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教育学论文 >

向警予女子教育理论的评价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6-11-30 共7286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三章 向警予女子教育思想的评价
  
  向警予的女子教育思想与其妇女解放运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向警予女子教育思想是她妇女解放运动的前提和基础,妇女解放运动是女子教育的目标之一。在社会面临内忧外患、新旧文化思潮融合与转换的时代,她的女子教育思想也难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向警予女子教育思想带有个人敏感的性别意识。
  
  在普及女子教育时,她始终看不起资产阶级妇女的作用,对资本主义妇女的评价亦是酸溜溜的,说她们“过得是小姐太太的生活,出来做运动不过是一时高兴装点门面,实际上丝毫不感需要。在她们的意思,做运动到底不及逛公园玩笑闲谈的自由,更不及叉麻雀、打扑克的有趣,……知识妇女的团体,无一不是软弱无力有始鲜终就是这个原因。”
  
  向警予把她的女子教育与革命生涯结合在一起,有着鲜明的时代烙印,对促进中国国民革命和民族解放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也导致了她极力批判把贤妻良母作为女子教育的培养目标。而把女子教育的目标全部定位于贤妻良母,亦或是彻底否定贤妻良母的教育,都是有失偏颇的。
  
  向警予的女子教育思想为她的妇女解放思想作基奠,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在中国的发展。为中国妇女解放、社会解放和民族解放作出了重大贡献。它的历史意义毋庸置疑。向警予女子教育思想独树一帜,有自己的主要特色,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代意义。
  
  第一节 向警予女子教育思想的历史意义
  
  向警予女子教育思想对当时女子解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向警予女子教育思想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中国女子教育问题,开创了中国无产阶级女子教育思想的新高度,赋予了中国无产阶级女子教育思想新内涵。首创以女子教育为平台,实现了劳动妇女与知识妇女的结合。形成了一个以动员女子参加革命为目标的女子教育方法。
  
  一、开创了中国无产阶级女子教育思想新高度
  
  中国古代女子教育,自始至终恪守着“男女授受不亲”的古训,只在家中由母亲教一些“女红”之类的知识。鸦片战争以前的中国始终处于自给自足的封闭状态,政治、经济与文化自成一体,缺乏与外部的交流。教育方面也形成了以男性为中心的科举制教育体系,女性则被完全隔离在外。当西方列强以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大门,肆意践踏中国土地,腐败无能的清政府摇摇欲坠之时,这些女教观点仍被坚守。1904 年初颁布《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时,说道:
  
  “故女子只可于家庭教之,或受母教,或受保姆之教,令其能识应用之文字,通解家庭应用之书算、物理,及妇职应尽之道,女功应为之事,足以持家教子而已。”
  
  既然是要求妇女的绝对服从,必然窒息她们的智慧;既然要求广大女性无材,也便没有必要对他们进行系统的教育。向警予的男女共学,男女教育平等的理论及实践,是中国封建社会史无前例的。
  
  向警予指出女子教育的目标是改造社会的工具,这既是有史以来女子教育目标的创新之举。它既否定了资产阶级保守派以贤妻良母为目的的女子教育,又跟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大兴女学的女子教育有着本质的差别。虽然两者都是为政治服务的,但是资产阶级的女子教育服务的对象是资本主义制度,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忽视了平民女子的教育,对女子独立人格的培养也缺乏关注。而这些恰恰是向警予女子教育的主要内容。这无疑是近代以来女子教育界所达到的新高度。向警予对当时的女子教育比“普遍的官僚化与饭碗化”更糟糕的局面给与揭露,“固然全中国的教育,大部分都陷在腐败不堪之中,业已成为普遍的官僚化和饭碗化。可是女子教育更是落在水平线以下了。”
  
  向警予提出了女子教育改革,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一、完全改变女子教育的方针,以近代思想近代知识启发女青年;第二,将十余年来盘踞女学校的老冬烘完全铲除;第三,将带特殊性的女校编制、女校课程,一律废绝,严格的采用最进步的编制和完备的课程;第四,招收学生,严考程度,毫不敷衍,毫不迁就。其因从前师范中学办法不良根柢浅薄着,设法令其补足。”
  
  要求女学生用自己的力量解决自己的问题,首先,要有明确的读书目标,即知道为什么读书。认清自己的社会地位及社会的需要,女子求学应该为改造社会求学;其次,要懂得读书方法,即怎样读书。她说“我以为今日女子的第一任务在于了解她自己的地位和社会这个东西究竟是什么?尤其明白社会进化的历史,明白政治经济的关系,所以历史学、社会学、社会进化史、经济学、政治学、法律学、哲学等等,都应加一番体会。以先后缓急说,社会科学的研究应在自然科学之前。”向警予不仅注重平民女子的教育,更加注重女子独立人格的培养和发展,这也是史无前例的。
  
