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自然辩证法论文 >

自然辩证法的肯定的三个阶段

来源:未知 作者:傻傻地鱼
发布于:2016-08-04 共4848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成立的依据研究
【第一章】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存在的论证导言
【2.1】自然辩证法的肯定的三个阶段
【2.2】自然辩证法的否定历程
【第三章】辩证法与自然辩证法
【第四章】自然辩证法得以成立的多种预设
【结论/参考文献】自然辩证法在何种意义上存在结论与参考文献

  二、否定或肯定自然辩证法的主要理由

  否定者与肯定者两大派系就是否存在自然辩证法这一基本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可谓百家争鸣。否定者说马克思恩格斯之间存有差异,恩格斯辩证法是对马克思辩证法的背离,离开人的自然是盲目而无理性的,无辩证发展一说;肯定者说马恩之间没有差异,恩格斯强调自然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并没有摒弃人而谈的自然。要对这个争论点进行最终深入的分析,对否定者与肯定者各自的论证背景和论据论点进行一个梳理显得尤其必要。

  同时,对辩证法理解的角度不同,对自然辩证法成立与否的看法也就不同。因此,本文对否定者与肯定者论据论点的梳理是从辩证法的释义角度出发的。总的来说,自然辩证法的肯定历程是经历了苏联式以科学性为核心的肯定,新黑格尔式的肯定以及传入中国后中国化的自然辩证法肯定。与此同时,西方马克思主义掀起了一场马恩差异论的热潮,否定着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这股热潮传至国内,引发了自然辩证法存在与否的激烈争论。

  (一)自然辩证法的肯定历程。

  1.苏联式以科学性为核心的肯定。

  以列宁、斯大林为首的自然辩证法肯定者发展并推广着自然辩证法思想,这与他们的时代背景有关。19 世纪末 20 年代初资本主义社会矛盾越加突出,这迫使着列宁、斯大林等探讨新时代的基本理论课题。20 世纪 50 年代起,资本主义国家度过了战后的艰难时期,经济迅速发展,新的经济形式使西方社会展现强大的生机,然而这并没有使马克思主义停止对资本主义的否定。科学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提出必须克服马克思思想中早期阶段人本主义的不足,如若不能将马克思思想运用到解放人类、批判资本主义的实际行动中,不能通过实践来认识马克思思想的科学本质,那马克思的理论思想也就不能真正的实现人的解放。所以,苏联马克思主义在对马克思以及黑格尔的文本解读中更注重客观规律性和科学主义因素,在理论上朝着恩格斯的自然科学辩证法研究领域发展。

  (1)认识论与辩证的统一。

  列宁在当时反机会主义和修正主义的浪潮中总结思想史上关于辩证思想的一切成就,批判了机会、修正主义浪潮下的思想,写下了《哲学笔记》八本蓝皮札记。同样是继承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观点,与卢卡奇继承马克思的人文主义因素不同的是,列宁更重视客观性,把一些看似偶然的社会事件看作是自然的、必然发生的事件。

  列宁重视马克思和黑格尔思想中的科学精神,得出了不同的辩证观。他认为辩证法的哲学内涵之一就是对立统一,即事物在运动过程中体现的相互联系、相互转换的发展规律。他把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理解为辩证法、认识论、逻辑学三者同一的哲学体系,辩证法即是认识、思维的辩证法,辩证法也就是认识论,都是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反映。列宁的辩证法是认识论的辩证法,通过认识辩证的发展规律来揭示物理学唯心主义的认识根源,从而得出物理自然界也是一个客观发展的过程。

  (2)方法论与辩证的统一。

  斯大林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做了解释。他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分开, 唯物主义被当作理论, 辩证法被当作方法。辩证法把自然界看作是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其各个对象或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着的;自然界是一个不断运动和变化的过程,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自然界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从一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前进上升的运动过程。

  辩证唯物主义在斯大林这里是指用辩证的方法来认识自然现象、研究自然界的现象,辩证法具有方法论上的意义。所以,将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运用到社会生活领域就是历史唯物主义。同样,将辩证的、揭露矛盾冲突的辩证方法运用到自然界中,把自然界的发展看作是永恒的、运动的、变化着的现象,自然界处于矛盾运动中,这就是自然辩证法,即认识自然界的辩证方法。所以斯大林是承认有自然辩证法的。

