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公共关系学论文 >

共危机事件中政府公信力问题研究绪论

来源:未知 作者:陈赛楠
发布于:2017-01-11 共3631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一章 绪 论
  
  1.1 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任何事件的发生都具有与之相应的背景和历史。公共危机一直存在于人类社会中,据世界发展进程的规律,当前我国在社会发展序列谱上正好对应着“非稳定状态”的频发阶段。在此阶段下,会面临更多的公共危机:包括自然灾害、公共安全突发事故、恶性刑事案件、恐怖事件、疾病传播、自然环境恶化等①。历史教训一再证明:公共危机给社会所带来的危害和损失极大,给国家的发展以及社会秩序的稳定产生了很大的威胁②。
  
  纵观所有国内外危机管理的研究工作,几乎都指向一个核心--政府公信力。这是因为公信力在整个公共危机管理过程中,对于号召社会力量、维持社会稳定、保障公共危机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等,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但迄今为止,政府信用缺失、公信力降低成为我国政府所面临的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是整个社会信用普遍降低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对公共危机中政府公信力的进一步研究一直是学术界的热点,同时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包括:如何提高政府公共危机管理效能、重塑政府公信力;从宏观和微观上对政府危机管理与公信力互动进行深入分析等。
  
  1.1.2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我国学术界对公共危机管理与政府公信力的研究起步较晚,对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政府公信力研究也主要侧重于两者间的互动。本文从宏观、微观角度对公共危机管理与政府公信力进行分析,进一步引证具体实例深入分析我国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公信力存在的不足以及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公信力弱化原因,多维度对我国政府公信力建设提出对策建议以期对我国公共危机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二)现实意义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发展序列谱上对应的“非稳定状态”阶段,将会面临更多的公共危机:如自然灾害、公共安全突发事故、恶性刑事案件、恐怖事件、疾病传播、自然环境恶化等。为此我国政府在危机事件处理中的公信力也经受着巨大考验:政府公信力对危机事件的处理存在巨大影响;同时政府在危机事件中的处理结果又会反作用于政府公信力,甚至会影响政府在后续公共危机事件处理过程中获得社会力量的响应程度。
  
  在另一方面,由于贪腐现象、政府工作人员的官僚作风等一些政府负面形象,使得我国政府公信力持续下降。因此结合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国情与背景,展开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政府公信力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本文充分引证西方国家公共危机管理和政府公信力的建设经验,对当前我国公共危机管理、政府公信力的重建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从公共危机管理和政府公信力这两个独立角度出发,国外在这两方面的研究比较早且研究工作全面、系统、深入。国外在公共危机及管理方面的研究,可以追溯到 18 世纪末到 19 世纪初期,已经有超过 100 年的历史了。在这一时期,国外公共危机的研究就已经进入了政治领域;在政府公信力研究方面,针对这一概念本身进行研究的国外学者极少,他们主要从政治学、社会学、行政学等学科出发,更侧重于对政府、政治信任方面进行研究。而近几年,西方学者在公共危机管理的研究主要倾向于两方面:1)非政府机构降低灾难风险的预备和紧急计划的综合研究;2)对现代危机情景中的通讯及大众传媒管理的研究①。
  
  国外学者将公共危机管理和政府公信力相结合的研究甚少,他们开展研究的着眼点主要是“trust”(信任或信用),通过对这一词汇进行深入分析从而得到政府公信力的内涵与概念。因此,在国外学者对这一概念的研究中,“trust”是一核心词汇①。
  
  从查阅的文献来看,在对上世纪 60 年代国外政府公信力呈下降趋势的研究中,(不仅包含经济发达的美国,还包括英国、加拿大、荷兰等国),其中就包含了政府公共危机管理对政府公信力的负面影响,从而导致政府公信力下降。其中有,Joseph Nye 所着的《人民为什么不相信政府》认为,政府公信力下降的原因主要有政府方面的因素和公众方面的因素,而后者又体现了公众对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反馈并作用于政府公信力。Ayres 和 Braithwaite 指出了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公信力的实质意义与作用,公信力能提高大众对公共政策的接纳度,从而对提高行政效率和开展公共政策有利③。
  
  英国公共危机管理学家迈克尔?雷吉斯特以国家为视角,在所着的《风险问题与危机管理》中对公共危机管理中构建正确价值观、与媒体互动等方面提出了有价值的观点,并分析了危机处理过程的每个环节,其中包括:国家在复杂环境下,必须对民众需求期待、公共价值观以及媒体深刻理解并做到响应迅速④。
  
