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绪 论
1.1 研究背景
县域经济是构成区域经济最基础个体。县域经济的发展不仅关系到我国全面小康社会能否如期实现,更是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能否稳步推进。当前,在中国“四化同步”1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着一些新的形势与特征,尤其是新型城镇化以及区域一体化进程加快趋势日益明显,且一体化的空间范围正在从跨省市一体化向省域范围内一体化甚至市域范围内的一体化延伸,形成多层次多维度的一体化格局。未来这种一体化的深度发展将推动县域经济所在区域在空间格局、产业布局、对外交通网络与通道、市场需求与要素配置方式发生新的转变。
浙江省市场经济发展挺早,县域经济一直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从占比、规模等指标看均处于位居全国前列。近年来,与江苏等先进省市相比,浙江省的一些县域地区的综合竞争力出现下降,不能不引起重视。温州作为浙江省经济规模领先的省份,曾经在全国走出了温州特色的县域经济发展之路,然而,近年来,温州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步伐滞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下滑明显,与县域经济发展乏力不无关系。进一步增强温州市域范围内的县域经济的实力,不仅是县域自身发展的诉求,更关系着温州全市发展大局。在温州努力实现第三次跨越的情况下,提升温州的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意义重大。
洞头新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已进入全面深化阶段。2011 年,按照“1650”2组团式大都市的发展格局,温州市全面启动行政区划调整工作,为更加有效地统筹瓯江口区域开发建设,市委市政府提出《关于温州市实施瓯江口新区与洞头县一体化改革及调整部分行政区划的请示》,建议将瓯江口新区管委会和洞头县实施机构整合,将洞头县全域、龙湾区灵昆街道、浅滩围涂“区县合一”,成为温州市区除鹿城、龙湾、瓯海之外的第四个行政区,并以“洞头新区”作为第四个行政区命名报国务院审批。瓯洞一体化后形成的温州“第四区”地处东海与瓯江的交汇处,行政管辖范围包括洞头县、龙湾区灵昆街道以及浅滩一、二期,区域总面积约 2810.3 平方公里,其中现状陆域总面积约 210.3 平方公里,户籍总人口约16 万人以上。2015 年 7 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洞头撤县设区,这将成为温州与洞头历史上的关键节点,标志着瓯洞一体化进程自“十一五”提出以来,努力多年后,进入了又一个跨越式发展的阶段。
因此,如何顺应区域内一体化进程加快的历史机遇,加快“同城化”进程,实现洞头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值得加以深入研究。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洞头新区在正式成为温州第四区后,其区域范围类似于双重管辖下的县级行政区域,因此在县域内功能布局和产业选择上如何定位也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一体化后洞头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效益体现。希望通过本文论述,借鉴各地的成功经验,提出一些针对该区域范围内的产业发展、功能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供领导层决策参考。
首先,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在思想意识上树立洞头新区顺应区域经济一体化,并切实加快推进瓯江口新区与洞头县的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意义,有利于拓展温州城市发展空间、增强中心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竞争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有利于统筹瓯江口产业集聚区开发建设,实现区域联动发展、错位发展;有利于温州加快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参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强化对台合作,实现区域内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
其次,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全面总结和借鉴国内外区域经济一体化对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典型案例和成功经验,汲取各地先进做法,融入洞头新区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进一步明晰洞头新区的发展方向和发展定位,从而实现洞头新区规划建设一盘棋的效果,并以此为市县领导提供决策参考。
最后,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对洞头新区在瓯洞区域一体化背景下,从宏观角度把握洞头新区在县域扩容形势下,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发展潜力、发展优势,产业发展重点和各个区域的产业布局,为洞头新区总体规划编制、新区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及其他相关规划修编和完善提供参考。
1.2.2 研究的意义
