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农民占了主体部分,若想使中国真正意义上走上繁荣之路,首先就必须解决农村的建设发展问题,因此农村社区建设成为了农村建设发展的重点之一。
2003 年 10 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讨论通过了《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在此项决定中提出了"农村社区服务"、农村"社区保障"、"城乡社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要求。2006 年 10 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讨论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要问题的决定》首先完整地提出了"农村社区建设"的概念,并要求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而后,国务院召开的第十二次全国民政会议进一步强调指出,要着力建设城市和农村社区"两个平台","整合社区资源,推进农村志愿服务活动,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农村基层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农村社区功能,努力建设富裕、文明、民主、和谐的新型农村社区。"农村社区建设逐渐被提上重要议程,并开始了试点实施。
在全国广泛开展农村社区建设的大环境下,沈阳市沈北新区也将农村社区建设纳入《沈北新区发展规划纲要》之中,实行统筹规划、统一调度、同步实施、全区共有 144 个行政村。2007 年当年完成了 3 个社区建设的试点任务,总结形成了本区农村社区建设的发展方向和工作思路;在取得试点经验的基础上,2008年完成了 47 个村的社区建设任务,占村总数的 1/3;2010 年完成所有村的社区建设任务,实现农村社区建设全覆盖的目标。并在明确的目标指导下,加强了农村社区的基础设施、生产生活设施、组织政治、文教体育、思想道德、社会保障体系、平安社区、服务功能、卫生服务等多方面的建设工作。因此,可以说沈北新区的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已取得了相当的成绩,但我们还应看到对于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是一个巨大长期的课题,所以在此背景下对沈北新区农村社区建设问题进行研究,对于今后沈北新区农村社区建设管理工作的长远健康发展是有重要意义的。
1.1.2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农村社区建设作为一种新兴的农村经济发展理念,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已成为具体有效的能为人民带来利益的载体,从发展的最初始阶段便受到大家的广泛关注与认可。而沈北新区农村社区建设中,更是将城市的社区建设作为经典范本,将农村社区的发展进行了准确定位,将农村社区的服务体系与功能进行重新的构建,从农村、农民的实际情况出发,积极摸索与实践,大力发展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管理沈北新区的农村社区,既要认清农村社区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的区别,也要明确农村社区建设时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既要明确把握沈阳市沈北新区农村建设工作的发展历程,又要结合当地人居特点及生活习惯制定与之相适宜的建设管理规划战略。并认清当前沈北新区农村社区建设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选择科学的发展道路。
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对农村社区概念及相关理论的总结分析,系统地回顾沈阳市沈北新区农村社区建设管理的发展历程,分析农村社区建设管理过程中的阶段和特点,找到目前工作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对国内其他地区农村社区建设管理的成功案例的分析总结,借鉴成功经验,最终对沈阳市沈北新区的农村社区建设管理问题提出可行性的建议,以期对今后沈北新区农村社区的建设管理工作起到推进器的作用。
农村社区建设主要是指在国家政策与地方政府的引导下,运用农村社区凝聚的力量与资源,不断加强社区功能建设,解决当地农村存在的矛盾问题,并同时优化农村社区的文化、经济、教育、福利、医疗等状况,不断改善农村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人居环境的过程。农村社区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建立全新的农村生活、生产、社会活动的共同体,促进农村社区与整个社会的接轨,同时,农村社区建设也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构成组织形式。因此,在我国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时期,农村社区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首先,研究沈阳市沈北新区农村社区建设管理问题对今后沈北新区的农村社区建设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1)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业的发展是可以将农村社区建设作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包含着多方面内容,如文化、教育、医疗、保险、人居环境等等,这些内容也同时是农村社区建设的重点内容,因此农村社区建设的发展有利于新农村建设,更有利于城乡一体化和谐发展;(2)农村社区建设的发展会带来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农村社区建设要求我国政府具备强有力的公共服务能力,这也是我国政府需要不断加强改善的,因此在二者的相互影响下,必须对农村社区建设进行深入探讨;(3)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农村社区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平台与载体,因此我国为了完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宏伟目标,就必须对农村社区建设有全面的分析与认知。
