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美学论文 >

贺麟美学思想形成的理论渊源

来源:未知 作者:傻傻地鱼
发布于:2016-10-26 共4460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 2 章 贺麟美学思想形成的理论渊源

  贺麟认为儒家特别注重诗教、乐教,儒家思想新开展的具体途径之一为"须领略西洋的艺术以发挥儒家的诗教".贺麟的学养是多方面的,"如从学派的分野来看,似乎比较接近中国的儒家思想,和西洋康德、费希特、黑格尔所代表的理想主义。"当代学者张学智先生认为,贺麟对于艺术的看法,是吸收了谢林和黑格尔的看法;贺麟的美学观,是对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和德国古典美学特别是谢林美学思想的融合。本章节试图对其美学思想的理论渊源作一归纳阐发。

  2.1 贺麟美学思想概要。

  以下两段话对理解贺麟的美学思想至关重要:"惟凡各种艺术者皆所以表示本体界的意蕴,皆精神生活洋溢的具体表现,不过微有等差而已。建筑、雕刻、绘画、小说、戏剧,皆所以发扬无尽藏的美的价值。""所谓人类回到自然的自然,是指具体的、有机的、美化的、神圣的外界而言,这个意义的自然,可以发人兴会、欣人耳目、启人心智、慰人灵魂,是与人类精相返的。这是有生命有灵魂的自然。人生需要自然来作育。人生需要自然供给力量。自然是人生的"净化教育".自然是人生力量的源泉。"第一段中,贺麟表达了对艺术的看法,阐述了本体界及精神生活的关联方式。第二段话,说明了在贺麟这里,能与精神发生交互作用的自然是指具体的、美化的自然,这样的自然可以为人生提供力量源泉。

  通过上述文本,可以看出贺麟基本的美学观为:本体界是精神生活的洋溢,其中的具体艺术表现具有无尽藏的美的价值。贺麟认为自然是诗人获得灵感的无尽藏源泉,自然具有丰富的内涵,自然是哲学家研究真理永远探索不完的对象。

  关于自然与人生的关系,贺麟认为有四种基本看法:

  第一,自然是人生的工具或材料。不仅外界的自然是人生的工具,人类内心的情感、欲望、本嫩,亦是自然,是人生的工具。人类内心的自然,是可以艺术化的、可以陶铸的材料,是使人生命充实有力的原动力。

  第二,自然是人生的反映。人类可以通过了解自然间接地了解人生,举个例子,人在夜间不能看见日光,但可以通过月光看见其反射的日光。贺麟认为在这种看法中,自然与人生平行,人生的一切境界,都可以在自然中找出与之相符的象征。人性有刚柔,自然物也有刚柔,人有优美壮美之性格,自然也有优美壮美之景象。贺麟以英国诗人雪莱举例,雪莱喜欢奇幻变化的思想,其浪漫奇幻性格,也反映在他的诗里。不仅个人是这样,民族亦然,常在自然界中寻得出其象征。

  北方山水雄伟,民性刚直,南方秀丽,民性也温和。贺麟又举例欧洲,北欧重雾阴霾,南欧风光明媚,都表现在他们的文艺作品中,我们可以借之反观欧洲人民不同的性格。贺麟进一步认为,这种对自然的看法,也是人格化自然事物的看法。

  这不是一种科学的看法,诗人眼里的自然是其人格的化身,并不是自然的本来面目。但这种看法比上一种看法更能给人的生活带来"美感"和精神寄托。在这种"拟人"的看法中,自然与人生打成一片,人生浸透在自然里,自然也呼吸在自己的人格里。

  第三,自然是人生的本源。本源说第一层意思认为自然是整体,人生是部分,部分须遵循整体,归返整体。类似老子,认为人应法天、返本,认为人生最高境界就是忘我,与大自然合一。第二层意义指自然是一个无尽藏,尤其是在自然的精神方面,自然是诗人获得灵感的源泉,是科学家追寻真理探讨不完的对象。自然是一本"无字天书",不同的人对之有不同的读法。第三曾意思指自然代表人的本性。人之所以为人是从其本性发展出来,而发展本性也是另一种意义的复归本性。人从学问修养方面去努力,恢复本然以免丧失本性,这是"回到自然"最深刻的内涵。

