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自然辩证法论文 >

拉图尔技性科学观的思想特色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6-11-29 共4845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3.3 拉图尔技性科学观的思想特色
  
  拉图尔采用人类学方法,在实验室里对科学家的活动进行跟踪记录,完成了对实验室文本的解构工作和实验室内外的连通工作,以上三项工作可以说是拉图尔技性科学观的思想特色。
  
  3.3.1 人类学方法记录实验室生活
  
  前文提到,不论是知识社会学派还是爱丁堡学派,都没能真正地对科学内容做出社会学说明。拉图尔主张,只有将科学看做实践过程,对科学活动进行考察,才能真正的了解科学。而人类学方法,则是拉图尔记录科学活动的主要手段。人类学本质上是带有直观性色彩的介入性实践活动[46],人类学家需要以参与者的身份去长期观察,记录描述整个事实活动。在观察活动中人类学家要保持中立的态度和开放的精神,不去对活动的结果有预期的盼望,同时也要接受他者、异质性的存在。
  
  既然科学家活动的场所是实验室,那么拉图尔就选择在吉列明实验室做了21 个月的人类学观察。在这一过程中他保持中立的态度,不去对科学行动进行刻意的了解,只是记录科学家如何实验、如何撰写论文、如何在实验室外为自己的课题寻求更多更强大的同盟者等等事实。他发现,不论是科学文本的撰写,还是科学家实验室内外的活动都不再是纯洁、客观的“科学行为”,而是充满着众多的异质要素。“科学实践过程中所融入的异质性因素都在实践的开放性过程中历史性地注入了科学的过程,并成为科学的内在组成部分[47].”这样一来,拉图尔不仅打开了科学的“黑箱”,而且重新组织了科学与其他要素的关系。
  
  3.3.2 科学文本的解构
  
  3.3.2.1 科学命题引起的争论
  
  一个科学命题能否得到公众的认可,不是取决于科学家自己的宣传,而是依赖后人对它的态度。当人们相信此科学命题的时候,它就会变成事实,被人们所信服,并得到应用。当持疑者怀疑它,并找到合理的理由去驳论它时,这就会引起持疑者和辩护者的争论,甚至最终被否定。这也是拉图尔自己所提出的结论:一个命题既不是事实也不是想象,而是后来的句子使它成为事实或者想象。在这一过程中,后来的句子就是指肯定模态和否定模态。肯定模态指的是将命题引离产生它的条件,使命题变得坚不可摧,并产生相应的结论的句子。
  
  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把命题变成了事实。而否定模态则是指将命题引向产生它的条件,找到它坚固或者脆弱的原因,在这一过程中争论就会被引起。拉图尔以释放生长激素的激素结构构成为例,解释了事实的形成和争论的产生。释放生长激素的激素(GHRH)的结构是 Val-His-Leu-Ser-Ala-Glu-Lys-Glu-Ala,这是一个科学命题,当它被放到肯定模态里(沙利博士发现了此结构,并准备在医院的侏儒治疗进行临床试验),人们就会将生长激素的结构当成事实,并且相信它,接下来去做的可能是调查试验的可行性或者 GHRH 的生产方式。当它被放到否定模态中(这种结构与生长激素抑制素的结构相同。这种抑制素如果被不合格的实验员检验,可能被当做纯净大脑的提取物的常见污染物),人们就会对沙利博士的这一发现产生质疑,人们想要了解实验员的工作步骤,是否他真的犯了错,人们也想知道大脑提取物的步骤等等,这些都将命题引向了产生它的条件而不是结论,最后产生的只能是争论而不是事实。
  
  3.3.2.2 科学文本的技术化
  
  当争论不断继续下去,一个句子或者几个句子已经不足以解决争论,这时辩护者需要更强大的武器为自己提供支持,它就是科学文本。但是,单纯的科学文本是无法达到辩护的目的的,因为它的状态是孤立的,力量是微弱的,质疑者稍作努力就会战胜辩护者。这时辩护者就需要将他的科学文本与更多更强大的同盟者联系起来,让质疑者变得孤立,让他意识到自己无法驳倒如此众多的同盟者而接受事实。这也就是科学文本的“技术化”,技术在这里指的是一种扞卫自身的手段,用拉图尔的话说是修辞。修辞是一种我们说服他人的方法,伽利略曾经探讨过修辞与科学之间的关系,他认为科学是真理,尽管有成千上万的人对真理提出质疑,但他们终究战胜不了少数持有真理的人。那么,在伽利略看来,修辞在科学活动中的作用是微小的。但是,以拉图尔的观点来看,修辞利用众多权威来说服质疑者的这种作用,在技性科学中是很重要的。那么,这种重要性体现在辩护者寻求同盟者、引用前人的文本、以及自己撰写文章等方面。
  