  二、赋予了中国无产阶级女子教育思想新内涵
  
  向警予于 1920-1921 年赴法国勤工俭学期间,阅读了大量马克思主义着作,如:《资本论》、《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等,逐步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熏陶,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赋予了中国无产阶级女子教育思想新内涵。
  
  向警予这样说道:“不得不拜服马克思空前发明的唯物史观之卓识。原来人的思想和意识,绝不是无中生有的海市蜃楼,而是他的物质环境之反映。”
  
  这是向警予自觉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妇女运动进行深刻的阶级分析,这在当时从事妇女工作的同志中是难能可贵的。第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
  
  “整个上层建筑中,政治上层建筑占主导地位,国家政权是核心。”③提出“欲求女子解放与改造,须从教育平等与经济独立入手。”④经济基础决定女子教育的顺利展,决定女子的彻底解放。第二,人生价值理论。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为了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人们必须通过实践改造外部世界,创造出能够满足人类需要的事物。”
  
  个人的价值大小不是由满足个人需要的事物多少来衡量,而是满足全人类(社会)的事物的多少来衡量的。“人生价值的大小是以人民对社会的贡献的大小来判断的。”
  
  在分析中国知识妇女三派的过程中,遵循着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提出职业派是三派中社会价值最大的。第三,马克思主义群众观。马克思主义坚持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坚持用群众观点即“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以及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
  
  看待问题。坚持用群众路线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解决问题。向警予在女子教育和妇女解放实践过程中,一再强调要解决一般妇女的思想问题,并提出“一般妇女是妇女解放运动的主力军”的论断,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运用和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经典着作对无产阶级的妇女解放运动的革命,并没有详细的阐述和具体方案。但是向警予在经过自己努力学习,不仅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还结合中国实际国情,提出了很多卓越的见解,这在当时是具有开创之功的。“向警予是我国妇女界最早、最熟练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思考中国革命问题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正如蔡畅所说,“在向警予之前,中国没有真正的妇女运动组织。”
  
  三、实施了动员女子参加革命为目标的女子教育方法
  
  每一种事物都有一定的运行程序和方法,教育也不例外。向警予,在动员女子奉献社会改造的过程中,提出了“德育”为首、“智育”为主、“体育”为辅的德智体一体化的教育方法。 向警予注重“学生为本”,强调德智体全面发展,因人施教,全面发展。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注重学生的心理性格塑造,培养完全人格。“从而铸造适应于现实社会之人,尤必锯造因现世社会,而创未来之社会,以左右现世社会之人。”
  
  “德育”为首。向警予在进行女子德育实践中始终贯穿价值观教育这条主线,重视加强世界观、人生观、劳动观念,教育养成文明礼貌讲究卫生等基本道德规范。向警予的德育思想体现了时代性,立足于人本本位,联系社会问题,借助社会实践来展开的言教与身教并重。她“以人为本”面向全员关注生命,推崇“自治心、公共心”的树人思想,“自治心”的是指认识自我,努力向上。 “公共心”的是指修养道德,努力做人。在溆浦女校每周的朝会礼上,向警予给学生讲国家大事,宣传爱国主张,表扬好人好事,号召大家发愤图强,爱国家、爱人民,在校好好读书,将来为苦难同胞服务。
  
  “智育”为主。在课程教育方面,向警予废除了深奥难懂的经学课,废除了考试制度。开设了帮助学生进入社会有独立谋生技能的课程。在课堂教学中,向警予为“教育之效力不但当及于儿童在校之时,尤当注意儿童出校以后,理甚明也。例如学校之服务,乃以养成儿童将来勤劳从公之习惯,使教育者不知自其心中发动其勤劳从公之德,而惟命令强迫之,使其必为;”
  
  溆浦办学时,向警予和教师们编了一些新教材,向学生介绍新知识,灌输新思想,提倡新风尚。在县府旁边临街的一个仓库里,举办了学生成绩展览会。组织学生排演《皇帝梦》《亡国恨》等话剧,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适应新事物。
  
  “体育”为辅。“她坚信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全的身体,注意锻炼身体,爱好体育运动,特别长于体操。”
  
  向警予在校期间,还曾代表学校出席县运动会体操表演,得到大家的称赞。她十分注重学生的身体成长,开设体育课。在课堂之间开设课间操,为了鼓励学生喜欢并积极开展体育活动锻炼身体她作了一首运动歌,“运动,运动,运动乐,不怕天寒地冻,要使身体得活泼,各把精神来振作,肌肉强,血脉活,运动,运动,运动乐。”
  