  第四,自然是人生的对象,人生是自然的主体。人生与自然是主体与对象的关系,就逻辑意义来说,离人生讲自然就缺少主体,离自然讲人生就缺少对象。

  自然与人生的主客合一是:自我解除人生与自然的对立,在这样的自我发展中,自然成为精神化自然,人生成为自然化人生。这种合一是人类精神将自然提升后所达到的境界。

  贺麟对于四种看法中的合理成分都予了一定程度的肯定,由此观之,贺麟对人生与自然关系的看法是以上四种看法的综合,并在经过艺术眼光的审视后,成为其所谓美化的自然。自然界的滚滚江河、浩淼星空都是人的精神世界的反应。

  人可以托物言志,可以寄意于山水。这种融入人类精神的自然界,即贺麟所谓的本体界,这个本体界,不是"无人之境",是与人类发生关系的具体的、美化的、有机的自然界。此本体界,是洋溢着精神生活的自然,艺术是对这个本体界的表现,也是对这个本体界美学价值的发挥。

  2.2 中国传统美学渊源

  在中国传统中,艺术的精神是将主体的精神赋予所观照的对象,对象与主体合为同一体,主体成为与物圆融无间的体验者。徐复观论述庄子艺术精神时说:

  "庄子所追求的道,实际是最高的艺术精神,所以庄子的观物,自然是美的观照。""如庄周梦为蝴蝶,此时庄周即化为蝴蝶。这是主客合一的极致。……与物冥之心,即是作为美的观照之根据的心;与物冥之物,即成为美的对象之物。"着名美学家宗白华把中国传统美学精神概括为"移我情"与"移世界",他认为:"我们要把整个情绪和思想改造一下,移动了方向,才能面对美的形象,把美如实地和深入地反映到心里来,再把它放射出去,凭借物质创造形象给表达出来,才成为艺术。"朱光潜也认为在艺术创作中,移情作用是一个很重要的成分。以上论述都表达了中国美学传统中,对境界的再现,不再是单纯的对自然机械客观的描摹,而是融入了情感,包含着意蕴的再现。贺麟认为美的本质即主客合一,主体的创造性表现就是艺术,乃深得中国美学精神之三昧。

  而且贺麟认为他的自然观,若与道家和儒家相比较,那贺麟的自然观是更接近儒家的。道家的"出世"是消极的,不能在自然界中发现人生的真正意蕴。儒家的自然观却是认为在自然中能发现人生的真理。道家言自然离人生较远,儒家言自然则是用来充实人生、提高审美境界的。贺麟认为道家对人生与自然的关系的看法只是审美的,而儒家则既是审美又是道德的。

  对于直觉的看法,贺麟还提到了朱熹和陆九渊的认识方法都是直觉的方法,不过一个是"透视式的直觉",一个是"反省式的直觉".陆九渊的反省式的直觉,是以直觉的方式顿见本心之全,再加以细密的体察,这是"先理智的直觉",朱熹是先向外格物,再豁然贯通,这是"后理智的直觉".贺麟认为,这两种方法都是"用理智的同情以体察事物,用理智的爱以玩味事物".

  2.3 德国古典美学渊源。

  德国古典美学是贺麟美学思想的主要来源之一。其中谢林和黑格尔的美学思想对贺麟的影响最深。

  2.3.1 黑格尔。

  黑格尔从康德的理性批判哲学出发,经过对费希特与谢林哲学的扬弃,形成了德国古典哲学史上最庞大的哲学体系。德国的文学和哲学是同一时代精神的不同角度的体现,贺麟认为黑格尔的哲学是"用理性思维的语言深刻反映了德国文学中的诗的、形象的、感人的具体内容。"在黑格尔的美学思想中,他把理性、辩证法等范畴运用在艺术里,使得艺术哲学成为他哲学体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黑格尔对美的定义是:"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黑格尔认为美是直观的真理。黑格尔认同艺术是通过感性形式表现绝对理念,但他的绝对理念是矛盾的统一,是主体克服外化的客体而达到的绝对统一,这个统一可以表现为艺术、宗教、哲学。黑格尔的艺术寓意着绝对具体。贺麟所谓的艺术是表现本体界意蕴的。

  总体来说,贺麟认为黑格尔的艺术观是理想主义的,反对自然主义和客观主义艺术。黑格尔认为最伟大的艺术是最伟大心灵的完满体现。黑格尔还把艺术和人的实践联系在一起。这就包含这实践美学观点的萌芽了。