  2.新黑格尔主义式的肯定。

  列宁注重马克思思想中的客观实践性,把辩证法当做是认识论意义上的辩证法,斯大林把辩证法当做一种方法论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用实证的、科学化的马克思主义来批判西方的资本主义社会。以列宁、斯大林为主的苏联马克思主义是从马克思思想的客观实践性来把握自然辩证法,而以布拉德雷为主的新黑格尔主义则是从黑格尔的辩证法入手,从纯哲学领域来肯定自然界是存在一种辩证规律的。

  (1)内在关系说。

  布拉德雷是英美最著名的新黑格尔主义者。布拉德雷认为宇宙间万事万物都是有机联系的,处于"内在关系"之中。关系与关系项彼此对立而又相互依赖的矛盾,指出由于此种矛盾的推动,关系的阶段必将要求内在的扩展,而最终指向自身的超越,达到"超关系的阶段".矛盾-扩展-超越的原理,就是著名的布拉德雷"内在关系说".

  他认为只有最高的、最后的统一整体才是最真实的,即为"实在".单独有限有条件的认识的东西都不是真实的,或者说是不实在的,它们只是无限整体的一部分,即"现象".人通过思想所认识的,永远是"现象",而不是"实在".即使你通过判断追问到真实事物为何,即使那是真实的,但那也只是"真理",而"真理"与"实在"绝非同一概念。"实在"永远一流在"思想"之外。

  因此,布拉德雷认为,"实在"只有通过直接的"绝对经验"才能把握。

  从这个观点也可以看到,独立于主体之外的包括自然界在内的世界也处于辩证矛盾的发展过程,这里也有对自然辩证法赞同的影子。

  (2)过程哲学。

  怀特海是英国著名的哲学家,他的《过程与实在》是一部张扬形而上学思辨理性的哲学杰作。怀特海试图以动态原则和过程原则来重建哲学和科学的基础,并以一系列新范畴和新阐释来系统阐述其过程哲学的基本主张。

  他摒弃传统的"实体"一词,认为现实的存在物是宇宙整体的一部分。他用实际存在物代替传统的"实体",把可被直接感知的事件看做一个发展的过程。现实世界是一个过程,此过程就形成了实际存在物。实际存在物之间通过一种"摄入"和"连结"来保持着相互的关联。作为主体的自我是在过程之中出现的突出物,传统哲学认为,在取得知识之前必须先有认识者。怀特海的观点与此相反,他认为,执行摄入功能这即主体是摄入活动的产物。感受者是从自己的感觉活动中出现的统一体。

  也就是说,作为主体的我们从自身的感受中认为主体先有的认识影响着客观存在,其实主体自身也只是客观存在物摄入的一个环节,客观存在物在与宇宙各项保持着互动的联系。整个全宇宙是一个由事件和过程组成的动态的客观实在物,客观实在物之间通过"摄入"和"连结"保持着联系的、发展的过程,而且这个过程是不以主体的主观经验为前提的。从这个角度出发,怀特海的过程哲学也符合自然辩证法中自然界本身存在着辩证规律的思想。

  3.中国化的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在 1929 年翻译至中国后受到中国马克思主义学者的青睐,很快便应用于国内哲学和自然科学的工作之中。可是国内的相关研究一直处于混乱的状态。首先,自然辩证法在中国的争论一直未间断,包括自然辩证法研究的走向、性质以及名称等问题,甚至连"学科"、"事业"、"理论"的区分都不明确。其次,西方马恩差异论的传入为哲学领域的自然辩证法陷入尴尬境地,国内也因此分为了两派。最后,CNKI 中近年来有关自然辩证法的研究成果较少,且因历史原因"理论""学科"下的"自然辩证法"混淆在一起,以自然辩证法作为硕士论文的更是寥寥可数。以下将从几个不同时期阐述自然辩证法的中国化。

  (1)自然辩证法的传入。

  《自然辩证法》在 20 世纪 20 年代末经十月革命传入中国,在 1929 年翻译至中国后受到中国马克思主义学者的青睐,很快便应用于国内哲学和自然科学的工作之中。早期的自然辩证法侧重点在于天体演化和人类起源等自然科学常识的宣传,主要是宣传先进的革命理念和科学知识,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事业紧密相关。

