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 章 国内外基于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的县域经济发展经验与启示
5.1 国外县域经济发展的典型经验借鉴
5.1.1 日本东京大都市圈县域经济发展的经验借鉴
其共性的县域经济发展路径:依托东京大都市圈,以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为契机,通过交通一体化快速成为区域一体化中的网络节点。日本木更津、筑波等地属于城市近郊型县域经济发展的典型代表。其中处于东部产业轴上的木更津属于临海型县域地区。现为工业港和军港,海上自卫队基地。工业以食品、机械制造为主。33轨道交通是东京大都市圈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手段。通过轨道交通的连接,东京将市区的商业文化中心、高新技术产业中心、工业集聚地、国际活动与交流中心等职能沿轨道交通线分布至周边城市,这是通过交通一体化逐步带动产业一体化分工的典型方式。目前,沿东京湾地带的千叶县、神奈川县已经成为重要的国际交流中心和工业集聚地,重点布局的产业包括石油化工、机械电子、钢铁等。
5.1.2 韩国的新村运动的经验借鉴
70 年代韩国政府发起新村运动,旨在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从而缩小城乡差距,改善二元经济。新村运动的政策着眼点基本都是从推动农村、农业、农民的发展出发的,主要措施包括实行农业补贴制度、为农村企业提供税收优惠以及加大农民的教育培训等。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韩国的新村运动是韩国顺应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需求而开展的奠基工作。韩国一直存在明显的城乡二元经济问题,差距明显。即使到了2012 年,一体化水平较高、城镇化率较高的首尔经济圈的经济总量仍然接近韩国全国的一半,达到 47.07%35.大首都经济圈之外的区域经济一直存在发展水平低,制约整体经济发展的问题。上世纪 70 年代正是韩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农村县域经济的发展可以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提供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
5.2 国内县域经济发展的典型经验借鉴
5.2.1 江苏昆山县域经济发展的经验借鉴
昆山的县域经济发展路径:依托以上海为中心城市的区域一体化机遇,在沪宁高速路建成通车的交通一体化带动下,从产业一体化角度切入,充分利用外资形成开放性经济,打破县域经济的低水平均衡,实现与上海市的产业梯次分工格局。与昆山的发展模式类似的还有苏南地区的太仓等县域。
昆山的县域经济的起步得益于充分利用产业转移的机遇。在上世纪 80 年代中期是台资企业向中国国内转移的起步期。上海是长三角的区域经济中心,然而台资企业将制造环节落户上海面临成本较高的劣势。因此,昆山充分发挥靠近上海的区位条件以及成本等比较优势,按照开放型经济的思路,积极吸引台资,并逐步扩大到外资,发展外向型经济,实现了经济总量的扩张和产业结构的升级。
当前,随着上海城市圈的不断向外扩张,依托城际轨道交通的开通,昆山将自身的发展与上海再次紧紧联系在一起,逐步实现从低端制造业向高端的信息服务业转型。
5.2.2 江苏太仓县域经济发展的经验借鉴
2004 年起,太仓市提出“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并且自“十一五”时期以来全面实施“以港强市、接轨上海”的重大发展战略。一方面,充分利用港口港区发展临港经济,另一方面,与上海实现全方位战略合作。太仓在港口、交通、产业转移、人才、科技等多个领域实现了与上海的全面接轨。
在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方面,一是与上港集团合作,推进码头基础设施建设和通关、物流等领域建设,以“水水中转”模式对接上海洋山港,2014 年太仓港和上海港之间实现通关一体化,加强港口资源一体化运营;二是通过沪太城际快线,将交通一体化网络从高速公路进一步提升到城际铁路层面,网络节点的空间距离进一步缩短。
在产业一体化方面,太仓成立上海嘉定工业区陆渡拓展区、璜泾镇“上海产业转移基地”以及推进 LOFT 工业设计园与上海创意产业中心合作等,每年从上海市引进百余项目。
2004-2013 年,太仓市地区生产总值总量快速增长,年均名义增速达到17.3%,太仓的经济快速发展,与太仓市策略选择、招商引资方向与力度、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人才引进等方面密切相关。
5.3 国内外经验借鉴和对洞头新区的启示
5.3.1 高起点编制规划,并保证政策的连贯性
推动地区的发展一定要依赖于全盘考虑的发展规划,好的规划能够指引地区发展的方向,使地区经济发展更有效率更加合理,减少方向性错误。洞头新区是温州市区除鹿城、龙湾、瓯海之外的第四个行政区,它的规划发展应该站立在温州市的高度,做到既发挥自身的优势,又能协调温州市区其他行政区的发展。从上述国内突出的县域经济发展经验来看,不论是昆山还是太仓等地,政府所实行的对接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政策均对县域经济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引导作用,而且多届政府的政策具有稳定性和连贯性,提高了顶层设计的执行力。洞头新区应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台扶持政策,最大限度地激发出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外生动力作用。
5.3.2 交通一体化为产业一体化奠定基础
日本东京大都市圈周边的县域地区以及上海周边的县域地区在发展的历程中,交通一体化都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尽管交通一体化并非融入一体化进程的充分条件,确实很关键的必要条件,有时候甚至是决定区域间差异的关键因素。