  拉图尔把寻求同盟者这一行为称作来自权威的论证(argument fromauthority)。从名字我们可以看出,这一行为指的是辩护者寻求比自己更加权威的、或者是公认的权威盟友来帮助自己扞卫观点。当然,盟友的数量越多越好,权威的程度则是越高越好。当争论愈演愈烈、久争不下时,辩护者将自己的文本与权威的杂志、高端的科研基金、着名的科研机构以及闻名学界的学者这些盟友放到一起组成同盟时,辩护的双方则由一个辩护者和一个持疑者,变成一个强大的同盟和一个单独的持疑者。这时,质疑者就会感到自己的孤立,感到自己的力量薄弱,他现在面对的是强于自己百倍的权威同盟者,要想驳倒辩护者的文本,就需要去与那些文本背后的支持者对峙、去质疑权威,而这却是无法取得胜利的。
  
  对于技术文本来说,除了寻找权威的盟友外,还有一点必不可少的“修辞”,那就是引用前人的文本。不论是普通学生的课程作业,还是严谨的学术论文,都存在着引用前人文本的痕迹,没有引用文献的文章是不被认可的,它会遭到各种质疑、甚至是攻击。就像拉图尔自己所说:“一篇没有引证的论文就像一个无人跟踪的孩子,深夜孤独地走在他一无所知的大城市里,他会走失,会碰到任何可能发生的事情[36]54.”与寻求同盟者一样,对前人文献的引用数量也是越多越好,使质疑者面对众多的文本而垂头丧气。但是,辩护者在引用文献时,会犯一些错误,例如一些文本自身就是错误的,但是还是被引用了过来,或者引用的文本与自己的观点毫无关系等等,种种这些小错误一旦被细心的持疑者发现,就会立马夺得争论的主动权。那么,这时对于辩护者来说,修辞再一次起到了关键作用。即使犯了以上的错误,这在辩护者来看也不足以担心,因为他们可以通过修改引用文献内容的方法,来使得引用文献对自己有利。例如前文提到的例子,当辩护者想要引用D.F.维伯等人在 1971 年发表在《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通讯》的文章而支持沙利博士时,作者会发现维伯等人的观点是将GHRH的结构与生长激素抑制激素联系在了一起,这与前文中的否定模态的观点类似,会产生对沙利博士的质疑。那么,作者必须对维伯等人的文章进行修改才能引用,他大可以改成“维伯等人指出了GHRH的结构与生长激素抑制激素的相似性。这一观点有待进一步商榷。”这样,作者既引用了前人文本,又没有对自己的观点产生影响。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在引用文本时,如何根据自己的观点,对所用文本进行适当的修改使之为自己服务,也是修辞手段的一种体现。
  
  不论是寻找权威的盟友还是引用前人的文本,实质上都是一种辩论角色的转译。辩护者通过利用修辞手段,让盟友和前人的文本替自己辩论,从而形成与质疑者的多对一的局面,取得辩论的胜利。除此之外,辩护者个人还需要亲自投入到撰写文章的工作中去,进而自己为自己辩护。那么,在撰写文本时作者都需要采取哪些措施呢?正如我们在前文提到的那样,一个句子的命运掌握在后来人的手中,同理,一篇文章能否达到自己的科研目的也掌握在未来读者的手中。因为一篇文章不论里面的内容是如何的丰富、价值是如何之高,如果没有读者去涉及它,那么它就像图书馆某个角落里沾满灰尘的书本一样,失去了意义。所以,吸引潜在读者就成为了撰写工作的第一步。拉图尔认为科学文本之所以被许多人敬而远之,其原因就是在设计之初将文本的语言弄得过于科学化、复杂化。那么,为了吸引多数的读者,科学文本的语言就要相对的普及化、简明化,把多数的读者纳入到文本的阅读中。其次,作者还要考虑到由于读者质疑而引起的争论。作者要事先预想好读者可能存在的质疑,在撰写文章时将这些质疑转换成事实,那么即使当读者真的产生质疑时,文本上清晰的文字也会告诉他:这已经成为事实了,毋庸置疑。最后同时是最重要的一点是,作者要在文章中利用技术性的手段为文章设防。这主要体现在将文章分层,文章不仅仅是由文字组成,还要引用图表、方程、表格、曲线图等等,数量越多越好。这种分层最大的好处就是使自己的文本处在前人资料的保护之中,增大了文本的安全性。
  
