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张祜乐府诗的文学特点研究
【引言】张祜乐府诗的深入解读引言
【第一章】张祜乐府诗的文献留存
【2.1】张祜创作的时代因素
【2.2】张祜诗歌个人因素
【3.1】张祜乐府诗题名之复与变
【3.2.1】乐府诗创作取材于本事
【3.2.2 3.2.3】乐府创作对本事主题的挖掘与阐述
【4.1】张祜乐府诗的艺术特点
【4.2】张祜乐府诗的文学史意义
【结语/参考文献】张祜留存诗歌特征分析结语与参考文献
3.2.2 乐府诗创作取义于本事
张祜乐府诗创作取义于本事首先表现在那些古题乐府只留下了古题,本事存疑的题名中,如杂曲歌辞《爱妾换马》,《乐府解题》曰:“《爱妾换马》,旧说淮南王所作,疑淮南王即刘安也。”④《爱妾换马》一曲创调之始今已难考。古辞今不传,存诗最早者为梁简文帝所作一首。董斯张《广博物志》卷四六引李伉《独异志》:魏曹彰性倜傥,偶逢骏马,爱之,其主所惜也。彰曰:“余有美妾,可换,惟君所择。”马主因指一妓,彰遂换之。马号曰白鹊。
①此当为《爱妾换马》题名之由来,张祜《爱妾换马》二首:其一:一面妖桃千里蹄,娇姿骏骨价应齐。乍牵玉勒辞金栈,催整花钿出绣闺。去日岂无沾袂泣,归时还有顿衔嘶。婵娟躞蹀春风里,挥手摇鞭杨柳堤。②其二:绮合香销华厩空,忍将行雨换追风。休怜柳叶双眉翠,却爱桃花两耳红。侍宴永辞春色里,趁朝休立漏声中。恩劳未尽情先尽,暗泣嘶风两意同。
③张祜二首皆写“以妾换马”事,本于古题,但因原辞已失,所以只能取义于本事,仅就事论事,但诗歌内蕴较曹彰“爱妾换马”之事重在强调“贵马轻人”,“遂”字可窥一斑,张祜于《爱妾换马》其一言“一面妖桃千里蹄,娇姿骏骨价应齐”,其二“恩劳未尽情先尽,暗泣嘶风两意同”则重在强调妾与马同等重要之地位,颇有“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之意,极力渲染妾之“娇”,马之“骏”而两者又必舍其一,展现了矛盾心理。
张祜乐府诗取义于本事,又表现在张祜乐府诗创作不取材于原辞本事内容,只取原辞本事所表达的核心感情特色。如杂曲歌辞《自君之出矣》,《乐府诗集》解题曰:“汉徐干有《室思诗》五章,其第三章曰:‘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思君如流水,无有穷已时。’《自君之出矣》,盖起于此。”
④《自君之出矣》出自徐干诗,自刘骏吟咏闺情之作问世后,时人刘义恭、颜师伯、鲍令晖,齐梁人王融、虞羲、范云等都有同题之制。到了陈朝,陈后主一个人就模拟了六首,流波所至,甚至远及隋唐,隋陈叔达,唐李康成,卢仝,张祜等都有拟作。而且绝大部分拟作都未敢越出刘骏所创的模式:起句重复歌题,承句叙述只身所处环境的冷落,三四句以明喻夸示别后的思情。张祜《自君之出矣》云:“自君之出矣,万物看成古。千寻葶苈枝,争奈长长苦。”
⑤亦是模拟徐诗而作,表达思君之情。
又如张祜杂曲歌辞《少年行》一首,此诗《文苑英华》卷二六二题作《赠淮南将》,《全唐诗》卷五一零载张祜《赠淮南将》一首,并于题下注云:“一作《少年行》。”
①向回认为“此诗本为张祜赠淮南某将之诗,或因其所写题材与乐府古题《少年行》相似,便被此将命人以《少年行》乐曲歌之,故又有《少年行》之题。”
