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
信息化条件下国家税务局内部控制机制探析
【导论】
信息技术下国税税务系统内控机制分析导论
【第二章】
政府部门内部控制相关基础理论
【第三章】
国外内部控制机制建设情况及启示
【4.1 - 4.3】河北国税内部控制信息化发展背景
【4.4 4.5】
河北国税税收管理内控系统
【第五章】
税务系统内部控制的问题及完善思考
【结束语/参考文献】
当前国税局内部控制问题研究结束语与参考文献
第4章税务系统内部控制机制建设
4.1案例背景
笔者选择河北省国家税务局作为研究案例,主要基于几点考虑:第一,河北省国税是国内税务信息化和内控系统推广的处于较领先的地位,它的经验具有示范意义;第二,河北省国家税务局近年来在全系统先后组织了作风纪律整顿、改进作风和内部控制活动,在党风廉政建设中有比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内部控制观念得到了众多干部职工的认可;第三,河北国税的内部控制已经一定的基础,并已经取得初步成效;第四,笔者从2006年起一直在河北省国家税务局信息中心负责项目开发管理,参与开发了税收管理员平台、内外网门户网站、税源管理平台、税收管理内控系统等软件,拥有较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及相关材料,从而保证了实证研究的过程中更加深入、真实、客观。
河北省局目前已建成一个覆盖省、市、县(区)局和税务分局4级共771个节点的综合通信平台。主要指标:省、市级骨干网10+10兆SDH双线路接入;市、县(区)级网4+4兆SDH双线路接入;税务分局均为2兆SDH.
一、基础设施建设和主要硬件装备
1、省局五楼机房建于2002年,面积约650平米。2008年自筹资金并报请总局立项批准,历时一年,新建了一楼机房。新机房建筑面积1233㎡(含地下二层电池室156㎡)。新旧机房有机结合,共同组成了全省国税系统的网络和数据中心,基本满足了总局金税三期的技术要求及未来几年内全省信息化的发展需要。新机房建设完成后,五楼机房主要作为局机关大楼的局域网中心、纳税人网上报税中心,并部署着部分业务应用系统。全省市、县(区)局均建有专用的计算机房,其建筑面积和防火、防雷、防静电等安全措施都达到了总局有关建设标准。
2、累计投入达3亿多元,全省在用小(中)型机42台,存储与备份设备7台,服务器910台,核心交换机235台,核心路由器566台,应用交换机6台,安全设备53台,PC机约25000台(实现了税收管理员人手一机),笔记本电脑约2150台,打印机约11000台。
二、安全技术保障
技术方面包括:在总局推行的系统和全省网上申报纳税综合服务平台上布署网络版瑞星防病毒系统、入侵检测系统、防火墙、漏洞扫描等系统;管理方面建立了定期报告制度,做到了职责到人、实时监测、定期漏洞扫描、安全系统数据定期备份等。
三、应用系统
据对部分市局统计,目前运行的各类软件约有70个。其中:总局项目41个,其中业务类19个,行政管理类12个,安全管理类8个,其它2个;省局项目17个,包括:外部信息采集与数据交换平台(含税库银联网),计算机类设备管理系统、税源管理平台、CTAIS运维网站、国地税工商质检部门企业基础信息共享系统、河北国税内部网站、河北国税门户网站、稽查案件统计系统、机关互联网防病毒管理系统、网上认证系统、网上报税系统、短信报税系统、省局机房监控管理、机关局域网管理维护、机关互联网管理维护、综合纳税服务平台网络监控管理、税收管理智能支持系统;财政部、地方党委、政府及市局项目14个。全省国税视频会议系统目前已经覆盖全省所有县(区),实现了省、市、县区三级视频会议系统。
四、河北国税信息化建设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应用
信息化建设是河北国税局提升税收管理水平,加强对税收执法权和行政管理权进行监督的迫切需要。为了更好地落实总局精神,高举科技防腐的大旗,依托核心业务系统开发了许多科技防腐的系统软件,主要有:
1、河北国税系统门户网站
按照统一的标准体系、安全认证和内容管理的原则,我局成功实现了“一个门户、一个技术支撑平台、两个应用平台、五个外网应用、五个内网应用和三个运行管理”的河北国税系统门户网站的一期建设,构建了集税收宣传、信息传播、资源查询、税务咨询、网上办公、网上办税等于一体的“网上河北国税”.
