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艺术硕士论文 >

中国动画产业现状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11-20 共5104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三章 中国动画产业现状

  动画产业是包含动画的创意、制作、销售、传播、推广和衍生品的开发为主要产业链的部门集合,包括动画创作与制作公司、相关投资与营销开发、企业、动画播出的电视台或分享性视频网站的运营商、衍生品的开发商以及影像制品的销售商等部门组成。从整体上看,中国电影动画、电视动画与网络动画仍然分别属于不同的产业链,各自有相对独立的策划、创作、播出与推广部门,动画产业的整体框架如表 5,从中可以看出,动画产业中最为关键的是利用不同传播的渠道实现动画作品的传播。以下将分别从不同传播媒介的角度分析中国动画产业现状。

  3.1 中国电影动画现状

  中国电影动画的发展速度较快,国产电影动画片已经连续数年高速增长,2013 年上映的国产电影动画已经有 22 部,相对于 2012 年(21 部)在质和量上都有所增长,票房收入相对 2012 年的 44607 万元几乎翻了一番。巨大的投资回报将使动画电影的投资与开发热情持续高涨。从 2012 年到 2013 年的中国动画电影可以看出,中国的动画电影已经有较为成熟的创作模式。首先是为取得优秀票房成绩的电影动画在原有的故事背景基础上翻拍续集,或以受到广泛欢迎的电视动画作品为基础拍摄电影版以扩大原创动画形象的影响力,像《喜洋洋与灰太狼》、《赛尔号》、《熊出没》等系列已经连续出品数部电影版。其次,国产动画电影对美日商业动画的经典创作模式模仿和借鉴中融入原创内涵,如《郑和 1405(魔海寻踪)》、《终极大冒险》、《潜艇总动员》等作品能体现很多对国外动画的借鉴痕迹,但它们无疑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动画电影,具有中国动画特有的叙事方式和对人物的刻画手法。再次,从近年来国产动画的票房表现来看,表现中国传统文化或中国经典故事的题材的动画电影对观众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如《大闹天宫》3D 版在 2012 年取得了 4949 万元的票房收入,在 2012 年的国产动画电影中名列第三,对经典"中国学派"动画作品的改编也可能成为未来国产动画电影的亮点。

  鉴于当前中国动画创作整体上呈现出的低龄化状况,近年来国产动画电影业明显呈现对儿童观赏情趣的迎合,然而电影动画的本质需要更广泛的市场以支持其高昂的制作与宣传成本,从最近国产动画电影题材的多样化可以看出中国动画制作企业已经认识到这一发展趋势,从而不断探索新的动画类型,以使中国动画电影达到更多优秀作品的高度。

  3.2 中国电视动画现状

  2009 年以来中国电视动画的产量已经稳居世界第一,但由于缺少正确的市场规划,大量投资得不到回报,动画公司亏损严重。中国动画学会常务理事曲建方说过:"2009 年,我国电视动画产量突破 17 万分钟,一举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生产大国。但快速膨胀的电视动画产量和趋于饱和的播出平台却形成了尖锐矛盾,动画制作企业好比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播出资源抢夺战只能用惨烈来形容。"这一现象导致从 2012 年到 2013 年中国电视动画产量连续两年同比下降,"商情报网发布的《2012-2016年中国新形势下动画行业转型升级战略研究报告》显示, 2012 年开始,中国电视动画产量下滑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方面,在电视动画产量爆发增长的同时,电视台的采购量和采购价格并未能获得相应增长,导致市场竞争激烈,单纯依赖产量的中小动漫制作企业难以生存;另一方面,在国家政策方面,'十二五'规划国家也从追求产量向支持优秀作品优秀企业转变,积极鼓励动漫企业从数量向质量转型。"说明中国动画利用政府优惠政策带动大范围投资以实现高速增长的时期已经过去,由于大多数电视动画制作公司依托国家动漫产业基地并依赖政府资助补贴和优惠政策的扶持,在艺术创造能力和新技术的运用方面很难有质的提高,很难进入国外市场,加上国内电视播映渠道的限制,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尚不完善,单纯的电视动画盈利很低,依靠"政府补贴+播映费用"的商业模式难以支撑不断增加的影视动画制作成本。当前尚在坚持原创动画制作的动画制作公司已经在逐步转变发展思路,在提高动画质量的同时将目光投向视频分享网站或移动终端等新兴传播平台的发展,然而由于国家相关政策限制国外电视动画进入国内电视播出渠道,中国电视动画的播出需求仍然十分庞大,中国电视动画的发展趋势应当是在遵守相关规定和原则的前提下,积极拓展电视动画的受众群体和题材范围,如《秦时明月》就是一部"全龄段,但主要是 12-25 岁"的电视动画作品,该作品不仅在国内热播,还因其独特的"中国风"的故事而风靡海外,成为中国电视动画发展的成功模式。