  德国着名公共危机管理学家乌尔里希?贝克以全球为视角,在所着的《风险社会》中认为:我们(整个社会大众)面临一种由社会所制造的生存风险威胁,而且组织存在不负责任的态度⑤。
  
  1.2.2 国内研究现状
  
  2003 年前我国学术界对政府公信力研究不多,对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政府公信力研究也屈指可数。本世纪初,特别是 2003 年非典事件,是我国对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公信力研究工作的分水岭①。研究工作深入的原因很多,既有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并高速发展而由此所引发体制上的原因,又有一系列外部公共危机事件频发的因素影响,如非典、三聚氰胺等大大小小的公共危机事件,这些事件的发生直接影响了我国政府公信力,对于公共危机事件的管理也给政府提出了考验和挑战,而这又将恶性反作用于公共危机管理上。自此以后,国内学术界开始深入研究我国的公共危机管理以及政府公信力,同时逐步建立了公共危机管理机制,并制定了相应的法律规定。虽然在学术界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但从内容上看,已从公共危机管理与政府公信力两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国内学者所做的具有代表性工作有:梁晓以公共危机管理和政府公信力的互动关系为出发点,在《论我国政府公信力与公共危机管理的互动》一文中分析了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对增强我国政府公信力与公共危机管理的良性互动提出了策略,强调增强两者互动对社会、政府和大众的重大意义②。郝玲玲在《政府公信力若干问题研究》中从地方政府出发,以小视角局部区域为着眼点,研究对象为地方政府公共危机管理、地方政府公信力,分析了其作用与互动机制以及良性互动的必要性;并对实现两者良性互动的途径方法提出了建议③。王慧等人在《公共危机管理与公信力关系分析》一文中,从制度、政府自身建设以及社会三个层次入手挖掘了当前我国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公信力下降原因与影响因素,并进一步基于 理念、制度、行为三方面提出 提升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公信力的对策建议。冯阳旦对 公共危机下政府公信力进 行了研究,通过分析指出:公共危机的处理直接 关系到政府公信力和公众 对政府的认同与接纳情况,进一步提出了构建两者的互动机制方案④。吴洪彪运用了战略管理中的 PEST 分析法,多角度分析了公共危机状态下政府公信力缺失的现状⑤。通过这些文献可看出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不断深入,对危机管理中政府公信力的实质内涵、评价标准、互动机制构建等方面都有了较为充分的认识与见解。
  
  1.3 主要研究内容
  
  本文在上述背景下,结合我国当前经济形势、政府职能改革的现状,并借鉴分析西方一些国家在公共危机管理效能和提高政府公信力方面的经验,深入开展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公信力的研究。首先综合文献并结合具体实例,从危机管理过程、政府公信力结构对政府危机管理与公信力互动的宏观、微观进行分析。其次进一步引证具体实例深入分析我国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公信力存在的不足和研究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公信力弱化原因;并以经济发达、公共危机管理相对完善的英美等国家为例,针对上述分析中我国公共危机存在的不足,对当前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公信力进行深入思考。同时,从整个社会的广域角度提出重塑政府公信力的主要措施,以及政府与媒体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应坚持良性互动的原则、构建良性互动沟通机制措施等提高政府公信力与政府危机管理效率,并进一步创造性地提出政府实现公共危机管理与公信力之间良性互动的途径;最后,结合我国的历史特点与当前国情,对中国危机管理的法治化开展进一步的研究。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本文是在总结、吸收前人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以及比较研究法进行研究。
  
  1.4.1 文献研究法
  
  本文的文献来源主要有:中国期刊网CNKI全文数据库、百链、皮书数据库等中文数据库,EI、EBSCOhost等外文数据库,政策法规、中国统计年鉴、互联网站的统计资料以及社会学、城市经济学等相关着作。对搜集到的着作及学术论文作了系统梳理,对当前国内外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政府公信力研究现状作了分析,为研究奠定了充分的理论基础。
  
  1.4.2 案例分析法
  
  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引入社会关注的焦点公共危机事件如腾格里沙漠污染事件、2014年全国大范围的干旱等作为案例来分析 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存 在的问题,针对性强,同时对本文所提出的论点论据具有较强的实例支撑。
  
  1.4.3 比较研究法
  
  对比国外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 在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公 信力建设情况,结合我国当前的国情与经济形势,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可借鉴经验,为本文所提出的对策建议提供可行参照。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公共关系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