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企业管理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mba论文 > mba企业管理论文 >

高管特征、公司治理机制与过度投资的关系结论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7-28 共5548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 6 章 研究结论、建议与局限性

  6.1 研究结论

  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借鉴 Richardson(2006)过度投资残差度量模型对我国 2009~2013 年国有上市公司过度投资水平进行度量。检验了我国国有上市公司高管个人特征对公司过度投资行为的影响,实证分析了高管个人特征与公司过度投资之间的关联。同时,引入公司治理机制对我国国有上市公司高管特征与公司过度投资之间的关系进行调节研究。本文研究发现,在我国国有上市公司中,不同的公司高管由于个人特征,诸如:年龄、学历、教育背景等因素,对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的影响不同。同时在不同的公司治理机制下,高管个人特征对公司过度投资的影响存在变化。

  在我国国有上市公司中,公司高管的学历、年龄、教育专业、任期对公司过度投资有显着性影响,呈负相关系。而公司高管的性别因素对公司过度投资的影响并不显着。在进一步的研究中,本文引入了公司治理机制对我国国有上市公司高管个人特征与公司过度投资之间的敏感度的影响进行研究,探究公司治理机制对高管个人特征对公司过度投资的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在我国国有上市公司中,独立董事不能对公司高管个人特征对公司过度投资行为之间的关系起到抑制作用。董事长和总经理的两职分离也不能对公司高管的个人特征与公司过度投资之间的关联起到抑制作用。高管持股比例与高管个人特征性别则对公司过度行为不能起到抑制作用,高管持股比例与高管其他个人特征能够对过度投资行为起到抑制作用。

  以上研究结果表明,为了保证在研究我国国有上市公司过度投资问题上的结论的可靠性和稳健性,必须考虑公司高管的个人特征和公司治理机制因素的影响。

  本文结论归纳为以下几点:

  (1)整体上,我国国有上市公司普遍存在过度投资行为,且较为严重。

  (2)在我国国有上市公司中,公司高管个人特征对公司过度投资有重要着影响作用。其中,公司高管的年龄、学历、教育背景、任期对公司过度投资有显着性影响,呈负向关系。高管性别因素与公司过度投资之间的关联并不密切。

  (3)目前,在我国国有上市公司中,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并不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效力较低,并不能有效的发挥治理效率。本文研究发现在国有上市公司中,高管持股能对高管个人特征(年龄、学历、教育专业和任期)与公司过度投资行为之间的关联产生抑制作用。而独立董事,“两职分离”相关内部治理机制并不能发挥监督效力。

  本文的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的优化和完善。

  6.2 建议

  国有上市公司的投资行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的动力保障。过度投资行为不仅仅严重抑制国有上市公司本身的盈利效率和企业可持续发展,更影响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与实践。通过对本文的实证研究结果的分析与总结,加快完善我国国有上市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和外部市场的搭建,提升我国国有上市公司治理效率是十分必要的。按照国外公司过度投资相关建议和公司治理机制的相关经验,结合我国的基本环境提出以下建议:

  (1)完善职业经理人制度企业管理层是维持企业有效运转的动力源之一,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应变能力、决策能力以及管理企业的能力。目前国有企业高层管理团队正处在由行政干部任命式向规范化的职业经理人方式转换的阶段,存在着能力结构性缺损问题。国内的中国职业经理人资格认证(China Professional Manager Consultancy,简称 CPMC)体系已经初步建立,在职业道德、知识、职业能力、绩效等方面进行考核评价,以此划分四个资格等级。在具体操作中,CPMC 体系需要继续完善,考核系统随着社会的进步更加细化,从更多的维度进行考核评价。国有上市企业在选择管理层的过程中,应更多的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企业的职业经理人,以此来降低过度投资行为的发生。

  (2)完善公司治理机制
  
  1 优化国有企业的股权结构通过本文的实证分析发现,国有上市公司中高管持股比例总体上能增强对高管个人特征(年龄、学历、教育背景、任期)对公司投资行为的负向影响,抑制公司投资行为的发生。因此,为了有效提高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效率,国有上市企业针对员工的激励制度中加入股权激励机制,增加员工持股比例,对于企业有贡献的高管奖励部分股权,以股权代替薪资,以此来增加员工的凝聚力,充分发挥员工积极性。