  3.3 网络媒体动画现状

  动画作品在影院和电视等传统传播渠道发展成熟后,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大范围的普及,网络动画已经成为了中国动画的最主要的形式。所谓网络动画"指的是以通过互联网作为最初或主要发行渠道的动画作品。"网络动画的传播方式主要依赖包括:门户网站、视频分享网站、网络点播平台等网络资源,观众通过计算机或新一代移动终端联网观看。相对于电影动画与电视动画,观众可以自主把握观看的时间并实时参与互动评论。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 CNNIC 发布第 34次调查报告,到 2014 年 6 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 6.32 亿,几乎占据中国人口总数的一半。当前有相当部分比例的动画制作企业将网络作为动画作品的主要传播途径和收益手段,网络动画在策划、设计、制作、传播和观众的观赏期待方面都有别于传统,因此相对于电影和电视动画,中国网络动画在制作技术上与美欧日韩等世界动画强国差距较小,题材和表现内容更为宽泛,收益模式也更加多样化。

  如《泡芙小姐》系列以较低的制作成本、短小精悍的故事剧情和对现实隐喻的表现手法,得到了相当多数的青年群体的欢迎,成为中国网络动画的成功模式。

  新媒体动画是当前动画发展的另一个重要趋势之一,所谓新媒体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主要指"利用电脑(计算及信息处理)及网络(传播及交换)等新科技,对传统媒体之形式、内容及类型所产生的质变。"具有上网功能的新一代智能手机是当前发展和普及最快的移动终端,"截至 2014 年 6 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 5.27 亿,较 2013 年底增加 2699 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进一步提升,由 2013 年的 81.0%提升至 83.4%,手机网民规模首次超越传统PC 网民规模。"与一般的网络动画相比,手机动画又有其独特之处,在 2011年长沙举办的中国第二届新媒体动漫游戏产业发展研讨会上就提出:"手机动漫≠手机+传统动漫"的观点,从人物设定、情节设定和看点的把握上都应当适应大众对移动终端的使用特点。当前中国手机动画以幽默搞笑的内容为主,如《乌龙院》、《每日一囧》、《生活百态系列》等,通过轻松诙谐的故事和夸张的动态给观众短暂的休闲和娱乐。

  3.4 中国高校动画教育与动画产业

  21 世纪的头十年是动画专业在高等教育领域得到快速发展的时期。2000 年时中国仅有 6 所高等院校开设专门的动画专业,它们分别是: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吉林动画学院、四川美术学院影视动画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和吉林艺术学院动漫学院,而到 2009 年"全国已有 447 所大学设立动画专业,1230 所大学开办了涉及动漫专业的院系。"动画教育开始在各大高校普及开来,影视动画专业几乎成为了高校办学的流行趋势。然而从整体上来看,大多数学院动画专业仅仅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专业或院系,主要以动画制作的基本常识和技术应用为课程内容。高校动漫专业的毕业生与各种技术培训机构培训出的计算机图形技术人才一道,推动了近十年动画产业规模和产量迅速扩大,也为动漫文化的推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对于中国动画产业发展所面临的最主要问题:高端创意人才和项目管理类人才的紧缺,庞大的动画教育体系却显得无能为力,动画教育规模超过市场需求和教育内容过于重视低端制作技术,已成为中国动画教育公认的诟病。

  从中国动画人才教育的发展背景来看,缺少专业性较强的师资力量是和大部分高校中的学院管理体制无法使教学活动与商业动画生产的实践活动结合是导致动画教育体系无法为中国快速发展动画产业输送完善的动画人才体系,动画教育发展中过重的政策指向因素使各高校动画专业出现同质化现象。相对于高校的动画以及动漫相关专业的教育,一些盈利性的培训机构对动画人才的培养更加专业和注重实际,如北京火星时代、水晶石教育、灵动动画学院等,对学员的动画制作技术教学和训练更贴近动画产业中下游的发展的需求,使高校动画教育一度处于难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尴尬地位,对教学内容的改革也势在必行。对高校动画教育的改革在短时期内尚无法改善中国动画高端人才缺乏的状况,这是因为相比较国外动画产业主要依靠企业实践而非高校学院培养动画人才的传统相比,中国动画教育高速发展的初期确实适应了动画产业"量的积累"的实际需要,但当动画产业的整体发展需求更多高端上游人才时,却没有任何可以借鉴的国外经验可以改变如此庞大的教育培养体系。

