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教育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电化教育论文 >

微课程试用效果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6-12-01 共2558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5.4 实验操作型微课程案例实现
  
  1.微课程题目:《Word 文本编辑》
  
  2.微课程类型:实验操作型

        3.微课程时长:11 分 29 秒

        4.课程简介:本节微课程以生动的操作步骤呈现了 Word 文本的编辑和格式调整。
  
  5.内容分析:本节课内容选自《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第四章第二节“Word 文件操作和文本编辑”的第二个知识点文本编辑,是一个对 Word文本操作引起文本变化的知识点,属于本文中的实验操作型知识,故本文采用实验操作型微课程开发策略对其进行了分析和制作,它属于程序性知识的微课程,是关于操作技能方面的程序性知识,由于操作方法的顺序性特点,在进行微课程开发时注重操作步骤的展示和讲解。
  
  6.教学目标:了解 Word 的使用方法;了解文本的编辑;了解修改文本格式的基本操作。
  
  7.开发策略:实验操作步骤图示化、产生式演示、难点步骤处着重强调等。
  
  8.教学过程简介:根据书本例题,将 Word 文本编写的步骤一步一步地录制下来制作成微课程视频,注重步骤的演示的讲解,包括文本格式的调整和加图片以及加特效等。
  
  本节课的录制截图如下所示:
  
  5.5 现象反思型微课程案例实现

        1.微课程题目:《程序并发现象》
  
  2.微课程类型:现象反思型

        3.微课程时长:1 分 15 秒

        4.课程简介:一般在操作计算机时会同时运行多个应用程序,如在 qq聊天的同时进行使用酷狗播放器听音乐,浏览网页等,但感觉不到有明显延迟,这些直观概念会影响学生的判断,会认为在同一时间有不同程序的多条指令在计算机中进行,排除多 CPU 的情况下,如果提示学生只有一个 CPU时,从而引发认知冲突,教师再适时的提出正确的概念表述,学生原有的观念被修正。
  
  5.内容分析:本课程是基于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提出的,对该现象进行了研究分析。本课程通过情景引入的方式提出问题,引人思考,随后给出计算机只有一个 CPU 这个事实,引发认知冲突,通过引发认知冲突加深学习者印象,课程最后进行了本课总结。该微课程案例运用视频动画的方式重现了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内容形象生动,贴近现实情况,容易引发学习者共鸣。制作者提出与学习者常识不相符的观念之后,强化了认知冲突,引起学习者思考。画面简洁明了,没有任何多余的冗余信息,将图像与文字相结合,符合时间和空间上的一致性原则。
  
  6.教学目标:了解多程序并发的现象及原理。
  
  7.开发策略:运用动画或视频再现情景,巧设疑点和难点、善于提问、引发认知冲突、引导、深入浅出、图文并茂。
  
  8.教学过程简介:在课程开始时引入情境,然后抛出问题,用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思考的热情,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课程中来,再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引发认知冲突,讲解此现象反映的道理,另外,通过多媒体的展示方式,可降低上课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图文并茂,生动形象,本节课过程设计如图 5-16 所示。
  
  本课录制的部分截图如下所示:
  
  5.6 元认知型知识的微课程案例实现
  
  1.微课程题目:《Excel 中 If 函数嵌套》
  
  2.微课程类型:元认知型知识的微课程

        3.微课程时长:2 分 57 秒

        4.课程简介:IF 是 Excel 里面的一个逻辑函数,如果满足条件就返回一个特定的值,如果不满足条件,就会返回另一个值,返回的值可以是字符串,也可以是数值等。当我们遇到问题的条件不止一个的时候,就需要使用多层IF 嵌套语句[63].首先介绍 IF 函数的格式,紧接着实现 IF 函数给每个分数赋值,随后,将分数段细分,赋值的时候就需要 IF 函数的嵌套。
  
  5.内容分析:本节课内容选自《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第五章第三节“Excel 公式与函数”的第二个知识点 Excel 中的 If 函数嵌套,是一个能够反映出人们如何控制与调节自己学习复杂知识以及思维和记忆的方式来支配学习者个体的学习、记忆与思维等认知行为的知识点[64][65],属于本文中的元认知型知识,故本文采用元认知型知识的微课程开发策略对其进行了分析和制作,它是学习运用已有知识(即 If 函数)来解决问题的策略,策略的运用往往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因此,本课采用由 If 函数的使用方法向 If 函数的嵌套迁移的方式,展示解决问题的策略学习。该微课程案例运用图像顺序展示的方式讲解了 If 语句嵌套,重点讲述如何嵌套的策略性问题,形象生动,引导学习者的思维导向。全程没有多余的干扰画面,简洁清晰。
  
  6.教学目标:了解 IF 函数语句以及嵌套的条件和方式,理解函数嵌套的策略性问题。
  
  7.开发策略:借助视频、动画、实物展现情境、对比分析、善于利用有效信息激发学生情感以产生共鸣。
  
  8.教学过程简介:首先介绍 IF 函数的格式,紧接着实现 IF 函数给每个分数赋值,随后,将分数段细分,赋值的时候就需要 IF 函数的嵌套。通过对 IF 函数嵌套的学习,让大家掌握嵌套的条件和方式,反思其中的缘由,正确地认知自己的学习方式[66].本节微课程制作部分截图如图所示:
  
  5.7 微课程试用效果分析
  
  《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的部分内容的设计与开发完成之后,经过了计算机学院相关专家和本科生的试用和检验,搜集到了很多有价值的建议与反馈,随后对微课程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当然,由于不断提高的学习者需求,微课程开发设计还会进行不断地更新与完善。
  
  为了验证微课程分类开发策略的研究成果,笔者邀请了共 221 名学生进行了实际课程体验,让试用者从富媒体性、吸引性、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了评价。选取的这几个指标是根据微课程的突出特点和学习者需求实筛选出来的。笔者将试用者调查反馈结果从低到高依次划分为 1、2、3、4、5 五个等级,5 代表优秀,1 代表较差,以此类推。试用者反馈结果可以用图 5-22 表示。
  
  图中的富媒体性是指微课程各种媒体信息元素的使用情况如何;吸引性是指微课程的内容和设计对于学习者的吸引程度如何;学习效果是指学习者在使用完微课程之后,其知识与能力的增长情况如何。这三个指标反映了学习者在微课程学习过程中真正的学习需求。
  
  微课程[67][68]分类开发策略与普通的微课程开发方法相比,在画面所具有的富媒体方面有更好的呈现,可操作性也相对较强。在吸引力方面,前者更胜,试用者反映这是因为微课程丰富的媒体信息所决定的。在学习效果方面,对试用者的反馈意见进行分析总结,应用分类开发策略设计的微课程的知识呈现顺序性更强,具有较好的组织性,学习目标更加明确,更容易抓住学习者眼球。
  
  5.8 本章小结
  
  本章是对以上章节的综合运用,实现了从前期分析到教学设计、开发、作品发布、试用效果等全过程,并提出了案例的优点和不足。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电化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