探讨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洞头新区如何发展县域经济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从理论意义看,县域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应该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学术界对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县域经济发展的研究颇多,区域经济一体化需要找准县域经济发展这一落脚点,县域经济是区域经济核心内容,它是特殊环境下的区域经济。当我们的区域把它缩小为一个县域板块的时候,它跟区域经济就是一体的。在实施区域发展战略和政策的过程中,在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过程中间,我们的县域经济大有可为。因此,任何一个国家,在处理相互关系和国际关系时都要求相互沟通,协调发展。本文以瓯江口区域(包括洞头县行政区域)整合后一体化发展为典型,充分研究两者融合发展,为其他研究区域经济一体化和新型县域经济发展的学者提供一个案例,了解如何充分利用区域经济一体化来带动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从现实意义看,尽管目前全球和国内以区域经济一体化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成功案例不胜枚举,如平潭试验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等等,但是仍有一些地方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推进县域经济发展方面存在着区块功能定位不够明晰,产业布局不够合理,基础设施共享性差,政府协调机制不到位等诸多矛盾,阻碍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都市、中心城市是区域发展的主要依托,区域间、城市间的相互依存度进一步提高,任何一个区域和单个城市都不可能自我封闭地独立发展。本文也基于此目的,对一体化以后的洞头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战略,全力将洞头新区打造成为温州瓯江口产业集聚区的核心区,成为培育温州发展新增长极的主阵地,实现温州赶超发展的宏伟目标。
本研究从区域一体化角度切入研究县域经济,一方面可以丰富从区域一体化角度分析县域经济的实证研究,另一方面,希望通过本研究,为洞头县委县政府乃至温州市委市政府提供决策参考,有利于下步加快洞头新区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对于浙江省内以及国内其他处于起步阶段的、区域一体化需求强烈的县域经济而言也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县域经济作为区域经济基础,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重点领域。在我国,县域经济自成体系,因此,作为国民经济的最基础单元,自然成为学术界研究关注的重点方向之一。从研究方向看看,国内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县域经济的空间格局、县际差距、发展模式、组织形式、城镇化路径、产业发展等方面,通常是从县域经济的各个横向面切入进行研究,但目前较少有研究将县域经济的发展置于某种特定的空间结构条件下,尤其是研究当区域一体化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驱动因素时县域经济该如何发展的问题。
从产业角度研究县域经济是当前研究的主要方向。王强(2013)在对成渝经济县域经济发展差异进行研究后认为,在经济大发展、大调整和大变革的特殊时期,土地、环境和能源等要素资源,已经成为制约各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特色化、差异化的产业发展道路和发展战略对县域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十分关键3.因此可以明确得出结论,即县域经济必须走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道路。
有学者专门立足于海岛县域的资源条件的角度提出了一些县域经济的发展路径。秦伟山、张义丰(2014)通过对我国海岛县域产业演进研究,提出我国海岛县产业结构演进是左旋和右旋的结合演进模式,产业结构相对单一、演进跳跃等特征明显。在对各个海岛县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分析后,将国内 12 个海岛县的经济发展分为竞争增强结构优化型、衰退型4等 5 种类型。洞头属于其中的竞争增强结构优化型。但对海岛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估更多地是依托以往的静态数据,反映当前的现状,对未来的预测较少,尤其是无法充分预测区域一体化这一关键变量的影响。赵锐、杨娜(2013)进一步研究了我国海岛县域经济发展的备选路径,如发展海洋经济;加快提升海岛县海洋交通运输能力;立足海洋资源优势,建设海岛旅游休闲度假基地;努力扩大经济外向度,推动区域经济联动发展;增强科技创新意识,加快科技投入力度等5.
将县域经济的发展置于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的较早的文献是鞠正江(2005)。他总结了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如产业结构趋同造成中心城市产业链条难以向县域延伸;短缺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受到不合理限制;县域经济发展缺乏准确定位,与区域中心城市和其他区域发展缺乏整体协调分工以及县域与其他各层级区域经济体之间缺乏认同导致发展政策差异等问题。他建议,在区域一体化中加强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思路在于同区域中心城市对接,并与其他城市加强合作与协调,具体做到营造内生市场环境、增强协作主体的市场运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细化产业分工,提高专业化生产能力以及形成中小企业多元化发展的新格局等6.
