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伦理学论文 >

当代包装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其伦理缺失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7-01-20 共6808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二章 当代包装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其伦理缺失
  
  从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绿色潮流席卷了整个世界,一时间绿色成了“环保”的代名词,人们在绿色思潮的影响下开始意识到人与自然之间的相处模式应当由相互对抗、征服转变成互相依存、和谐共生。尽管如此,我国包装中存在着很多违背生态伦理的现象,阻碍了绿色包装的发展脚步。
  
  2.1 当代包装产业存在的问题
  
  2.1.1 包装过度浪费资源
  
  目前我国包装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过度包装,与绿色包装相比,过度包装消耗了更多的自然资源,同时又带来了更多的包装废弃物,给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要解决我国的包装污染问题首先要杜绝过度包装。
  
  过度包装是指产品的包装背离了包装的基本功能,通过迷惑消费者,以谋得不正当利益的包装行为。①过度包装从量上看,包装使用的材料多、体积大,装饰奢华;从质上看,包装的性能遭到扭曲,有欺骗消费者的嫌疑。
  
  过度包装在我国市场上十分普遍,特别是礼盒包装。商家为了迎合消费者推崇包装精美、高价格商品的面子,将包装的商业价值发挥到了极致,月饼包装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偌大的一个礼盒里,摆着四到六枚月饼,包装盒的体积超过月饼本身体积的 2 至 3 倍,甚至更高,包装的材料从金属、丝绸到实木,甚至出现了黄金月饼盒,其奢华程度令人称目结舌,堪称现代版的“买椟还珠”.
  
  过度包装的常态化不仅使我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还给带来了沉重的环境压力。据统计,城市生活垃圾里面有 1/3 是包装性垃圾,而包装性垃圾中一半以上都由过度包装产生,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过度包装情况最严重的国家。包装废弃物体积已占固体废弃物一半,每年废弃价值达 2800 亿元。
  
  虽然我国属于资源大国,但是人均资源占有量却是居世界后列,资源紧缺是我国面临的严峻问题。从地球上主要矿物资源的储藏量和开采速度来看,现在石油可开采剩余年数为 40 年,天然气为 60 年左右,银、铜、铅为 30 至 40 年。
  
  而包装材料对自然有很强的依赖性,如纸包装的原材料主要来自树木,塑料包装的原材料主要来自石油提炼物。而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这些有限的资源又分为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像天然气、石油、煤矿、铁矿等矿产这些不可再生资源,用一些就少一些,不可能再重新产生。
  
  面对紧缺的环境资源,混乱的包装市场,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遏制过度包装。中消协明确指出,凡包装体积明显超过商品本身的 10%、包装费用明显超出商品价格的 30%,可判定为侵害消费者权益的“商业欺诈”.国家紧急出台了《月饼强制性国家标准》、《限制商品过度包装通则》和《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三项标准来规范包装市场,其中《限制商品过度包装通则》
  
  规定:饮料酒和糕点的空隙率为小于等于 55%,化妆品和保健食品的包装空隙率不得超过 50%,茶叶的包装空隙率不得超过 25%,粮食的包装空隙率不得超过10%.包装层数是完全包裹产品的层数,不包括直接与产品接触的初始包装,其中,饮料酒、糕点、化妆品、保健食品、茶叶的包装层数不得超过 3 层,粮食的包装层数均为 3 层及以下;对商品的包装成本,则规定不应超过商品出厂价格的 15%.
对于包装,我们应该秉持一个“返朴归真”的态度,摒弃复杂华丽的设计,崇尚简约,在包装取材时做到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2.1.2 包装废弃物污染环境
  
  包装废弃物分为两种,一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二是使用后的废弃物。生产废弃物污染表现在包装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通过工厂排放到空气和江河中,对环境、大气、水体造成污染和破坏。使用后的废弃物污染表现在包装的一次性上,由于使用周期短,回收难,导致包装垃圾日益增多。其中塑料是我国现阶段包装使用的最多的材料,因为它具有质轻、防水、耐用、生产技术成熟、成本低的优点。虽然塑料制品有诸多优点,但是它的自然分解却需要200 年以上,是造成“白色污染”的罪魁祸首。从 2008 年 6 月 1 日起,我国实行了塑料袋有偿使用的政策并且加大环保教育力度,民众从不理解到逐渐接受,从坚持购买塑料袋到随身携带环保袋,全民环保意识得到了一定提升,“白色污染”污染得到了一定的控制。
  
