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伦理学论文 >

自媒体中人的异化问题的消解之道

来源:未知 作者:陈赛楠
发布于:2017-03-28 共6356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五章 自媒体中人的异化问题的消解之道
  
  一、自我修养与教育相结合
  

  要从主体层面对自媒体环境中人的异化问题进行消解,首先需要转化人们错误的技术价值观,认清自媒体技术的实质,树立正确的生活观、技术价值观和自媒体理性运用的思维。
  
  (一)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自媒体技术使人们的生活处于严重的“割裂”状态,人们很难有整块的时间去阅读和思考,去坚持做一件事情,只要有空闲,只要有电话、短信、后台推送,自我就很快进入到手机媒体的虚拟空间当中,自我的自主性被强制打破。自我的生活重心向虚拟化、非正常化转移。在自媒体环境中最急迫解决的问题就是正确的生活观的树立。在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沉迷于“直播”生活,原本从属于生活本质属性的吃饭、睡觉、走路、穿衣都成为人们“彰显”自己生活的手段,原本有目的、有计划性的生活模式被自媒体应用所破坏。他们通过持续的更新状态,自我崇拜式的播报自己获得他人的羡慕、同情、认可和批判,仿佛只有这样才能有“存在感”.正如齐泽克所认为的那样,如果我们大肆地张扬生活,反对超越经验的认识,那么最终消亡的就是生活本身。
  
  于是,自媒体使用者在漫无目的地有利中消耗时间,总在时间的流失和事情的未完成中不断奥会自责,其发布信息后虽可以获得短暂的欢愉和成就感,但也备受落寞和焦虑带来的心理煎熬。
  
  要重塑自我的主体性,提高自我的生活控制力和情操修养是极为重要的,要注重对自己生情趣的培养,将人自主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回归到生活层面,从每日的日常开始,合理得安排时间,合理安排生活,努力去阅读、去参加户外活动,使自己的生活过的丰富起来。康德认为,理性的个人想要成为一个道德的存在,就必须具有一种选择自由的意识。理性的、具有自我意识的个人可以在自由的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自主的提高自己的素质涵养。
  
  尼采认为,个人几乎没有什么真正的或独立的选择,在自媒体环境中总是有太多的因素干扰人们的选择,尤其是在舆论的引导下,人们常常意识不到自己的态度、信念和价值的产生过程。
  
  有意识、自律性的生活方式的培养有助于我们在自媒体环境中理清思路,提高自己的推理和判断能力。即使是在自媒体环境的独处时间,也要做回真正的自己。
  
  (二)进行系统化的自律教育
  
  教育是人实现自我价值的最本质的要求,人的全面发展是以生产力地进步为基础的,生产力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技术的进步。自媒体技术也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多元的选择,给人的全面发展带来动力。为了真正实现人在自媒体环境中的价值,必须努力提高人的德育和智育,培养人高尚的道德情操,这种教育不能随着学校教育的结束而结束,还应在自媒体环境中继续进行,从而形成健全的人格,让人体验到自己的价值存在,同时也能使人更清楚地认识自己。自我认识也是人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马克思认为人是在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自觉创造历史的社会人。自媒体也是衡量自我认识发展是否正确的一面镜子,要是人们在自媒体环境中保持头脑清醒,就必须加强自媒体环境的职业、技术、伦理教育,树立符合社会需求及人的发展为目的的教育观。
  
  这样才能使人们在自媒体环境中不断地认识自我,更新自我,完善自我,真正地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自己的价值得到真正体现。在自媒体复杂的信息环境中保持理性,真正地坚持自己的声音,使自己不致在众多舆论浪潮中丧失判断力。
  
  二、实现技术的人性化转向
  
  (一)技术手段的“堵疏”结合
  
  目前国内治理自媒体舆论乱象的技术手段,主要是通过关键词汇的信息屏蔽,也就是通过在互联网资源与用户之间安装一个过滤程序,将很多涉及粗俗、淫秽、政治安全的关键词或者网站进行封锁屏蔽,普通的自媒体用户在网络环境中就搜索不到这些内容。一些自媒体平台也采取技术手段将一些敏感的帖子和内容自动删除掉,在一定程度上对治理自媒体环境中的不良言行有着积极的作用。
  
