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汽车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理论概述以及两者之间的关联分析
第一节 产业集群的相关理论。
产业集群理论是 20 世纪 20 年代西方的一种理论,它是美国哈弗商学院的学者麦克尔·波特创立的。麦克尔·波特的主要观点是在某个特定产业内部,依靠社会分工与合作关系建立起不同规模的、相互弥补的机构和组织,这些机构和组织通过生产某种特定类型的产品而聚集到一起,从而产生了一种新的经济组织形式。
我们可以从产业结构角度来看待这一问题,产业集群事实上是基于某种产品的上下游产业的延伸,是一种具有进步意义的产业结构调整。如果从企业的组织角度来看,产业集群则是在某一个特定的区域内某个企业向一体化发展的一个阶段。
把两个角度相互结合起来,产业集群就是某种产业以及该产业的上下游产业聚集到一起,共同发展的一个过程。在产业集群的过程中,由于集群内部各个企业之间相互依存,并为统一的产品服务,因此产业集群内部在成本方面具有一定优势,这种优势有利于这个产业集群提高整体经济效益,从而帮助产业集群内部各个企业提升经济利益以及自身的竞争实力,有利于战胜产业集群外部的同质企业。另一方面,我们从产业集群的微观角度来看,企业在一体化的过程之中可以在产业集群内部寻求到相对低廉的内部交易,而无需使用高昂的外部交易,以此来降低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的成本问题。与此同时,在企业一体化的过程中可以增强各个企业的销量稳定性,并且在多个方面产生竞争优势,比如价格、渠道等等,还可以帮助产业集群内部各个企业掌握更加丰富的市场相关资讯和帮助企业快速进行扩张,这些优势都促进了产业集群的形成。
一、产业集群及其基本特征。
产业集群是在一个特定的区域里,一些企业与单位具有竞争合作关系,彼此在地理位置上集中,并且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的这样一个群体组织。产业集群在特征方面具有七大特征。第一,大多数的企业都是以同一种产业或者其他相关产业为主的;第二,产业集群内部企业都会为某种特定的商品进行服务,只不过在为商品服务的过程中各自的分工略有区别。第三,通过产业集群内部形成内部购买力,降低产业集群内部生产成本。第四,产业集群中的多数企业都属于中小企业,其无法和大企业单独竞争,但形成产业集群之后将以一个整体企业状态出现,这种状态在竞争过程中更具优势。第五,产业集群形成后具有集群销售特征,在逐步的发展过程中容易产生技术创新,并更加适应市场发展环境。第六,在产业集群的形成过程当中,一般都是从自身起步,在逐步发展过程中将产生龙头企业,并进一步扩大集群规模,当规模达到一定程度之后,政府会参与扶持,帮助培养产业集群取得更大的发展前景;第七,产业集群具有明显的学习效应,学习的效果一般是以裂变式扩张。以上七点则是产业集群的基本特征.
二、产业集群的类型。
这里主要从两个方面来阐述产业集群的类型。根据产业集群的性质,产业集群大致可以分成三种类型:第一种即传统类型产业集群,在这种类型的产业集群中往往依靠传统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一般来说纺织、轻工艺、服装制造等行业。这些中小型企业聚集到产业集群之中,形成一个庞大的、具有相互关联的集群模式。对于这种类型的产业集群而言,劳动分工细致、专业程度高、组织网络发达是其共性。我们熟知的意大利特色产业区就属于传统产业集群。第二种产业集群则属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一般需要依托在知名大学或科研机构附近,具有大量尖端的科研实力才能形成。在这种类型产业集群中主要是依靠高新技术合作,在产业集群内部会形成强大的创新意识,企业间不断进行的技术合作和成功共享将帮助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不断壮大。我们熟知的美国硅谷则是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代表。第三种类型则是资本与技术结合的产业集群。
这种产业集群主要是依靠大量的资本注入,在拥有充分的资本之后最新技术开始在产业集群内部实现更多应用,而这些技术的应用将大大提高生产效率,从而为产业集群的发展作出更多的贡献。我们熟知的日本大田就是一个以资本和技术相互结合的产业集群。对于不同的产业集群都拥有着各自的优势所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与高新技术产业相比传统类型产业更需要聚集到一处。在全世界范围来看,高新技术产业拥有更多集群模式,国家政府对于高新产业的支持在客观上也帮助了产业集群内部企业不断壮大。
除了依据产业的性质进行集群划分之外,根据产业的组织结构我们同样可以将产业集群分成两种类型,即大中企业共生型和小企业群生型。在现实生活之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规模庞大、竞争力较强的企业周围会形成诸多为之提供配套服务的中小企业,这些中小企业通过为大企业提供相关配套服务而生存,与大企业形成一个高效互助、协调发展的产业集群。除了这种共生型产业集群之外,小企业群生型产业集群也十分常见,由众多小企业根据分工不同而形成有效的整体,这些小企业通过单独个体的累积形成一个互补且竞争力较强的产业集群。