  包装废弃物回收难,再利用率低,是我国目前面临的困境,大量的包装垃圾没有经过处理就被随意丢弃,不仅影响城市容貌,还损害人体健康。目前我国处理方法一是焚烧,二是填埋,三是堆放。这样处理带来的后果是:空气污染、土壤污染、水体污染。焚烧过程中会产生一氧化碳、二恶英、烟尘、氯化氢等有毒气体污染空气,其中二恶英是一种致癌物质,随着空气进入人体后很难被排出;填埋会导致废弃物中的重金属元素进入土壤,被农作物吸进而危害人体健康,填埋过垃圾的破坏土壤酸碱度被破坏,植物无法生长,导致大片土地失去实用价值。堆放的废弃物如果没与外界隔离,其中的有毒气体会随着雨水进入水体造成污染。国家环保局 2002 年的抽样调查表明,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所在地的地下水有 86%超过国家水污染标准。
  
  目前,我国无论是造纸企业、塑料树脂生产企业、玻璃包装企业还是包装制品加工企业,均以中小企业为多,设备技术落后,缺乏专业人才,员工普遍学历较低,导致包装工业结构与产品结构极不合理,包装材料和包装制品都还没有达到规模化生产的要求。在设计包装和生产包时,生产者只专注于包装本身,缺乏对包装废弃物的分拣、回收、和再循环使用的绿色意识,导致包装废弃物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加上企业财力人力有限,很多国际上的先进技术、甚至是使用了多年的技术都没有被引进,例如:用环保水机油墨替代传统的有毒油墨,新型塑料添加剂不用添加重金属等等。这样导致在生产绿色包装时,许多包装所需的原料辅料都要依靠进口,大大增加了包装的成本,使企业对绿色包装望而却步。
  
  2.1.3 包装材料危害健康
  
  民以食为天,吃是关系人类生存的大事,每个人每天都离不开吃,而所有的食品都要经过包装流通到百姓手里,一旦包装材料不安全将会直接污染食品,影响人体健康。
  
  包装材料危害健康主要体现在包装材料对食品和药品的污染,目前市场上的包装材料不合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包装材料自身存在缺陷。比如说塑料包装中的聚苯乙烯,它的单体苯乙烯可以通过塑料进入食品;陶瓷器皿盛放酸性食品时,表面釉料里含的铅可能会被溶出,然后进入食品;纸包装防污隔水效果较差,一旦受潮霉变后容易引起食品变质。第二,包装材料生产不规范。
  
  我国包装企业主要有数量多、规模小、技术不成熟等特点,很多包装达不到生产设定的标准。加上部分企业惟利是图,为了控制成本,选择价格低廉的包装原材料,甚至在包装材料里“添油加醋”,使本来不合格的包装看上去合格,比如在纸质包装里添加有致癌作用的荧光剂用来增加纸的亮白度,在一次性塑料餐具里添加大量废弃塑料和石蜡、滑石粉等有毒原辅料,为的是降低塑料原料的收缩率,提高包装强度,降低生产成本。
  
  食品包装,在新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是这样定义的,它是指“用于食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指包装、盛放食品或者食品添加剂用的纸、竹、木、金属、搪瓷、陶瓷、塑料、橡胶、天然纤维、化学纤维、玻璃等制品和直接接触食品或者食品添加剂的材料”.
  
  食品包装材料是指用于制造食品( 食品添加剂) 包装容器和构成产品包装的材料总称,也称为间接食品添加剂。
  
  综上所述,包装作为食品、药品的“贴身衣物”,其在原料、辅料、技能方面的安全性会直接影响商品的质量,商品的品质又直接影响消费者,为了避免消费者的二次污染,应当在源头严格把关,在包装材料的选择上要以安全为第一的原则,但现实是很多商家考虑到成本问题,使用价格低廉的劣质包装,导致不合格的包装材料直接接触到商品,尤其是食品、药品,严重危害了消费者的健康。
  
  安全的包装材料应该满足两个方面:第一,不向食物释放有害物质;第二,不与包装内商品含有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
  
  2.1.4 包装运输损耗过大
  
  包装运输过程中耗能过大是包装产业中不能忽视的问题。首先包装体积过大,需要占用过多的空间,包装体重过重,增加了运输车辆的燃油量和碳排量;其次在运输途中为了保证商品的安全,往往会对商品进行“二次包装”,加上这些包装大多属于一次性包装,循环使用率低,浪费资源的同时也增加了包装垃圾;最后在商品的储存方面,没有做到因地制宜,对“易碎”、“易折断”、“易失效”的包装没有根据其性质的不同选择合适的储存方式,造成运送的途中包装的品质降低,耗损增多,甚至因为保存条件不当造成包装性质发生变化导致有害物质排放或泄露,损伤员工也污染环境。缩小包装体积,减轻包装重量,选择质地坚固、不易损坏、且性质稳定的材料制作包装,是实现包装绿色运输的发展方向。
  