②向回认为张祜《少年行》因与乐府古题相似,而以乐曲歌之,而张祜《少年行》与乐府古题哪里相似,并未说明。就《少年行》其他作品来看,如王维《少年行》有:“出身仕汉羽林郎”③,张籍《少年行》“禁中新拜羽林郎”④,李嶷《少年行》:“十八羽林郎”⑤,杜牧《少年行》:“职帅羽林儿。”⑥按《汉书》曰:“武帝太初元年,初置建章营骑,后更名羽林骑,属光禄勋。又取从军死事之子孙,养羽林官,教以五兵,号羽林孤儿。”⑦颜师古曰:“羽林,宿卫之官,言其如羽之疾,如林之多。一说羽所以为主者羽翼也。”
又《后汉书·百官志》曰:“羽林郎,掌宿卫侍从,常选汉阳、陇西、安定、北地、上郡、西河六郡良家补之。”⑧则《少年行》之少年当指有着特殊身份的“羽林郎”,即皇室“宿卫之官”.张祜《少年行》亦有:“李陵虽效死,时论得虚名”句。按《史记·李将军列传第四十九》云:“李陵既壮,选为建章监,监诸骑……无所见虏而还。拜为骑都尉……”骑都尉,韩兆琦注:“秩比二千石,原统领羽林骑兵。”⑨则张祜诗也是以曾经统领过羽林骑兵的李陵为“少年”.张祜所作《少年行》应该属于杂曲歌辞《少年行》中叙写“羽林少年行”之一类,题意亦与原题相合。
又如张祜《少年乐》 .《少年乐》之题名出于宋鲍照《结客少年场行》。《乐府诗集》解题曰:《后汉书》曰:“祭遵尝为部吏所侵,结客杀人。”曹植《结客篇》曰:“结客少年场,报怨洛北邙。”《乐府解题》曰:“《结客少年场行》,言轻生重义,慷慨以立功名也。”《广题》曰:“汉长安少年杀吏,受财报仇,相与探丸为弹,探得赤丸斫武吏,探得黑丸杀文吏。
尹赏为长安令,尽捕之。长安中为之歌曰:‘何处求子死,桓东少年场。生时谅不谨,枯骨复何葬。’按结客少年场,言少年时结任侠之客,为游乐之场,终而无成,故作此曲也。”
①则鲍照《结客少年场行》题名出自曹植《结客篇》之“结客少年场,报怨洛北邙”表达少年少时结交“任侠之客”,徜徉“游乐之场”,终而无成,遂有“今我独何为,坎壈怀百忧”之悔恨。张祜《少年乐》盖出于此。试比较鲍照《结客少年场行》与张祜《少年乐》:
骢马金络头,锦带佩吴钩。失意杯酒间,白刃起相雠。
追兵一旦至,负剑远行游。去乡三十载,复得还旧丘。
升高临四关,表里望皇州。九衢平若水,双阙似云浮。
扶宫罗将相,夹道列王侯。日中市朝满,车马若川流。
击钟陈鼎食,方驾自相求。今我独何为,坎壈怀百忧?
②--鲍照《结客少年场行》
二十便封侯,名居第一流。绿鬟深小院,清管下高楼。
醉把金船掷,闲敲玉钅登游。带盘红鼹鼠,袍砑紫犀牛。
锦袋归调箭,罗鞋起拨球。眼前长贵盛,那信世间愁。
③--张祜《少年乐》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两篇的共同点是首先极言少年之显贵,如鲍照云少年“骢马金络头,锦带佩吴钩”,张祜云少年“二十便封侯,名居第一流”.次则写他们过着纸醉金迷的奢侈生活,任侠轻生。所不同的是,鲍诗结尾以“今我独何为,坎壈怀百忧?”表达少年懊悔之意,张诗则“眼前长贵盛,那信世间愁”写少年仍然执迷不悟,不思悔改,有规劝意。
相对于前两方面取材、取义于本事重在“复”,张祜乐府诗本事之变主要体现在对本事主题的挖掘,和对本事发表议论。
3.2.3 乐府创作对本事主题的挖掘与阐述
无论是取材还是取义于本事的文人乐府古题创作,不论其是否对曲调本事进行叙述,其歌辞中都不存在一个叙写时事的内容。除了这两大类型之外,尚有一些文人创作,是借乐府古题来叙写时事,但在表现主题上,这类古题乐府创作又与本事密切相关,从而在主题层面上使乐府诗自身传统得以维护。这种类型以李白的古题乐府创作最为突出。李白之后,张祜继承这一传统在乐府诗创作中的对乐府本事主题进行了进一步的挖掘。如张祜近代曲辞《杨柳枝》。《折杨柳》曲辞以折柳寄别作为主题,从而使“杨柳”在唐代成为别离之情的典型意象。此后《杨柳枝》主题在白居易同题“苏州杨柳任君夸,更有钱塘胜馆娃。若解多情寻小小,绿杨深处是苏家”①之后则引申出借柳咏史或咏人之意。张祜《杨柳枝》二首,在此基础上对本事主题进行了进一步的挖掘,将原有的折柳送别畅叙离情安插于唐玄宗追事杨贵妃事中,如《折杨柳》其一:“莫折宫前杨柳枝,玄宗曾向笛中吹。伤心日暮烟霞起,无限春愁生翠眉。”