三、产业集群形成的理论分析。
根据产业集群的不同类型,形成原因也是不一样的。一般传统型的产业集群主要是自发造成的,在依托自下而上的市场力量,中小企业会自动聚集在一起,在形成集群之后,其总体竞争力会逐步增强,从而也吸引更多同质企业加入到集群之中,在这种产业集群形成过程中市场经济占据主导作用。反观其他两种产业集群,资源的存在无疑成为产生产业集群形成的主要原因,分布在资源周围建立相关企业、单位,从成本角度更符合利益需求,因此大部分企业会自发围绕资源成为产业集群。除以上两种之外,还存在一种特殊的形成原因,即政策驱动形成,在国家政策的驱使之下,一些从事与政策有关的企业会聚集一处,即方便国家管理,也增加企业利益,比如近期开放的上海自贸区就是由于政策趋势而形成的产业集群。
第二节 区域经济增长理论。
区域经济增长理论是指生产资源在一定空间、区域内优化配置和组合,以获取最大量的产出,在生产资源有限的前提之下,以最优组合的形式来尽可能多的产出。这种优化组合的最佳方式将确保区域经济增长。
区域经济增长理论主要包括均衡增长理论、非均衡增长理论和新增长理论。
均衡经济增长理论主要是指在不发达的地区存在着生产和消费水平相互一致的情况,都处于较低的水平,如果想实现这些地区的区域经济增长就需要打破这种经济格局,从而才能促使整个区域经济增长.而非均衡经济增长理论则是指不发达的地区存在着生产和消费水平相互一致的情况,在现有经济能力之下无法促使经济全面性增长,就需要以一部分经济带动另一部分经济取得增长,使一些部门的经济先增长起来,然后帮助整个区域经济取得增长。最后则是新经济增长理论,它是指知识水平在经济增长中作用巨大,投资趋势向高科技领域越来越倾向,高水平人力资源已经成为区域增长中最为重要的部分。
第三节 产业集群与经济增长的关联关系。
产业集群和区域经济增长存在关联关系,一方面区域经济的发展是产业集群的基本条件,而另一方面产业集群通过自身的乘数效应、知识溢出、要素的集聚和对交易效率的提升来不断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
一、区域经济发展是产业集群发展的基础。
区域经济是产业集群发展的先决条件,只有在区域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才能生成产业集群成长的土壤,当区域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原有的经济形势无法满足区域增长需求,区域经济迫切需要一种全新形式帮助区域快速发展,因此,产业集群拥有了生存与发展的环境。从另一方面来看,产业集群内部企业也愿意选择经济相对发达、资源相对充分的区域成立企业,并逐渐向产业集群进化,因此,产业集群的发展要靠区域经济的发展,它是产业集群发展的根本基础。
二、产业集群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新形式。
首先,产业集群能够促进和提升生产效率,从而能够降低交易成本。同一规模的企业大量存在于某一区域之中,从而形成经济效益,这种经济效益的提升是其他形式无法比拟的。其次,产业集群可以增强区域创新功能。创新不是单个企业的创新行为,它需要大量的信息,通过与外界的交流,许多企业在信息交互相同的地区更为发达,因此,企业的创新也越来越快,只有不断的创新,区域经济才能更好的发展。再次,产业集群对于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有着重要影响。产业集群中企业内部竞争与合作促使产业集群拥有分工和协作,这种互动性的关联对于经济发展意义重大,这种特性也区别于一般产业特性,使整个产业集群具备整体竞争力,有利于培养出产业集群整体品牌形象,因此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崭新形式.与此同时,品牌优势的建立将使消费者对于整个区域有了重新认识,这种集中性、群体效益将帮助区域经济树立独特品牌形象。最后,产业集群能够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从而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这种产业结构调整将促进区域内劳动力人口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之间的转换,帮助更多人寻求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从而稳定区域形式,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增长起到的促进作用是以前任何产业无法达到的,因此,产业集群是区域经济发展一种新形式。
