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 章 基于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的洞头新区县域经济发展总体思路
6.1 基于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的洞头新区县域经济发展目标
6.1.1 指导思想
以新型城市化为引领,以扩大有效投资为重点,以交通一体化为引领,全面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推进产业一体化,全力建成有影响力的温州“第四区”.
6.1.2 发展目标
总体发展目标:将洞头新区建设成为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全面协调发展的现代化港口城市;成为具有区域影响力和吸引力的海岛花园城市和风景旅游城市;成为温州重要的海洋产业基地。39经济增长目标:到 2020 年,洞头新区的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200 亿元,年均增速为 15%,人均 GDP 达到 10 万元。
6.1.3 功能定位
从融入区域一体化进程的角度出发,确定洞头新区的功能定位。
总体定位:以海港为依托,以开放合作和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临港工业、高端服务业、海洋休闲旅游为特色的海洋经济综合示范区和现代化国际性临港新城。
该定位重点强调以下内容:
1、构建以临港工业、高端服务、海洋休闲旅游为特色的海洋产业体系,迅速提高海洋经济的综合实力,为推动温州乃至全省海洋经济发展发挥重大的引领带动作用。具体内涵如下:
--打造临港产业新城。纵观类似区域开发建设,围绕大港区,必然形成以港口物流为核心的临港产业集聚发展区。依托港口发展起来的先进装备制造、石油化工、出口加工等临港产业,将是“第四区”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设国际贸易港。“第四区”具有参与国际贸易的港口、空港平台,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温商网络优势。发挥这些优势,加强贸易与港航物流、航空物流间的密切配合,培育进出口贸易、国际商品展销、对台贸易等业务功能,将有效带动海洋经济强区发展。
--建设国际商务港。随着空港及深水港区的发展,“第四区”将是国际性商务交往活动密集区域;另外,温州遍及海内外的温商及蓬勃发展的营销活动及对外贸易,需要相应的商务集聚板块。应该说,“第四区”打造国际商务港正当其时也具有相应的基础。
--建设现代科技城。海洋产业方兴未艾,需要进一步加以突破;温州现状产业同样需要科技推动。“第四区”围绕服务海洋经济发展和引领东南沿海地区产业升级,集聚高端要素,发展科教及研发服务,打造科技城。这也是打造海洋经济强区的重要动力。
--建设国际休闲旅游岛。基于现状海洋旅游资源及作为“海岛城”独特的海洋生态环境,重点突出休闲,更多地融入休闲度假元素,提升旅游业集聚高端要素的能力、辐射带动能力和富民效应;突出“慢生活”,以满足高端人才对生活的需求;强调生态型,在开发建设时要重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自然灾害防治。
2、发挥海港优势,强调对外开放合作和改革创新,以区域国际化的快速提升带动整个温州大都市快速融入全球经济发展网络,全面提升温州国际化发展水平。具体内涵如下:
--区域参与国际航运及贸易的平台。“第四区”新状元岙港区、大小门岛港区整合后,年通过能力可达 2.5 亿吨以上。这里将成为我国东南沿海重要出海口,是浙南闽北、江西、安徽等地参与国际贸易的重要平台,也是温州参与全球航运网络的主平台。
--融入国际商务网络的重要区域。“第四区”西邻空港又具有深水港区优势,浅滩区域恰好位于“两港”之间左右逢源,且有大片的土地空间,可发展服务港口及临港产业、空港及临空经济的高端服务业,可以预见这里将是国际性商务交往活动密集区域。
--嵌入全球产业价值链的重要区域。温州目前产业相对低端,且以加工制造为主,缺乏高端生产性服务业,这也是难以融入全球价值链的重要原因。“第四区”具有深水港区、空港等国际化元素,在引进培育高端服务业、引领区域产业升级必将走在全市乃至全省前列。
--开展对外合作开放的主要平台。温州港状元岙港区实现对台货运直航,且正在筹备建设瓯江口台商创业园、洞头大门对台贸易合作区等对台合作平台;状元岙港区也在积极申报保税港区。这些嵌入国际化的平台建设必将引领“第四区”乃至全市全面对外开放合作。
--改革创新试验区。考虑到温州有许多促进改革的政策机遇,需要更多的创新引领。“第四区”作为温州的新城区理应具有更大的魄力,在全市各项改革中应率先推进,为全市提供示范及推广经验。如在金融改革中率先推进海洋金融改革,在城乡统筹改革中率先完成农房改造集聚,在对外贸易中率先推进国际贸易综合改革,在海岛开发开放中率先垂范。
6.2 基于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的洞头新区县域经济发展思路
6.2.1 开展服务于组织一体化的行政管理体制创新,构建洞头县域经济发展的制度体系
区县合并的基本导向:坚持整合发展,统筹整合现有的两大主体行政资源,落实区县一体化领导体制和职能机构。坚持循序渐进,在区县合并过渡期内,解决局部和全局利益的关系,积极稳妥分步实施,确保区县合并扎实推进。
6.2.2 加快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构建洞头县域经济发展的开放网络