  2.1.5 包装生产引发职业病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在包装企业中,引发职业病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包装生产中有毒化学物质导致人体中毒。这里的有毒物质来源有两个,一是包装材料本身含有有毒物质,二是包装生产、加工、回收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有毒物质,如铅、铬、镉、汞等重金属,乙醇、异丙醇、甲苯、二甲苯等有机溶剂,二恶英、氯化氢等有毒气体;第二,包装作业环境中的粉尘导致人体受损。
  
  如生产水泥袋的员工长期吸入粉尘造成尘肺,轻者咳嗽,重者呼吸困难甚至引发肺癌;第三,包装工作时间长、环境简陋,危害身体。如包装工长期重复一个操作动作会使肌肉会劳损甚至变形,包装流水线检查人员因长期盯视造成视力下降,长期在高温的环境工作里容易中暑,长期在潮湿环境里工作容易得风湿病,长期处在机器的噪音中容易引发听力问题和神经系统损伤等等。
  
  总的来说,我国包装企业以中小企业居多,企业条件简陋,员工工作环境差,包装企业能力有限,没有办法达到完全隔离有毒物质的条件,包装工作者学历低,不懂得保护自己,更加没有职业病防护的意识。随着包装产业的迅猛发展,包装企业和包装从业人员数量会越来越多,发展绿色包装,走绿色生产的道路对降低包装职业病发病率尤为重要。
  
  2.2 包装问题的伦理分析
  
  包装伦理问题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是包装与人失衡;二是包装与环境失衡。前者体现在包装对人的伤害,即人本伦理责任缺失和公共伦理责任缺失;后者体现在包装对环境的公害,即环境责任伦理责任的缺失。
  
  2.2.1 人本伦理责任缺失
  
  包装企业的人本伦理责任缺失是造成包装与人失衡的原因之一。作为包装企业有责任对员工和消费者承担“以人为本”的伦理责任,这里所指的“以人为本”并非提倡“人类中心主义”,而是要求企业在对待员工时应给予人本关怀,在生产包装时要考虑到消费者的实际需求,摒弃“华而不实”,从一切为了人的理念出发,注重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一方面企业缺乏对员工的“善”.包装流水线作业员工工作时间长,工作环境差,工作报酬低,加上包装生产过程中会接触到很多有毒物质,导致职业病患病几率较高。在加上很多包装企业惟利是图,把员工当成生产的工具,任意苛扣工资,延长工作时间,降低福利待遇等等,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对于一些接触有毒物质的岗位没有采取应有的隔离措施,甚至故意隐瞒员工在操作中可能会面临患职业病的风险,侵犯了员工的知情权和健康权,严重损害了员工的身体健康。
  
  另一方面企业缺乏对消费者的“善”.目前,过度包装、欺诈包装、有毒包装、不安全包装等等充斥着整个市场。首先,生产者在设计包装时没有考虑到消费者真正的购买需求,“重包装”,“轻商品”,造成了包装的价值远高于商品价值,但事实上消费者花钱购买的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而非包装物的价值,通过包装物赚取高额利润侵犯了消费者的经济利益。再来,为了包装的美观和耐用,添加违禁化学试剂,如荧光剂、滑石粉等等,利用荧光剂增白纸张,利用滑石剂增加塑料韧性,但这些物质和人体接触都有致癌的风险,侵犯了消费者的健康利益;最后企业生产包装时缺乏对包装性能的认识,设计上没有考虑到消费者的安全问题,导致包装伤人事件时有发生,如 2012 年可乐瓶包装炸事件导致受害人面部严重受损,侵犯了消费者的安全利益。
  
  2.2.2 公共伦理责任缺失
  
  包装企业的公共伦理责任缺失是造成包装与人失衡的另一原因。企业作为一名经济人的同时也是一名社会人、道德人。作为经济人要对企业的经营负责,作为社会人、道德人更要对自身行为在社会中的影响负责。企业的不道德行为会影响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破环社会道德风气,甚至引起社会问题。
  