  (2)唯物辩证法论战时期。

  20世纪30年代初到40年代初,随着马克思的哲学原著翻译的引进,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得到了较大的传播,中国学术界掀起了长达十年的唯物辩证法的论战,争论焦点在于哲学是否是科学,是否是学问。以张东荪、叶青为代表的反马克思主义者否认唯物辩证法,包括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认为规律都是人造的,无所谓的客观实在性;以艾思奇、陈伯达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者则为唯物辩证法辩护。

  张东荪首先出来指责唯物辩证法。在《唯物辩证法论战》一书中,他指出:"马克思本人并不是一个哲学家,马克思主义学说也并不是哲学,只是具有哲学空洞的原则外壳。"他反对马克思的辩证法思想,马克思只是在强调自然的发展过程中运用到了辩证的思维,而这个辩证法思维只是将黑格尔的辩证法做了形式上的处理。"严格讲来,黑格尔可以说是辩证法,而马克思的却只可说是自然法或自然历程。"同时,张东荪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中国革命相联系不满,"他们先抱着一个社会目的,一切研究无外乎想证明这个社会革命而已。"叶青虽然对张东荪开战,但也同张东荪一样反对唯物辩证法。他的"哲学消灭论"认为自黑格尔之后,就没有什么哲学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走向科学、政治、实践去了,偏离了哲学的范围。

  面对张东荪、叶青等人的否定,艾思奇、胡绳、陈伯达、弱缨、沧白等马克思主义者也纷纷应战,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张东荪、叶青等与实践相对立的纯哲学思想。艾思奇批判了叶青的哲学消灭论,他认为哲学不应与实践相分离,哲学研究的内容必然与实际相联系。他翻译并编写了大量马克思主义书籍,为唯物辩证法的发展提供肯定。陈伯达也积极参与论战,批判离开社会实践作用的纯哲学思想。他认为离开社会环境制约的思想是不可靠的,强调物质的第一性,社会决定意识。胡绳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在于实践,其辩证法的运用也应与实践相结合,只承认辩证法的科学性真理性还不够,一定要与实践相统一。理论要积极地融入到现实生活中。

  总结唯物辩证法论战时期,以艾思奇、陈伯达为主的马克思主义学者们将论战焦点集中到哲学与实践的关系上,强调辩证法的实践性,从人的实际活动出发来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但是,"唯物辩证法不过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恩格斯在这里强调了自然辩证法是符合自然规律的一门科学,对唯物辩证法的辩护也包含了对自然辩证法的辩护。

  (3)建国后至文革的自然辩证法。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组织翻译出版了大量的专著和学习资料,全国掀起了学习马克思主义的高潮。《自然辩证法》被列为必读和研究的重要科目,特别是《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1955 年曹宝华、于光远、谢予译的《自然辩证法》出版。1960 年 8 月在哈尔滨举行了一次自然辩证法座谈会,很多地方都成立了自然辩证法学会或研究会,自然辩证法得到空前发展,自然辩证法的相关文章数量大大增加,内容涵盖甚广。总结这一时期自然辩证法主要是被看作一门有关自然规律的科学,用于指导人类的生产实践,这一时期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学者也是赞同自然辩证法的。文革十年自然辩证法因被"四人帮"篡改其发展受到了破坏和阻碍。

  值得一说的是毛泽东有关自然辩证法的看法。毛泽东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影响着他整个思想的结构。这对于他认识和改造自然界,带领革命实践斗争有着理论上的指导作用。同时他对新中国成立后的自然辩证法工作开展起到了鼓舞号召作用,学习并探讨《反杜林论》、《自然辩证法》等著作。毛泽东将辩证法看作是方法论,即要用联系的、全面的、矛盾的、对立统一的观点看世界看自然界,其思想促进了新中国的自然科学发展和工农业生成发展。

  (4)改革开放后的自然辩证法。

  改革开放后,国家重新恢复了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并召开了全国性的自然辩证法规划会议,强调要加强自然辩证法的研究。1982 年后,教育部和国家教委把自然辩证法列为公共课,成为全国高校某些研究生的必修之课,同时加大该课程教师队伍的建设。自然辩证法相关的书籍、杂志、研究室发展起来。在自然辩证法学科日益发展的同时,反对之声日渐高涨。1987 年自然辩证法更名为"科学技术哲学"作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并列的哲学二级学科来建设。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自然辩证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