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企业管理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mba论文 > mba企业管理论文 >

猎头公司人才推荐策略研究总结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3-13 共4013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6总结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逐渐形成和成熟以及客户企业对高级人才需求与招聘观念的不断转变,猎头服务越来越受到用人企业的亲睐,成为诸多人才需求企业人才招聘的一种有效途径。而对于猎头公司来说,哪些因素是影响其人才推荐成功率的主要因素以及其影响机制是什么,已成为目前人力资源管理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问题。因此,本文结合南京TR猎头公司的实际情况,运用博弈理论对猎头公司人才推荐成功率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下面分别从全文总结和研究展望两个角度对其进行阐述和分析。

  6.1全文总结

  本文在现有研究基础上,围绕猎头公司人才推荐成功率的问题,运用统计分析和博弈论,以南京TR猎头公司为例对猎头公司推荐成功率的影响因素和影响机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上述研究主要包含三个部分:

  (1)对猎头公司推荐成功率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首先,对南京TR猎头公司的基本情况、业务情况以及人才推荐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和阐述。然后,利用TR猎头公司的400份人才推荐样本,从推荐人才的自身属性特征、人才需求的岗位特征、客户企业的属性特征、猎头公司的行为特征以及服务费等方面对猎头公司人才推荐成功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

  (2)运用博弈理论从猎头公司与人才、猎头公司与客户企业两个角度,建立了猎头公司与人才、猎头公司与企业之间的博弈模型,分析在猎头公司推荐人才过程中猎头公司、企业及人才的各种成本与收益对猎头公司推荐人才的影响机制。通过博弈模型的分析研究发现:人才成功应聘获取的额外收益、粉饰概率、粉饰成本以及应聘者未被企业录用所遭受的损失,猎头公司推荐人才成功的概率、猎头公司努力猎取人才获得额外的收益、猎头公司努力猎取人才付出的成本、猎头公司不努力猎取人才付出的成本以及人才存在粉饰行为而猎头公司不进行甄别时遭受到声誉损失,企业努力留才付出的成本、企业不努力留才付出的成本、企业努力留才带来的额外收益为、企业留错人才的概率以及企业留错人才遭受的潜在经济损失等因素决定或影响着人才市场参与者的行为选择。

  (3)通过上文的统计分析和博弈分析,提出了猎头公司提升人才推荐成功率的建议与对策。首先,从猎头公司的专业技术和技能方面,提出通过强化其自身的专业技术和技能,提升猎头公司的人才推荐服务质量和成功率。其次,从猎头公司的服务过程角度,通过加强猎头公司人才推荐的前期工作、推荐过程的协调工作、保障期的咨询服务工作、月艮务费的定制和支付方式以及与客户企业的良性互动等方面,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第三,从猎头公司的市场营销模式开拓与创新角度,提出了提升猎头公司人才推荐成功率的对策建议。第四,笔者针对猎头顾问的行为产生变化的内在规律,结合南京TR猎头公司工作中的实际,针对建立对猎头顾问的激励机制提出了一些列建议。最后,为了提升猎头颐问的工作绩效,约束猎头顾问的不当行为,笔者从针对猎头顾问绩效考评的角度,提出了猎头公司提升人才推荐成功率的相关对策建议。

  6.2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就目前来说,国内猎头行业已有了一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才市场的人才流动和企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猎头公司推荐人才的过程中仍然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主要运用统计分析和博弈论,围绕猎头公司推荐成功率展幵了研究,以南京TR猎头公司为例对影响猎头公司推荐成功率的影响因素及影响机制进行了分析,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并提出了相应的提升猎头公司推荐成功率的对策建议。尽管是基于南京TR猎头公司的个例分析,但从南京TR猎头公司的发展规模、发展历程以及服务范围等方面来看,基于南京TR猎头公司的猎头推荐成功率研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而且对于存在的核心问题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具有普遍性,因此本文的研究结果以及在研究的代表性和问题分析的普适性基础上提出的提升猎头公司推荐成功率的对策建议可以在行业内其他猎头公司进行推广和参考使用。但是,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属于初步性的探索研究,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对其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尚未进行实证检验分析。而且,对猎头公司推荐成功率的博弈分析只是停留在静态博弈分析上,尚未对其演化博弈进行分析。


    参考文献

  [1]肖条军.博弈论及其应用[M].上海三联书店,2004.

  [2]丁元耀.同时考虑隐藏信息与隐藏行动的激励约束机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4).

  [3]Adler,P. S. Making the HR Outsourcing Decision [J]. MIT Sloan ManagementReview,2003,45(1):54-60.

  [4]Finn, W. The Ins and Outs of Human Resources [J]. 1999,53(1):66-67.

  [5]Switser, J. Trends in Human Resources Outsourcing [J]. Management Accounting, 1997,79:22-24.

  [6]Prahalad, C.K.,Hamel,Gary. 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 [J] .HarvardBusiness Review,1990,68(3):79-91.

  [7]Lepak,D. P., Snell S. A. Virtual HR: Strategic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n 21stCentury [J].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Review, 1998,8(3):215-234.

