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教育心理学论文 >

大学生挫折心理的类型、特点和行为表现

来源:未知 作者:陈赛楠
发布于:2016-12-06 共6753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三章 大学生挫折心理的类型、特点和行为表现
  
  3.1 大学生挫折心理的类型
  
  大学生活多姿多彩,步入大学校园就如同步入微型社会。与高中时期简单的生活不同,进入大学就面临着全新的环境与氛围,学业的竞争、人际交往、就业等诸多现实问题,很多心理脆弱的学生就容易产生挫折心理。本文针对大学校园生活,将挫折心理总结如下几种类型:
  
  3.1.1 学业挫折
  
  学业挫折是因为学习上的失败而给个体造成的一种心理障碍。研究发现,大部分大学生产生的挫折心理来自学业压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由于对新的学习环境不适应,学习方法不得当而产生的挫折心理。大学与高中的教育方式有着巨大的差别。相比较而言,大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与自查能力。而我国的高考受应试教育的制约,绝大多数学生已经习惯了高中那种老师一味讲、学生一味听的课堂模式,对老师有着强烈的依赖心理。初入大学校园,难以适应新的学习环境以及课堂教学模式。大学课堂大多使用多媒体教学,其特点是授课速度快,信息量大,很多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忙于笔记的抄写而错过老师对知识点的讲解,结果造成学习成绩不理想甚至考试挂科,从而产生心理压力,出现焦虑、精神紧张的情绪导致睡眠质量下降、神经衰弱的现象。有的学生甚至感觉自身能力差,前途渺茫,对学业产生厌烦、倦怠的心理,而导致学业受挫。
  
  调查显示(表 3.1),刚入校园的大一新生,对于大学校园里新的学习环境和模式,有 62.7%的大学生会感到产生心理压力,难以适应;表示对这种新的学习环境和课堂教学模式能够很好适应的占 27.8%;另外 9.5%的学生表示对此暂时不确定。大学生的这种心理压力,与我国的应试教育息息相关,这就要求高校教育更要注重对学生的这种角色转变的培训。
  
  其二,制定过高奋斗目标而产生的挫折心理。有的学生急于在大学时期进行弥补因为高考失常发挥而没有进入理想的大学的遗憾,因此给自己订下了过高的奋斗目标。比如:
  
  要拿到一等奖学金,要在大三之前通过大学英语六级以及国家计算机二级考试,要参加各种资格的考试,要考入重点大学的研究生等等。有的大一新生说:“高考时没有发挥好,无奈报考了普通大学,所以我一定要在大学时期进行弥补,一定要考上名牌大学的研究生。
  
  说易行难,目前看来这个奋斗目标很难实现也失去信心了。”由于忽略了自己的个人能力加之所订目标过高,在奋斗过程中偶尔的一次失败便会使得整个人丧失信心甚至自我放弃,产生焦虑、不安、自卑的心理反应,从而使学业受挫。
  
  其三,因专业选择不想理而产生的挫折心理。大学的专业设置多种多样,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都是陌生的。他们在填报志愿时,有的是为了可以过分数线,有的是为了毕业后能找到相关工作,有的只是一味地追求所谓热门专业。因此,选择具有很大的盲目性的大学生进入大学后,专业学习与个人志向的矛盾随之显露出来了。在真正进去专业学习后,很多盲目选择的专业的学生表示对自己并不感兴趣,更有甚者要退学重读。导致学习成绩一落千丈,自暴自弃通常来源于这种压力。一位大二男生说:“我是服从调配进入这个专业的,对所学专业并不了解,经过一段时间学习仍然不能进入学习状态,索性放弃了,但为了毕业证还是勉强留在学校,平时靠上网打游戏来消磨时间。”
  
  表格表明(表 3.2),目前虽然有 41.5%的大学生对自己所选择的专业感到游刃有余,可以驾驭,但是仍然有超过半数的学生对自己所学习的专业感到心理压力,对专业知识不能提起兴趣或熟练掌握。其中包括 22.7%的学生对专业没有明确评价,另外 35.8%的学生因为没能考取自己理想的分数而感到难过,甚至丧失对学业的信心。由此可见,对于专业学习的兴趣而产生的挫败感比例也很大。
  
  3.1.2 人际交往挫折
  
  人际交往挫折是指个体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遇到的障碍而引发的心理受挫。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看重的不仅只是学习成绩,在获得优异学习成绩的同时,我们也需要培养好我们的人际交往能力。正如卡耐基所说:“一个事业的成功,只有百分之十五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另外百分之八十五要靠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
  