加快构建洞头新区的对外交通网络建设,重点突破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确保实质性融入温州都市圈步伐;要完善港口物流设施及相关基础设施,尤其注重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加快旅游与城市配套基础是建设,提升洞头新区吸引外来旅游人群的承载力;加快社会发展事业的项目建设,提升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水平。
6.2.3 立足产业一体化目标进行产业定位,构建洞头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以基于指标的综合评价方法为基础,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洞头新区的重点产业。从具有比较优势的区域特色产业链条入手,与周边地区互动发展,集聚产业链上下游环节,从而降低综合配套成本,拉长产业链条,加快推进产业集群形成;紧紧围绕周边区域的主导产业,引进与之相关的服务型产业作为配套支撑,形成产业间的集群化发展;根据产业链开展针对性的精准的招商引资。
6.2.4 从人才、资金等要素的市场一体化入手,构建洞头县域经济发展的要素保障
尤其注重培育规范高效的土地交易市场,实现土地的集约利用;通过制度设计,实现高端人才的引进、保留;创新投融资方式,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
第一章绪论一选题依据和意义。(一)选题依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尤其是近几年,一直保持着高速的增长。但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矛盾和问题,比如环境污染、能源消耗过大、产业结构不合理、区域发展不平衡等。其中最受人关注...
第2章区域经济差异及相关理论2.1区域经济差异的相关概念。2.1.1区域的概念。目前为止,经济学中对区域的定义尚未统一。美国区域经济学家艾德加M胡佛指出,如果把区域看成一个整体可以对研究人员所需处理的数据和事件进行很大程度上的降低,这样就可...
在经济增长过程中,服务业的作用和影响逐渐由弱变强,并最终占据主导地位,目前世界上发达经济体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大多在70%以上。与农业和工业不同,服务业部门不仅对经济增长的产值方面的贡献会越来越大,而且对经济增长的劳动力就业方面的影响也会越来...
在有关区域经济问题的研究中,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是区域间的空间相关性,几乎所有的空间数据都具有空间依赖性或空间自相关的特征.近年来在研究中国经济的问题时,学者们也考虑了空间自相关和空间异质性,如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大陆省级区域工业全要...
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等系列国家战略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区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极大地改善了经济社会发展面貌,但由于区域间经济基础、资源禀赋等方面的差异,区域经济不平衡问题依旧突出。...
一、引言在国内国际市场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低成本优势逐渐丧失,原有发展模式难以为继的大背景下,我国很多企业开始探索和寻找新的业务领域,开发新产品和新市场,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提高技术创新绩效是企业的当务之急。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技...
结论本文通过对吉林省棚户区改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棚户区改造是一个长期、复杂的问题,既涉及到政府部门的认知水平和法规、政策的制定,又涉及到社会学、人口学、经济学、城市规划等多个方面,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时间、精力以...
1营口市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1.1一、二、三产业的比例结构不合理2012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8.8:57.4:33.8.第三产业仅占GDP的33.8%,比重偏小,第二产业占GDP的57.4%,比重偏大,且工业内部结构不合理,重工业比重过大。产业结构低度化,第三产...
农业产业化是西部欠发达地区农业发展的新机制,是解决当前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的现实选择,而龙头企业的发展直接影响农业产业化的整体效能,同时也是区域农业经济进一步提升的基础,它的众多特点与功能吸引了许多学者的关注。如:王学林从契约理论角...
第4章雾霾污染与产业结构的空间效应分析4.1数据来源我国2012年2月29日通过了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新标准中首次增设了对于颗粒物(直径小于2.5微米)的浓度限值,此标准的正式生效日期为2016年1月1日,所以对于雾霾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