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推广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农业推广硕士论文 >

家庭农场模式发展探究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11-10 共2312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参考文献:
  
  [1]郑景骥。中国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方略研究[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2]钱忠好。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和创新研究(续)[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3]毕宝德。土地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4]白跃世。中国农业现代化路径选择分析[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5]黄祖辉。转型、发展与制度变革:中国三农问题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6]姚洋。土地、制度和农业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7]黎东升,曾令香。进一步发展我国家庭农场的思考[J].农业经济,2000(7):38-39.
  [8]黄延廷。家庭农场优势与农地规模化的路径选择[J].重庆社会科学,2010(5):20-23.
  [9]陈纪平。家庭农场抑或企业化--中国农业生产组织的理论与实证分析[J]经济学家,2008(3):43-48.
  [10]李志远、李尚红。美国的家庭农场制给予的启示与我国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的创新[J].经济问题探索,2006(9):64-68.
  [11]罗必良。农业规模经营:理论与实证分析[J].农经理论研究,1991(5)。
  [12]李军。论家庭农场的企业化经营[J].农场经济管理,2007(5)。
  [13]朱博文。美法日家庭农场发展的经验与启示[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05,Vol(2)-5.
  [14]徐会苹。德国家庭农场发展对中国发展家庭农场的启示[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13,Vol(40),No.4.
  [15]郭亚萍、罗勇。对家庭农场中新型雇佣制度的思考[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19)-1.
  [16]伍开群。家庭农场的理论分析[J].经济纵横,2013(6)。
  [17]丁关良。土地承包经营流转制度法律问题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1(3):7-14.
  [18]董亚珍、鲍海军。家庭农场将成为中国农业微观组织的重要形式[J].社会科学战线,2009(10)。
  [19]王鸿龙。农业土地经营规模的变化趋势分析[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2)。
  [20]黎东升、曾令香、查金祥。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3)。
  [21]胡光明。对完善家庭农场经营机制的思考[J].中国农垦,2010(3):36-38.
  [22]李学兰、汪上。农业组织化的实现形式:家庭农场[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0(4):91-94.
  [23]黎东升、曾令香、查金祥。农户家庭经营组织创新的基本模式--家庭农场发展研究[J].江西农业经济,2000(2):7-8.
  [24]许莹。简论家庭农场[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85-87.
  [25]陈明鹤。土地流转与家庭农场的关系探讨--以辽宁为例[J].党政干部学刊,2013,(8):45-50.
  [26]王鸿龙。农业土地经营规模的变化趋势分析[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57-59.
  [27]胡书东。家庭农场:经济发展较成熟地区农业的出路[J].管理世界,1996(5):65-70
  [28]胡鞍钢,吴群刚。农业企业化:中国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J].农业经济问题,2001(1):9-21
  [29]袁赛男。家庭农场: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路径选择--基于家庭农场与传统小农户、雇工农场的比较[J].南方农村,2013(04):4-15.
  [30]刘志扬:《美国农业新经济》,青岛出版社,2003.
  [31]高志坚。对现代家庭农场制度的探讨:试论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创新的方向[J].理论与改革,2002(2)。
  [32]李魁,夏元秋。把握现代农业方向,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关于泰来农场鑫和家庭农场模式的分析与启示[J].农场经济管理,2005(5)。
  [33]赵维清。浙江省慈溪、瑞安、建德三市家庭农场发展状况分析[J].生态经济,2010,(2)。
  [34]朱学新。家庭农场是苏南农业集约化经营的现实选择[J].农业经济问题,2006(12):39-42.
  [35]徐海南。苏南地区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5[36]卫新、毛小报、王美清。浙江省农户土地规模经营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3(10)。
  [37]郭红东。日本扩大农地经营规模政策的演变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农村济,2003(8):73-78.
  [38]邵晓梅。鲁西北地区农户家庭农地规模经营行为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6)。
  [39]胡同恭。论苏南农村土地制度的变革[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
  [40]潘娟。黑龙江省农业现代化模式研究[D].黑龙江大学硕士论文,2009.
  [41]冯昕。虎林市家庭农产适度规模经营问题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06.
  [42]贾佳佳。美国家庭农场发展的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硕士论文,2009.
  [43]蒋辉。苏南地区进一步发展家庭农场的探讨[D].苏州大学硕士论文,2008.
  [44]朱海涛。浙江省家庭农场发展对策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硕士论文,2012.
  [45] S.Dogliottietal, M.K.van Ittersum, W.A.H.Rossing. Influence of Farm Resource Endowmenton Possibilitie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 Case Study for Vegetable Farms in SouthUruguay[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06, Vol78, pp305-315.
  [46] Andrea Zimmermann, Thomas Heckle, Ignacio Perez Dominguez. Modelling Farm StructuralChange for Integrated Ex-ante Assessment: Review of Methods and Determinants[J].Environmental Science & Policy, 2009 (12): 601-618.
  [47] Rob J.F. Burton, Nigel Wellford. Multiple Succession and Land Division on Family Farms inthe South East of England: A Counterbalance to Agricultural Concentration[J].Journal ofRural Studies, 2005 (21):335-347.
  [48] Theodore Schultz,Transforming Traditional Agriculture.New Haven:Yale UniversityPress,1964[49] Larry J. Griffin. Narrative, Event-Structure Analysis, and Causal Interpretation in HistoricalSociology[J].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1993,98:1094-1133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农业推广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