  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不平衡时期的大学生有着尤为强烈的人际交往的需要。然而很多大学生并不懂得人际交往的艺术,每当发生问题时,很少自我反省,因而产生紧张、不安等情绪,甚至影响学习和就业。目前,大学生对人际交往产生挫折感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过分沉迷于虚拟网络,造成人际交往挫折。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使人们的交往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它方便快捷的交流沟通方式,在扩展人际交往空间的同时,也冲击着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交往的方式,这使得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常常感到孤独、空虚。他们在网络世界中可以尽情地释放被现实生活压抑的自己,而一旦离开网络回归现实中,就会产生紧张、焦虑、孤独的情绪,造成心理压力。因此,利用网络的优势,建立正常的人际交往,对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及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的建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过分强调自我意识,造成人际交往挫折。作为大学时期的学生,生理发展已趋于成熟,心理发展相对滞后。他们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更多的关注自我需求、自我感受。
  
  我国当代大多数学生来自独生子女家庭,他们更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不在乎他人的想法。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要建立在团结友爱,相互尊重的基础之上,这类大学生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必然会遭受挫折,另外一部分人习惯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这就导致了对他人的不信任,甚至杜绝与他人交往,造成人际关系挫折。
  
  第三,过分自卑,造成人际交往挫折。自卑是指低估自己的能力,也可以说是一种性格上的缺陷。有自卑心理的人遇到困难、挫折往往出现泄气、失望、沮丧的情绪反应,严重者会自我否定。部分大学生因家庭贫困感到自卑,不敢与人交往,陷入自我封闭的境地。
  
  就如杜甫的《雨》诗中道:“穷荒益自卑,飘泊欲谁诉。”由于自信心的缺乏,无法发挥自己的长处,在人际交往中习惯于随声附和,毫无主见,久而久之会产生对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
  
  3.1.3 恋爱挫折
  
  大学校园里不仅有纯洁的友谊,随着大学生生理与心理发育的日趋成熟,他们开始关注与异性之间的关系,渴望接触异性,向往美好爱情。由于他们来自不同的城市,生活习惯与家庭背景差异较大,再加上人生阅历较浅。因此,他们在追求爱情的道路上多少都会遇到种种波折,比如失恋或者单恋。这对初出茅庐的大学生来说,无疑不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他们通常会认为是自己的问题:自觉貌不如人或者缺乏魅力,于是便垂头丧气,甚至有的大学生还会出现一些极端行为,通常表现为自残、自杀,甚至报复他人。若这些低落情绪得不到合理的疏导,就较易可能产生不良后果。近年来,大学校园里发生的多数重大事故都是由恋爱挫折引发的,如心理、学业障碍等不良问题。大学生正处于“三观”的发展阶段,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处理问题容易忽略客观原因,一旦出现问题,便会对心理造成极大伤害,产生挫折。
  
  3.1.4 择业挫折
  
  大学生是社会的宝贵财富,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千家万户,更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近年来,大学生严峻的就业形势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尤为关心大学生就业问题,他勉励即将就业的学生“是不断线的‘风筝'.
  
  据教育部数据表明,2013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 700 万人,被称为最难就业年。
  
  2014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 727 万人,比上一年增长 27 万人,可谓更难就业年。而这两年的就业率仅在 65%左右。那么就意味着,全国约有 255 万的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从而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造成大学生的就业挫折,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由于高校大范围扩招所带来的就业压力。自 2000 年以后,我国高校普遍展开大规模扩招,结果就是就业人数大幅度增长。而且,许多大学生还沉浸在七八十年代的幻想中,考上了大学就等于找到了好工作。因此,他们的就业压力就来自于对自己过高的预期中。其次,随着大量国有企业的倒闭,社会岗位不断缩减,就目前社会需求而言,已呈现出”供大于求“的现象。再次,降低高考录取分数线,是我国高校大规模扩招的主要手段。如今的大学生素质已不再像从前那般高水平。分数线的降低以及民办高校的兴起,许多不爱学习的学生也进去大学校园,而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还越来越高,很多毕业生都达不到岗位应聘水平等等。以上这三方面因素,都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
  
  第二,因期望过高带来的就业压力。大学生就业观念滞后,认为高学历就得有好工作,这与人才就业市场需求相互矛盾,盲目夸大了”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雄心壮志。
  