  在自然美与艺术美的观点上,黑格尔是贬低自然美的,艺术美是高于自然美的。他认为只有通过主观心灵创造出来的艺术,也就是"人化"的艺术,才具有美的属性。这实质上是一种认为文艺作品(理想)高于自然(现实)的观点。这当中包含了黑格尔对当时德国社会的不满,想用艺术中崇高的理想,光辉的性格来影响现实。

  黑格尔还把艺术从低级发展到高级阶段的过程,认为是精神逐步克服物质的过程。并由此对艺术的发展分了三个层次,第一,象征艺术的层次,黑格尔认为,自然的东西只能用来象征神圣的东西,得到的理念是模糊的,是较低级的艺术;第二,古典艺术的层次,黑格尔认为在这一层次,身体的感性形式表现理念,产生较明确的形式,体现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这比象征艺术更进了一个层次;第三,浪漫的艺术,黑格尔用精神工具来展现精神,强调精神统率物质,人的内心世界成为浪漫艺术的内容。这个阶段中,形式不能满足内容的需求,由此艺术就走向哲学,从而达到绝对精神。

  2.3.2 谢林。

  谢林哲学中对贺麟影响最大的有两个观点,分别是自然的精神性和直觉认识方法。

  贺麟十分欣赏谢林自然和精神并重的思想:"他的思想一贯地注重自然,使人能欣赏自然之有生命方面和精神性。其同一哲学齐物我,一天人,泯自然与精神之界限,审美态度,贯彻始终。实不愧为当时德国浪漫主义的高潮,作哲学的代言人。"也赞同谢林"大自然中千奇百异的自然形态,亦不过此同一精神曲折迂回以求自觉的表现"的"生机原则".贺麟吸收了谢林自然的精神原则,提倡返归自然。在贺麟看来,自然事物是人的精神的反映,是人的精神的外在记号、象征。学者张学智认为,贺麟的这种对自然的看法,"是诗的、美学的看法。"对于艺术,谢林认为,艺术就是在有限的形式中表现无限。"艺术品是最高的和唯一的方式,在其中理念成为精神的对象。"但是谢林的同一,是主体与客体的绝对同一。谢林的这种主客同一思想为德国浪漫主义提供了艺术哲学,也为贺麟的美学观提供了一种审视人与自然关系的新角度。贺麟认为:"就逻辑的意义来说,离开人生,自然就没有主体;离开自然,人生就没有对象。"根据前文对贺麟归纳的自然与人生的观点,可以看出,他对自然与人生主客关系发展的三个阶段的分析,第一阶段,主客不分,第二阶段,主客分离,第三阶段,解除对立,合二为一。这一观点也是来自于谢林的主客同一分化的自然哲学与先验哲学又复归于同一的思想。贺麟的复归自然的观点,包含了自然成为精神化的自然,人生成为自然化的人生,自然反映在人生中,人生包含在自然里,也就是"自然在灵魂里放光明".这种合一,是精神的、美学的,是对人对自然的理解升华后所达到的境界。

  另外,在直觉与理智的关系方面,贺麟从谢林的直觉方法出发,也对其有较多发挥。

  谢林认为,世界的本体是不能用概念去描述的,只能用直观把握。绝对本体是同一的,具有艺术品的性质,因此,它不能被拆分,一切概念都只能是对它的近似描述。对本体的把握只能是与之直接唯一,不能分离的认识。谢林认为对本体的认识只能是通过非逻辑的、艺术的直觉。谢林的这一理论曾受到过黑格尔的批评,黑格尔认为"绝对"是可以用概念去把握的,不过这种概念是由低向高发展的。黑格尔的绝对理念就是三个范畴由低到高的发展。他认为自己的这一方法是逻辑的、理智的。

  不过在贺麟看来,黑格尔的理智法与谢林的直觉法是可以并行不悖的,对此进行了调和。他认为哲学是理智的、逻辑的,但并不排斥非逻辑和直觉,艺术是直觉的,但也不排斥其中的理智因素。我们都会用到直觉的方法和理智的方法,并不能因为其中的一个而否定另一个。关于贺麟对直觉的论述,下文会有章节具体展开,因此这里就不作赘述。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