  总结以上论述,我们可以发现从撰写科学文本的那一刻起,它就不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事物,它也不像我们认为的那样完全充满着理性的因素,而是作者出于自身目的的考虑,利用技术手段将它建构起来的。它调动了一切可以为它服务的资源,形成一个庞大的同盟体,利用自己的“权威势力”、数量优势打败读者,使自身成为事实。在这一点上,科学文本既是技术性的同时也是社会性的。
  
  3.3.3 实验室内外的连通
  
  传统的科学观点认为科学就是科学家们在实验室中所从事的科研活动,科学家的身份是特殊的,而实验室的地位也是独一无二的。那些不是科学家的人们以及实验室外部的世界是无法和科学联系在一起的。拉图尔通过自己的观察记录,发现实验室内部和外部是可以连通的,而且两者都是科学得以进行的必要条件。
  
  科学家脱离了实验室外部可以进行科学活动吗?拉图尔以查尔斯。赖尔和约奥。德拉克鲁兹为例,告诉我们答案是不可以的。虽然二者在各自的领域体现出了卓越的头脑和强烈的科研兴趣,但是二者都没有顺利的进行自己的科学研究,甚至是完成起步工作,其原因都是缺乏实验室外部社会的支持。在赖尔的时代,地质学还不是单独的学科,社会上也不存在地质学家这份职业。人们宁愿选择相信供职在大学里的神职人员,也不会对一门初出茅庐的学科产生兴趣,更何况出资金资助地质学研究人员。相比赖尔,德拉克鲁兹的情况则要悲惨的多。当他从比利时留学回来想要继续从事芯片研究时,发现自己的导师已经远走异国,没有人指导他撰写论文,雪上加霜的是自己所研究的芯片已经落后日本的新型芯片很多,导致政府拒绝再次拨款支持自己的实验室建设。德拉克鲁兹只能靠做着三份兼职而维持生计,放弃自己心爱的芯片研究。
  
  以上的例子明显地告诉我们:仅仅依靠科研工作者在实验室内进行的研究是很难达到科学活动的目的,它必须需要资金、权利等因素的支持,而这种支持则是来自于实验室外部社会。拉图尔看到之所以人们会犯将实验室内部割裂的错误,是因为人们没有看到二者是同时发生的(如图 3-1),都是科学发展的同一瞬间,无法分割(如图 3-2)。
  
  实验室内部和实验室外部共同组成了技性科学的全部,内部完成科学内容的研究,外部则为科学活动提供着动力支持。二者之间的互动是循环往返的,社会的支持为实验室内部活动提供了人力物力,促进着实验室内部的发展;而实验室内部取得的成果则吸引着更多的社会资源。两者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是正相关的关系,实验室内部越是纯粹、坚固,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源被引入到实验室内部。我们从工作人员的行动上也能找到实验室内外的互动。实验室外部的人员在为实验室的建设四处奔波,约见政府高层、企业领导,寻求资金赞助、科研项目的审批;实验室工作人员则在资金、项目审核、人员数量等条件充足的情况下,安心地进行着科学研究。由此,我们将科学活动的主体从科学家扩展到了一切和科学活动有关的社会人员,将科学活动的主要场所由实验室延伸到了社会。将实验室内外进行了连通工作,实质上就意味着将科学与社会中的诸多要素联系到了一块,科学势必在与这些要素发生着作用,那么这种作用到底体现在哪些方面,这是本文最后一章将要探讨的内容。
  
  3.4 本章小结
  
  我们从拉图尔技性科学观的思想内容谈到了思想特色,由行动者网络理论出发接近了拉图尔对科学文本和实验室内外研究所取得新成果。不难看到拉图尔最大的贡献在于打破了事物的独立性、中心性,进而去展示事物之间的关系性。科学则是此项工作的关注对象。拉图尔打破了科学文本的独立性,取消了科学家身份的独特性,沟通了实验室内部与外部,这些工作给了人们一幅关于科学的全新图景。科学不是独立存在于实验室里的,同时它也在吸收着社会因素,向社会“吐露”自己。科学也不是驾驭在人类之上的,因为我们知道即使科学家缺少了基本工资,那么科学活动也是无法进行的。科学在兼容并蓄,科学也在被塑造着。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自然辩证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