②借“杨柳枝”意象表达了对昔日情人的款款情思与追念,深化了本事主题。
张祜乐府古题创作对本事发表议论,其本事可分为故事型本事和历史型本事。故事型本事如近代曲辞《雨霖铃》。《乐府诗集》解题引《明皇别录》曰:帝幸蜀,南入斜谷。属霖雨涉旬,於栈道雨中,闻铃声与山相应。帝既悼念贵妃,因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焉。时独梨园善觱篥乐工张徽从至蜀,帝以其曲授之。洎至德中,复幸华清宫,从官嫔御皆非旧人。帝於望京楼命张徽奏《雨霖铃曲》,不觉凄怆流涕。
③则《雨霖铃》,乃玄宗入蜀时于栈道雨中闻铃声与山相应,悼念贵妃而作。
张祜《雨霖铃》云:雨霖铃夜却归秦,犹是张徽一曲新。长说上皇垂泪教,月明南内更无人。
④首句直接点题“雨霖铃夜却归秦”,又将张徽奏《雨霖铃曲》而玄宗“凄怆流涕”举目四望怅无人的悲苦付诸笔端。又如杂歌谣辞《李夫人歌》,《乐府诗集》解题曰:《汉书·外戚传》曰:“孝武李夫人,本以倡进。初,武帝爱其兄延年。平阳主因言,延年有女弟,帝乃召见之,实妙丽善舞,由是得幸。夫人少而早卒,帝思今不已。方士齐人少翁言能致其神,乃夜张灯烛,设帷帐,陈酒肉。而令帝居他帐,遥望见好女如李夫人之貌,还幄坐而步。又不得就视,帝愈益相思悲感,为作诗,令乐府诸音家弦歌之。”
⑤如上,《李夫人歌》本于汉武帝怀念早卒之李夫人,“相思悲感”而作诗。试将汉武帝《李夫人歌》与张祜同题作一比较:
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
①--汉武帝《李夫人歌》
延年不语望三星,莫说夫人上涕零。
急奈世间惆怅在,甘泉宫夜看图形。
②--张祜《李夫人歌》
比较可得,武帝作为诗歌之原作者,表达的是相思佳人而不可得,徒有形式而不得其真的怅惘,明知佳人不可来,却感叹“偏何姗姗其来迟!”此为一种主观视角下绝望般相思之情。而张祜从第三者的角度歌咏武帝思佳事,设身处地去体察武帝之悲恸,那是一种“甘泉宫夜看图形”孤独的相思之情。张祜乐府诗中亦对历史型本事发表议论如《昭君怨》。《乐府解题》曰:王嫱,字昭君。《琴操》载:“昭君,齐国王穰女。端正闲丽,未尝窥门户。穰以其有异于人,求之者皆不与。年十七,献之元帝。元帝以地远不之幸,以备后宫。积五六年,帝每游后宫,常怨不出。后单于遣使朝贡,帝宴之,尽召后宫。昭君盛饰而至,帝问欲以一女赐单于,能者往。昭君乃越席请行。时单于使在旁,惊恨不及。昭君至匈奴,单于大悦,以为汉与我厚,纵酒作乐。遣使报汉,白璧一只,騵马十匹,胡地珍宝之物。昭君恨帝始不见遇,乃作怨思之歌。单于死,子世达立,昭君谓之曰:‘为胡者妻母,为秦者更娶。’世达曰:‘欲作胡礼。'
昭君乃吞药而死。”按《汉书·匈奴传》曰:“竟宁中,呼韩邪来朝,汉归王昭君,号宁胡阏氏。呼韩邪死,子雕陶莫皋立,为复株累若鞮单于,复妻昭君。”不言饮药而死。
③昭君之“怨”,究竟是何“怨”?《乐府解题》认为此“怨”为“恨帝始不见遇,乃作怨思之歌”,所以此“怨”为不得帝赏之“怨”,自古“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故昭君之怨为“不见遇”之怨。张祜《昭君怨》二首皆言昭君事,与本题同。其一云:“万里边城远,千山行路难。举头唯见月,何处是长安?”