贾玲芝(2010)基于浙江大都市圈的背景,研究了浙江省内的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贾玲芝认为,大都市圈是一种新的区域经济组织形式。在大都市圈的背景下,突出要求单一县域发展的发展战略已没有优势。贾玲芝发现,近年来,浙江百强县的个数逐渐下降,慢慢地被江苏和山东两省赶超7.这种状态,对于县域经济贡献过半的浙江而言显得尤为紧迫。分析原因,该文认为其中的原因与缺乏县域发展的圈域平台有关。省内多个都市圈没有得到适宜的发展,对周边的县域辐射带动功能有限。该文也从政府层面、企业层面和社会组织层面给出了一些建议。
高勇(2010)则结合乌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研究了玛纳斯县域经济的发展问题。玛纳斯县域经济属于城郊县域类型,因此在经济社会层面也遇到了,包括经济结构不够合理,经济整体水平和增长质量不高,创新能力不强等县域经济面临的共性困难与问题。在玛纳斯的县域经济结构中,农业仍占据较大比重,因此其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更多与促进城乡统筹一体化相关,解决“三农”问题和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关键目标。
1.3.2 国外研究现状
从学科界定上来讲,县域经济是属于产业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等学科交叉研究的范畴。在国外,与我国所谓“县”层面相同的研究较少,对更广范围的“郡域”经济处于主流研究地位。相关研究侧重于借助区域经济学的研究框架,对涉及区域经济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
在区域均衡发展方面,拉格纳·纳克斯(1953)等认为:与发达地区相比,不发达地区不论在生产还是消费方面都处在一个水平比较低的但相对均衡的一个状态。为了实现经济的增长,不发达的地区必需打破这种均衡状态,实现整个相关区域的增长,否则自身的增长难以实现。这种理论描述了落后地区和国家的生产和发展状态,并指出一条能够快速发展的途径,因而在理论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且在相关的实践上也对落后地区和国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9尼斯·米都斯(1998)等也认为:不发达地区的确存在着生产和消费都比较低的一个均衡状态。但是要打破这种均衡,不能以实现整个区域的增长为前提,因为不发达地区没有能力将资源大规划的投向所有的生产部门,而只能向一些重要的部门进行集中投入。在实现这些部门的优先发展后,然后才能实现整个区域的经济增长。由于非均衡增长理论的描述更加符合不发达地区和国家的状态,所以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非均衡增长理论更容易受到发展中国家的青睐。10对于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的研究,罗森斯坦-罗丹(1961)在“大推进理论”中提出农业剩余劳动力存在必须依靠工业化来消化,剩余劳动力的多少决定了工业化模式及政府干预程度,罗森斯坦-罗丹还特别探讨了政府在工业化中的作用和任务。11库兹涅茨(1955)对不同收入的国家所做的横向对比和分析,以及对发达国家所做的纵向分析都表明了结构优化与经济发展的一致性。近期出现的动向则是应用最新的电子计算机技术和数学方法进行科学研究。国外区域经济理论为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模式。
1.4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的思路
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和基本理论进行归纳整理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洞头新区所面临的区域一体化的形势,结合洞头新区当前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及问题,并借鉴国内外县域经济在一体化背景下如何加快发展的典型案例,提出洞头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路和对策建议。
研究思路中的关键点在于:一,如何科学确定区域经济一体化将对洞头新区产生哪些影响;二,如何通过总结国内外的对标经验,从中提取出可供洞头借鉴的实践经验;三是如何将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发展动向与洞头新区当前的工业化发展阶段与资源要素相契合;四是如何形成对洞头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路、重点、措施等问题的逻辑判断。
1.4.2 研究的方法
本文以区域经济学理论为指导,对区域经济一体化下洞头新区县域经济发展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主要采用以下几种研究方法:
1.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在对瓯江口新区和洞头县一体化进程分析中,洞头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表述和定性分析,也利用了大量丰富的统计数据,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力求对洞头新区县域经济发展一个科学、合理的判断。
2.系统总体归纳与核心问题重点分析相结合。用系统论的观点看待整个洞头新区的县域经济,通过结构设计、层次提炼、要素分解三个步骤搭建起逻辑清晰、重点明确的研究架构,作为论文的内容纲领;从困扰洞头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一般性问题出发,层层推进,逐步收缩,分析、归纳出核心问题,作为提出新思路的前提。
3.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对洞头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明确 “是什么”.选取发展较好的先进区域,对其发展现状、特点、策略、前景等进行深入分析,探讨与对比区域形成差距的主观与客观原因,借鉴其先进经验与思路,提出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洞头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明确 “应该怎么样”.
