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艺术硕士论文 >

中国动画的发展背景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11-20 共10546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二章 中国动画的发展背景

  2.1 中国动画的发展历程与"中国学派"的兴衰

  中国动画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动画技术的探索期(1922--1955)、中国学派的第一次辉煌期(1956--1965)、文化大革命的停顿期(1966--1972)、中国学派的第二次辉煌期(1972--1981)、中国动画的衰落期(1982--2000)。

  大约 1918 年左右,当时的中国开始引进美国电影动画片,继电影之后,动画艺术的独特魅力开始呈现在少数中国人眼前。通过一批勇于探索的动画先驱们的尝试。中国动画片《舒文华打字机》于 1922 年诞生,这是一部片长仅一分钟左右并且制作也不甚精致的广告动画,但却开创了中国人自己制作动画片的先河。

  这部广告动画的创作者就是后来被称为中国动画开山鼻祖的万氏兄弟。作为中国最早的动画人,在缺少基本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设备的艰苦条件下,经过坚持不懈的探索与尝试,实现了将中国传统的绘画造型、皮影戏等民间艺术的表现方式融入动画艺术之中。1926 年中国第一部正式动画片《大闹画室》、1935 年第一部有声动画片《骆驼献舞》、1941 年亚洲第一部长动画片《铁扇公主》先后诞生,这些作品代表了当时中国动画工作者的最高制作水准,也使中国动画赢得了世界的赞誉,而这些成就都出自万氏兄弟之手。

  作为早期中国动画业的开创者,万式兄弟在一开始就将动画片的功能定义为"寓教于乐".这是因为刚刚起步的中国动画无法实现欧美商业动画那种以纯粹的娱乐为目的的创作理念,只能将动画的内容与当时中国的国情及中华民族的反抗与斗争的时代主题紧紧联系到了一起。在 1931 年"九?一八"事变为起始的抗日战争期间,以万氏兄弟为代表的中国动画工作者制作的动画作品主要分成两类:一类是以抗日和反封建为主的宣传片,如《同胞速醒》、《精诚团结》、《勿忘国耻》、《民族痛史》、《农家乐》等作品,其中《民族痛史》是第一部获得政府奖的动画片,另一类是以寓言故事为主的小短片如《龟兔赛跑》、《蝗虫与蚂蚁》、《骆驼献舞》等作品,这些作品虽然以寓言为题材,却能以深刻的寓意启示和激励着生活在苦难中的中国人民自强不息,同时能讽刺当时国家和社会的弊端,其中《骆驼献舞》作为中国第一部有声动画片而成为中国动画发展的里程碑。在抗战时期,中国动画界所取得的最辉煌的成就当属《铁扇公主》的制作了,当这部亚洲第一部动画长篇于 1941 年 9 月在已沦为"孤岛"的上海公映之时,其影响力已经超出了整个中国的影视界。作为一部制作成本巨大的商业动画,其故事内容和主题强烈却隐晦的表达了中国人民必胜、抗日战争必胜这一时代主题,从而直接导致日本军部下令禁播该片,然而它对中国动画事业的促进作用是不可磨灭的,为后来"中国学派"的辉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新中国成立前的 1948 年,从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北制片厂起,到 1957 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成立,新中国动画经历了再次开创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动画片在制作技术、艺术手法、创作题材、表现形式等方面和中国早期的动画相比都有一定的进步,成功实现了从模仿国外动画创作模式到走上民族道路,形成中国民族风格,最终产生了"中国学派".中国第一部彩色动画片《乌鸦为什么这么黑》完成于 1955 年,这部动画片是我国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动画片,取材于民间传说。它的摄制成功为彩色动画片的摄制取得了较好的经验,但影片风格过度借鉴了苏联动画的诸多元素,使得该片曾被误认为是苏联作品,这一现象迫使中国动画创作者对传统道路的反思。在之后的《骄傲的将军》的创作中,动画工作者们成功的在中国民族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这期间创作的作品如动画片《骄傲的将军》、木偶片《神笔》、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渔童》等,无论是题材、背景、人物造型、音乐等都具有明显的中国民族风格和中国气息,同时制作了写实风格较强的动画《草原英雄小姐妹》,"中国学派"在这一时期初步形成。