  [8]Michael Porter. Competitive Advantage [M]. Freepress, 1999.

  [9]李学斌,宋本江.人力资源个体价值理论及量化分析[J].湖南社会科学,2003(3):121-122.

  [10]李世聪.人力资源价值计量的研究[J].价值工程,2001(6):19-21.

  [11]李世聪.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方法研究[J].中国人力资源幵发,2002(7):14-15.

  [12]Hauser M. Organizational Culture and Innovativeness of Firms: an Integrative View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1998,16(1/2/3): 57-74.

  [13]Marda P Miceli, Robert I Heneman. Contextual Determinants of Variable Pay Plan Design:A proposed Research Framework [J].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Review,2000(11):130-190.

  [14]John M. Ivancevich.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China Machine Press.2010,50-60.

  [15]Lawrence S. Kleiman.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A Managerial Tool for CompetitiveAdvantage [M]. China Machine Press.2010,40-50.

  [16]Eric J. R. Game and Information: An Introduction to Game Theory [M]. Cambridge:Blaekwell PUblieer. 1994.

  [17]Fudenberg, Drew and Jean Tirole. Game and Theory [M]. MIT Press, 1991.

  [18]Neal W. Schmitt and Richard J. Klimoski. Research Methods in Human ResourcesManagement [M]. South-Weslem Publishing 1991: 59-60.

  [19]Osterman, Paull. Securing Prosperity: The American labor market: How it has changed andwhat do about it [M]. Princeton: Princeton uversity Press, 1999.

  [20]H.de La Bruslerie, C.Deffains-Crapsky. Information asymmetry, contract design anprocess of negotiation: The stock options awarding case [J]. 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2008(14): 73-91.

  [21]张冬.猎头企业经营的基本模式及发展趋势[J].河北企业,2006(10).

  [22]黎健.猎头一二高级人才市场的主导运作模式[J].继续教育与人事,2006(1).

  [23]鸿宾.企业和猎头的关系[J].企业文化,2004(1).

  [24]仇莉娜,曹亚克.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方法探讨[J].商业研究,2005(4).

  [25]王理,王士达.浅析人力资源激励机制[J].天津科技,2007(1).

  [26]万希.组织的内部招聘和外部招聘[J].交通企业管理,2006(12).

  [27]安鸿章.工作岗位的分析技术与应用[M].天津:南幵大学出版社,2001.

  [28]张晓彤.如何选、育、用、留人才[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9]况志华,张洪卫.人员素质测评[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30]许庆瑞等.21世纪的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叨[J].科学学研究,2002,20(1):89-92.

  [31]周其仁.市场里的企业:一个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和约明[J].经济研究,1996(6):71-79.

  [32]希曼、林格尔.企业量化管理实施[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33]毛良虎,卓岩.论单体人力资源的价值评估[J].化工技术经济,2001(6)47-50.

  [34]王西宁.企业家人力资本价值的实现[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9)38-41.

  [35]《人力资源价值研究》课题组.人力资源管理与人力资源价值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02(5):61-64.

  [36]周坤.论人力资本的特征及其价值实现[J].中国科技论坛,1997(3):20-22.

  [37]杜小姝.关于人力资源价值评估和管理的探讨[J].吉林会计,2003(4):28-29.

  [38]张一弛.人力资源管理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39]梁钧平.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

  [40]杜纲,姚长佳,王军平.企业能力的关键维度及分析模型[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6):1 05-109.

  [41]杜纲,姚长佳,王义兴.企业能力的关键维度及其指标体系[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1(11):63-65.

  [42]吴思垚,叶民强.企业员工怠工管理问题的博弈分析[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7(7):30-32.
 

  致谢

  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得到了导师张弘副教授的悉心指导,从立题到调研、开题,甚至在论文撰写过程中导师张弘副教授都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张老师谆谆教导、循循善诱,使我的理论水平、科研能力和实践意识得到较大的提升。论文的字里行间里都倾注着张老师的心血和汗水,学习的点点滴滴都凝结着张老师的付出和奉献。张老师渊博的知识、厚重的积淀和发散的思维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和帮助,张老师治学严谨、勤奋敬业、待人宽厚、乐于助人,在此论文完成之际,对导师张弘副教授表示衷心的感谢。

  也感谢经济管理学院其他的老师和领导在这两年的MBA学习中的帮助和关怀,在此深表感谢。

  此外,我还要衷心感谢我的家人对我生活和学业上的关心和理解,他们的支持是我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的强大动力。我的论文能够如期完成与我家人的鼓励和支持是分不开的!

  在西安工业大学浓厚的学风之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更重要的掌握了很多新的思路和方法,而这些都将有助于我进一步提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水平。在学习的几年,拓宽了我的知识构建、砥砺了我的人文素养、提升了我的综合能力,在此,楼‘向培养了我的母校——西安工业大学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本论文还参阅了许多国内外文献资料,汲取了很多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信息,在此向原笔者致谢!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mba企业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