其次,研究沈阳市沈北新区农村社区建设管理问题对今后沈北新区的农村社区建设管理工作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沈阳市沈北新区是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郑州郑东新区后,由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第四个"新区".近几年来,沈北新区坚持落实党的多项政策,实践科学发展观,在新农村建设中取得了相当的成绩。如在饮水安全方面,采取分区域进行自来水入户、集中供水和"一寸一井"多种方式,保障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生活垃圾方面,坚持 100%无害处理;节能减排方面,采取秸秆气做饭、太阳能热水洗澡、太阳能路灯等多种手段。通过对沈北新区农村社区建设管理工作进程的一系列总结归纳,从农村社区建设主体角度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借鉴我国其他地区的成功案例,针对沈北新区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对以后的农村社区建设提供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后,我国便展开了农村社区建设的试点工作,制定了《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县(市、区)工作实施方案》。从此,农村社区建设工作从各地自发试点阶段过渡到全国范围。自 20 世纪 90 年代起,我国学者开始关注发达国家和地区关于农村社区建设的成功案例,积极反思积累经验,如今我国的农村社区建设管理工作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我国学者积极研究讨论,总结出了很多适合我国国情的观点。
苏学愚,张新圆(2011)通过对湖南省汨罗市弼时镇弼时村和湖南省湘阴县文星镇乌龙社区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调研和比较分析,通过认真的考察认为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工作正处于农村社区建设的转型时期,应加强领导干部的培训、专业人才的配置、资金投入的确保和农村社区企业的建设等等全方面的给予支持。
秦小建(2011)指出,农村社区的建设可以作为农村自身发展的内在支持力量,通过农村社区建设而建立起来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一方面保障了农村在国家制度下发展壮大,另一当面也促进了村民自主性的发展,为农村的村民自治提供了广阔平台。为了契合以上思路,总结出农村进社区建设应注意以下两点:1.由政府组织农民向农民自发组织过度;2.要注重农村地方政府在建设中的角色转比那,充分发挥村民自治协调发展。由此,理清建设思路走出国家掌控过度的五区,充分发挥村民的积极性。
王媛和黄腾飞(2011)在文章中提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在我国当前情况下是一项重要的基本政策,为农民带来了巨大福利,自实施以来取得了多方面的成效,但同时也存在着落实情况不足、政府过度干预、农民参与主体性缺失等问题。在房屋转换、土地转换等方面出现了一些权益保障、土地保障、就业困难等问题。
在面对解决这些问题时,政府应切实保证农民的根本利益,合理规划引导,并制定出科学的补偿标准,确保工作能和谐稳定的推进。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聂长明(2012)在文章中分析提出在城市化进程加速、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国不能单纯的追求城市化发展,也不能单纯的以小城镇发展为主要思路,必须规划出一条大中小城市与农村共同协调发展的科学路线,以城镇化发展与新农村建设为核心双轮驱动城乡一体化建设。
新乡市将自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城乡共同发展的落脚点,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逐渐确立了以核心城市为中心、以集群产业发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发展载体的新型观点。提出了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劳动就业、社会管理"六个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目标,加速了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建设、城市文明的推广以及生产要素的融汇贯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业中,积累了大量经验,建立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独特思路。
华中师范大学管理学院的卢璐和许远旺(2012)在文中指出在农村地区建立"认同"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基本核心。近年来,由于多种元素的干扰引起了农村的衰退,是更大农民对农村社区的认同大大减弱。因此,重新构建农村社区的认同是新一期农村社区建设的耽误之急,必须加强社区资源的整合利用、不断改善社区的功能建设、加强农民对社区的归属认识、尽最大努力调动农民的主人翁意识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中所必须的。
安彩英(2013)提出,农村社区是农民生活的社会共同体,因此必须从当地农村实际情况出发,全部的建设活动应以当地农民的客观要求为核心。一旦有所偏离就会出现失误引发矛盾。安彩英总结了现阶段农村社区建设客观要求的主要表现:"政府是主导力量,社区建设模式多样化,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是重点,尊重农民的权利和意愿等方面。"因此,安彩英认为发展农村社区建设要从客观实际出发,防止政府的过度干预,避免发生增加农民负担,忽视其本质需求的错误。
钟艳(2013)提出农村社区建设工作中应加强农民媒介素养建设。故应加大力度推进农民媒介素养教育、引领媒介下乡、从社区整体出发运用社会资源、从多角度和层次调动模范作用,加大力度提升农民的基本素养,以加快农村社区建设事业。
1.2.2 国外研究现状
"社区"的概念最早是由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Ferdinand Tonnies)在《共同体与社会--纯粹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又译为《社区与社会》,1887)中提出来的。
他在书中提出,社区用来指那些由具有共同价值取向的同质人口组成的,关系亲密,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的,富有人情味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团体。1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是最具特点的两种社会关系,是最能表现社区结构特点的两种社区类型。
1915 年,盖尔平(charles Galpin)在《一个农业社区的社会解剖》中指出: "农村社区是由一个交易中心与其周围散居的农家合成的。要划定这样一个社区,最好是利用那个交易中心的交易行为所能达到的距离,在其最远处划下记号。将这些记号连接起来,就形成了一个圆圈,圆圈以内就是一个农村社区".