  从 1960 年到 1965 年是中国动画创作的春天,中国动画史乃至世界动画史上的经典巨作《大闹天宫》就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这部作品是"中国学派"的代表之作,其主要特点是吸取了中国传统艺术中的诸多精髓,是以动画作为载体、集中国传统艺术之大成的艺术作品。同时期另一种中国特有的动画类型--水墨动画完成研制,代表作有《小蝌蚪找妈妈》、《牧笛》等作品,它们的出现丰富了中国动画艺术表现形式,也是"中国学派"为世界动画艺术的发展做出的一大贡献,这一期间的动画创作是"中国学派"的第一次辉煌。

  1966 年到 1972 年,因"文革"的影响,中国动画中断了 6 年,之后从 1972年到 1978 年虽然也拍摄了如《小号手》、《大潮之夜》、《起航》等作品,这些作品都具有很强的说教和政治宣传色彩,对"中国学派"的发展没有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中国动画也迎来了再次发展的机遇,从 1977 年开始,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先后制作了《两只小孔雀》、《小石柱》、《象不象》、《小白鸽》等长度较短的作品,到 1983 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了数十部动画片,时长主要在 20 分钟左右,虽然只有两部时长超过 70 分钟的动画长片,但却显示出中国动画业已经开始走出文革的困境。这一时期动画题材的选择与过去相比更加宽泛,如带有科幻色彩的动画片《小小机器人》和写实风格动画《我的朋友小海豚》,动画长片《哪吒闹海》则是这一时期中国动画创作者最值得骄傲的佳作。作为中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动画片,《哪吒闹海》以其丰富多彩的背景刻画、精彩的武打动作、感人的情节设计赢得了国内外观众的高度赞赏。这部动画作品获得了包括第三十二届戛纳国际电影节特别放映奖在内的众多国内外大奖,另一部动画长片《天书奇谭》也因其特有的源自民间艺术的造型设计和对漫画的夸张手法的借鉴而成为这一时期"中国学派"的又一代表之作。动画片《三个和尚》虽然是一部只有 18 分钟的动画短片,但因其强烈的民族化艺术风格、简单直观的叙事方式、现代化的影片节奏而获得了过国内外动画工作者的一致好评,作为获奖最多的国产动画短片之一,《三个和尚》获得了第三十二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最佳编剧奖在内的五部国内外大奖。伴随中国动画的艺术和技术水平的更进一步提高,"中国学派"开始迎来第二个辉煌时期。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外动画开始大量进入我国,从 1981 年开始,《铁臂阿童木》、《蓝精灵》、《花仙子》、《米老鼠》、《唐老鸭》等外国商业动画开始进入中国观众的视野。电视机的快速普及使以多集数为特征的电视动画的需求急剧增长,虽然中国动画工作者也与时俱进的开展了电视系列动画的制作,如《黑猫警长》、《邋遢大王奇遇记》等电视系列动画的出现并取得了一定的影响力,同时也制作了诸如《金猴降妖》等具有传统民族艺术风格的动画长片。但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中国学派"传统的艺术创作观念已逐渐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并逐渐走入了困境。虽然中国动画工作者仍然为国产动画的持续发展而不懈努力,国家政府也十分重视对民族动画事业的扶持与保护,但目前传统意义上的那种以计划经济下依靠国家力量的支持和以弘扬民族文化或教育大众为核心的"中国学派"已逐渐淡出历史,替代它的将是包含类型特征的中国动画产业运作。

