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旅游管理硕士论文 >

贵州少数民族村寨旅游的智慧化构建(2)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9-08 共8678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③这一系统是以故宫丰厚的数字化文博资源为基础,借助现代技术,通过对演员的真实动作进行动态捕捉,经过精心设计、有针对性地重组和创造性地利用,调动各类媒体展示和传播手段,再现了一些皇家生活场景和观众游览的路线,设计了古人与现代观众之间的互动活动。在这里,访客可以扮演包括太子、公主等角色;可跟随导游,也可自己随意闲逛。在一些场景,如皇帝批阅奏章、用膳,太监们斗蛐蛐、武士们练射箭等,游客可以做旁观者,也可参与其中。

  ①立体、精细地再现了故宫博物院这座文化宝库,以此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以及不同观众的需求。

  最近在 2014 年 3 月,来自全国各地的 100 多名古村落文化研究专家、学者齐聚广东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西樵松塘村,召开了第四届中国古村落保护与发展研讨会。在这个会议的现场,国家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基金项目--中国古村落文化保护与传承“云服务平台”启动,这个项目是由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等单位联合开发,将构建一个机遇大数据架构的中国古村落文化数字化保护与云服务平台,引入群体智能模式,对平台数字信息采集方法、数据存储及处理模式进行设计,以大数据架构建立原创数据库,让涵盖文字、图片、音频、视频、三维数据采集、手绘图等形式的零碎信息集成汇聚、形成结构,适应古村落的文化管理和不同学科研究要求。

  ②在国内类似的数字化技术运用还有敦煌石窟虚拟漫游与壁画复原系统,数字长城等等,贵州省也在 2013 年的旅博会上做了 360 度全景飞行屋,实现站在屋内游览黄果树瀑布、荔波小七孔等这样的足不出屋就能进行贵州着名景点全景游等基于高科技背景的旅游体验。这些数字化应用的案例表明,现代信息技术如虚拟现实、图像处理与人工智能等技术已经完全可以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更好的展现,这对于贵州少数民族村寨中正在逐渐消失或不完整的民族文化来说无疑是个福音。

  4.2.2 贵州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数据库建立

  贵州少数民族村寨的文化资源非常丰富,对于游客来说,要想深入体验贵州历史悠久、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光看一场《多彩贵州风》是远远不够的。贵州有许多大大小小的苗族村寨、布依族村寨、侗族村寨,吊脚楼、风雨桥、鼓楼、土司古堡、庙殿亭台、巫师祭坛等等充满智慧又令人刮目相看的少数民族建筑景观;还有那独特的风土人情,充满神秘色彩的民族节日,悦目的蜡染、刺绣,醉人的酒文化,动听的铜鼓、芦笙,曼妙的苗侗舞蹈,充满了原始生命力的乡土情调,处处体现着人与大自然之间的亲密与和谐。

  然而现实的条件也许会让游客失望,贵州省内的大部分少数民族村寨交通都不便利,村寨内房屋年久失修,村寨内的年轻族人的大量外出务工,使得村寨内部出现了“空巢”现象,乡村社会基础坍塌,乡村生活氛围消解,从而使民族传统文化失去了传承者,失去了生存的环境基础,传统民族社区渐渐不复存在,传统民族文化自然就逐渐不复存在了。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大数据时代的第四次科技革命已经到来,物联网技术、3D 打印机等等都已经从梦想变为现实,也许信息技术可以挽救这些“遗失的美好”.由于受地理区位条件限制,贵州旅游业起步较晚,发展十分缓慢,市场相对不够成熟,但是也正是因为贵州“不沿江、不沿海、不沿边”的区位劣势,使得这些宝贵的少数民族文化得以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和完整性,形成一种独立于喧嚣尘世的高品质文化旅游资源。但是,贵州少数民族村寨旅游资源的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分布又太过分散,难以形成大的旅游区域集群,难以满足游客日益增多的个性化需求。若要将少数民族村寨的硬软件与现代化旅游服务需求相协调,首先就要对少数民族村寨旅游信息进行数字化采集。