  但是,由于技术手段的不完善,会使一部分言论的谐音词汇一并删除屏蔽,对用户体验带来不便,在草根自媒体中这种粗暴的技术手段一直被诟病。自媒体平台对信息应该在内容的真伪上采用相应的技术手段,比如在自媒体平台用户中设置举报、监督功能,对违规用户采取相应期限的禁用处罚;另一方面,在自媒体平台设置“把关”技术,当舆论影响超过某一个阈值时,平台自动向平台主管报警,平台主管按照预案对舆论进行相应的引导,让不良的舆论影响尽快消散。总之,技术手段的设置应更多的体现对人的基本尊重。
  
  (二)提高自媒体平台的安全技术
  
  当下的自媒体环境中,每个人都拥有多个自媒体账号,在这些自媒体账号中记录着媒介主体详细的个人信息、家庭信息、甚至是商业机密信息。由于一些开发自媒体平台的企业对安全技术不重视,致使很多自媒体后台系统屡屡出现问题,这些技术漏洞很容易将自媒体用户的私密信息公开化,一些网络不法分子盗取自媒体用户的账户进行诈骗和敲诈。人们越来越注重自己的私密信息的保护,这就要求自媒体平台需要通过技术手段真正地维护自媒体用户的隐私,这也是对自媒体使用者最基本的尊重。自媒体研发团队应该采用更安全的信息加密技术、购置更先进的硬件防火墙,提高技术平台的辨污、识污能力,控制信息病毒、垃圾信息和虚假信息对自媒体用户的入侵。
  
  目前,自媒体用户的申请上由于不是实名制模式,平台对社会所有人都是平等开放的,这对很多还没有独立判断能力的自媒体用户是一个很大的冲击。他们在复杂的自媒体环境中很容易受到色情、暴力、恐怖等元素的影响,这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来说是非常不利的。他们对热点事件的评判标准更容易被舆论导向影响。因此,我们需要技术手段帮助我们对自媒体庞大的信息内容进行分类筛检,对一些娱乐元素的内容如电影、电视剧、游戏进行等级分类,再将筛检分类后的内容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分别开放,这既有利于未成人的保护,又能为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爱好的自媒体受众提供健康、真实的信息,减少因信息不真实带来的社会危害。
  
  (三)培养合理的技术价值观
  
  “技术异化实际上是由技术的运用而非技术本身引起的”.①当前出现的人们对自媒体依赖问题,并不是自媒体技术对使用主体的控制导致,而是在大的虚拟环境的影响下虚拟自我的价值观问。我们肯定自媒体技术带来的便利,但同样要保持驾驭技术的人的理性,树立技术理性、价值理性和功能理性相结合的价值观,在这种价值观的引导之下,人们合理、合目的、理性的使用自媒体技术。我们既要倡导自媒体技术、自媒体平台的工具理性,又要警惕将工具理性等同于人的理性。我们应当通过宣传、教育、科普等方式让广大的草根自媒体用户明白网络、手机、自媒体背后的技术原理,让我们既能享受技术所带来的便利,也要警惕技术背后所隐藏的危险。
  
  以职业伦理引导自媒体技术的研发者和应用者,不能让自媒体技术的发展一步步地突破伦理界限。我们的技术应用研发者的职业伦理显得尤为重要,在自媒体的技术设计上就应该先为技术制造者的价值观上一道“保险”.近些年来,黑客越来越多,同时具有网络信息技术的专业能力,但是他们却利用自己的专业技术去盗取用户信息、窥探用户隐私、利用自媒体技术对他人诈骗。另外,一些技术细节的设计应该更多地体现人文关怀,自媒体信息的推送应该符合主体的意愿,对是否需要推送服务进行设置询问,给自我一个更人性化的信息选择。对自媒体同类功能的智能分类,让人在打开手机后能很明确、很醒目的找到自己想要的媒体功能,也给现实自我一个思考的时间。
  
  三、重构自媒体生态传播环境
  
  (一)加强自媒体行业自律观念
  
  自媒体平台所构成的自媒体环境不单单是技术的构成,更是具有媒介主体价值理念的宣传,媒介信息的审核和发布必须有严格的把关程序。当下的媒介主体以猎奇、色情、暴力的擦边球式的媒介信息传达方式就极为不妥。一方面,要建设健康有序的媒介文化环境,从宏观层面来引导自媒体环境的有序发展,建立健全媒介信息发布法律、法规体系,明确媒介制造者、发布者、传播者的责任和义务,规范传播内容。只有受众接受的信息和价值导向是健康的,虚拟自我才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要提高媒体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制定严格行业制度,他们是信息发布的第一道门槛,他们编辑的信息是构成整个媒介环境的源头,只有严格源头的治理才能保证自媒体大环境的清澈,也更有利于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引导。
  