  中国学派衰落的原因主要有两点,首先"中国学派"的动画片由于在动画语言上大量的运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而区别于普通商业动画片,因而具有很强烈的实验动画的特征,但相比较现代意义上的"实验动画",这种特征主要集中在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借鉴和利用上,而对动画的电影语言、叙事手法以及动画作品对当下社会文化的思考与探讨等方面的研究与创新很少,艺术实验的范围狭小,随着观众观赏趣味的改变,"中国学派"便难以为继。其次是由于"中国学派"的发展主要是建立在以"计划经济"为主的国民经济基础之上的,动画的创作与生产机构、动画制作者的收入都是由国家按规定统一供给。新动画制作计划只要符合相应的规定和原则就被国家相关部门批准,之后国家就能调动足够的资源保证影片的完成,并由相关部门统一收购与销售。因此传统的动画企业在创作过程中较少考虑市场机制,这导致在改革开放后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不善于把握市场的形势和控制成本,最终使其无法适应新的环境而走向衰落。

  2.2 中国动画发展历程与动画强国的主要区别

  纵观中国动画的发展历程,与动画强国的最主要区别在于动画行业缺少市场竞争和商业化的运作手段。早期中国动画的制作是在少数动画艺术家的尝试与探索中进行的,市场竞争较少,动画作品主要以教育和宣传为主,其与日本在二战前的动画创作模式有一定的相似之处。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中国和日本都不具备强大的电影产业基础,动画的创作缺少强大的人力物力的支持。而到了建国后,动画片的创作人员基本上都进入了由国家创建的电影制片厂,前文已经指出,在以"中国学派"为代表的中国动画最辉煌的上世纪 60 年代和 80 年代初期,中国动画都是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下以国家项目的形式被制作出来。而此时不论美国、日本动画制作都是以市场行为为主,动画创作者在创作动画作品时更多的考虑到了观众的喜好以及作为商品的动画所能迎合哪一部分观众群体,动画制作的模式化更为明显。而中国动画尚没有明确的受众定位,虽然国产动画主要以少年儿童为目标观众,但缺少对受众群体的心理特征的研究,过度重视教育功能而忽视突出动画作品娱乐性和情感的传达,最终使以"中国学派"为代表的中国动画在国外动画的冲击下走向低谷。

  对比中外动画发展历程,中国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电视的普及要晚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建国后中国动画漫长的发展阶段,中国动画主要以影院荧幕放映为主,而美国和日本通过电视动画的制作和运营获得了"有限动画"制作经验和针对不同观赏需求的播出方式,如设置专门频道的时间段,发售影像制品与开发动画形象衍生产品,以便获得利润并使动画的内容和人物形象得到更广泛的影响力,使动画的制作快速走上了产业化道路。中国动画虽然在一段时期内受到计划经济的支持而未受到国外激烈市场竞争的冲击,由于客观原因没有重视电视这种新兴的传播媒介,使中国动画在经过一段辉煌的发展时期后难以扩大产量并增强创新意识,无法形成产业。到上世纪 80 年代,中国动画工作者也开始猛追世界电视动画的发展浪潮,然而没有产业化基础的中国动画行业越来越难以为继。

  综上所述,由于缺少市场运作经验和对新兴传播媒介的运用,使以"中国学派"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动画制作无法适应新的市场环境。随着近年来中国动画事业的重新崛起,并且已经具备一定的产业规模,中国动画行业应当吸取过去的教训,重视对动画市场和受众群体的研究,同时重视新兴的传播媒介对动画产业的扩展和促进作用,防止"中国学派"衰落的历史重演。

  2.3 中国动画的现状与社会环境

  自从上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中国动画走出低谷以来,2004 年开始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驶入了快车道,"我国动漫产业的核心产值从'十五'期末的不足 20 亿元,到 2009 年已达 64.3 亿元,2010 年更是突破了 80 亿元。"从产量上看,中国目前是世界上动画产量最大的国家,上世纪九十年代是中国动画扩大生产规模的时期,通过大量引进国外先进的制作技术和资金注入,动画产业开始初步形成。

