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伦理学论文 >

中国绿色包装伦理思想强化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7-01-20 共3418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结束语
  
  绿色包装伦理是人类面对严重的生态危机和生存危机进行深刻反思的必然产物,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态意识日益增强、发展观念发生深刻变化的必然结果,绿色包装伦理建设己经成为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本论文通过分析目前我国包装产业存在的问题,从三个方面提出其问题产生的伦理原因,结合中西方优秀的伦理思想精华提出建设指导思想及基本途径,结合中西方生态伦理理论依据和现实基础,对绿色包装提出了“适用”、“安全”、“和谐”的价值原则。总的来说绿色包装伦理下的包装与当前世界发展的绿色理念一致,能有效的解决我国面临的包装问题,它符合现代审美,高效利用资源,提倡理性消费,树立健康的价值观。对绿色包装伦理的价值原则的充分理解,有助于消费者和包装企业提高绿色包装意识,引导企业从传统包装产业走向经济和环境双赢发展的转型升级道路,有利于促进绿色包装立法,进一步规范包装类企业的生产行为,推动中国包装企业打破国际贸易“绿色壁垒”走向世界;绿色包装具有的合经济发展的工具特质和合环境保护的伦理价值兼备特质,将会大力促进我国包装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为美丽中国添砖加瓦。
  
  本论文针对我国绿色包装伦理进行了一些基础研究,还存在很多需要深入和细化的地方,由于绿色包装伦理的研究涉及面广,深入研究有一定的难度,加上撰写时间和本人的研究能力有限,仍有很多遗憾之处,我将秉持善始善终的原则,在今后的研究中将论文中没有完善的部分继续补充,为我国绿色包装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微薄的力量。


  参考文献
  
  着作类:
  
  [1]阿尔贝特·史怀泽,敬畏生命[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6:9.
  
  [2]奥尔多·利奥波德。沙乡年鉴[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194.
  
  [3]芭芭拉·沃德,勒内·杜博斯。只有一个地球[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260.
  
  [4]菲力普·科特勒,市场营销管理[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3:746.
  
  [5]林红梅,生态伦理学概述[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10.
  
  [6]老子。道德经[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9:25.
  
  [7]墨瞿。墨子(方勇)[M].北京:中华书局,2011:10.
  
  [8]孟子。孟子[M].北京: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4:55.
  
  [9]杨伯峻。春秋左传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1:26.
  
  [10]诸葛亮,刘邦,姬昌。教子名文十六篇(李效国)[M].芜湖: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120.
  
  [11]韩非。韩非子(高华平)[M].北京:中华书局,2010:650.
  
  [12]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着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19.
  
  [13]庄子。庄子(东篱子)[M].北京:北京时代文化书局,2014:01.
  
  期刊论文:
  
  [1]曹明德。从人类中心主义到生态中心主义伦理观的转变-兼论道德共同体范围的扩展[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2,03:18-20.
  
  [2]方克立。“天人合一”与中国古代的生态智慧[J].当代思潮,2003,4:5.
  
  [3]冯志斌,杨勇。《矿山个体呼吸性粉尘测定方法》解读[J].劳动保护。2010,03(1):54-55.
  
  [4]韩宇。度包装伦理管理失范原因初探[J].东方企业文化,2013,20:174-175.
  
  [5]杨涛。绿色包装[J].食品包装安全与塑料包装材料塑料包装,2013,23:2.
  
  [6]李如姣。袋装货物常见的港口装卸工艺方案[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2(33):132-135.
  
  [7]高颖。包装设计中的伦理意识观[J].装饰。2009,10(3):129-130.
  
  [8]顾红。论绿色包装[J].包装工程。2002,10(3):78-80.
  
  [9]胡建。建设生态文明与克服消费主义[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1:1-3.
  
  [10]胡虹。从设计伦理谈过度包装[J].包装工程。2008,08(8):220-223.
  
  [11] 何 昕 . “ 俭 德 ” - 商 品 包 装 的 伦 理 要 求 [J]. 湖 南 冶 金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报。2009,09(1):111-113.
  
  [12]韩晓丽。试论商品包装的伦理道德[J].市场论坛。2006,04(2):112-115.
  
  [13]刘安民,罗秋明,郑金芳。市场营销观念与商品包装的伦理道德问题[J].经济师。2002,06(2):193-194.
  
  [14] 卢 敏 , 吴 修 利 . 我 国 食 品 包 装 材 料 的 安 全 现 状 与 对 策 的 研 究 [J]. 食 品 科技。2011,36(4):283-285.
  
  [15]马蕾。可持续性包装设计探讨[J].包装工程,2011,32(4):77-80.
  
  [16]乔志强。生态伦理视角下的商品包装走向[J].经济与管理。2007,21(8):156-158.
  
  [17]孙电电,陆荣。绿色包装材料的研究进展[J].科技信息,2010(12):125-126.
  
  [18]盛忠谊。绿色包装探究[J].包装世界。2009,07(4):7-9.
  