  首先企业为消费者提供货真价商品的责任缺失。很多企业利用包装误导或者说是欺骗消费者,阻碍其对包装内商品的正确认识,从而导致盲目消费或者错误消费,赚取更多的利益。包装主要表现为:第一,包装体积远超商品本身体积;第二,包装装潢过于华丽,与商品本身不符;第三,包装有意模仿名牌产品包装,企图混淆消费者视线。对于企业而言,从包装上下功夫能在短时间内给企业带来更大的销售量,加上国家对包装法律、监管上的诸多漏洞,多数企业尝到甜头后,因为利益丧失了一个包装企业最重要的诚信原则。
  
  其次企业帮助消费者树立节俭意识的责任缺失。中国人“爱面子”、“讲体面”是一种中国人普遍的心理特征,过节向亲朋好友赠送礼品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方式。不少生产者抓住消费者的“面子心理”,投其所好,普通的商品也包装的豪华精美,光鲜夺目,助长奢靡的消费风气。在包装上印上“有面子”,“身份的象征”等误导性的标语,很容易让消费者认为精美豪华的包装才是商品品质的象征,觉得购买这样的商品方能彰显其的身份地位。而生产者将商品的价格分成三六九等,越是华丽的包装标价越贵,这样也无形中对消费者产生了“贵就是好”的误导,导致很多人用礼品的价格去衡量感情的深浅,这中畸形的消费观的带领下,我国节俭的传统美德将荡然无存。但事实上作为消费者,购物的目的是商品的使用功能,而非包装的装饰功能。商品的包装绝不是评判商品好坏的标准,包装内的商品的价值才是最重要的。这样的包装在市场上流通和销售起到了误导人们消费观念的负面影响,这种现象的盛行不仅会导致一种奢侈消费的趋势,还会使人们滋生相互攀比的虚荣心理。国人常讲的“面子”问题,其实是一种不理性消费,作为企业有责任树立“节俭”的消费观念,而不是刻意营造出一种奢靡的消费风气,赚取不正当的经济收益。
  
  最后企业维持行业间的公平竞争的责任缺失。我国从“包装大国”走向“包装强国”需要包装企业间的良性竞争,向绿色包装、绿色经济靠拢。但是很多企业将盈利方式放在在提升商品的包装上,并非真正从商品上提升品质,这种方式是非常态的商业竞争,甚至说是恶性竞争,有失公平竞争的原则。这样的后果就是,包装行业混乱经营,惟利是图,毫无原则可言。当商家的竞争走向趋于不健康时,必定带动生产者不再考虑对资源的浪费;不再考虑消费者的利益;不再考虑对社会风气的不良导向;不再考虑包装是否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2.3 环境伦理责任缺失
  
  环境伦理责任缺失是造成包装与环境失衡的主要原因。环境为人类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人类有责任维持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人类与环境相互依赖,共生共存。环境伦理责任的缺失体现在人类为了追求个人利益而忽视环境的利益,任意掠夺资源,随意排放包装废弃物,不惜牺牲环境来换取自身利益最大化,忽视了作为一个“生态人”、“道德人”对环境的责任。
  
  马克思说:“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①经济利益是指在一定社会经济形态中满足人们经济需要的生产成果。经济建设是推动整个社会前进的强劲动力,但是很多企业只关注自身利益,无节制开采自然资源,随意的排放未经处理的废弃物,严重损害了环境的利益,这也是不可取的。因为环境在人类追求经济利益中扮演了及其重要的角色,首先,人要生存必须要处于环境之中,环境质量决定着人类的生存质量,环境为人类提供了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资源,是人类经济活动的基础条件;其次,人类经济活动的规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环境资源的丰富与否,如果环境资源匮乏,那么经济活动便无从谈起;最后环境又为经济活动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净化,保持自然资源的循环再生,但是资源补给、再生、繁殖是需要一定时间的,一旦破坏的程度超过了自然所能承受的范围,想要恢复是非常困难的,甚至会带来不可以逆转的结果。
  
  在环境资源严重紧缺的今天,面对经济利益和环境利益相矛盾时,要用环境法的协调一致的原则去处理,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我们提倡发展绿色经济,它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传统产业经济为基础、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为目的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经济形式,是产业经济为适应人类环保与健康需要而产生并表现出来的一种发展状态。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是人类经济发展的基础,人类除了要承担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责任,还要承担环境保护的责任,这是作为一个经济人同时也是生态人、道德人应尽的义务。眼前的经济利益往往会蒙蔽人类的双眼,激发人类的征服欲望,其实就经济利益而言,属于短期的局部利益,而环境利益则牵涉到长期的全局利益。在社会发展时要时刻保持经济与环境的平衡,牺牲环境利益去发经济利益的行为不可取,两者协调发展才是绿色经济,才能在不损害后代人利益的基础上满足当代人对资源和环境的需求。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伦理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