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绪 论
后现代设计兴起于 20 世纪 60 年代美国的建筑界,作为一种新兴的设计艺术思潮,它的思想和观念影响着欧洲各地的各行各业的发展。这个时候的中国正处于打开国门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知识的时期,可以说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是同时进入中国的,在中国的学者中分不清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哪一个更有利于中国的发展,但是不管作为什么样的文化思潮,在传入某一个国家和地区,或多或少都会受其影响的。展示设计是一门朝阳学科,是后来兴起的综合性学科,它是随着人类自身的发展、人类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逐渐发展起来的。展示设计涉及的面很广,一个成功的展示案例需要在产品、环境、空间、色彩、道具、多媒体等各方面创造更好的条件来满足人们对艺术和美的需求。然而,中国的设计水平相对来讲不如外国的发展水平更高一些,本文就具有西方色彩的后现代设计理论观念对展示设计的发展与影响展开详细的分析与研究。
1.1 研究背景分析
1.1.1 后现代设计兴起的社会背景
在 20 世纪 60 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整个社会局面动荡不安,人们的情绪也是不稳定的,不再相信上帝,不再相信教条的真理,有的甚至自己也不再相信,各种负面情绪与矛盾重重压迫着人们的思想。二战后经济开始复苏,进入快速发展的时代,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从而带动了科学技术与工业生产的快速发展,从而,社会开始出现贫富差距,差距不断的在扩大,人们对社会的发展现状充满不满和抱怨,对以往的思想观念不再认同,便不断尝试反抗陈旧的理论,为后现代主义思想的出现提供一定的条件。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后工业社会是以各种各样的市场同时并存为特征的,呈现出多元化的设计特征。市场环境的巨大变化拉动了整个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带动了工业生产达到巅峰的状态。科学技术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决定因素,以致于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商品空前丰富、消费潜力增强和物质基础壮大,这种社会状态的出现一方面使人们对于功能之外的样式有了更进一步的追求,并且决定要实现这种追求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有利则会有弊,工业社会的空前繁荣逐渐暴露出了它的负面影响,经济危机、通货膨胀、种族歧视、暴力冲突及人们面临的动荡和变化时的骚动情绪等,以致于人们对工业社会的主流文化和现代主义开始产生了怀疑和抵触。现代主义失去了它以往一统天下的霸主地位,这些使得现代主义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文化受到了极大的冲击,这股反叛思潮却是具有历史性的。
1.1.2 消费观念的变化
在哲学中,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也就是说物质决定精神,决定了人们的思想观念的变化。科学技术和经济以如此之势快速发展,在很大的程度了带动了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人们的日常文化需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因而人们在选择自身的生活需求的审美及思想观念发生多元化的变化,对于功能性以外的装饰美越来越重视,不再追求教条的大流思想,自己会有自己不同的主观意见和审美精神,认为大众化的不再是正确的,希望自身对事物不同的审美与需求能够得以实现。
在重重矛盾中,人们日常生活的消费观念不得不发生变化,对于社会生产也有了更深一步的需求,为了满足人们生活和观念变化的需要,特别是人们对个性、与众不同情感的追求,设计师要有自己的创新理念,抛弃原有现代主义的传统陈旧的教条和理性专制思想,呈现多元化的发展方向。随着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及审美观念的提高,厂家和设计师只满足产品的功能性是远远不够的,产品的装饰美要和其功能性同样对待,这样才能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艺术设计不单单是功能性而且还有美观性,这样发展来看,设计的概念性不断增强,其中必须赋有一定的涵义或者思想,现代主义所强调的"功能性"和"框架结构"不断被分解和发展,消费者对艺术形象的要求不断提高,对于产品外观形象的要求和其功能性要求一样高,有的甚至过之,由此看来社会消费观念的变化促使了后现代设计的发展和延伸。
1.1.3 展示成为产品情感交流的载体
展示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创意设计,它不仅需要解决展示的功能问题,更需要通过营造一种宜人的空间环境,展示设计主要的目的就是传递信心,并且对传递信息的空间进行设计。展示一般来讲分为商业展和文化展,商业展通俗的来讲就是通过展示商品,让消费者在不同的角度深入了解商品,达成更多的交易。文化展就是某个城市或者地区的文化通过展示的形式突出其特点和形象,让观赏者更直接的了解地区或城市文化特色。
情感是后现代设计中主要的特征,人是一种高级动物,有着丰富的情感色彩。