  [19]王安霞,黄云开。基于纸材为主的绿色包装设计方法研究[J].包装工程,2008,29(9):212-214.
  
  [20]王岑,郭育丰。从生态伦理观看人与自然关系的构建[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9,11:73.
  
  [21]王友良。论“简约包装”的伦理生态价值[J].求索。2004,10(3):156-158.
  
  [22]王友良。论商品包装道德功能[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0(1):14-16.
  
  [23]王友良。论商品包装的道德负面影响及其规范[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4:15-18.
  
  [24] 徐 恒 , 郭 震 , 王 晓 敏 . 基 于 LCA 技 术 的 绿 色 包 装 设 计 原 则 探 讨 [J]. 包 装 世界,2015,05(3):15-17.
  
  [25]徐晓漩,刘磊。可生物降解塑料在绿色包装应用中的机遇与挑战[J].研究与探讨。2011,30(9):85-87.
  
  [26] 汤 洪 泉 , 臧 勇 , 刘 妤 . 功 能 多 元 化 的 绿 色 包 装 创 新 设 计 研 究 [J]. 包 装 工程,2012,32(24):91-94.
  
  [27]杨丽颖。对合理利用心理激励机制的分析[J].材质。2010,12(7):348.
  
  [28] 杨 绥 岗 , 刘 默 萍 . 职 业 病 的 诊 断 、 鉴 定 、 待 遇 及 赔 偿 [J]. 疾 病 监 测 与 控制。2011,36(4):283-285.
  
  [29] 杨 武 生 . 低 碳 经 济 下 绿 色 包 装 设 计 中 的 技 术 解 析 : 以 江 苏 为 例 [J]. 包 装 世界,2011,07(4):91 -93.
  
  [30]杨祖彬。包装印刷的绿色化问题研究[J].渝州大学学报,2002,19(4):29-34.
  
  [31]张静中。产品包装废弃物的污染与回收利用[J].生态经济。2006,05(6):82-88.
  
  [32]曾乐元。论企业商品包装伦理[J].特区经济。2006,10(3):223-225.
  
  [33]张继安。浅谈绿色包装[J].上海包装。2011,12:44-45.
  
  [34]郑桂玉。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谈绿色包装设计[J].现代商业。2008,08(5):180-181.
  
  [35]张晓惠,于广省。新型绿色包装材料:聚乳酸[J].湖南包装,2010(4):17-18.
  
  学位论文:
  
  [1]曾欧。循环经济视角下的绿色包装发展研究[D].湖南:湖南工业大学,2013:10.
  
  [2]何昕。商品包装伦理问题研究[D].湖南:湖南工业大学,2010:6.
  
  [3]李佩。“零包装”及其设计研究[D].株洲:湖南工业大学,2010.
  
  [4]王伟玉。人·包装·自然: 从人与自然的角度研究现代包装设计[D].济南:山东轻工业学院,2012.
  
  [5]魏晓琳。包装造型设计的生态考量[D].杭州:浙江农林大学,2012.
  
  [6]杨小静。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包装问题与我国的对策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07.
  
  其他类:
  
  [1]阮梦曦。方便面桶荧光剂表里不一[N].山东商报,2010-05-1(3)。
  
  [2]宋冬林。坚持绿色发展加快生态省建设[N].吉林日报,2014-08-20(5)。


  致 谢

  岁月如梭,如歌。转眼间,三年的研究生求学生活即将结束,站在毕业的门槛上,回首往昔,奋斗和辛劳成为丝丝的记忆,甜美与欢笑也都尘埃落定。湖南工业大学以其优良的学习风气、严谨的科研氛围教我求学,以其博大包容的情怀胸襟、浪漫充实的校园生活育我成人。值此毕业论文完成之际,我谨向所有关心、爱护、帮助我的人们表示最诚挚的感谢与最美好的祝愿。
  
  本论文是在导师王丽萍教授的悉心指导之下完成的。三年来,王老师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诲人不倦的高尚师德,朴实无华、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对我影响深远。王老师不仅授我以文,而且教我做人,虽历时三载,却赋予我终生受益无穷之道。本论文从选题到完成,几易其稿,每一步都是在王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倾注了导师大量的心血,在此我向我的导师王丽萍教授表示深切的谢意与祝福!
  
  本论文的完成也离不开其他各位老师、同学和朋友的关心与帮助。在此也要感谢陈科华、王友良、陈碧、陈长里、蒋伟等各位老师在论文开题、初稿、预答辩期间所提出的宝贵意见,还要感谢同门的师兄师妹们,在科研过程中给我以许多鼓励和帮助。回想整个论文的写作过程,虽有不易,却让我除却浮躁,经历了思考和启示,也更加深切地体会了法学的精髓和意义,因此倍感珍惜。
  
  还要感谢父母在我求学生涯中给与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一如既往地支持我、鼓励我。同时,还要感谢伦理学 2013 级的同学三年来对我的爱护、包容和帮助,愿我们友谊长存!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伦理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