  从长远的角度看,为了使高校的教育资源更有效的促进动画人才的培养,尤其是使高等院校能够适时的出现动画产业急需的创意与策划人才,各高校教育应当对现有的动画动漫相关专业进行细分,针对动画的制作和市场运作各个流程方式培养不同方向的专业人才,同时使专业教学和实践与本地区的动漫产业有机的结合起来,此外应当促进各个地区的高校之间的竞争力,改良教学评估体系,逐步使中国高校动画教育走上与动画产业相适应的道路。

  3.5 中国动画产业的整体格局与国外的比较

  第一章前文已经介绍了美国与日本类型动画的模式特征,从中可以看出国际动画强国的动画产业间的相互关联,美国与日本的动画之所以能形成较为稳定的创作模式与它们的动画产业的受众基础和动画行业发展的自发性相关。从渊源上看,美国与日本的动画的快速发展都受到了本国漫画产业的影响,随着电视与电影播出需求的增大的刺激而快速发展,动画作品的优劣可以得到能够作得到电视收视率与电影票房的检验,使动画作品能够顺应观众观赏需求的改变。自上世纪80 年代开始,欧美与日本游戏产业开始初现倪端,游戏产业的发展一方面需要强大的软件开发能力作为基础,另一方面也需要强大的艺术创作能力,动画产业与游戏产业的结合也使动画产业本身能够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如美国的电脑游戏产业极大的提升了三维动画制作技术和表现力,而日本则将角色扮演类游戏发展成为展示日式动漫魅力的平台。漫画、动画和游戏产业的有机结合已经成为国际动画产业链中最核心的组成部分,也成为促进动画行业良性竞争与优胜劣汰的因素。

  相对于国际动画强国,中国与它们的动画产业的最大不同与差距在于中国动画产业十分庞大而缺乏稳定的发展模式。中国大力发展动画产业的时间较晚,从其发展的高峰时期与政府对包括动漫产业的文化产业进行大力扶持的时期相一致这一特征来看,当前中国动画产业规模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政府主导作用。

  相对中国而言,日本动画与漫画行业在其发展历程中主要是通过顺应市场规律的资源优化和行业之间的联合,使不同传播方式的纸质漫画作品、电视动画、电影动画、原创录影带动画(又称 OVA 动画)和网络动画等的创作与推广能有机的联系在一起。漫画作品成为动画创作的来源,电视系列动画的故事背景和人物设定可以用来改编电影动画创造条件,同时也可以为网络动画和原创录影带动画的创作提供参考或直接可以利用的模板。美国动画则与其游戏产业有较好的结合点,电子游戏的发展推动了三维动画制作技术的发达,因而对美国动画电影的发展有直接的促进作用,电子游戏与动画同样需要前期策划、美术设计和故事剧本的编写,美国大型影视制作企业集团能够有效的整合资源,使高成本的动画电影的制作和游戏制作能充分利用已有的技术和人才优势。而中国虽然拥有数量众多的动漫产业基地,但并没有形成一套不同企业和行业之间的合作机制。

  通过对比国外动画产业,中国动画产业因为缺少行业之间的联合,没有形成成熟的完善的商业动画生产模式。如今中国国产动画看似风格各异,但相当数量的动画创作模式是对国外动画的照搬和简单的本土化改造,类型动画远未形成规模,大量对动画制作的投资都被用于对成功模式的探索上。由于中国文化产业整体上的复杂性,少数成功的生产模式没有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借鉴,使优势不能得到扩大,在这种环境下,动画的类型化发展必将促进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动画生产模式的成熟与推广。

  3.6 小结

  本章主要从电影动画、电视动画、网络与新媒体动画以及中国动画教育的四个分方面分析了中国动画产业现状,同时分析了中国动画产业和国外动画强国的主要区别在于:中国动画产业虽然拥有庞大的规模但没有成熟的模式,各地区的发展模式各不相同。这从某种程度上阻碍了优秀的国产动画片获得全国范围的影响力和国产动漫文化的扩展,从中国动画产业的整体上来看,中国需要推广一种适合本国国情的成熟的动画片创作与商业营销模式,这也说明了中国动画类型化发展的必然性。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动画论文
返回:艺术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