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法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法学论文 > 法律论文 > 环境法论文 >

国内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立法优化研究绪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7-03-20 共4200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1.1.1 研究背景。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发展,我国各领域,尤其是交通领域对石油等传统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高额的能源需求一方面加剧了传统能源供给和需求矛盾,一方面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和破坏。发展节能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加快交通领域传统能源向新能源的过渡,不仅可以缓解能源危机也能大大减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同时还是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

  在能源安全方面。中国近年来经济突飞猛进石油消费也日益增加,能源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发布《2014 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分析称中国石油需求仍会保持 2%~3%的低速增长。[1]

  据《中国矿产资源报告(2015)》披露,石油剩余技术可采储量 34.3 亿吨,石油对外依存度上升至 59.5%,进入能源预警期。[2]

  在生态环境方面。近年来,频繁的雾霾天气让人们开始关注移动污染源机动车尾气的排放问题。另外,交通领域 CO2 的排放,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严重影响。全球汽车制造商协会(OICA)称:全球范围内,交通运输业(汽车和卡车尾气)约占CO2 排放量的 15.9%.[3]

  在交通领域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生态污染的办法不是对汽车工业的发展进行限制,而是突破传统能源的范围积极开发和采用新能源,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

  为了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我国政府出台了大量配套法律和政策对产业加以扶持。2007 年,发改委颁布了《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4],2009 年国务院颁布《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随后工业和信息化部根据《汽车工业产业政策》等有关规定制定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三年后,2012 年国务院出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内涵做了详细界定,并明确了我国十年内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并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路线和扶持政策提出了明确要求。[5]

  为了遏制雾霾治理大气污染,2013 年 9 月国务院发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在 35 项综合措施中明确提出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并规定在部分领域率先使用,鼓励个人购买。2014 年 4 月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 年 4 月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2015 年 8 月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和文件中都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加以鼓励和支持。

  随着近年来国家在法律和政策上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扶持,产业发展迅速。建构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之上的法律与政策是从实践中产生的,通过在实践中的不断完善将会逐渐形成一个以该产业为主体的法律与政策体系。笔者将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进程为视角,主要分析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环节中的产业法规体系、财政激励、税收、配套基础设施和地方保护等方面涉及的法律和政策,以期助益于该产业可持续发展。

  1.1.2 选题意义。

  研究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法律和政策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相关目标和任务的实施要求有完善的政策和法律做保障。欧、美、日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领域处于引领地位,各有侧重。美国是为了保障石油安全,减少石油进口;欧洲是侧重于应对气候变化提高温室气体的减排;日本限于客观条件既是为了解决能源安全危机又重视汽车产业竞争力的提高。各国也形成较为全面的政策体系。如:美国形成了以强制性法律为保障、政府财政支持和税收有效调节的促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体系。德国作为传统汽车工业强国,虽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起步较晚,但是德国通过制定国家层面发展计划,搭建高层次合作平台,建立多部委分工协调机制,形成全面推进格局。[6]

  日本在产业法规、政府采购、税收等方面也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而我国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方面的相关法律和政策,目前看来仍是以宏观的指导性政策为主。如节能、环保、税收以及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和使用环节的政策法规缺失和分散。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研发和使用环节的费用过高,需要政府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而这些政策虽然已经出台但是还没有形成一套持续、有效的制度规范。由于我国采取试点推广的方式,地方各省市出台的相关政策和法规一方面促进了当地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各地基础设施标准不同和市场准入规则设置的不同也严重限制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进一步扩宽。通过对现行的该产业相关法律和政策进行研究,可以为我国未来该产业法律和政策的制定提供借鉴。

  在实践中,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法规体系的建立能够统领产业发展,财政激励政策的持续能够为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经济保障,统一标准规范配套设施为产业发展奠定基础,税收优惠和政策的合理能够有效扶持该产业发展,促进该产业循环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要求。[7]

  为更好的保护生态环境,促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有必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背景和意义上,国内学者基本一致认同该产业的发展对于缓解国家能源危机、降低生态环境污染和破坏,尤其是对当前雾霾的防治与缓解有积极作用。关于发展新能源汽车在缓解我国雾霾污染的问题上,学者陈柳钦(2013)认为雾霾治理需要标本兼治,通过发展新能源汽车解决雾霾缓解大气污染是国家重中之重。周新军(2014)认为,机动车尾气是造成雾霾天气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完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等措施优化现有交通运输结构,从根本上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是预防雾霾天气频繁发生的关键所在。[8]