2、河北国税计算机类设备管理系统
在计算机类设备划归信息中心管理后,我省采用信息化手段,在全国率先实现全省计算机类设备统一规范管理。管理由过去的无序管理变为有序管理,由结果管理变为流程与结果并重的管理,由宏观管理变为微观(精细化)管理;在信息化资金投入上,减少了盲目性增强了计划性;在设备配备上,避免了随意性增强了针对性;同时对设备运行状况、售后服务和设备选型做到了心中有数。
3、税源管理平台
依托综合征管软件和相关税收管理系统,搭建了基于省局集中的以税收管理员工作任务为中心,以实现税源监控和为纳税人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为目的。2008年又对该平台拓展升级,构建了税源管理平台,从而更好地实现了预警告示、协调联动、规避风险和决策指导。
4.2河北国税内部控制信息化发展背景
4.2.1税务系统内部控制发展历程
十八大要求干部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习总书记在中纪委二次全会上提出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①从有效防范税务系统廉政风险的新需要总体来讲,税务系统内控机制建设目前经历了“三步走”+“深化”四个阶段。
启动阶段:总局机关率先推行部门内控机制。2009 年初,内控机制在国家税务总局机关内部开始推行,2009 年 4 月,国家税务总局正式下发《关于加强部门内控机制建设的通知》稳步开展国税系统内控机制建设。
扩展阶段:省级国税机关开展部门内控机制建设工作。在 2010 年全国税务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中,总局提出进一步在各省级税务机关大力推行内控机制建设。
广泛开展:市县级税务机关全面推进。2011 年全国税务系统党风廉政会上总局相关领导提出要求:在内控机制建设过程中必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按照中央“制度+科技”的要求,借鉴省局已经研究开发试行内控信息系统的经验,实现以控为主,防控结合。
深化发展阶段:不断深化内控机制建设(2012-至今)。2012 年初,总局党组研究制定了《进一步深化内控机制建设加强廉政风险防控的意见》,各级税务机关均要将执法监督工作当做重中之重,平衡协调征管业务优化和执法监督工作之间的关系,力争实现风险防控、岗责配置及信息系统开发应用同步开展,使税收执法权有序、规范施行。以上各种做法充分表明,各级领导和部门日益重视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对推进廉政防控体系的力度越来越大。
4.2.2河北国税内控机制建设情况
河北省国税局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深化部门内控机制建设的部署和要求,全面推进内控机制建设为重点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工作,先后制定了《河北省国家税务局机关内控机制建设工作方案》和《河北省国家税务局关于进一步深化内控机制建设工作的意见》等政策方案,并在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推进内控机制全面建设。
(一)梳理权力事项。各部门均应根据机构改革后工作职责产生的变化,按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文件等对本部门的权力事项,特别是税收业务审批管理权等较为敏感的事项进行整理并进行分别登记,确保权力行使的责任可以明确到岗到人。
(二)全面排查风险。一是相关业务人员认真排查可能风险,经分析研究后确定风险点。二是对风险进行分类,明确风险的类别和风险的级别,确定控制的重点,明确各部门在风险管理中的责任。三是分析论证风险产生原因、影响的要素以及如何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从而实现风险的有效防范、控制和化解。
