频网站的良性发展。
 

  与电视、影院和影像制品等传播方式相比,网络的传播有其独特的优势,其成本较低,传播范围更广。当前网络视频已经成为相当一部分中国动画爱好者首选的动画观看方式。大量的视频分享网站对中国原创动画事业的促进与推广都起到积极的作用,从促进中国原创漫画发展的"有妖气动漫"到包含大量中国原创动画短片的优酷、爱奇艺等视频网站的原创板块,近年来中国原创动画开始吸引全世界的目光,视频网站无疑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将成为未来中国原创动画理想的推广平台。

  目前网络动画已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动画种类,网络动画主要指只依靠网络传播的动画作品。相对于电视动画和影院动画而言,中国网络动画内容短小精炼,制作成本较低,但更注重原创性,且艺术风格往往独具一格,往往更受到观众的喜爱。由于中国电视动画和电影动画发展相对滞后,独具特色的网络动画极有可能发展成一种新的动画类型,这主要是由于当前中国网络动画在前文所提到的三种模式系统中都有别于电视动画和电影动画,尤其是故事模式和活动影像模式方面如此。如网络动画《泡芙小姐》以一种直接来源于现实的故事情节和略带怪异和黑色幽默的画面艺术风格吸引了观众,这些特点是现阶段中国电视动画和电影动画较难实现的。下文将对网络动画《泡芙小姐》进行详细的介绍。

  4.1.3.2 网络动画的成功之作《泡芙小姐》分析。

  网络动画《泡芙小姐》是由中国较为领先的视频分享网站优酷网推出的一部网络动画,自 2010 年开始在优酷网站上播出以来,获得了极大的关注和反响。

  制作单位为北京互象动画有限公司,该公司曾制作过 "哐哐哐"系列网络动画(图 4),该系列动画内容幽默搞笑,情节怪异,人物设计简单生动,画面富于怀旧感,主要通过恶搞的方式讲述 20 世纪 90 年代小学生的日常生活。该系列动画片的制作成本不高,主要通过荒诞的故事情节、讽刺意味十足的人物台词和对现实生活的恶搞来增强与创作者有过相似童年经验的观众对动画片中内容产生好奇感和心理的共鸣,因而深得 80 后(指 20 世纪 80 年代出生的人群)观众的追捧,甚至出现了被称为"哐人类"("哐哐哐"动画的爱好者)的群体,使该系列网络动画所衍生出的动漫文化得到较为广泛的传播。在《哐哐哐》动画在网络获得成功的基础上,北京互象动画有限公司联合优酷网共同推出《泡芙小姐》这部网络动画部分继承了《哐哐哐》系列动画的创作思路,依靠对特定观众群体心理活动的表现和观赏期待的迎合来获得观众的认可。

  与中国大多数国产动画不同,《泡芙小姐》(图 5)系列动画是一部以讲述都市成年人生活和情感为主的网络短剧,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心地善良、生活独立且注重时尚的都市年轻女性--泡芙,每集动画都是以泡芙小姐为核心的一个独立的小故事,用一种黑色幽默的方式展现了当前中国都市生活的困惑与迷茫。《泡芙小姐》的故事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很多当下的热点话题都被巧妙的融入到动画的剧情之中并加以调侃,如 2012 年的第二季的剧情中出现对"堵车"、"地铁"、"买车限购"等热点话题的展现,热点话题的加入使故事更贴近生活。而《泡芙小姐》对角色语言和性格的刻画更是来源于创作者对现代城市生活的提炼,这种方式能够拉近动画中角色与观众之间的距离,使观众的情感能够融入到剧情之中,对动画的主题和创作理念产生认同。《泡芙小姐》系列每集的故事虽然短小且相对独立,但却适合视频网站这类传播平台播出,也符合现代城市观众群体的快节奏的生活状况。