1936 年,美国芝加哥大学帕克(Rorber E.Park, 1864-1944)将社区的基本特点概括为三点:"1.它有一个按区域组织起来的人口; 2.这些人口程度不同地深深扎根在他们所生息的那块土地上;3.社区中的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种相互依赖的关系之中。"乔治·希勒里在综合了不同定义的基础上提出,"区是指包含着那些具有一个或更多共同体要素以及在同一区域保持社会接触的人群。"研究农村社区的美国乡村社会学家埃弗里特·罗吉斯和拉伯尔·T·伯德格,他们在 1988 年《乡村社会变迁》中提出,"社区是一个群体,它由彼此联系具有共同利益或纽带、具有共同地域的一群人所组成。"他们主要从人类的聚居群体的变迁、种类、地域界限、权利构建和发展演变等方面出发对社区发展进行研究,认为农村社区就是一个社会共同体,并将其分为三种;1.散居型;2.集居型;3.条状型。
法国学者蒙德拉斯 1976 年首次出版的《农民的终结》对于农村的发展变化提出了自己鲜明的观点,"乡村重新变成一个生活的场所,就像它以前是一个农业生产的场所一样。而城市化大背景下,农村的大量消亡反而使得依然生存下来的乡村获得生机,从生产到生活,乡村完成了自己的蜕变。其价值的跃升,原因一是在于乡村更稀缺了,二是人们的心灵总是属于乡村的。"在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的发展影响下,传统的农民角色已经大有改变,传统概念的逐渐消亡,是农村社区也逐渐向地方综合社区转变。这在对农村社区的研究中对于工农差别与城乡差距的逐渐消失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综上所述,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农村社区的概念研究已经做了大量深入的分析整理,并对农村社区多方面的特性做出了细致的阐述。农村社区的建设与管理工作无论在全球任何地方都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对于农村社区建设管理工作特点及难点的把握就变得尤为重要。农村社区从原始的具有共同利益或纽带和发展趋势的社会共同群体,经历了低迷甚至消亡的发展阶段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到了今天又再次被世人所广泛关注,是有其特殊的发展规律的。
在我国现行的农村社区发展建设工作重点中,农民的自主性和重要性理应是放在首位的。农村社区的建设管理还应把握改善人居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尊重农民的意愿坚持以人为本,永远是我国坚持不变的方针政策。对于农村社区的管理建设还应把握各方面的配合,在积极高速发展进步的今天,通过媒介的力量普及农村社区建设的理论,提高农民的精神素养,从多方面鼓励挖掘农民的自主意识,并且最大限度的为农民群体服务是我国一直以来把握的工作重点。因此,本文作者在国内外诸多学者的研究力量基础上,对农村社区建设问题进行再次剖析,以求在沈阳市沈北新区的农村社区建设问题研究上有新的突破。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首先在大量收集、阅读和整理有关农村社区建设的国内外着作、文献和参考资料、科研成果的基础上,理清有关"农村社区"的相关概念与农村社区建设的相关理论基础。其次在通过对于国内外农村社区建设的成功案例的总结分析,得出对我国沈北新区农村社区建设的启示。最后通过对沈阳市沈北新区建设工作现在的调查分析,整理出存在的问题与成因。最终对于沈阳市沈北新区建设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1.3.2 研究方法
本论中主要涉及的研究方法如下:
(1)文献研究法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大量收集、阅读了有关国内外农村社区建设的着作和文献,主要是以图书馆借阅、互联网搜索等形式进行。整理出农村社区发展建设的理论基础,如社区建设理论、组织行为学理论等等。并深入了解沈阳市沈北新区农村社区建设的发展现状,发现问题给出建议。
(2)实例分析法
本文针对国内外农村社区建设的实例进行了大量的分析研究,并总结出相对应的沈北新区农村社区建设的经验借鉴及启示,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沈北新区农村社区建设所获得的成就及特点,发现沈北新区农村社区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最终提出发展建议。
(3)实地调研法
笔者在大量搜集、阅览资料的同时,还将亲赴沈北新区进行相关考察,其内容包括:沈北新区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发展现状、农业发展现状、地方政策及当地农村居民对农村社区建设的认知等等。主要通过走访、访谈等形式收集一手资料,亲自体会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对地方经济、生活等多方面的影响。
1.4 创新和不足
1.4.1 创新之处
