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章 Z 村的丧葬过程及其消费
Z 村是位于山东省东部的一个张姓村庄,明洪武二年(1369 年),张姓先祖因四川发洪水迁居至此,以姓定村名,因而 Z 村绝大多数为张姓户主,后来又有少量董姓、孙姓等外姓户主迁居至此。该村为汉族聚居村落,自建村以来,深受齐鲁大地上浓厚儒家文化的熏陶,重纲常伦理,循繁杂礼节。儒家讲究"仁","仁"的基准点为"孝",孝与不孝最具爆发性的体现就是"丧"[40],因而当地对送终之礼尤为重视。丧葬中的报丧、奔丧、哭丧、发丧等仪式隆重,墓葬的规格、祭祀等都有严格规定,形成了一套系统而又繁杂的礼仪制度。
全村人口约 300 余户 1000 余人,家庭形式以父母及其子女所构成的核心家庭为主,年老的父母或单独居住或轮流与子女同住,扩大的家庭形式已基本不存在。
该村占地面积 2 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2500 亩,原先世代以务农为生,后桑蚕技术的引入,使得该村将种植业和养殖业作为主要产业。1994 年该村西南角建成一橡胶厂,随着产值不断提升,厂区不断扩建,吸收了村里大量剩余劳动力,又吸引了全国其他省市的劳动人口前来务工,Z 村的开放性逐渐增强,也激发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走出去",现代思想与传统思想开始在这片土地上碰撞磨合。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日渐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现代化思想的持续冲击,Z 村各种繁杂的传统礼俗已渐渐被简化甚至退出了人们的视野,但 Z村丧俗却依旧"生机勃勃"的在这片土地上传承,更出现了大操大办之势,此现象应该引起重视。
在 Z 村,丧者逝世当天称为"当日",第二天称为"二日",第三天称为"三日",重要的丧葬仪式都在这三天完成。因而下文在具体描述其丧葬消费时,将"当日"以前的消费统一归为重要仪式前的消费,简称为仪式前的消费,将"当日"、"二日"、"三日"的消费统一归为重要仪式中的消费,简称为仪式中的消费。
举行完三天的丧葬仪式后还要进行"烧七"仪式,即丧者死后每隔七天要上坟祭拜,直到烧完第七个"七",即"七七",其中"四七"和"六七"一般省略,"三七"和"五七"较隆重。而后进行"百日祭",到此一个人的丧葬仪式方告一段落。由此,将"烧七"仪式和"百日祭"仪式上的消费统一归为重要仪式后的消费,简称为仪式后的消费。
3.1 仪式前的筹备及其消费。
按照 Z 村的传统丧俗,只要家中有人生重病,被医院"判了死刑",都要及早为其准备身后丧事,主要就是提前准备好寿衣、棺材,选择好墓地。
3.1.1 寿衣及其消费。
寿衣,俗称"送老衣",亦称"老衣",它是丧者死后所穿的衣服、鞋子等的统称,所以寿衣不仅仅指衣服,还包括裤子、帽子、鞋子、内衣、袜子等所有丧者的贴身物品以及丧者身下铺的和身上盖的被子,俗称"铺盖".
按 Z 村的丧俗,寿衣衣服的用料、款式、件数等都有严格规定,忌讳重重。
用料忌讳用缎子和皮革,而只用绸子和棉布,因为绸子谐音"酬子",寓意子孙兴旺;缎子谐音"断子",寓意断子绝孙,不用皮革是怕来生会托生为畜。款式必须为传统汉族样式,即长袍和棉裤,哪怕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平时从未穿过汉族传统服饰,到死的那一天,也得恢复原装,因为当地人认为,老人死了是去到祖先们的世界,如果不穿上传统的服饰,祖先会不肯相认,如此就归不了宗,甚至沦为孤魂野鬼。另外,寿衣上不能有扣子,而全部要以带子系紧,用"带子"寓意后继有人。在寿衣的件数上还讲究"丧事不能成双",即"穿单不穿双",寓意让死者一个人上路,不再带人走。
在 Z 村,一般为丧者准备三件或五件寿衣上衣,即一棉二单或一棉四单,一条棉裤,一床黄色绸子薄被子和一床银白色绸子薄被子,即"铺金盖银",一双鞋面绣有繁体寿字的寿鞋。通常年龄在 75 岁以上的,当地人称为"老作人"的人都在早些年为自己备好了寿衣,他们大都买好材料,然后自己裁剪缝制,如此在寿衣上只需承担少量材料费和几件贴身衣物的费用即可,通常不会超过 200 元钱。
但近些年,已很少有人会自己缝制衣服,更别提忌讳重重的寿衣了,如遇家里有人即将去世,大都直接到出售丧葬用品的商店里去买成品的服装,一套寿衣价位也在几百至几千范围内不等,人们可以根据意愿选购。
3.1.2 墓地及其消费。
Z 村历来推崇土葬,主要是因为当地以种植业为生,土地是其生存的根本,由此人们常说"入土为安",如果丧者不入土,那其灵魂只能游荡于阳间不得安宁。
以前丧者的遗体直接不经处理,装入棺材后进行土葬,自国家强制推行火化政策以来,丧者的遗体在焚烧后往往只剩骨灰,但 Z 村人认为对骨灰仍要实行土葬。
既然实行土葬,自然少不了选择墓地这一过程,在 Z 村未实行墓地统一管理之前,村内的墓地四散在村中各处,极大影响了村里的生产生活。于是村委会对墓地进行了统一规划:全村划出一块公用墓地(见图 3-3),按照辈分关系预留每个人的墓地位置,每个人的墓地面积相同,早先安葬在别处的本村村民要迁入现址,以后去世的所有村民要按照安排葬在相应位置。由此,近些年来基本不存在墓地选址的"风水"消费,且由于墓地为公共墓地,村民皆享受免费使用的权利,亦不像城市丧葬一样,存在"天价墓地"的消费问题。但正是由于公共墓地对使用面积、位置安排等都做了严格限定,尤其是在使用面积上,每位去世者只享受 1.5 米见方的墓地,也即意味着想用大棺材(略长于死者身高的棺材)安葬丧者的想法是没法实现的,于是便出现了买卖公共墓地的现象(见图 3-4),当然目前此种现象在 Z 村还不普遍,本研究在调查时也仅了解到一例,ZHH201312,其仅购买墓地就消费 15 万元,几乎相当于 Z 村中等收入家庭 3 年的年收入,如此消费之巨应引起重视。