  她对学校的体育老师说:“愿诸君为音乐体操科放灿烂之花。警予犹有待教育诸者,盖尝闻之,音乐者淑,性养气者也,体操者强身健神者也。”
  
  四、实现了劳动妇女与知识妇女在女子教育过程中的结合
  
  1923 年以后,在上海,向警予集合几所大学组织创办了几十所夜校。由此,把知识妇女与劳动妇女结合起来。知识妇女帮助女工学习文化,组织女工进行罢工运动,女工在一系列革命斗争过程中,思想觉悟不断提高,并投入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中。通过创办夜校,以女子教育为平台实现知识妇女与劳动妇女的互动与学习。大力倡导在校女学生在学校期间要一手与恶社会做斗争,一手与腐败教职员做斗争,两手都要硬。把知识妇女作为女子教育和妇女运动的“起重机”和“基本分子”,只有拥有了坚强的起重机和基本分子,后续工作才能顺利展开。
  
  这些“基本分子”,即劳动妇女,只有不断学习,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和组织能力,才能真正担起改造社会的重任。
  
  “独有穷无所归工厂卖力的劳动妇女,她们为争自由争利益常常以几千几百的群众--至少也有几百--用罢工的手段一致与资本家积极作战,忍饥挨饿牺牲工钱或被革除都所不惜。这支勇敢奋斗有组织而能战争的新兴妇女劳动军,不独是妇女解放的先锋,而且是反抗外国掠夺者的国民革命之前卫!”
  
  她说:“要免除军阀和外力的压迫,只有人民本身团结的力量。要免除厂主的虐待和剥削,也只有劳工本身团结的力量。”
  
  第二节 向警予女子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向警予女子教育思想不仅有很大的历史意义,于今天而言,对中国女子教育也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向警予女子教育思想坚持以“男女教育平等”的出发点、用“女子自动”的教学方式、坚持“格旧除新”的教学理念、“女子特殊利益”
  
  和发展女子留学教育等一系列女子教育思想对现代革新女子教育方法、构建和谐社会、培养教师职业道德、推动女子留学教育发展都具有一定的作用。
  
  一、坚持“男女平等”思想,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向警予提出“教育为国民之养料,女学为教育之源泉。”③“男女两造为社会进化的两车轮”.两个车轮应该均衡发展,不能失偏颇,失去一个车轮,或一个车轮不灵活,车子便不能行进,寓意为假如女子教育不发展,这个社会将不能正常发展。向警予女子教育思想提出“男女共学”,男女平等从男女教育平等入手;女子职业平等,保障女子解放的彻底性;以“自治性,公共心”为溆浦女校的校训,提倡女子要有公共心,关心国家大事,参与国家政权讨论。
  
  二十一世纪,中国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更加要坚持“男女平等”思想,“教育是社会的副产品,教育无时无地不受政治的影响和支配。”1982 年《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个方面享有接受各种教育的权利。”
  
  坚持男女教育平等,男女就业平等,男女参与政权平等。第一,男女受教育机会平等。“知识经济时代提供了女性能力发展的契机”科学证明,女子在智力方面的先天条件并不次于男性,只要女性享有与男性同样的受教育的机会,她们在发挥智力和掌握技术上就不会比男性差。第二,男女社会就业机会平等。女子教育要引导女性建立充分的自信,使她们坚信“妇女在创造文明、推动社会发展中具有伟大的作用,妇女同男子同是历史前进的推动者,同是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应该具有同等的人格和尊严,同等的权利和地位”②几千年来压抑在思想意识深处的自卑心理和依赖心态得到释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展示女性独特的风采。第三,男女参政议政权平等。胡锦涛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而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加强女子“公共性”公共意识的教育,鼓励广大女性关心政治,关心时事,形成自己的政治观,提高自身的政治辨别力,投身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事业中。
  
  二、革除教职员“旧思想”,注重教师职业道德
  
  我国杰出的无产阶级教育家徐特立在《教育讲座》中开宗明义指出:“教育的作用是按照一定的社会形式,培养一定的人格,为一定的社会服务的,”④向警予《中等以上女学生的读书问题》一文明确教师的职业素养要求:“教职员固然要人格高尚,有教育家的精神;尤其要能明了世界大势,有充分的近代思想和科学常识。”⑤作为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人格,完备的专业知识,了解世界时事,近代开明的思想以及基本的科学常识,只有这样的教师,才能真正推动女子教育发展。向警予在她短暂的教学生涯中显现出她崇高的师德。向警予的师德集中表现在爱、奉献、敬业、严谨、团结、职业理想等方面。这些师德品质在向警予身上演绎得十分完美,她认为范其躬可法可则,完美的精神品质和高尚情操的师表同课本中的知识。向警予早期的“教育救国”思想、“男女平等教育”思想、“妇女教育”思想以及素质教育思想等都完美地融入了她女子教学实践当中。
  