  从 1995 年开始,中国电影放映公司取消了对动画片实施统一购买与销售的计划经济模式,动画的生产与销售开始走向市场。随着国家与社会对原创动画的关照和政策的扶持,大量动画公司投身原创动画的制作,但更多的制作公司在为国外厂商打工,通过外包加工赚取劳务费,中国动画产业整体上原创能力不足。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动画的市场化进程短,缺乏了解受众和市场规律的动画人才,对动画人才的培训也主要以制作技术为主,但技术的创新能力仍然不足。如果概括中国动画目前的形势,就是较为强劲的发展势头和由于各方面的不完善而产生的举步维艰的发展道路。目前中国动画已经具有一定的类型化特征,如主要面对少年儿童并以拟人化角色为主的"亲子动画"、以逗乐为主的网络原创动画等。

  目前中国动画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有:政策的支持、创新意识的逐步提高、人力资源的充足。从政策支持的角度看,从 1995 年中国儿童动画出版工程(5155工程)的实施,到 2004 年中央政府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广播电视总局的《关于发展我国动画产业若干意见》,以及中国首个国家动漫游戏产业振兴基地的成立,无不使社会各界越来越关注中国动画事业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也使公众对中国动画缺少创新,模仿成分过重等现象的不满意识加强,促使新兴的动画公司越来越多的趋向于走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从人力资源的角度看,目前有超过 100 所高等院校开设了动画或与动画产业息息相关的专业,为中国动画的快速发展奠定了人力基础。

  中国动画产业发展的不利条件包括:急功近利的开发套路、知识产权的保护不力、动画部分专业人才的比例失衡等。这些弊病主要体现在一段时期内对动画相关产业的盲目投资,导致短时间内大量动画影片项目在启动过程中缺少市场调查和足够的技术保障,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在部分领域和地区难以实施,开设动画专业的学院和专业机构培养出的动画专业毕业生主要能力在于技术的运用,而缺乏对动画艺术理论和商业运作有全面了解的人才。

  动画的创作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与技术支持,尤其是商业动画的创作离不开动画的行业环境、国家对动画产业的相关政策以及社会文化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左右着商业动画发展的趋势。对中国未来类型动画的发展趋势的研究,应当建立在对动画发展的社会环境的综合把握的基础上。

  2.3.1 中国动画的行业环境分析

  中国动画的制作单位主要以中小型企业为主,目前中国专门制作动画作品的单位可以分为四大类,分别是:"国家团队、民营团队、加工厂、以及根据去年(2004 年)年底广电 44 号令而被允许进入动画制作的外资企业。"相对于过去计划经济时代动画制作部门的单一性,动画制作单位的多样化一方面促进了整体动画产量的庞大并培养了大量动画制作的相关人才,同时也使不同的动画制作单位之间能形成良性互动:如通过相互借鉴与学习以取长补短、互相竞争以增强企业活力、合作开发以实现优势互补。但另一方面由于不同的动画制作单位所具有的不同背景和不同的市场目标,使这些单位难以形成较大规模的企业联盟以制作出影响力较大的动画作品。如国家团队在创作中更多的考虑对国家主流思想的体现,同时由于其占据了较多的垄断性资源,动画的制作能够得到较为稳定的收益与支持,其对新的艺术表现手段与新动画类型的投入积极性不高。民营动画制作团队注重动画原创性的同时更注重衍生产品的开发与经济效益的挖掘,如湖南三辰卡通集团通过原创动画《蓝猫淘气 3000 问》系列,成功获得以低龄儿童为主要观众的动画市场后,通过衍生品的开发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这导致三辰卡通在一段时期内为了获得利益的最大化,对"蓝猫"这一卡通形象的过度开发而疏于对新动画系列作品的投入,造成动画作品的单一。类似的现象也可以从制作了《喜洋洋和灰太狼》系列动画的广东原创动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找到,虽然该公司的主打动画产品已经有五大系列,但其创作风格较为雷同,且都以低龄观众为受众目标。上述案例反映了部分民营动画制作团队往往过度重视短期经济效益的现象。动画加工厂是中国最庞大的动画制作企业群体,其数量曾经一度占据了中国全部动画制作企业数量的 90%,它们大部分是为国外动画制作动画片,受到国外动画制作公司的影响甚至直接控制,这当中虽然有部分企业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成为具有制作原创动画作品的制作公司,大部分都进行低技术含量的加工为主。外资合资动画公司更注重对中国动画人才的利用和培养,它们促进了国内外动画的交流,但对当前中国动画的行业格局影响不大。