④所言之怨当为思乡而不得归之“怨”.又其二:“汉庭无大议,戎虏几先和。莫羡倾城色,昭君恨最多。”
①则主要强调“汉庭”衰微,“戎虏”强势,汉不得已以昭君和亲,昭君以孱弱女流之躯身负家国重任,此为“舍小家为大家”之不得已之“怨”.
又如清商曲辞吴声歌曲《玉树后庭花》 本于陈后主与张丽华事,张祜同题云:“轻车何草草,独唱后庭花。玉座谁为主,徒悲张丽华。”“徒悲”照应“独唱”,寄予了对陈李二人的无限惆怅。还有张祜《司马相如琴歌》本于卓文君夜奔司马相如的“凤求凰”故事,热情讴歌二人比翼双飞的幸福生活,皆属于就乐府古题本事发表议论。无论《昭君怨》还是《司马相如琴歌》,均借历史人物故事,表现汉代士人情怀,夺故人之酒杯浇个人之垒块。
乐府诗作为我国古代韵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历代佳作迭出,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之笔。乐府诗之发展一般以唐为界,可分为唐前乐府诗及唐后乐府诗,不同时代之乐府,其音乐属性、题材取向、艺术手法、文体地位皆各有殊异。...
苏轼是传统文人的代表,他既有强烈的政治进取心,更有丰富的文学创作,乌台诗案是其一生进取转退的分界点。从谪居黄州开始,其早期致君尧舜的政治抱负一步步冷却,而渐趋于性命之忧。然而与一般士大夫遭贬谪之后显现的愤懑忧虑不同,苏轼被贬黄州,在经历过初期的失...
摘要张祜是中晚唐时期乐府创作大家。本文确立了张祜乐府诗的文献,以郭茂倩《乐府诗集》为基础,补之以《梦江南》、《氐州第一》两首,总38题50首。对张祜乐府创作背景进行了梳理,从时代因素和个人因素两方面总结了其乐府创作的可能性与必然性。时代...
侯景之乱是梁朝统治走向覆没的起点,它带给梁朝的不仅是深重的战乱和灾难,同时还有梁朝文学、文化的转型。江陵之变不仅结束了梁朝的统治,也开启了规模空前的南人入北之路,促成了真正意义上南北文化的融合。在这两次战乱的十年中,梁朝以建康和江陵为中心的两个...
结语张祜乐府诗是乐府研究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弥补了前人之于张祜乐府研究的不足。从张祜乐府诗文献留存情况谈起,继而论述张祜乐府诗的创作背景、张祜乐府诗之复与变、张祜乐府诗的文学特点。明晰张祜乐府诗在文学史、诗歌史和乐府诗史的意义和地位...
赵伯陶有清一代涌现出大批诗人,他们丰富的诗歌理论和创作,在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独具特色,值得我们深入探讨。为了研究工作的便利,如果分清代为初、中、晚三期,那么从清代初期至中期乾嘉时期是清诗发展的关键阶段。钱谦益、王士镇、袁枚又是这一阶段...
百戏,虽然在汉代大为流行,由于司马迁《史记乐书》和班固《汉书礼乐志》以记载雅乐为主,所以对百戏涉猎极少。百戏一词最早出现于《后汉书孝安帝纪》,书中记载:延平元年十二月乙酉,罢鱼龙曼延百戏。鱼龙曼延只是百戏的一种,此处的百戏,包罗众多的表演...
刘勰的《文心雕龙》是我国第一部系统阐述文学理论的专著,主要论述文学基本原则,阐述各种文体的渊源和流变,总结了文学创作的理论,而神思篇为创作论的首篇,也是创作总论。在《神思》篇中,刘勰开门见山,给神思作了一个描述性的界定:形在江海之上,心存...
崔浩出身清河崔氏家族,在北魏道武帝、明元帝、太武帝三个朝代都担任重要官职,在北魏与胡夏、柔然、北凉等割据政权的战争中做出过决定性的决策,极受历代帝王重用。在历史上,崔浩更多是作为一个政治人物出现《,魏书崔浩传》称其不长属文。但实际上崔浩在...
引言在中华传统文化的汩汩长流中,不乏以自由之思想,独立之人格为价值追求,富于远见而勇毅地以承续文化为己任的先哲。他们在时代巨浪的裹挟中,命运般地选择并坚守着半亩方塘所承载的永恒价值。汉代学者扬雄就是这其中的一位。扬雄一生勤于治学,笔耕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