  《泡芙小姐》作为一部投入不高,主要依靠内置广告实现盈利的网络动画,对画面和动作的处理较为简单,部分背景甚至采用实景拍摄的方式(图 9),然而这并没有影响到"泡芙小姐"的形象受到广泛欢迎的程度,这体现了中国动画观众对网络动画的观赏期待与电视动画和电影动画的区别,前者在于单纯的情感释放,而后者则需要全方位的视听享受。

  《泡芙小姐》的优势在于创造出了一个个造型夸张滑稽却无比接近现实的人物形象。泡芙是个大学刚毕业,性格活泼,追求独立生活,依靠写作为生计的都市女性,这正是很多城市女性所理想的形象,她身边有十三妖、小若、超级玛丽等性格鲜明的人物,他们都是已融入到都市生活的青年男女的典型形象。观众能够在他们身上找到现实中自己和他人的影子,也能将自己情感代入到动画剧情中,感受作者对现代都市生活的无奈和调侃。《泡芙小姐》的成功在于它开辟了针对都市年轻观众群体的动画观赏需求的市场,它的剧情、台词和影片所表现的价值取向都是对这一观众群体心理诉求的反映,使它连续成为中国网络动画的佼佼者。

  《泡芙小姐》在制作过程中引入了美国电视剧的制作与播出模式,动画制作、宣传与播出几乎是同步进行,同时根据观众在网站上对动画的评论改写剧本。该动画片也首次尝试用植入广告的方式赚取商业收益,目前已与雪佛兰汽车、艾格服装、索尼爱立信手机、雀巢冰淇淋等品牌有过合作,通过广告不仅获得了丰厚的收益以支撑动画作品的制作,也为动画形象更好的推广创造了可能。《泡芙小姐》制作过程中还形成了一定的企业、行业之间的联合,如在动画制作中得到了人人网、腾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支持,影片制作方不仅通过植入广告的方式提高上述媒体的知名度,也通过利用它们的传播平台推广自己的动画形象,使动画影片能够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

  4.2 中国动画类型模式发展展望。

  当前中国商业动画在艺术风格上已经拥有能够体现中国特色的表现形式,如以中国传统绘画为主的画面风格的动画作品,或者融入大量中国元素,但在画面艺术风格或技术手段上借鉴或模仿国外类型动画的动画作品如《魔比斯环》、《超蛙战士》、《绿林大冒险》、《钢羽》等。同时中国大量流传于网络上的原创动画作品,它们使中国类型动画在艺术风格上得到拓展,如《李献计历险记》、《打,打个大西瓜》等作品获得网络动画观众的广泛好评,网络动画艺术风格独特,促使中国动画在题材内容的选取与艺术风格上更具多样化,对国外动画艺术风格的借鉴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展现都能够由创作者自由的选择。目前受制于网络平台的收费模式不成熟,人们对于网络资源的认识观念倾向于认为网络动画应当是免费观看的观点,使网络动画的发展存在投入低、收益低的瓶颈,发展中国特色的网络动画收费观看模式势在必行。

  从上文对网络动画的分析中得出,网络动画是当前中国发展较快的动画种类。

  传统艺术风格的话则是在美国与日本动画成为动画主流艺术风格的情况下更能展现中国动画艺术特点的一种模式,如以《大闹天宫》为模式的神话题材的动画作品已经发展成为较成熟的一种动画类型,然而中国动画类型,需要在题材上进一步的扩展,如科幻题材、言情题材或生活类题材等题材内容。不同的题材与不同的艺术风格相结合,再通过恰当的传播渠道播出,能够在短时间内发展出较为成功的动画类型。

  4.3 小结。

  本章分别从内容题材、艺术风格与传播渠道等方面分析了目前中国动画模式化的现状以及从创作模式上发展成为动画类型的可能性,同时也分析了中国动画发展史上对题材、艺术风格和传播媒介的创作模式化趋向产生关键影响的作品,从中可大致描绘出中国动画作品中基本形成成功的创作模式,由此我们认为,利用现有的模式发展出中国动画类型成为未来可能发展的趋势。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动画论文
返回:艺术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