  动画产业是一种需要大量廉价劳动力参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同时也是需要优秀的艺术设计人才以及能够把握市场动向的策划人才等不同种类的人才资源。

  某一类型的动画制作单位很难在所有类型的资源上占有优势,当前能够促进动画企业之间合作的重要方式就是动漫基地,同时也是中国推动动画行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以2012年为例,中国一共24个动画产业基地总共投产210余部动画作品,占中国动画片产量的绝大多数,动漫基地成为当前中国动画事业发展的助推器。

  多数动漫基地的形成主要是在政府的主导下建立的,如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杭州、无锡、苏州、常州,南方的深圳、广州,中部地区的芜湖等地都建有国家级的大型动漫产业基地。另外也有企业自发建立的,如厦门的中国移动手机动漫基地和中国电信手机动漫基地,它们主要是由具有雄厚资金实力的大型企业建立的以企业自身业务为主的产业集群。2004年以来广电总局与新闻出版总署已经陆续批准了三十余处国家动漫产业基地,从总体上推动了对动画以及相关产业的投资与人才的引进,但真正能够促使动画公司之间形成良性竞争或优势互补却困难重重,主要存在"原创动漫制作企业的数量仍高于相关支撑企业的数量,除广告策划类企业增长较快外,产业链的其他重要环节如出版发行服务、海外代理发行、衍生产品开发类企业增加不多,有的门类还有所减少,相关支撑企业对原创动漫制作企业的贡献度依然不大,基地内部企业协作化生产的程度还发挥得不够。"等诸多问题,转型势在必行,见表3.

  2.3.2 中国动画舆论与人文环境

  "舆论环境与人文环境是动漫产业发展的基本社会环境,尽管它看似并不对动漫产业提供直接的硬件或软件支持,但是从动漫文化与动漫产业的关系来说,舆论环境与人文环境决定着消费市场的大小和社会认可度,决定着动漫产业的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全方位介绍动漫产业的著作《动漫产业》认为舆论与人文环境对动漫产业发展的作用是巨大的,同理动画作为动漫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受到这两种环境的影响作用也十分巨大。前文提到了日本动漫文化对其动漫产业所产生的推动作用,当时日本有一个对动漫发展有利的人文环境,中国动画产业在近十年的高速发展的部分原因也是由于社会舆论对中国动画事业的关注与激励。反之不良的舆论与人文环境也将阻碍动画产业的发展。纵观世界动画与漫画的发展史,如 20 世纪 50 年代弗德里克·韦特哈姆博士(Dr.FedricWertham)出版的,以批判当时部分美国漫画中的各种违反道德的情节以及包含血腥暴力的画面的著作《无邪者的诱惑》,使社会舆论开始对美国动画与漫画行业进行打压,以及 20 世纪 80 年代日本发生"宫崎勤杀人事件"所给日本动漫界带来的近十年的低谷,这些事件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公众对动画与漫画作品对社会产生影响的程度有所误解所造成的。好的舆论与人文环境需要全社会的进步,正确的把握两种环境对商业动画的创作至关重要。

