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大学生挫折心理的原因分析
如今,让大学生产生挫折心理的原因有很多,大多数人感到迷茫的程度也因各种原因,而有所不同。但总的概况来说,可以分为两大因素,即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两个方面。
4.1 客观因素
人是社会动物,所以任何人都不能脱离群体而单独存在发展,而每个人在发展过程中每一个阶段的表现与心理活动都是不一样的,每一个表现的结果,都与他生活的社会环境,时代文化的背景相互作用混合的产物。大学生遇到挫折的产生原因有多种因素,总的划分又可分外在因素与内在因素。每个人都经历过很多挫折,挫折的起因我们可以称呼为“挫折源”,“挫折源”也是多种因素的,也可分为两种因素即客观的挫折和主观的挫折。
4.1.1 自然环境因素
自然环境对人类有着不可抗拒具的影响。它直接通过感官影响人们的器官,继而引起特定的心理、生理与行为上反应,譬如阴雨天人们大多数会感到压抑,心情的低落。又或者现在空气严重的污染“雾霾”,它会引起各种疾病的复发或者生病,从而导致人们工作与生活的失败挫折。致使人们或是在家休息不去工作或是买上口罩带在面部。简单概括分为感观、情绪、态度,决定人对环境的应对方式。
4.1.2 社会环境因素
社会环境或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人类是社会环境构成的的因素,人们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劳动生产与生活。
随着数字化的时代的到来,市场经济体制正在飞步的进步并且逐步建立完善,特别是加入 WTO 和奥运的盛大完美闭幕后,我国吸引了全世界人们的目光,不管是政客还是跨国企业都认准了我国的巨大发展潜能与投资价值。我国迈入了一个更高的国际地位,进而社会也进入全面高速发展的重大转型时期。随着这一巨变的到来,西方资本主义对我国社会主义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在这种变革之下,出现了一些急于求成、违背道德的投机者。他们的价值观产生偏离、行为失调等不正之风,而新的社会观和价值观思想观又未完全建立起来,于是形成了人们躁动的现象。在这种社会下,一些歪风邪气吹起,如贪污受贿、权钱交易、竞争不公、享乐主义泛滥,这些都对人们产生重大负面影响。同时,西方腐朽中国民族文化和分化青少年的思想与爱国主义,致使大多数大学生感到迷失方向,在这多重的价值观,社会观去寻找真理,人们常遇到社会道德与追求名利、金钱之间的冲突,而感到无从选择,久而久之,很容易产生心理与道德的失衡。由此可见,社会环境因素对大学生影响比较大,而不良的社会环境则带来了许多严重的不良后果。
4.1.3 学校环境因素
现中国教育都重点强调对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教育,而忽略了对他们实际社会产能的实践培养。现教育使学生长期指对书本学习知识,而忽略实践操作,为顺利的毕业、为高考试加分、为考上大学而疲于奔命,限制了学生创造发明的思维与认识社会与接触的机会,进而不能更好地与社会接轨。中国高校学生们大多数想象中的大学教师是学识渊博、工作生活中的指南者,传说中的专家学者。但通过一段时间的相认相知学习的接触后,他们发觉大学教师也是平常之人,在某些时候学识方面,也存在欠缺,并不能解答所有同学提出的疑惑和问题。并且教师的教学方法与社会实际操作实践产生脱离或连接不上等原因,学生开始开始心烦、丧气与郁闷。
与西方国家的教育制度不同,我国大多数高校的教育方式还停留在传统“填鸭式”的模式中,与社会相结合的实践甚少,自然就影响了大学生在社会发展中的空间,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自身潜能的发挥。如果不进行改革,继续沿用之前的老方法,一切听老师的那种“说一就是一”、“说二就是二”传统模式,不仅违背了大学生探索欲望与求知欲望更与现实社会实际工作需求产生差异,致使工作中所学与所用事与愿违,造成心理挫折特点,也必然挫伤自信心,工作积极性,和对自我的肯定。
再有,学校的师资力量,名气,教学的硬件条件,地理气候,管理的方式,同学的文化品德素质等如果都没有达到预期并且与现实的严重不符,就会产生烦躁,郁闷感。再加上如果学校的校园文化与办学的校园宗旨,没有得到有效地实施,致使学校的学风不好、没有班级集体荣誉与向心力,不能让大学生产生认同感,那么大学生们在精神上就难以找寄托,容易陷入彷徨无助,产生挫折感,甚至有的同学会走向自闭症。