  媒体设置议程,引导主流文化走向。在自媒体平台上,传统的由主流媒体挑选、编辑新闻的议程被打破,如今自媒体大众成为新闻兴趣的引爆点。个人在自媒体平台发布的信息,很容易受到群体的参与和讨论,当达到一定的影响度时,主流媒体会选择自媒体群体关注的兴趣点继续挖掘和报道,进一步加热升温,最终达到集体的狂欢。这种群体设置新闻的议程模式具有很强的不可控性。主流媒体有责任通过议程设置提醒普通自媒体受众被媒介占领的危害,引导自媒体受众向健康向上的文化内容上靠拢,而不是迎合受众喜好。这就要求媒体机构和从业人员以严格的职业道德标准要求自己,做到据实报道,尊重公民隐私,尊重公民人格,真实守信,不侵犯公民权利,这样自媒体才能够得到公众的认可。在公众与媒体的互动中,只有更人性化地表达民意,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发挥主流媒体的议程设置作用,获得公众的尊重和支持。
  
  (二)建立健全自媒体媒介素养教育体系
  
  在自媒体环境中,事实的真相得到展现,底层的民意得到章显,人们借助自媒体力量隔空喊话、针砭时政、自由发声。从衣食住行、人间百态再到国家时政、治国方略,自媒体借助“检举”和“曝光”的力量为反腐倡廉提供了巨大的舆论支持,无论是“房叔”还是“表哥”都被自媒体的力量送进了检察机关。但是,在这个全民发声的时代,由于自媒体信息的制造和发布者大多来自非新闻专业的普通用户,他们大多没有经过专业新闻报道的培训,报道又存在不负责任、肆意言说、恶意炒作、蛊惑和煽动的成分。更有很多隐藏在舆论背后的“网络推手”和“水军”在引导舆论,这就需要自媒体媒介教育体系发挥作用,提升全民的媒介素养,对媒介信息具有理性的判断和诠释。第一,要提高全民自媒体用户的舆情辨识能力,对信息的动机、价值立场、情绪反应和倾向性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评估。第二,要加强各媒介主体之间的沟通协调能力,热门事件一旦在自媒体平台点燃,社会公众、媒体机构和政府部门应当形成有效的互动和沟通机制。2016年初国务院还针对政府部门关于舆情回应机制下发了专门的文件,要求各职能部门要迅速回应公众和媒体对舆情的质疑和提问。第三,加强主流媒体和政府部门的舆论引导能力,通过迅速反应、实地调查和信息透明等方式减少与草根媒体的信息不对等,将舆论导向引向健康可控的范围,消除社会不良影响。
  
  (三)完善自媒体法律法规
  
  我国的自媒体法律法规存在着明显的滞后性,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微博博主,微信公众号,自媒体机构被告上法庭,自媒体法律法规建设的操作存在狭隘性,“快播案”在审理过程中就屡屡遭受到法律无法准确定性的尴尬。一些法律法规建设的意见局限在了学术界的讨论,还未形成明显的政策性体系。一些自媒体法规与网络法规在内容上重复交叉,一些新形态的自媒体违法行为还存在无法可依的状态,合理完善的自媒体法律结构体系还未形成。在自媒体平台服务的管理、信息流通与权益的保障、个人隐私的保护等方面,基本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规范性文件。***主席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发言中明确指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这就需要我国在立法程序上对网络、新媒体和自媒体法律法规的建设进行倾斜,完善我国关于互联网立法体系的建设。
  
  四、构建自媒体健康发展的伦理环境
  
  自媒体环境中的异化问题是自媒体主体的虚拟实践行为突破了现实社会的伦理束缚,建立良好的自媒体伦理体系是当下最迫切的问题。单单依靠法律法规的约束,不足以解决自媒体的信息传播乱象,还需要自媒体在道德原则、道德规范和道德机制上狠下功夫,构建自媒体良性发展的伦理体系。
  
  (一)自媒体伦理构建的原则
  
  自媒体平台作为如今使用频率最高的综合性平台,其用户数量是极为庞大的。要在如此庞大的自媒体群体中构建一个良好的伦理体系,其原则必须具备普适性和目的性,要为大多数人设计,同时又能对自媒体环境中的使用者进行有效的约束。
  