  从舆论的角度来看,当前中国国产动画虽然处于高速发展时期,但尚未走上成熟的发展轨迹。自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国外影视动画作品大量涌入中国,一方面以其异于中国传统的故事内容和艺术风格,对中国人传统的动画艺术观念造成冲击,使部分学者认为国外动画中的部分内容会对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从而主张中国动画需要回归传统,反对商业化发展。另一方面来看,虽然国家一直对引进国外动画有一定的限制,近年来更是出台过一些政策试图遏制国外动画对中国的冲击,但由于盗版活动的猖獗和网络传播平台的普及,国外动画和漫画作品一直通过各种渠道在中国传播。那些深受国外动画与漫画熏陶的年轻一代则对动画有着更高的要求,他们大部分都没有意识到一个国家动画在技术和艺术魅力上跟上国际动画强国,需要一定的时间的发展的客观规律,而是盲目的指责中国动画制作粗糙、故事俗套、空洞无聊、缺少对人物情感的细腻刻画等问题,对中国原创动画采取一种轻视的态度,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中国原创动画多数作品一度以将低幼儿童作为受众目标的拟人童话类动画为主。从整体上看,中国舆论环境对中国动画行业有着不同的期望,但大部分都建立在对动画以及动画产业发展规律缺乏深入了解的基础之上,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动画创作者和动画制作单位应当适时展开必要的宣传公关活动,积极展现中国动画的积极面和优秀的创意思想,以使中国动画行业更多的得到观众的理解和支持,并使中国动漫文化能扩大在青少年群体中的影响力。

  从人文环境分析中国动画所处的环境,应当看到,虽然中国经过数十年的文化的开放和进步,然而"中国是一个儒家传统文化的国家,大多数中国人长期崇信温柔憨厚的中和之美,并将其作为评价社会事务、人物的普遍标准,尽管现在传统文化的影响力有所削弱,但是,这种审美标准已经成为一种集体无意识广泛存在于国民之中。"对于商业动画所形成的动漫文化和利用动画形象和内容所进行的衍生开发很难得到大多数国民的支持。由于中国传统的动画作品主要是针对少年儿童而创作,并且多数带有寓教于乐的功能,当前中国商业动画中那种强烈的商业气息以及对国外动画形式上的模仿,又导致公众对国产动画的创作和中国动漫文化的传播都持消极态度,反而阻碍了中国动画事业的发展。综上所述,中国商业动画的创作应当注重作品的能够融入中国的传统意识之中,尽量避免出现与中国人文环境相互抵触的内容。

  2.3.3 中国动画发展的政策环境

  中国动画的政策环境是指中国政府为了扶植动画产业而制定的相关政策和执行相关措施的情况下中国动画事业的发展环境,这里的政策主要指产业政策,所谓的产业政策指的是:"政府为修正市场机制作用和优化经济发展过程,对产业及其结构发展与调整所采取的各种经济政策。"从 2004 年以来,中国政府各部门频繁制定了各项政策和措施以促进中国动漫产业发展,如 2004 年国家广电总局出台的《关于发展中国影视动画产业的若干意见》就明确规定了电视台对国产动画作品播出的时长和播出比重,次年 6 月国家广电总局再一次出台规定各电视台国产动画播出时长的规定《关于促进中国动画创作发展的具体措施》,随后又有一系列相关政策出台,使国产动画的发展得到了制度的保障。国家近年来发布的扶植动漫产业的政策和措施见表 4.

  从政策和措施的内容来看,中国动画政策环境对尚处于发展初级阶段的动画产业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使后者在一段时期内减轻中国动画制作企业受到实力强大的国外同行的竞争压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对原创动画项目的投资和项目的开发,促进动漫产业链的形成和动漫文化的传播。但仍存在问题和不足,如对动画产业促进政策的内容过于宽泛,重视宏观调控的把握却缺少对具体措施的研究,在动画发展方向的引导上过于注重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引导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简单反映,使新的创意理念得不到及时的支持,部分扶植性政策一度忽视市场规律,导致大量质量不高的动画制作项目被投入资金开发,造成资源的浪费等。随着制度的不断完善和信息的逐步公开透明,中国动画的政策环境会不断的改进与优化,为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