  2 完善董事会结构,强化独立董事责任内部治理机制在公司治理中有着重要作用,对于上文研究结果中高管持股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公司过度投资行为,但独立董事及两职分离制度失去了应有的监督制约效力。我国《公司法》中第一百二十二条,仅仅对上市公司独立董事设立所需进行简单说明。我国的《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对上市公司中独立董事的任职,职权,信息支持等进行了说明与指导,但在民事赔偿机制、董事责任保险等相关配套法律制度措施还需进一步完善,提升。可以通过制定《独立董事法》,依法建立独立董事制度,建立独立董事责权利统一的激励约束机制,保障和激励独立董事职位职权监督作用,从而保护中小股东利益,设立监督体系并写入公司章程,防止过度投资行为的发生。此外,成立“独立董事协会”等相关我国国有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监督指导管理机构,并加快完善独立董事相关制度的内容与实施,合理确定独立董事的比例,在保证决策效率的基础上防止资源的浪费。使得独立董事有效的履行职责,提升监督效力,有效发挥独立董事监督效用,抑制过度投资行为的发生。

  (3)强化审计和信息披露制度完善国有企业上市公司非政府审计,增加信息披露的质量公正、透明,降低国有企业过度投资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国有企业披露的信息越透明,信息质量越高,外部投资者才能有效的,深入的了解其发展状态,才能有效的监督国有企业的投资决策行为。信息不对称经国内外多数专家学者的研究表明,是国有企业过度投资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信息不对称使得所有者不能即使掌握经营者的投资行为决策是否科学,合理适度,不能有效的观测到经营者是否在进行利己投资,增加了监管成本。因此强化国有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透明性与质量,可以提升所有者对国有企业高管人烟的监督管理,降低国有企业的过度投资问题的发生的可能性。强化信息披露制度,完善信息披露方案,要充分利用,发挥各类中间媒体的作用,使得投资者,资本所有者能够及时,方便,有效的获得这些信息。并确保信息的质量与准确性。此外,要加强审计监察工作力度和提升审计方式,特别是加强与政府没有政治联系的非政府机构的审计进行合作,保证国有企业披露信息的真实、透明、公正,同时要完善违规处罚机制的搭建,加大处罚力度。

  (4)加强完善和执行我国相关法律制度为针对国有企业的经营者可能对企业进行损害企业利益和投资者利益的投资行为,予以规范和打击,从而抑制国有企业的过度投资行为,有效保护和保障投资者的利益最大化。同时要注意执法的严格性,提升执法的力度,对国有企业的过度投资问题要严厉惩处,大大增加国有企业过度投资的违法成本,对企业经营者的不合理行为应予以相应的严厉惩罚。加强《公司法》中第一百二十二条独立董事设立制度。第一百一十二条公司董事会对董事薪酬决定权作用。第一百四十七条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对公司负有忠实义务和勤勉义务。第一百四十八条董事、高级管理人员行为规定。做到有法必依,依法办事,执法必严的行为准则。只有当投资者的权益得到相关保障,才能保证资本的合理利用,提升投资的效率。才能对国有企业经营者的过度投资行为起到有效的警示作用,保护国有资产,减少国有企业中违规违法的过度投资现象。

  6.3 研究局限性

  本文对我国国有上市公司高管的个人特征、公司治理机制与公司过度投资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实证研究分析。虽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刻探讨,并得到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由于时间、资源以及本人知识水平等有限,使本文研究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和缺陷,有待进一步的完善研究。

  (1)本文对我国国有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的背景特征对过度投资问题的影响研究。

  由于国有企业的特殊性,在研究过度投资问题上,高管人员的背景特征只是其中的重要内部因素之一,其余的外部因素,如政府行政干预等为进行分析研究,为保证研究的全面性,后期可加入外部因素进行研究。

  (2)本文在研究的过程中引入了公司治理机制变量,独立董事比例、两职分离、高管持股比三个因素。诸如董事会结构方面未进行深入探讨,加之公司治理问题是一个复杂的课题,不仅包含公司内部治理机制,还包含外部机制的作用,而本文并未引入外部治理因素。因此后期研究中,随着我国外部经理人市场逐渐完善可以引入外部控制机制对过度投资行为的监督作用,从双方面研究,从而体现研究公司治理问题的全面性。  
  