4. 案例研究法。以日本东京大都市圈、韩国新村运动、江苏昆山和江苏太仓县域经济发展等具有代表性的地区经验为例,在区域一体化大背景下,研究洞头新区县域经济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后经济社会发展取向;通过对先进地方探索的经验总结,为洞头新区发展建言献策。
1.4.3 研究的创新性
一、将县域经济置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动态的发展环境之下去研究。结合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关键内容,为发展县域经济给出实操性建议,摆脱发展举措常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诟病,提高政府产业的针对性。
二、为政府产业政策制定提供更加具体的视角。随着未来国内各地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将成为很多县域地区所面临的最显着的外部环境。目前政府针对区域一体化的产业政策尚未形成体系。本文突出从基础设施一体化以及产业一体化层面给出政策建议,以期为洞头新区未来的发展提供一些经验借鉴。
第一章绪论一选题依据和意义。(一)选题依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尤其是近几年,一直保持着高速的增长。但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矛盾和问题,比如环境污染、能源消耗过大、产业结构不合理、区域发展不平衡等。其中最受人关注...
第2章区域经济差异及相关理论2.1区域经济差异的相关概念。2.1.1区域的概念。目前为止,经济学中对区域的定义尚未统一。美国区域经济学家艾德加M胡佛指出,如果把区域看成一个整体可以对研究人员所需处理的数据和事件进行很大程度上的降低,这样就可...
在经济增长过程中,服务业的作用和影响逐渐由弱变强,并最终占据主导地位,目前世界上发达经济体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大多在70%以上。与农业和工业不同,服务业部门不仅对经济增长的产值方面的贡献会越来越大,而且对经济增长的劳动力就业方面的影响也会越来...
在有关区域经济问题的研究中,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是区域间的空间相关性,几乎所有的空间数据都具有空间依赖性或空间自相关的特征.近年来在研究中国经济的问题时,学者们也考虑了空间自相关和空间异质性,如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大陆省级区域工业全要...
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等系列国家战略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区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极大地改善了经济社会发展面貌,但由于区域间经济基础、资源禀赋等方面的差异,区域经济不平衡问题依旧突出。...
一、引言在国内国际市场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低成本优势逐渐丧失,原有发展模式难以为继的大背景下,我国很多企业开始探索和寻找新的业务领域,开发新产品和新市场,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提高技术创新绩效是企业的当务之急。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技...
结论本文通过对吉林省棚户区改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棚户区改造是一个长期、复杂的问题,既涉及到政府部门的认知水平和法规、政策的制定,又涉及到社会学、人口学、经济学、城市规划等多个方面,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时间、精力以...
1营口市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1.1一、二、三产业的比例结构不合理2012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8.8:57.4:33.8.第三产业仅占GDP的33.8%,比重偏小,第二产业占GDP的57.4%,比重偏大,且工业内部结构不合理,重工业比重过大。产业结构低度化,第三产...
农业产业化是西部欠发达地区农业发展的新机制,是解决当前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的现实选择,而龙头企业的发展直接影响农业产业化的整体效能,同时也是区域农业经济进一步提升的基础,它的众多特点与功能吸引了许多学者的关注。如:王学林从契约理论角...
第4章雾霾污染与产业结构的空间效应分析4.1数据来源我国2012年2月29日通过了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新标准中首次增设了对于颗粒物(直径小于2.5微米)的浓度限值,此标准的正式生效日期为2016年1月1日,所以对于雾霾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