  2.4 中国动画类型化发展的必然性

  对一个国家的影视动画产业来说,动画的类型化所带来的优势是巨大的。首先,类型动画促进对动画的资本投入的增大与动画作品制作质量的提高。当前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商业动画制作成本都十分的巨大,"据统计,一般电视动画片的成本在 1.2 万元至 2 万元,投入几百万乃至上千万元制作一部动画片并不罕见,有时还动辄上亿",这种高投入的动画作品如无法确定其商业回报,很少有投资者会对其动画项目进行投入,而"类型动画片保证它们虚构的故事以某种确定的方式向观众展开,为观众提供他们所期望的满足",类型动画会和类型电影一样通过迎合主流观众的观赏期待来保证影片的商业回报。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动漫文化"也是对该国动画产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因素。以日本动漫产业为例,"动漫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在社会各阶层尤其是具有巨大消费潜力的青少年阶层中的快速蔓延,促进了对经典动漫形象的传播,也使与动漫产业相关的企业获得丰厚的利润,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在看到动画类型化带来优势的同时,类型动画的弊端也是需要引起高度关注的。类型动画所需要的模式化的创作理念必然会约束动画的创造性,与实拍类电影不同,优秀的动画作品更多的需要主观的、艺术化的创造,在动画的制作过程中,从分镜头剧本设计到人物场景的设定,都需要设计师主观的把握观众的观赏情趣来设计与创新,如果过于注重复制成功的"模式",则会使动画作品在各个方面趋于雷同,反而阻碍动画产业的发展。

  在《类型动画研究》中,作者分析了动画与电影艺术表现上各自所拥有的优势与不足,动画拥有无限的想象空间,一切视觉元素都可以主观的创造,而电影则以现实世界中存在的事物为拍摄对象,两类事物会带给观众完全不同的视觉体验,动画相对于电影的主要不同在于叙事方式更加精炼,同时视觉效果上更加美术化,依靠动画制作者主观的把握和对现实世界的提炼,动画作品的画面更能体现创作者的创作思想与理念.

  在以导演为影片创作核心的欧洲,动画艺术表现出独特的艺术气息和深刻的哲理内涵。但欧洲人引以为豪的艺术动画却很难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难以形成产业规模。美国与日本类型化的动画在商业上的成功给中国动画业带来很大的启示,类型动画和类型电影一样,其"演变的过程是在观众、电影制作者、批评家的共同参与、相互作用下完成的。观众和电影作者有着多方面的默契,比如观众到电影院去看一部侦探片或者音乐片是有一定心理准备的。观众、批评家、电影编导在艺术实践中形成了按类型去把握诸艺术元素的心理构架,这就是电影创作、欣赏的'完型'.形成了欣赏习惯、建立了相对固定、对大众来说相对熟悉的图谱形象、符号体系之后才谈得上'破格',否则创新无从谈起",从美国好莱坞经典的类型电影,到日本动画片依靠"蝗虫战略"大幅提高产量的情况下,依然大受欢迎的"类型动画模式"可以看出,类型化或许将是"中国风格动画"成熟的重要标志。

  2.5 小结

  纵观中国动画发展史,中国动画有一段辉煌的艺术创作时期,其后期衰落的主要原因在于过于缺少了商业的营销与运作方式以及类型化的发展理念。本章从行业环境、舆论与人文环境和政策环境方面分析了当前中国动画发展的外部环境以及当前中国动画发展的有利与不利因素。由于国家的扶持,各省市建立了大量动漫产业基地,成为动画行业发展的推动力。然而行业结构的不合理使动漫产业基地没能促使动画制作公司之间形成资源的优化与优势的互补。同时中国动画虽然拥有政策扶持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但舆论界缺少能够正确看待中国动画行业发展形式的观点,社会舆论对中国动画行业的发展期望过高,使中国动画行业发展舆论环境较为不利。整体上本章的研究将为后文深入研究中国动画类型化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提供参考依据。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动画论文
返回:艺术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