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 语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是社会的希望。还原儿童幸福、温馨的生存环境是我们每个人应该的责任。虐童行为目前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全球性社会问题,虐待对儿童造成的身体和精神的创伤、损害也已经触目惊心,然而虐待的危害并不仅仅止步于此,它更是挑战了社会的底线伦理、践踏了人类的基本人权和伦理操守。从伦理学角度分析虐童行为,相应的能够增加社会群体对儿童关爱,减少社会人群代代相传的对虐童行为漠视的社会从众心理。有利于成年人反省自身对儿童的传统认知,有利于儿童切身权益的维护和实现儿童作为具有能动性的独立权利主体。
目前,大部分学者对虐童的研究都着眼于儿童遭受的损害和救助儿童的法律路径,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本文作者以伦理学为视角对虐童问题进行研究,从伦理学角度概括总结虐童行为的危害和影响,分析施虐主体的伦理失范行为和原因,并探索虐童行为的防治路径。然而,施虐主体的伦理失范行为的原因有多种多样,虐童行为的防治路径也远远不止本文提到的这些,从伦理学角度分析虐童行为尚有很大的研究空间,需要日后更加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儿童是未来的创造者和实践者,拥有完整的人格和健康的躯体是充分且必要的。儿童切身利益的研究不仅弥补了其作为当代社会弱势群体的缺陷,也有利于实现祖国复兴的宏伟梦想。杜绝虐童的发生,既是对儿童权益的保护也是对社会道德评价体系的维护。
对虐童行为的研究更是有利于相关专业领域空白问题的填补和法律法规健全的完善以及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保障。但是无论我们的构想是多么全面和伟大,落实到实际中便会困难重重,政府和非政府机构是否能够按照我们的设想去保护儿童的权益,家庭和学校及相关机构能否切切实实的提高对儿童健康和幸福的关注度都是我们无法预知的。因此,保护儿童是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儿童的权益问题也应当成为人们重视的焦点。
参考文献
一、图书类
[1]乔东平。虐待儿童:全球性问题的中国式诠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28.
[2]郭霖。解读罪与错[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0:146.
[3][法]卢梭。论科学与艺术[M].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85):135.
[4]高兆明。伦理学理论与方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247.
[5]朱贻庭。伦理学大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113.
[6]焦富勇。儿童虐待预防与处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7][美]罗斯。虐待儿童[M].沈阳:辽海出版社,2000.
[8]廖小平。伦理的代际之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9]林少菊。家庭伦理与犯罪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
[10]余汉毅。儿童虐待:现象检视与问题反思[M].高雄:巨流图书公司,1997.
二、期刊类
[1]彭德雷。突发公共事件中特殊主体的人权保障--以地震中儿童人权的法律保障为视角[J].法制与社会,2008,(4):176-177.
[2]刘文。中日儿童虐待状况的分析与比较[J].中国特殊教育,2009,(9):88.
[3]孟庆跃,刘兴柱。儿童躯体虐待的公众定义研究[J].中国社会医学,1994,(01):20.
[4]杨玉凤。儿童的虐待与忽视及其干预对策[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6,(4):22.
[5]谢治东。虐童行为的类型分析及刑法规制[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3,(3):104-105.
[6]李成齐。儿童性侵害案件中司法访谈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特殊教育, 2008,(1):78-83.
[7]刘娟娟。儿童虐待问题研究概述[J].青年研究,2008,(2):36-37.
[8]袁林。暴力对儿童的影响[J].社会心理科学,2001,(4):51.
[9]周彤。归属需要-心理虐待与儿童的心理发展[J].中国民康医学,2011,(5):1273-1274.
[10]何炎芬。虐待于儿童心理的发展[J].社会心理科学,2006,(5):637-638.
[11]向秀英。国外儿童心理虐待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16):10.
[12]罗振建。论建设社会主义社会文明[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4):3.
[13]肖苏华。论我国当前底线伦理的缺失与构建[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0,(4):69.
[14]孙晓凤。“虐童事件”的伦理反思[J].理论园地,2013,(1):228.
[15]郭伟。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战略意义[J].鲁行经院学报,2000,(4):35.
[16]宋雅歌。浅谈家庭伦理失范与青少年犯罪[J].法制与社会,2008,(21):86.
[17]高湘泽。责任伦理--现代社会伦理精神的必然诉求[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22.
[18]刘守旗。网络文化与青少年思想品德发展[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6):132.
[19]马韵。儿童虐待:一个不容忽视的全球问题[J].青年研究,2003,(4):19.
[20]吴明海。论中国少数民族女童受教育权的法律依据[J].中国民族大学学报,2003,(2):14.
[21]肖素华。论我国当前底线伦理的缺失和构建[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3,(5):69-70.
[22] 刘金露。虐待儿童行为的法律规制探析[J].法制与社会,2013,(10):236-237.
三、学位论文类
[1]阿依齐切克·艾尼瓦尔。关于虐待儿童的法律救济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大学,2012.
[2]操竹青。对增设虐待儿童罪的探讨[D].苏州:苏州大学,2013.
[3]石媛。儿童虐待问题研究[D].北京: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3(5)。
[4]曹望华。论道德整合[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2.
[5]崔永学。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2.
[6]王小溪。幼儿园教师专业伦理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
[7]王峰。当代大学生道德价值观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05.
[8]易方尧。论儿童最大利益原则[D].湘潭:湘潭大学,2011.
[9]王玉玲。中小学教师专业伦理缺失与重建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10]尹凤。虐待儿童行为的入刑问题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4.
四、论文集
[1]薛新娅。 论儿童虐待的成因与对策[C].道路创新发展--陕西省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暨陕西省社会学会学术年会社会保障与就业论坛。 2009.