  第一,自我认同原则。自媒体所构造的是一个虚拟的网络环境,现实主体使用自媒体也是一个虚拟的互动过程。由于身份的隐匿性,致使很多人主观的将现实自我与虚拟自我的同一性进行了消解。他们甚至认为现实的自我由于身份的可见性,理所应当的遵循现实社会的道德原则。但是在虚拟环境中,没有人监督,没有人能知道自己的现实身份,主体开始肆无忌惮的破坏现实规范,私欲和人性的弱点被进一步放大,对现实社会和虚拟空间都造成了不良的影响。自媒体环境中的自我认同原则,必须坚持虚拟自我与现实自我的整体性,不论有无监督,有无身份隐匿,都必须遵守伦理道德的约束。
  
  第二,无伤害原则。任何使用自媒体平台的用户都不应该利用媒介技术和功能对他人造成伤害,不能利用自媒体对他人进行辱骂、诋毁、欺骗和信息泄漏,对他人的现实生活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这也是检验自媒体使用者是否符合伦理规范的最低标准。
  
  第三,自主原则。自媒体平台的开发和设计者应当尊重使用者的自主性,不应对用户的信息内容产生过多的干预和强制,不能利用隐匿的技术手段去圈定用户,将用户受众商业化、娱乐化、符号化。自媒体用户也不应利用内容导向、预设答案、捏造事实等行为对其他用户的自主性造成伤害,应使自媒体用户之间形成最基本的人格尊重,这也是伦理建构的核心环节。
  
  (二)自媒体伦理建构的规范
  
  自媒体伦理规范的建构要使自媒体受众通过互动达成一定的伦理共识,以群体的约定束缚自媒体用户的相关言行。在面对不同生活背景、教育背景和职业背景的使用者时,技术约束很难做到一一满足,自媒体用户在使用目标、价值取向和道德评价上也容易产生分歧,这就需要伦理规范发挥作用。
  
  具体可操作的自媒体伦理准则,有利于自媒体用户的直观理解。如美国计算机协会制定的“网络伦理十诫”就值得我们认真分析和借鉴。它指出一系列的伦理准则,我们不应该用计算机伤害他人,不应该干扰他人的计算机工作,不应该窥探他人隐私,不应该利用计算机偷盗、作伪证,不拷贝未付费的软件,不能私自使用未经许可的计算机资源,对编程的社会后果提前考量,采用审慎和负责的态度使用计算机等。
  
  我国目前的网络伦理道范更倾向于在法律法规层面的解读和受教育阶段的职业伦理教育,在自媒体应用的过程中很多现象已经超出网络伦理的约束范围,对自媒体的规范更应该凸显伦理意味,对各种新媒体形式也应该有显眼的道德规范宣传,如目前有很多论坛、贴吧就将这些道德规范以版规的形式张贴在最顶层,这也将有利于自媒体受众伦理规范的形成。
  
  (三)自媒体伦理构建的运行机制
  
  自媒体的伦理运行机制就是要对自媒体用户在虚拟环境中的实践过程进行引导、监督评价和奖惩的机制,这有利于对自媒体受众的虚拟实践活动进行有效的修正和反馈。也有利于自媒体伦理建构的实际操作,便于对自媒体用户的道德失范行为进行监督和修正。
  
  引导准入机制:自媒体的使用者在进入自媒体平台前,家长、监护人和教育机关有责任和义务对未成年人的媒介使用进行伦理教育和职业道德培训,使自媒体使用者树立正确的自媒体道德理念,养成良好的自媒体使用习惯,尊重、合理和适度性是其准入机制的核心原则。
  
  监督评价:其他自媒体用户和社群对自媒体使用主体具有监督和评价的责任和义务,自媒体用户在虚拟空间中的言行如有违反伦理道德之处,其他自媒体用户和社群有举报、提醒、教育、批评的权利。当然这个权利要建立在理性、平等的基础上,以防止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形成的围攻问题。
  
  奖惩机制:是指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和伦理手段对违反伦理道德规范的自媒体用户进行惩罚,以限制虚拟自我的实践活动,如禁止、过滤、限时进入、曝光批评、实名制等方式来将自媒体受众纳入到良性伦理运行机制中来。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伦理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