4.1.4 家庭环境因素
大学生心理的挫折总能或多或少地找到家庭的印记。现如今“90”后的大学生,独生子女的比例很高,物质生活也很丰富。父母只期望自己的孩子学习好,尽量满足各种物质奖励为他们创造优越的生活条件,尽量避免他们受到任何委屈,过分溺爱导致他们缺乏自理能力造成过分依赖心理,大大降低了他们人际交往的能力,并且惧怕进入陌生的新环境,心理承受力非常脆弱。大学的生活学习也与高中完全不同,在这里再也没有家长的督促学习和老师每天要他们必须完成的按时交的作业,更没有家长做好的可口饭菜和清洗衣物,那里依然是一个“小社会”了,所以家长们更应该向西方一些国家学习他们的先进教育,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如今的家庭普遍对孩子视如珍宝,家长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怀导致他们的过度依赖,生活自理能力差,一旦遭遇艰难险阻,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解决问题,而是马上寻求家长的帮助。一向特立独行的他们,凡事都只考虑自身利益,自私自利。父母过度保护使孩子成为笼中鸟,导致他们生性懦弱,出了事故不能勇于承担。另外有一些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忽视了孩子本身的能力而寄予他们的期望过高,由于达不到他们的预期,也会使孩子丧失对于学习的信心,甚至产生了厌烦的消极情绪。大学生活不同于他们以往的生活环境,他们会面临许多新的压力,其中,那些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较差的学生,就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挫折感。
这种家庭,只重视为下一代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而忽视了自己对孩子综合能力的的培养,因而在这种条件下走出来的大学生,大多数存在着不健康心理。家庭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父母对子女的态度和教养等方面。除此之外其他早期的经历,也会对大学生的人格特点和人际关系的养成产生严重影响。
此外,专制的家庭教育方式以及紧张的家庭氛围等因素都会使当代大学生难以适应大学集体生活,其中学业的压力、同伴之间的竞争,都会使他们产生挫折感。所以,有很大一部分的大学生表现出的心理问题主要与家庭环境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4.2 主观因素
大学生产生的挫折心理的原因是多层次多角度的,其中有个人生理和心理因素导致的挫折,也有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引起的挫折。
4.2.1 生理条件限制
大学生的生理因素是与生俱来不可改变的。比如说外貌、身材、身高等方面。有些人因没有天生拥有天使般的面孔而无法被自己仰慕已久的男生所青睐;因没有与身俱来的完美身材和身高而无法实现自己的空姐梦,成为世人眼中的“万人迷”;因没有健全的四肢而无法像正常人一样轻松的生活;因没有很好的身体素质而不能在运动会的战场上一展自己的风采……除了举例的这些,还有很多很多的因素都会导致挫折心理在大学生的心底开始萌动。
4.2.2 生理与心理发展不平衡
大学生的年龄大多集中在 18-22 周岁,正处于生理与心理发展不平衡的一个特殊时期。生理发展已趋于成熟,而心理发展相对滞后,这也是大学生产生挫折心理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大多数情况下,对于心理学方面的认知,每个人因为需求,动机,气质和性格的不同从而会导致做事情的失败,更不能面对因为挫折带来的痛苦。首先,有些大学生会由于自身性格的不足,比一般人更容易灰心丧气,不能接受失败带来的挫折感,而正是因为他们自身不能够很好的表达自己所想的内容,不能够很好的与人交流或者对事物的太过于依赖不能够很好的控制自己情绪的变化。也可能因为在困难问题上存在错误的观点。对于同处于一个生活环境,不同人对于外界的客观事物有着他们自己的认知方式和见解。也正是由于拥有不同的认知,面对同样的挫折环境,给他们带来的打击和心理压力也是不同的。