人在看待事物的同时也会有自己不同的感受和情感在里面,而且不是每个人在看待同一事物的情感是一样的。在设计中表达情感就需要有一个载体来传递,这个载体也许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物体,也许是一个符号,也许是一种色彩的变化。展示设计的形式是多样化的,比如博物馆、展位、商店、展会、橱窗等等这些都是展示的形式,但是不管是什么形式,都是设计者通过对所展示的商品或者文化的深入了解,根据其主要特色设计展示空间,展示空间包括功能、色彩、灯光、结构、材料等都承载着设计者对其的理解和感受,蕴含着设计者自身的情感,观赏者在参观的同时就能感受和领会设计者设计的意义所在。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关于后现代主义及后现代设计方面的专业理论在国外有着比较深入的研究,并有大量的理论书籍。后现代主义的揭幕人美国建筑师罗伯特·文杜里发表的《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一书中指出,"现代主义对艺术作出巨大的贡献,但是现代主义的过分专一、理性让设计师越来越缺乏想象力,设计的产品越来越没有情感色彩,认为现代主义阻碍了设计艺术的发展。"后来后现代主义理论家查尔斯·詹克斯对现代主义主张的风格表示反对,他认为后现代设计没有具体准确的理论概念,它是一种设计风格,主张多元化、感性、个性化、与众不同的设计理念。后现代设计首先广泛研究并应用与建筑设计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后来影响到其他各个文化艺术领域。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的古典文化历史的国家,当西方国家正处于后现代主义鼎盛的时期,中国的文化处于保守主义与自由主义的交混时期,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基本上是同时进入中国的,传统的中国在刚刚打开国门接受外国思想的敏感时期,这两种思潮的进入对于中国的文化发展还是有一定的影响力的,有的人认为这是西方国家的产物,不适合中国的发展,甚至有的人这种西方的文化思潮在中国根本就不存在。但是这种思想进入中国后肯定对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中国专门研究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及后现代设计的专业理论确实少之又少,不能够为设计界的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1.3 研究的意义与方法
目前,有关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设计的书籍和理论是非常极少的。查阅大量的参考文献,相关的理论也就是在《设计史》中的最后一章节才得以体现,但是相关的具体概念和定义并没有明确的说明。对其展示设计这一学科发展影响的理论基本上是查阅不到的,也就是在展示设计风格中简单的一小段文字提到其中有后现代展示设计风格这样一种说法,但是其中的具体特征、形式、意义等方面没有具体的详解。
本论文从后现代主义及后现代设计的理论出发,研究后现代设计对中国设计领域产品、服装、建筑等方面的影响延伸至展示设计,查阅中外大量的参考文献和实例做具体的分析和研究,为今后的后现代展示设计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第4章阴阳世界观在玉雕用途中的体现4.1玉器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玉石在人们的生活之中有许许多多的作用,它可以陶冶人们的性情美化人们的生活,还可以用来治病保平安。在李时珍着名的传世之作,中医界的重要着作《本草纲目》中记载着玉石具有缓解心中烦...
第5章古代盥洗室对现代的启示5.1影响古代盥洗室发展的因素中国传统盥洗室是建筑单体或群体的一个附属空间,或独立或从属。影响这个空间发展的因素有三个方面。第一,中国古代建筑的兴衰与朝代更替有着直接的关系,这也直接影响到盥洗室的发展。第二,...
第三节新世纪中国当代军旅题材电视剧的影像风格新世纪中国当代军旅题材电视剧的影像风格体现出多样化,擅于运用光线和镜头,最大程度的突出画面的纪实感;在诙谐幽默的表现中充分运用喜剧元素;在社会发展及商业利润的驱使中开始启用偶像明星参与代言。一...
本文从晋中气候、地形地貌入手,进行实地考察与人文交流,结合已有的研究, 探讨晋中合院式民居的建筑空间布局、建造技艺、装饰艺术及文化内涵。基于晋中地区传统民居现状,分析晋中民居产生的原因、建筑形制以及价值,实现传统建筑的开发与设计创新。...
随着人们消费的升级和互联网的渗透,动漫行业也逐渐向多样化发展,传统动漫企业努力完善动漫市场,产业链下游展现出巨大的发展空间。...
第一章绪论1.1论文研究背景知识产权(IntellectualProperty)一词,指的是人类对其在文学、艺术、科技等领域创造的智力成果所享有的专有权利,这一权利通常在世界各国都得到保护。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是一个通过促进国家之间的交流来推动全世界知识产权...
摘要时尚秀场中的服装设计千变万化,风格各异,以中国国际时装周为例,从1997年至2013年间共计839场发布会,以每场发布会35个造型的平均数计算,近3万套服装设计作品在秀场上进行展示。服装设计师出于灵感的设计为何如此,灵感又是从何而来,并不...
4.3契丹文图形化的创新设计研究文字源出图像,两者间有着潜在的意义关联。文字形态的塑造可以像图像般地构架描绘,而图像的塑造正是文字和图像在神情神态上相互影响、相互吸收,从而进一步加强文字和图像的视觉表现力。不仅如此,文字和图像在传达过程中也...
第1章绪论1.1研究背景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经济体制的改革为各行各业带来生机与活力,服装产业也逐渐开始复苏。随着棉纺业的迅猛发展,1983年12月1日,国家取消布票等纺织品消费限制性凭证,宣告...
第二章国共两党领导下的云南抗战音乐运动七七事变的炮声震撼了中国大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937年7月8日,中共中央通电全国:平津危机、华北危机、中华民族危机,并且号召全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城民族统一战线,把日寇驱逐出中国!在抗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