  教师职业道德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指明了在教育活动中如何按照教师道德的原则和规范,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关系问题。自古以来,“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名师出高徒”亘古不变。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教育者崇高的道德品质是教育获得成功的最重要的前提。”
  
  教师只有以自己纯洁的灵魂,高尚品格去影响学生的心灵,才能培养出具有优良品质的新一代。教师是引导学生走向科学宝库的引路人,是传播文明、培育人才的人梯和普鲁士,教育是岛屿上一座海岸的灯塔,黑色土地里一位勤劳的耕夫,花坛中一把朴实的泥土。
  
  三、针对女子“特殊性”,实施教育政策倾斜
  
  国民十年(1921 年)三月,姜琦在浙江省立女子师范学校做了《女子教育问题之研究》的演讲,认为女子在生理、心理和社会诸方面的天分不同于男子,因而主张男女分别实施教育。他说:“现在所谓的女子教育这句话,也就是全般人类的个性而立论,换一句话说,女子不能够和男子受完全同意的教育,图为男女各有特别的性向的缘故……伦理学上男女的人格是平等的,但是心理学上男女的人格是不同的,……所以我主张:男子有男子的特殊教育,女子也有女子的特殊教育。”②。向警予认为,妇女的利益和无产阶级的利益在根本上具有一致性。
  
  但是妇女本身又有特殊的利益,她强调“妇女运动者应时时考究妇女群众的需要,应当时时注意实际的妇女问题。”根据女子特征,改革女子教育,在《中国最近妇女运动》一文中,指出:“女权派虽然承认参政运动的重要,但谓仅此一点还嫌不够,故有下列纲领:(1)参政权;(2)财产与继承权;(3)职业与工资平等权;(4)婚姻自由权;(5)教育平等权……”.新时期,针对女子“特殊性”,进一步完善了相关法律政策。如:1982 年《宪法》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力和义务。”
  
  相继颁布的《义务教育法》《扫除文盲工作条例》《妇女权益保障法》等,大量保护妇女合法权益的条例、规定,对妇女的文化教育做出了保障性的规定。尤其是《妇女权益保护法》,对女子的教育做出了明确的规定。第 14 条规定“国家保障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文化教育权利。”第 15 条规定,“学校和有关部门应当执行国家的有关规定,保障妇女在入学升学、毕业分配、授予学位、派出留学等方面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力。”同时还对侵犯妇女文化教育权利的行为规定了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可以对直接负责人予以行政处分。在《宪法》的基础上,建立起以《义务教育法》、《妇女权益保障法》为主干、以保障妇女文化教育权利的各地方性法规为枝条的女子教育的法律体系。它的形成对保证和推动本期女子教育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四、承启“女子俭学会”,推动女子留学教育发展
  
  民国以前,中国女子留学教育有一定的发展。民国成立后,美日采取文化侵略政策,在中国实行留学教育。同时,国人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也亟需向外国学习。随着五四运动及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开展,女子留学欧洲的人数便不断增加。
  
  《新青年》三卷而号载:“改良社会,着重教育,欲输世界文明于国内,必以留学泰西为要图。……今共和初立,欲造成新社会,新国民,更非留法莫济,而尤以民气先进之国为最宜。兹有同志组织‘留法俭学会’以兴尚俭乐学之风,而助其事之实行也。又为女学之进化,家庭之改良,与社会关系尤切,而尤非留学莫济,故同时组织女子俭学会与居家俭学会”.
  
  在这样的政府重视下,当时留法女学生为最盛。1919 年 7 月向警予到长沙参加毛泽东、蔡和森组织的“新民学会”并同蔡畅一起组织“湖南女子留法勤工俭学会”,12 月由上海动身赴法。向警予是湖南女界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首创人。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确立了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文化技术知识和管理经验服务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针,留学教育又开始蓬勃发展起来。留学教育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由此可见,中国女子留学数量虽然所占比例较小,但是一直在逐渐增多,大力发展女子留学教育仍然是今后留学教育的重要任务。女子留学教育的发展程度是取决于国内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同时也是女子解放的一个重要表现。发展女子留学教育更是推动国内教育发展的重要措施。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教育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