  关于我国节能新能源汽车的产业政策体系与当前产业发展的关系和问题,顾方(2014)认为政策助力新能源汽车发展,提振新能源车型的加速退出和完善;[9]吴胜男等(2015)认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和美国、德国及日本相比较产业竞争力较弱,以法规制度为主的产业发展环境政策有待进一步优化;[10]兰德忠(2010)认为我国新该行业行业标准和相关财政等扶持制度的缺失是限制该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并提出从资金来源制度、补贴制度、税费制度、政府采购制度、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五项制度多角度扶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万里鹏(2013)认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处于初级阶段,行业的配合和政府的支持是促进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政府要健全法律法规、出台相关产业政策。关于法规和政策体系呈现的趋势,李晓菲(2015)认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从纲领性逐渐向具体的实施性政策转变。[11]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有力扶持,良好的财税政策环境能够激发产业活力促进产业发展。关于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的范围和时效及效果等问题,丁芸,张天华(2014)认为应当从产业发展全局建立完善的财税政策体系,扩大财政补贴政策的适用范围和补贴力度,并指出当前的财政政策仅是过渡性存在,当产业发展成熟后应有新的政策替代;[12]苏卉,葛鹏等(2014)认为,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推动产业发展的直接推动力,在有利的政策推动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不仅在产量上逐步提高,在产业结构上也有所改善。[13]

  税收作为调节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关于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税收政策如何调节该产业的发展,李良(2013)认为我国节能环保汽车消费各阶段的税收政策制定应以绿色税收理论为依据,扩大消费者购买的积极性,以节能减排为最终目的。[14]

  路春城、黄志刚(2011)对比研究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与国外新能源汽车消费的税收政策,认为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消费税的三个环节中应对车辆购置税和增值税出台相关政策进行调节,促进节能环保汽车的消费。顾瑞兰(2013)从新能源汽车在财税激励政策方面的视角出发进行问题分析,从国外汽车产业政策中汲取经验和启示,对我国新能源汽车在财政税收方面的激励政策进行归纳、整理、补充和完善。

  关于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政策存在的问题,张东明(2015)认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缺乏统筹协调,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缺少总体设计规划,在产业发展环节中如研发、产业化、推广方面政策脱节,需要政策支持。关于地方政策和地方保护等问题,张厚明、文芳(2015)认为在我国地方政府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过程中地方保护主义倾向是制约产业发展的重要障碍,建议中央政府修改完善相关法规和政策,建立统一标准体系加强监管。

  1.2.2 国外研究现状。

  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充分重视,在产业化进程中也取得了较大的成果。从总体来看,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研究国内外都集中在对技术方面和产业化方面,在对政策法规体系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美国在对新能源汽车的政策和产业化研究上处于领先地位,美国学者 Amble(2011)对 2011 年和之前美国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趋势和与产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政策体系进行研究,并在研究基础上提出在世界范围内构建国际标准体系的建议。2013 年美国能源部氢燃料电池技术负责人 Sunita Satyapal 所说,氢燃料电池技术发展仍有诸多挑战,基础设施是关键,但政府目前还不打算拨款修建加氢站。关于日本的汽车政策和节能环保政策,日本经济省的村上树人对政府在产业上的扶持政策和日本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介绍,并对"汽车产业战略 2014"的主要内容和经济省的四项具体战略及为了普及新一代汽车采取的扶持措施进行分析。认为在产业发展早期应通过减轻购车负担创造更大的需求和市场,出台扶持政策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技术的研发。[15]

  1.3 研究方法。

  第一,文献研究方法。本人搜集了关于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的大量法律法规政策、期刊论文以及新闻资料等,通过此种方式了解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在国内外的发展以及在现阶段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状况和所面临的法律问题。

  第二,比较研究方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是世界大多国家解决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的选择之一。文章中将会分析美国、德国和日本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家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产业法律、法规和政策。通过对三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经验的总结,结合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法律、法规、政策和当前的发展现状,从而提出保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可持续发展的法律、政策的建议。

  第三,跨学科研究方法。由于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大多都是政策在进行调控,因此,在行文过程中运用管理学的相关研究方法对相关政策进行分析研究,与该产业的相关法律规定进行协调,以期为我国构建该产业的法律和政策体系提供建议。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环境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