随着人的成长,他们的心理成熟度会越来越高,从而会影响他们在处理挫折这方面的手段和拥有的态度。一般情况下,心理成熟度和思想境界越高的大学生,会因对挫折持正确认识而少生挫折感,反之则会有严重的受挫感。除了以上两个因素,还有一点也会影响大学生心里挫折感的产生就是对自己自身的认知和评估,如果他们不能够很好的完全的认知自己而给自己拟定一份完美的计划,假使他们没有完成自己的计划,会自己给予自身压力并且很容易产生挫折感,慢慢丧失对自己的信心。之前提到过步入大学,就相当于步入了半个社会,校园内难免会存在潜在的竞争压力,要是大学生不能正确的认识利益关系与竞争原则,很容易萌动羡慕与嫉妒的心理,打破心态平衡这个天平,表现出自卑与失望等心态,不经意之间会与别人发生争吵产生隔阂。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大学生拥有大量的个人时间,在他们的心里,通常都是想既可以学习成绩优秀又可以好好享受美好的大学时光,但同时又面对着社会上强大的就业压力,为将来寻找工作而担忧,没有足够的资本根本找不到一份好的工作,根本无法在社会上立足生活。于是在两者利益的权衡之下,很多大学生就会迷失方向,找不到自己努力的对象。
4.2.3 角色转换不适应
在当今社会,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所谓的高考制度也在不断地得到改进。但是,尽管是这样,还是有很多的高中生无缘大学的教育,同样那些进入了大学的幸运儿在一瞬间也迷失了人生的方向。读高中时,他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考上大学,希望自己可以在学历上比别人高一等,后来一部分人成功了,他们身上聚集着无比的优越感。进入大学后,都背上自己的行李远离了家乡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城市,这里的一切他们都不熟悉,不再是家里的“掌上明珠”,所有的新开始让他们感到措手不及。缺乏自理能力的大学生就会明显的感觉到烦躁不知道如何处理日常生活中发生的磕磕碰碰。
脱离了高中学习机制的压迫,进入大学以后,大学生最大的挑战就是分配非常充裕的课余时间。正是没有了别人给予的压迫感,大学生瞬间感到无比的轻松自在,无法适应大学的学习氛围与方式。开始自我放纵,制定的计划通常后在最后都会以不能够完成而告终。久而久之,逐渐的暴露出自己在学习方面的不足,从而会使大学生开始否定自己和怀疑自己的能力,优越感慢慢下降自卑感与挫折感慢慢上升。
现实生活中也存在这样一种情况,从表面上看大学生已经变成了一个成年人,其实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却仍存在儿时的稚嫩和强大的依赖性。看待外界的客观事物不能够十分冷静的进行正确分析,社会实践的经验不足导致他们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太过于美好,真正碰到社会上的一些问题就会惊慌失措,内心无法接受这样的事实,此时挫折感就会在他们的心里占去一部分位置。
4.2.4 期望与现实的落差
上大学以前,我们被告知大学生活十分美好,这其实只是他们对苦读的我们的鼓励,进入大学之后,我们才发现曾鼓励过我们的,那对大学的憧憬并非都是现实。许多高校的专业,由于教师的原因或自身学习方法不当,我们会发现专业学习的收获远不及我们期望的那样,而对于有些大学生来说,眼高手低是家常便饭,他们把个人追求的目标确立的过高,理想往往与现实矛盾,这时就容易萌发出一种莫名其妙的焦虑和烦恼,这种高期望和现实的落差很容易引发挫折心理。
4.2.5 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
作为该年龄段的青年大学生有三方面独立的需求。首先对于绝大多数大学生而言,经济上还不能实现独立,这使得他们不能随意支配经济;其次从传统的观念来说还在念书的他们还被视为被保护者,并不能真正使他们的意见被重视,这就限制了他们在成人世界中展现自我,得到满足的机会,这必然会带来一定程度上的挫折感;最后,作为生理成熟的个体,对性有着正常的需要,但是由于他们特殊的身份,并不能时时刻刻满足,并不能通过合理的途径来实现自己的需要,这使他们长期处于压抑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