三、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区域经济的发展对于产业集群来说不可或缺,产业集群的出现,则又促进了区域经济快速发展。首先,产业集群的内部企业具有成本优势,内部企业可以互相分工协作,从而降低生产以及交易成本,在这一方面能够提升区域经济的产业竞争力。其次,集群内可以取得规模经济长期的影响,提高生产效率以及区域整体产品质量,让市场的需求增加,因此可以形成规模效应,其形成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十分有作用。再次,产业集群内部企业持续创新能力提升,不仅能通过创新为企业本身带来利益,也能为所属区域带来利益,保持创新性的良性循环可以促使区域经济在长期阶段持续增长。与此同时,产业集群还将增强区域核心竞争能力,产业集群内部企业通过彼此之间竞争淘汰弱势企业,保存强势企业,是企业本身成为区域竞争的核心部分,随着集群系统的优势和区域竞争优势的整体协调,将大大提高能力。最后,产业集群能够加速城市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产业集群对于城市现代化加速具有重要作用,国内当前正处于工业化发展加速时期,其必将大大加速城市化进程,而区域经济发展布局的重要形式就是产业集群。我们可以看出产业集群的建立对区域经济增长有拉动作用,使得区域城市化速度加快。综上所述,产业集群的发展对于区域经济的高速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章绪论一选题依据和意义。(一)选题依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尤其是近几年,一直保持着高速的增长。但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矛盾和问题,比如环境污染、能源消耗过大、产业结构不合理、区域发展不平衡等。其中最受人关注...
第2章区域经济差异及相关理论2.1区域经济差异的相关概念。2.1.1区域的概念。目前为止,经济学中对区域的定义尚未统一。美国区域经济学家艾德加M胡佛指出,如果把区域看成一个整体可以对研究人员所需处理的数据和事件进行很大程度上的降低,这样就可...
在经济增长过程中,服务业的作用和影响逐渐由弱变强,并最终占据主导地位,目前世界上发达经济体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大多在70%以上。与农业和工业不同,服务业部门不仅对经济增长的产值方面的贡献会越来越大,而且对经济增长的劳动力就业方面的影响也会越来...
在有关区域经济问题的研究中,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是区域间的空间相关性,几乎所有的空间数据都具有空间依赖性或空间自相关的特征.近年来在研究中国经济的问题时,学者们也考虑了空间自相关和空间异质性,如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大陆省级区域工业全要...
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等系列国家战略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区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极大地改善了经济社会发展面貌,但由于区域间经济基础、资源禀赋等方面的差异,区域经济不平衡问题依旧突出。...
一、引言在国内国际市场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低成本优势逐渐丧失,原有发展模式难以为继的大背景下,我国很多企业开始探索和寻找新的业务领域,开发新产品和新市场,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提高技术创新绩效是企业的当务之急。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技...
结论本文通过对吉林省棚户区改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棚户区改造是一个长期、复杂的问题,既涉及到政府部门的认知水平和法规、政策的制定,又涉及到社会学、人口学、经济学、城市规划等多个方面,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时间、精力以...
1营口市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1.1一、二、三产业的比例结构不合理2012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8.8:57.4:33.8.第三产业仅占GDP的33.8%,比重偏小,第二产业占GDP的57.4%,比重偏大,且工业内部结构不合理,重工业比重过大。产业结构低度化,第三产...
农业产业化是西部欠发达地区农业发展的新机制,是解决当前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的现实选择,而龙头企业的发展直接影响农业产业化的整体效能,同时也是区域农业经济进一步提升的基础,它的众多特点与功能吸引了许多学者的关注。如:王学林从契约理论角...
第4章雾霾污染与产业结构的空间效应分析4.1数据来源我国2012年2月29日通过了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新标准中首次增设了对于颗粒物(直径小于2.5微米)的浓度限值,此标准的正式生效日期为2016年1月1日,所以对于雾霾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