  更何况初出茅庐,毕竟还缺乏相应的能力与经验。大多数的大学毕业生明显高于社会现实的期望值主要体现在工资薪酬、职业单位和工作区域等方面:首先是毕业生期望工资薪酬高于用人单位薪酬;其次是毕业生在职业单位的选择上,一般偏好体制内单位(包括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对体制外单位(包括民营企业、合资企业、外商独资企业)嗤之以鼻;最后是在工作区域上求职预期集中于华东和华北发达地区,对华南地区的偏好持续下降。由于大学生就业的期望值过高,与现实形成反差,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比比皆是,这不仅使得大学生自身处处碰壁,同时也为他人与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第三,因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就业压力。自 2008 年起,让人不寒而栗的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经融风暴席卷全球,影响力特别大,涉及范围特别广,其中以亚洲为代表的我国也收到了巨大的重创,从沿海波及内地,人民消费水平降低、经济不景气、企业裁员、倒闭,农民工返乡等。在这样的背景环境下,对于一些外资、大型企业而言,轻则调整并大幅压缩招聘人才计划,重则直接裁员,其中不乏工作多年、具有丰富经验的老员工,这不禁让人胆战心惊,连多年的老员工都难保饭碗,更何况对于刚刚走向社会的大学生?--无不是一种赤裸裸的压力。对整个严峻的就业环境而言,真是”棒头一呵“”雪上加霜“!
  
  3.1.5 家庭挫折
  
  家庭,作为组成社会的基本元素,是个体成长的精神和物质的重要场所之一,对个体心理发展有决定性的影响。心理学家在对家庭的研究中表明,家庭功能的发挥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大量的研究表明,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与家庭结构、亲子关系等有关,具体反映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是家庭经济困难。近几年来,我国高校虽然中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收费改革制度,比如:减免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学费,而且,为了让更多家庭困难学生都实现大学梦,我国政府先后出台了国家助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以及国家奖学金等制度。这些优惠政策所带来的益处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但是,受益学生毕竟只占少数。然而,对于那些来自偏远山区、单亲家庭和残疾人家庭的大学生来说,昂贵的大学学费仍旧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由于生活的拮据,常常使他们产生无助甚至自卑的心理,他们中间的大多数害怕别人知道他们的真是家庭贫困。同时,他们又不甘心这样贫困的生活。这样以来,压抑的生活会导致心理长期不平衡,因此产生较强的挫折感。
  
  其次,是家庭氛围不融洽。若是家庭不和睦,也会给大学生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经研究,由于家庭氛围不融洽而带来的不安、焦虑、自卑情绪,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大学生与父母关系不和,难以沟通。处于大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大多在 18-22 岁之间,此时他们有较强的自我意识,遇事通常与父母意见不一致,致使出现沟通障碍,封闭自我,这样长时间与父母缺乏沟通就会造成亲子关系障碍。二是大学生的父母感情破裂,产生家庭变故。据相关数据表明,春节过后和高考过后是我国离婚率的高发时期。为了不影响孩子的学业,大多数感情破裂的家长都会选择在高考后办理离婚。因此,大学生为自己不能有别人那样幸福的家庭而困恼,产生来自家庭的挫折感。
  
  3.1.6 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挫折
  
  目前我国经济正处在全球快速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信息大量化的涌入我国民众生活中市场传统经济的价值观念正在改变,人们通过互联网信息了解到各种西方信息与先进,中西方思想的不同碰撞使人们发出璀璨的火花,人们在思想上产生了强烈的震撼,部分大学生对自己期望值定位很高,错估自己的能力,从而造成”眼高手低“的现象,进而造成与现实生活工作产生过大差距,有严重的迷失感和挫折感。
  
  从问卷调查中,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在专业安排、校园条件、就业、择友等方面表现出各种类型的挫折心理。其中,大一学生的挫折心理大多来自于对学习的不适应、家庭变故方面以及现实与理想的冲突;大二学生的挫折心理多数表现在学习方面、家庭方面以及人际交往障碍方面;恋爱挫折在各个年级中都普遍存在,而最多的则发生在大四年级。对于理想与现实冲突所带来的挫折来说,大三年级和大四年级的学生反应更为强烈。
  