通过案例分析发现,苏南县域地区融入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时间普遍早于浙北县域地区,参与产业分工和推动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时间也更早,与高速公路等交通网络的建设不无关系。浙北地区的嘉善、平湖、海盐等县域地区在区位条件上与昆山有很强的可比性,但与上海之间的交通一体化程度自“十一五”开始落后于昆山和太仓等地。通过对比浙北的平湖市(县级市)以及苏南的太仓市(县级市)在十年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发现两地的绝对差距自 2005 年以来显着拉大,而该时期也是沈海高速太仓段建成通车的时期。
5.3.3 产业一体化是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
对于中心城市周边的城郊型县域地区而言,与中心城市的产业一体化分工是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方式。昆山的发展经验对其他中心城市郊区型县域而言具有很强的借鉴性。分析昆山的发展历程发现,加快产业尤其是工业发展步伐可以显着地带动县域经济的起步。洞头新区要抓住历史发展的机遇,推动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向国家重点扶持的新型战略产业发展。重点发展产业集群,政府应积极引导,将同行业或相关的企业聚集在一起。发挥产业集群的效应,优化产业结构。为此,洞头新区应该在梳理自身资源能力基础的情况下,明晰未来一段时间的产业定位,并从产业链条出发,进一步找准招商方向,加快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第一章绪论一选题依据和意义。(一)选题依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尤其是近几年,一直保持着高速的增长。但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矛盾和问题,比如环境污染、能源消耗过大、产业结构不合理、区域发展不平衡等。其中最受人关注...
第2章区域经济差异及相关理论2.1区域经济差异的相关概念。2.1.1区域的概念。目前为止,经济学中对区域的定义尚未统一。美国区域经济学家艾德加M胡佛指出,如果把区域看成一个整体可以对研究人员所需处理的数据和事件进行很大程度上的降低,这样就可...
在经济增长过程中,服务业的作用和影响逐渐由弱变强,并最终占据主导地位,目前世界上发达经济体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大多在70%以上。与农业和工业不同,服务业部门不仅对经济增长的产值方面的贡献会越来越大,而且对经济增长的劳动力就业方面的影响也会越来...
在有关区域经济问题的研究中,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是区域间的空间相关性,几乎所有的空间数据都具有空间依赖性或空间自相关的特征.近年来在研究中国经济的问题时,学者们也考虑了空间自相关和空间异质性,如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大陆省级区域工业全要...
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等系列国家战略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区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极大地改善了经济社会发展面貌,但由于区域间经济基础、资源禀赋等方面的差异,区域经济不平衡问题依旧突出。...
一、引言在国内国际市场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低成本优势逐渐丧失,原有发展模式难以为继的大背景下,我国很多企业开始探索和寻找新的业务领域,开发新产品和新市场,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提高技术创新绩效是企业的当务之急。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技...
结论本文通过对吉林省棚户区改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棚户区改造是一个长期、复杂的问题,既涉及到政府部门的认知水平和法规、政策的制定,又涉及到社会学、人口学、经济学、城市规划等多个方面,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时间、精力以...
1营口市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1.1一、二、三产业的比例结构不合理2012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8.8:57.4:33.8.第三产业仅占GDP的33.8%,比重偏小,第二产业占GDP的57.4%,比重偏大,且工业内部结构不合理,重工业比重过大。产业结构低度化,第三产...
农业产业化是西部欠发达地区农业发展的新机制,是解决当前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的现实选择,而龙头企业的发展直接影响农业产业化的整体效能,同时也是区域农业经济进一步提升的基础,它的众多特点与功能吸引了许多学者的关注。如:王学林从契约理论角...
第4章雾霾污染与产业结构的空间效应分析4.1数据来源我国2012年2月29日通过了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新标准中首次增设了对于颗粒物(直径小于2.5微米)的浓度限值,此标准的正式生效日期为2016年1月1日,所以对于雾霾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