  少数民族村寨旅游信息采集,数量庞大,种类繁多,形式多样,为了准确地采集旅游信息,首先必须建立少数民族村寨旅游资源体系,遵循客观、科学的原则,对少数民族村寨旅游资源进行分类、编码,包括自然资源、人文资源、服务资源,也包括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同时也必须明确这些信息的运动变化规律,因为每一个民族的文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在分类时对大类可以明确,对细目就必须留有余地,确保新增的资源信息不会影响原有的分类体系,方便动态管理。其次要明确符合旅游资源体系的信息来源,明确这些信息的采集途径,对各少数民族村寨的资源进行摸底式的调查收集,分类标引,做到全方位的信息的采集。通过对少数民族村寨旅游资源的信息采集工作,将收集到的信息由相关部门进行审查,审查合格后做出统计,通过对数据信息的鉴别和筛选入库,建立旅游资源数据库。

  贵州少数民族村寨旅游文化资源数据库包含的信息非常丰富,集成贵州少数民族村寨中所有文化资源、旅游信息,包括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在内的所有相关数据,包括文字、图片、影像等资料,形成一个全面反映旅游资源现状的、综合的、对多用户共享的少数民族村寨旅游资源数据库。包括各民族村寨的名称、数量、分布,少数民族村寨的各种民族文化资源归类,这些主要由政府提供;村寨内经营户公布的产品价格、活动、优惠等信息,这些主要由经营户或企业提供。而“人”是这个数据库系统运营成败的关键,应从用户角色、管理权限入手,引入多用户管理机制,让系统管理员、旅游企业、当地村民、旅游专家学者、游客都能参与管理和分享数据库里的信息。这个数据库内部将隐藏着某些未被发掘的价值。少数民族村寨旅游文化资源数据库,由于覆盖面十分广泛,建设难度很大,在采集旅游资源信息的过程中必须注意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这需要集合政府与当地社区的力量,由工作人员通过一定的渠道,按照一定的程序,采用科学的方法,对真实有价值的旅游信息进行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收集。这个数据库只能由政府和国家来建,它是少数民族村寨智慧旅游建设的关键和基础。

  4.2.3 贵州少数民族村寨建设旅游文化资源数据库特色分析

  由于受地理、历史等原因的影响,长期以来人口相对众多而经济又相对发达的民族文化通常处于强势状态,引领着时尚和潮流。如今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全球经济不断朝着一体化迈进,全球生活方式同一化的发展趋势等等。因此,许多少数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已经面临着被同化甚至消失的局面和危险。冯骥才曾说过:“民间文化的传承人每分钟都在逝去,民间文化每一分钟都在消亡。”如果在此基础上,我们对少数民族村寨的旅游开发不合理,没有达到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反而造成对少数民族文化再进一步的破坏,那么这样的旅游开发对少数民族地区来说,负面效应将大于正面效应,消极影响将大于积极影响,将造成不可持续的发展。

  事实上,我们研究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其开发和发展都是为了能更好的保护少数民族文化,但保护不应该是把少数民族文化作为文物一样的保护起来,封闭的结果只能是更加落后。

  保护必须以发展为前提,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少数民族文化。

  要利用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发展旅游业,就必须解决好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和文化产品向文化商品转换的问题,而数字化保护、数据库建立就是实现其知识产权保护的第一步,这是政府和企业共同的责任。因此,少数民族村寨旅游文化资源数据库的建设,其特色是可以解决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和发展的问题,通过建立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体系的建立,把少数民族文化社会生活中的一切对象包括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内容进行符号化、意象化、抽象化的表达,对少数民族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采集,建立贵州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数据库,可以方便今后实现对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知识产权保护。在这一步,目前贵州省已经开始迈出了步伐,由省科技厅牵头向国家科技部申报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数字化旅游产业支撑平台》项目已获批出库,并已获科技部立项资金 456 万元,《贵州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开发及文化旅游产业化示范》项目也预计即将启动实施。这对贵州少数民族村寨智慧旅游发展的构想提供了一定的建设保障,迈出了至关重要的第一步。贵州少数民族村寨旅游文化资源数据库的建立,一方面起到了文化保护的作用,将极大的方便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储存、共享、管理和研究,将无形的文化转化为有形的存在,对于少数民族文化的认定、保存、传播、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也为少数民族村寨发展智慧旅游提供了大数据基础。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旅游管理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