  3.2 大学生挫折心理的特点
  
  3.2.1 普遍性
  
  人们是在不断认识挫折和战胜挫折的过程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可以说,挫折是人生的一部分。人的一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挫折是由个体需求没能得到满足,预期的目标未能够实现引起的,同时,人的需要又是无止境的,不可能都达到预期要求。因此,几乎人人都要经历挫折,而且事事都会遇到挫折。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这句话是对当代大学生竞争最好的描述。他们从小到大一路拼搏,本已是负荷累累,但又不得不坚强面对,这其中难免多少可同,却又耐人寻味。从最开始咿呀学语的幼儿时期到之后的学业路上每次成绩的不理想,受到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责骂已成为在所难免的事。其次,在校期间难与同学融洽团结,还要面临着新的挑战。迫在眉睫的就业问题、纷繁复杂的人际交往问题等等时刻充斥着大学生的脑海,莘莘学子的耐挫力由此备受考验。当然,有一弊就有一利,常常经历困难与挫折在另一角度来讲对当代大学生来说也不完全是坏事。
  
  3.2.2 差异性
  
  由于每个人的成长经历、心理发展层次、外部环境影响千差万别,所以每个人对挫折的反应也都是不尽相同的。在面对同样的境遇时,有人镇定自若可以不用悲切苦恼,有人能屈能伸可以消散往事化成烟,有人却又难以释怀。就好比投资生意失败,有人便萎靡不振,可谓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此后便放弃经商。而另一种人则善于总结失败经验,吸取教训,越挫越勇,正所谓”失败乃成功之母“,为下一次的成功累积经验。此外,同样挫折的情境只会让一部分人感到挫折。相反,对有些人来说这未必不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
  
  综上所述,不同人的抗挫折能力都有所不同,它受每个人异同的成长经历以及心理发展的水平所影响,因此,个体接受挫折心理的能力也不尽相同,这就自然造成了挫折心理的差异性。经查阅资料,来自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对挫折心理的反应也有较大差异。总的说来,大学生的挫折耐受力会随开始大学生活的不断经历而逐年增长。
  
  3.2.3 两面性
  
  挫折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使弱者倒下去,也可以使强者站起来。面对弱者,挫折会给我们的身心造成打击和压力,带来精神上的烦恼和痛苦。使人们难以走向成功,因而产生紧张、焦躁等消极的情绪反应。面对强者,挫折能增长人的知识才干,使人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勇气和力量;激发人的进取精神,磨练人的坚强意志,提高人的适应能力,促进人成就伟大的事业。
  
  3.3 大学生挫折心理的行为表现
  
  在大学生面对挫折问题时,有的能战胜挫折,有的却被挫折打败。倘若不能以积极的心态来应对,他们就会出现各种各样以及不同程度的消极行为,导致个性改变或行为出现偏差,甚至会损坏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在大学生遭遇挫折后所产生的行为表现,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3.3.1 积极的行为表现
  
  当处于同样的困境时,不同的人表现出的反应和产生的行为也不尽相同。我认为,积极的行为表现是指不失常态的、合理的、适当的行为。
  
  当大学生遭遇挫折时,积极的人就会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逆流而上、奋勇向前,在逆境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拥有坚强意志力的他们最终会走向成功。因此,当代大学生要想在残酷的现实社会中脱颖而出,就必须毫不动摇、持之以恒的去努力拼搏。
  
  3.3.2 消极的行为表现
  
  当代大学生受学校教育、家庭氛围以及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会遭遇各种各样的挫折。就个体而言,所表现出来的反应也因人而异,消极的程度也有所不同。总的来说,大学生挫折心理的消极的行为表现有以下几种形式:
  
  通常,在大学生遭遇挫折后会产生复杂的心理情绪。其中,焦虑是最为普遍的一种。
  
  受这种心理情绪的影响,大学生的主要表现为:紧张、心慌、多疑、失眠等现象。凡事都具有两面性,适度的焦虑心理可以提高思维与生活的能力,而过度的焦虑心理会降低大学生学习的效率,损坏他们的身心健康,成为形成良好性格的障碍。
  
  而另一种大学生在遭遇挫折后所产生的普遍现象则是逃避。由于他们的自信心不足,遇到困难与障碍时不能以积极的心态来应对,消极悲观,受这种心理的影响,大学生通常会选择自动逃避。长期以来,他们就会失去奋斗的决心,对待事物缺乏热情与激情,会错过更多良好的机会。由此可见,逃避不能解决问题,相反,要迎难而上,争取日后的成功。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教育心理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