本文在对沈阳市沈北新区农村社区建设进行分析研究,结合国内其他地区的农村社区建设的成果实例,参考大量学者的文献资料和科研成果,结合沈北新区的地区特点和笔者对农村社区建设的理解,对目前沈北新区的农村社区建设工作进行具体的分析,是本文的创新低之一。
本文参考大量国内外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实例,并以此为基础,根据沈北新区农村社区建设情况,提出了相对科学的建议是本文的创新点之一。
1.4.2 论文的不足
本文针对沈北新区农村社区建设工作进行研究,只是选取了部分地区的农村社区建设情况进行研究,仅代表了一部分的农村社区工作建设情况,并不代表全部。这是本文的不足之处。
第4章双鸭山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4.1存在问题4.1.1农村公共文化设施陈旧,总量偏少随着社会各界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重视程度加深,双鸭山市建立的多个文化设施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目前而言,文化站的场地...
第三章沈北新区失地农民安置现状及存在问题3.1失地农民安置现状3.1.1失地农民现状失地农民主要集中分布于沈北新区近郊处,主要有沈北新区道义街道、虎石台街道、辉山街道、新城子街道等一系列街道村屯。这此街道紧连沈北新区区中心,经济基础相对较好...
第4章养猪业可持续发展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4.1养猪业可持续发展存在问题结合可持续发展理论及养猪业访谈调查结果,我国目前影响养猪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4.1.1产业环境缺乏压力我国养猪业所存在最为关键的问题,在于养猪业是一种...
第1章绪论1.1研究背景当前,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造成了大规模的城市扩建行动。当城市扩展到城中村、周边村时,自然而然产生了大量的失地农民,他们因为想种地却无地可种、想上班却无班可上、想买房却无钱购买而成为了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现在...
第7章结论7.1主要结论玉米是牡丹江市主栽粮食作物,其生产资源条件得天独厚,产业开发空间巨大,农产品市场前景好,玉米产业已经成为牡丹江市的主导产业之一。但从目前来看,牡丹江市玉米产业发展潜力还远未充分发掘出来,玉米产业发展存在一些问题。...
第3章牡丹江市大豆产业发展现状3.1牡丹江市大豆生产情况大豆产业是牡丹江市重要的粮食作物,又是重要的油料作物,是部分农民收入重要来源。在2009年数据来看,全市现有耕地面积641万亩,2009年全市大豆播种面积348万亩,大豆总产量在50万吨左右...
第四章农村信息化的未来发展趋势4.1农村信息化发展现状及趋势4.1.1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特点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手段就是农村的信息化,这也同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中之重。从古今中外的发展历程与经验看,农村信息化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以建设...
第五章湖南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湖南省是我国南方的重点林区,实现全省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5.1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切实转变旧有思想观念,以生态文明的理念统领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全面加强林业...
第二章研究的目的、意义、内容、技术路线及方法2.1研究的目的、意义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林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不容忽视的,这也是一个国家是否繁荣昌盛,是否达到文明和发达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一段时期以来,湖南作为南方的重点林区,现有的森林...
农村垃圾处理与城市垃圾处理同等重要,农村生活垃圾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处理或者处理不当,可能滋生一些病毒细菌,这将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健康状况,它将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道路上的拦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