3.1.3 棺材及其消费。
棺材大都是用木料依据人的身高做成的上宽下窄、长方体形状的葬具,用以盛放丧者遗体进行安葬。在 Z 村未推行火化政策以前,几乎家家都要为家中老人提前准备棺材。那时往往自家备好材料,然后请木匠到家里打造,做完请师傅吃饭,再将做好的棺材放于平时不住人的侧房中风干,过一段时间将棺材抬出来刷上黑漆备用即可。但推行火化政策以后,棺材里盛放的仅为丧者的骨灰,且每个人的公共墓地面积仅为 1.5 米见方,根本无法容纳与人身高等长的大棺材,于是使用棺材安葬的村民越来越少,村民大都直接将火化后盛放骨灰的骨灰盒下葬,不再单独准备棺材,如此亦可节省不少开支。但仍有一部分村民认为,人死后即使被火化,他的身躯也同生前一样高大,如果被葬于一个狭小的器皿(骨灰盒)当中,可能会使其身体无法舒展,今后子孙也不会有大发展,但又碍于公共墓地的面积以及无法承受购买墓地的价格,遂折中选择购买一米见长的小棺材.这种小棺材无需提前定制,且样式、材料多样,用时只需到丧葬用品店选购即可,但价位却在几百到几万元之间不等。亦有不肯折中的村民,就出现了上文中所说的购买公共墓地的现象。
1.4研究依据1.4.1理论依据留守少年犯罪是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失范现象的一种。笔者试图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全面探讨影响农村留守少年犯罪的各种社会关系,找出引起农村留守少年犯罪行为发生的真正社会根源,关注我国针对未成年犯罪大肆立法但是法律作为强...
我国已经完成十二五工作,正在全面进入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这是面向十三五的伟大征程,是新的起点和攻坚之战。去年11月5日,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改善全省农村人居环境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到2020年全省实施6大工程30荐重点任务。今年中央和省...
一、问题的提出。根据国家卫计委发布的《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年)》显示,空巢老人占老年人总数的一半,其中独居老人占老年人总数的近10%,与配偶居住的老人仅占41.9%.[1]家庭结构的变化,引发老年人犯罪上升的趋势。据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提供的资料显...
第四章对策与思考:江西农村文化扶贫发展的选择性4.1着眼农村实际,加大文化扶贫力度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我们必须不断研究农村产业的发展路径,根据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不断推动农村产业深度融合,不断创新农村产业发展模式,为加快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添砖加瓦。...
第四章影响家庭关系变迁的直接因素分析4.1影响夫妻关系的因素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和分析后认为,若想研究能够影响夫妻关系的因素,首先需要认定的是婚姻关系是人类社会关系的这种本质属性,并且借鉴社会学理论,将能够影响社会关系的各种因素具体到农村家庭...
在新农村建设中不仅要改善农村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还要进行教育与医疗方面的投资。由此,资本、人力、技术、资源等要素的投入巨大,需要有庞大的建设资金。...
第四章参保人视角下新农合费用控制机制构建参保人视角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费用控机制实证研究,依托对农村居民的访谈和访谈资料的应用。现实医疗费用控制机制的展现,建立在对安徽省LA市YJ区SG乡20位农村居民深度访谈的基础之上,访谈内容涵盖疾病预...
摘要经济、社会和文化是社会结构的三个基本要素。假如把社会看作是一个巨大的有机体的话,那么政治好比是骨骼,经济如同血肉,文化则是灵魂。这个比喻形象的说明了社会要长远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就是文化。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求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
第四节合作医疗各阶段医疗费控制的一般性特征政府、农民虽然在医疗费用控制上的费控表现和费控力度不同,但是各阶段的医疗费用控制表现出逻辑起点的同一性、政府定位的基础性、模式差异的同源性、费控框架的一致性和农民费控自主的依赖性等一般性特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