五、报纸文章
[1]童大焕。给“虐待罪”一个合理的法律边界[N].福建日报,2012-11-02 (10)。
六、报告
[1]儿童保护探索之路-社区儿童保护体系与网络建设项目石家庄试点纪实[R].石家庄:石家庄市妇联,2010(8)。
七、电子文献
[1] WHO & ISPCAN.Preventing child maltreatment:a guide to taking action and generatingevidence.WHO,2006.
致 谢
光阴似箭,匆匆三年的研究生生活即将圆满谢幕。历经三个多月的努力,我的毕业论文在我导师张晓敏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即将竣工。尽管文章颇显青涩、仍有极大的补充和提升空间,但在经历了论文写作前的迷茫和写作中的惆怅之后,给予我更多的欣慰和历练。在这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内心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首先我要深深的感谢我的导师张晓敏教授。从论文的选题、构思、撰写、修改直至最终的成文,我的导师张晓敏教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经历。张老师是一位非常严谨且悉心的长辈,从开题的格式到终稿的敲定,她都是锱铢必较的要求我措辞严谨,写作规范。张老师在生活中更是对我关爱有加,每次有关论文的探讨她都词善温婉,并在结束之时对我嘘寒问暖。我非常荣幸能够在研究生的三年时光内与我的导师结伴而行,张老师对于我而言不仅仅是学术上的指导教师更是我的人生导师,能与张老师这样一位饱读诗书、才华横溢的学者共勉进步是我作为一名学生最大的收获。
其次我要衷心的感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伦理学专业的老师们。有幸聆听程秀波老师、刘科老师、王海琴老师、冯烨老师、于建东老师等的课堂讲授,让我在研究生的学习生活中,学术视野得以开阔,专业知识得以完善。还要感谢我的室友兼好朋友张蕾同学,三年的研究生时光里她给予了我姐姐般的生活照顾,并在学业上及时且积极的对我进行帮助。
在此要感谢我生活学习了七年的母校--河南师范大学,母校不仅给了我一个宽阔的学习平台,让我不断吸取新知、充实自己;更是给了我一个成长的蜕变,让我从懵懂青涩的少女通过知识的力量历练成了一个敢于面对生活和社会压力的研究生。
最后,要特别感谢的是我的父母。父母的养育之恩无以为报,他们是我十九年求学路上的坚强后盾,在给予我充裕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给予了我强大的精神支持,在我面临人生选择的迷茫之际,悉心为我分析、排忧解难。他们对我无私的爱与照顾是我不断前进的动力。
一、以人为本的军事伦理教育的理论基础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科学发展观指出社会总体的协调发展其核心是以人为本,任何背离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是短视和没有生命力的。军队作为国防建设的主体,它的现代化首先要以军人为本,让军人具有正确的军人...
廉与耻是儒家道德哲学的两个重要范畴。笔者之所以将这两者加以综合考察并阐明其当代意义,主要是出于以下两方面的考虑:一方面,廉与耻既是两个相对独立的伦范,又是密切相关的品性规范。不论是在儒家现世文献还是出土文献之中,廉与耻经常单独被加以运...
当代灾疫,不仅是一种自然现象,更是一种人为灾祸。《灾疫伦理学:通向生态文明的桥梁》(人民出版社2012年2月出版)一书就是探讨面对频发的灾疫之难,而展开对人类行动的检讨,探索如何通过防治灾疫来重建生境、重建文明的道路。《灾疫伦理学:通向生...
3库珀行政伦理思想的学术价值和对我国行政道德建设的启示3.1库珀行政伦理思想的学术价值。2002年ASPA邀请众多学者出席探讨重大议题(bigproblems)议程,库珀从过去30年有关行政伦理方面的学术着作中,可以提炼出五项规范性标准。为公共行政实践提...
一、问题提出创造性是指人们根据一定的目的,应用新颖的方式解决问题,并能产生新的、有社会价值的心理品质和能力(SternbergLubart,1996,pp.677-688).社会的发展呼唤创造性(创新性),然而,创造性的匮乏在某些社会已经成为顽疾,这其中的内在机制如何?与社...
20世纪初美国新人文主义代表人物欧文?白璧德基于对西方传统人文主义和西方现代社会状况的反思和批判,提出了新人文主义思想。他认为人文主义在不断发展中打破了人文主义适度与均衡的根本原则,尤其是以培根为代表的功利主义和以卢梭为代表的浪漫主义,对西方现...
摘要1923年,科玄论战引发了中国近现代社会以来第一场人生观问题的激烈讨论。科学派主张科学足以解决人生问题,以否定传统玄学之价值。玄学派则认为科学并不能解决人生问题。在科学派与玄学派对待人生问题的尖锐立场之外,东方文化派的杜亚泉提出了具有调...
中国古代慈善事业自商汤的赈恤饥寒发端,饥者食之,寒者衣之,不澹者振之,天下归汤若流水[1],在宋代以后尤其是明清时期日趋兴盛,善堂善会的数量迅速增加,慈善机构种类繁多,慈善活动内容丰富[2].这一趋势构成了清代中期文宗阮元的政治、文化活动的社会历...
现代人要走出漂泊无依的状态, 应当重新重视价值理性对实现人之生命意义的引导作用, 重新恢复“情”应有的文明地位, 使人在情意感通中冲破个别性的束缚而与他人“伦理地在一起”, 使“伦”成为人类的精神家园。...
阿昌族是中国人口较少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西部地区,是云南特有的跨境而居的少数民族之一。阿昌族伦理思想是阿昌族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道德观念的总和,是阿昌族一切文化活动的主轴和基调,对本民族的思想、行为起到约束、规范、教育的作用。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