  参考文献
  
  [1]Jensen,M.C.W.H Meckling.Theory of the Firm: Managerial Behavior, Agency Cost and Ownership Structure[J],1994(1)。
  [2]Jensen M. Agency costs of free cash flow, corporate finance, and takeovers [J]. Ameriean Economic Review,1986(76) .
  [3]StulzR.ManagerialdiseretionandoPtimalfinaneingPolieies[J]JournalofFinaneialEconomics ,1990,26:3-27.
  [4]Narayanan,M.P. Debt vs Equity under asymmetric Information,1988,,23(2):39-51
  [5]Shleifer,A.R.W&Vishny .Politicians and Firms[J].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4,109(4): 995-1025
  [6]Michael Rozeff,how “Companies Set Their Dividend Payout Ratios ”Chase Financial quarterly,winter, 1982.
  [7]Richardson, Scott Anthony.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the over-investment of surplus cash. .2003.
  [8]Scott Richardson. Over-investment of free cash flow[J]. 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ies . 2006(2-3)
  [9]HAMBRICKDC,MASONPA. Upper echelons:The organization as a reflection of its top managers[J].Academy of Man-agreement Review,1984(9):193-206
  [10]Lee, H. J. and Park, J. H., Top Team Diversity,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International Alliances, British Journal of Management,17(3), pp.195~213, 2006.
  [11]Banetl, K. A. and Jackson, S. E.,Top Management and Innovations in Banking: Does the Composition of the Top Team Make a Difference?[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89,pp.107~124.
  [12]Grenadier, Steven R. and Wang,Neng, Investment Timing, Agency, and Information(February 2005)[J]. NBER Working Paper Series, Vol. 11148,2005.
  [13]Shin H H, Kim Y H. Agency Costs and Efficiency of Business Capital Investment: Evidence from Quarterly Capital Expenditures[J] . 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 2002( 8 ): 139- 158.
  [14]Stulz, R. ,Managerial Control of Voting Rights :Financing Policies and the Market for Corporate Control[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88,20,25-54.48
  [15]Richardson,Scott.Over-investment of Free Cash Flow[J].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ies,2006(11)。
  [16]HAMBRICKDC,MASONPA. Upper echelons:The organization as a reflection of its top managers[J].Academy of Man-agreement Review,1984(9):193-206
  [17]MichaelC.Jensen,Agency Costs of Free Cash Flow, Corporate Finance, and Takeovers [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May ,1986,vol.76, no.2,pp323-329.
  [18]Lang,Larry H.P.and Robert H.Litzenberger .Dividend Announcements: Cash Flow Signaling vs.Free Cash Flow Hypothesis,Journal of Financial Eeonomies,1989,24(1),PP.181 一 192·
  [19]Vogt, S. C., The Cash Flow /Investment Relationship:Evidence From U. S. Manufacturing Firms [J], Financial Management,23,3-20. 1994
  [20]Holmen , Martin and Peter Hogfeldt , Alaw and finance analysis of Initial Public Offerings[J].Journal of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2004,13:324-358.
  [21]姜付秀,伊志宏管理者背景特征与企业过度投资行为,管理世界,2009,01
  [22]魏立群,王智慧;我国上市公司高管特征与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2,04.
  [23]蔡宵晓,我国高管团队特征与企业过度投资行为研究[D],苏州大学,2010.
  [24]王海萍,高管团队背景特征对企业投资的影响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1.
  [25]戴敏霞,管理者过度自信与非效率投资关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
  [26]魏明海,柳建华。国企分红、治理因素与过度投资[J].管理世界,2007(04):88-95
  [27]唐雪松,周晓苏,马如静。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及其制约机制的实证研究[J]. 会计研究。 2007(07)
  [28]廖理,方芳。管理层持股、股利政策与上市公司代理成本[J].统计研究,2004(12):27-30
  [29]魏明海,柳建华。国企分红、治理因素与过度投资[J].管理世界,2007(04):88-95
  [30]辛清泉。企业集团、政府控制、投资效率[J].金融研究,2007(10):1-3
  [31]王克敏,陈井勇。股权结构、投资者保护与公司绩效[J],管理世界。2004(07)。
  [32]唐雪松,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及其制约机制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07(7)。
  [33]刘怀珍,欧阳令南,经理私人利益与过度投资[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4(10)。
  [34]封思贤,我国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研究[J],唯实,2005(05)。
  [35]郭胜、张道宏,大股东控制、非效率投资与上市公司治理--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J],西北大学学报,2011(7)。
  [36]李珊珊,高管薪酬业绩敏感度与非效率投资相关性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9
  [37]任雨纯,企业非效率投资问题实证研究-来自高新技术企业的经验数据[D],合肥工业大学,2010.
  [38]文守逊。上市公司控制人投资行为研究[D],重庆大学,2004.08.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mba企业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