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小说中的钟馗形象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8-04-24 共2185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三章钟馗题材小说人物形象研究
  
  钟馗题材小说人物形象包括钟馗形象和鬼怪形象两部分。由于《钟馗全传》是神魔小说,不同于《斩鬼传》、《平鬼传》的讽刺小说文体,所以三部小说所体现出的人物形象具有差异性。《钟馗全传》中所体现的人物形象是文人化的钟馗形象和精怪形象。《斩鬼传》、《平鬼传》所体现的人物形象是世俗化的钟馗形象和群鬼形象。
  
  第一节钟馗形象
  
  明代《钟馗全传》和清代《斩鬼传》、《平鬼传》这三部书,无论是从纵向的时间还是横向的内容来看,钟馗的形象在每一个时期,每一个作者笔下的形象是截然不同的,大致经过了从文人化到世俗化的发展脉络。
  
  一、文人化:《钟馗全传》中的钟馗形象
  
  文人化是指来自民间的文学样式,经文人的使用和改造,逐渐褪去了粗理通俗的色彩。钟馗传说和信仰在传播发展过程中不断被世俗文化吸收和转化,文人们将钟馗传说和故事进行了加工和再创作,赋予了钟馗题材新的情节和内涵。通过搜集和整理明前关于钟馗题材的文学描写可知,有关钟馗的题材除了小说,还出现了钟馗诗词、钟馗画、钟馗戏曲。不仅从整体上使钟馗题材出现了文人化趋向,《钟馗全传》中也塑造了一个文人化的钟馗形象。
  
  《钟馗全传》属于明前期作品,兀末明初正是神魔小说的发端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的大量志怪小说和宋元时期出现的神仙道化剧都为神魔小说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其本身做过和尚,礼佛风气盛行,统治者十分狂热的追求长生不老。所以,钟馗题材小说作家自然也受到了当时风气的影响,在创作钟馗题材小说时将钟馗赋予了传奇的经历,以致塑造了一个全能且完美的文人形象。所以小说中多次出现上疏、咏诗作对等体现钟馗学识和人品都超乎常人百倍的情节。作者将钟馗塑造成神人一般的存在,也是在表述自己和钟馗一样具有才华,希望这样有才华的自己能像钟馗一样被统治者提拔,从而施展自己的抱负。钟馗的文人化形象具体体现在其出生、学识和人品三方面。
  
  首先,《钟馗全传》是围绕钟馗的神话故事加以扩充和改编而成的,鉴于是神魔性质的小说,作者为钟馗补充了一段详细的生平资料,赋予了他不同凡人的出身和文采。胡万川说:“由于历史上根本就没有钟馗这个人,而对于钟馗成神的来龙去脉又必须符合传说中的钟馗神话的原来面目,因此,钟馗全传的作者为了方便,就套用了传统上描述圣贤降生与成长的模式,来填补神话中所欠缺的钟馗生平的空白。”①的确,钟馗出生是因为其母谭氏得梦吞红日所致,且是上界武曲转世,出生时“毫光灿烂,紫气腾腾”.不仅如此,作者还安排了白鼠入房,二僧点破天机的情节,这一系列的安排都为钟馗不平凡的一生做了伏笔。随后,钟馗遵循父母之意,拜师学习,习学举业,一心为了光宗耀祖,得到功名。在钟馗成人学习的阶段,他便天资聪颖,智慧过人,不仅出口成章,还可以与老师对答如流,其思想远远超越了这个年龄孩童的思想高度与深度。
  
  其次,在小说中钟馗几乎完完全全成为了一个孜孜不倦于文科科举考试的文人举子形象:在端午佳节之时,钟馗诸友邀请他一同前去观龙舟游玩。当夜好不热闹,张灯结彩,所有人都沉浸在节日的欢乐气氛中,唯有钟馗丝毫不悦,面露伤感,独自感怀屈原,为之扼腕叹息;先生多次出对,一对为“三尺黄童需把诗书保读”,其他的学生都对不出来,只有钟馗对上了“一点赤心惟愿国家安宁”.
  
  另一对为“河中竞龙舟以舟胜负”,钟馗对为“殿前登虎榜以辩高低”.从这几副对子可以看出,钟馗具有文人希望为国效力的远大志向,希望取得功名的迫切渴望。
  
  钟馗在习学举业阶段,时时不忘先生教诲,珍惜点滴光阴,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懈怠,年将二周便学业精进。在钟惠寿辰,钟馗以“寿”做词,词句新雅且口吻不凡,正是因为他的才学,使得寿宴上的学士张宪欲以女许之,才有了秀英与钟馗结成良缘的情节;在斩鬼的过程中,钟馗每次上疏,都尽显文采,在前往终南山途中遇到被儿子、儿媳虐待的老人李典并得知其情上疏曰:馗不才,非不欲天下安于无事。但世风浇薄,人心不古,臣不忠君者有之,子不孝亲者有之,从未有奉妻言若神明,视父母若胡越如李克义也者。
  
  方且致母于死地,逐父于外栖。若不早除,其渐愈长,谨具疏文,上陈天听,明彰报应,庶天下之为人子者知所警醒,而纲常亦不倒置矣。①疏中的语言皆为文言文,可见看出作者的文采,也可以看到钟馗形象的文采性,不是简单粗略的白话为之,而是写的真情实感,可以感天动地的实实在在的文书,玉帝见疏才对李克义及姚氏施以雷电报应。文中不仅可以看出钟馗的文笔,也可以看出钟馗维护封建伦理纲常的文人思想,处处体现着他这一个封建文人的举子形象。
  
  最后,在玉帝试探钟馗的情节中,钟馗还是一个不为女色所动的,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文人形象。玉帝想要试探钟馗的人品,看他是否能够担任为天下除妖的重任,于是便派殿前司簿总管下界去考验钟馗。天神变为女子于夜间欲接近钟馗,谁料钟馗不为所动,反而呵斥该女子速回家去。天神再三纠缠,钟馗仍然不为所动,并表明自己的意志是“死不相从”,并说明如若行此苟且之事,不仅于名节有污,还会在天地间无法立足,天神看其态度如此强硬便满意的回天庭复命。
  
  由此可见,钟馗在明代《钟馗全传》中,并没有受是上界武曲转世的身世影响,文中并没有过多的强调他武术方面的才能,而是通过上疏和文采学识来表现他聪慧过人,其中还渗透着钟馗一心为考取功名,想要光大门嵋,为国效力的封建文人理想。其文人化形象在《钟馗全传》中体现的淋漓尽致,是清代的两部小说所没有的。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古代文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