(三)完善岗责体系。1.明确岗位设置。根据人力资源状况和机构改革要求,按照优化资源配置的原则科学合理确定岗位。2.优化工作流程。根据岗位设置情况,按照分权制衡、过程控制、简化程序、注重效率的原则和权力配置科学、界限明确、行使依法、运行公开的要求优化工作流程,明确各岗位在处理有关业务时所具有的权力和责任,规范各项工作运转的规程,实现权力、岗位、责任、制度的有机结合,形成完备的权责体系和规范的业务运转流程。3.制定岗位手册。明确每个岗位的要求,主要内容应包括定岗位素质能力要求,重点解决需要什么知识结构和能力类型问题,使之成为培训的导向;主要工作职责(包括业务工作职责、监督职责等),使之成为问责的导向;主要工作标准,重点解决“怎么做和做到什么程度”的问题,使之成为工作数量和质量的考核导向;主要风险,重点解决“做的过程中可能有什么风险”的问题,使之成为防范化解的导向;主要工作纪律,重点解决“应遵守哪些纪律”的问题,使之成为规范行为的导向。4.建立和完善预警指标。根据排查出的风险点,设置预警指标,以信息化手段为依托,建立和完善包括风险信息采集、分析评估、结果运用等内容的预警工作制度。5.建立和完善责任追究制度。综合各项责任追究制度,形成科学有效的责任追究制度和问责制度。
(四)推进权力网上运行。通过推进权力网上运行,将执法过程转换成信息数据处理的过程,保证运行程序的严谨性,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减少执法的随意性,形成软件系统控权的制约机制。
4.2.3内控机制建设中信息化的必然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已经深入国税系统的整个工作流程中,在全省内控机制建设的不断推进的形势下,内控机制建设中信息化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但是在传统条件下推行内控机制建设存在一些问题难以解决,一是实际工作中内控机制执行不到位。在传统条件下,内控机制往往是纸面上的规定制度,与实际工作联系不紧密。相关人员处于各种不同的原因,在完成具体工作室时容易忽略相关规定,不按照内控机制的要求进行操作,使内控机制等规定成为一纸空文。二是监管责任落实不到位。在传统条件下,当上级机关需要监督核查内控机制建设情况或者追究责任、落实到人时,内控机制运行过程中的相关资料和数据都分散的存放在各个单位,不能对相关事项办理过程记录追踪,往往存在经手人过多、条理不清证据不足等问题,甚至最终无法真正追查到相关责任人。三是内控机制相关制度调整存在一定滞后性。内控机制建设是持续改进,不断优化的过程,但在传统模式下,往往是出现问题后才对现有机制进行调整和优化,虽然能避免问题继续发生达到亡羊补牢的作用,但问题往往已经造成了一定的损失,无法提前预防问题的发生。
(二)税务系统的内部执法风险日益增大。河北国税曾经在2012年针对税收执法和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全省国税系统开展了历时七个多月的作风纪律整顿活动,对158名干部给予了党纪政纪处分,44名干部给予了免职处理。这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从根本上减少问题,保证税务系统的廉洁高效,只有从制度层面上建立长效机制,将权利关到制度的笼子里,通过信息化技术落实内控机制的相关要求才能防范问题的发生。
(三)税务系统业务信息化程度高,必须将内控机制建设与日常工作紧密结合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税务系统是一个信息化程度最高的政府部门之一,绝大部分业务已经实现信息化管理,而现有税收管理信息系统偏重于对于业务登记以及审批等流程性、事务性的记载,缺少风险预警和防控功能的。中央要求在反腐倡廉建设突出“制度+科技”的地位,所以在内控机制建设的过程中,必须依托信息技术,有效防范廉政风险和执法风险。
(四)正确指导基层税务干部日常工作的必然要求。随着依法行政工作的不断深化以及《税收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的颁布实施,对执法工作提出更高要求,基层广大税务干部对平安执法有迫切的要求,要平台、要帮助、要支撑。深化内控机制建设以内控信息化手段为保护干部提供技术支撑,正确指导税务干部按照税收政策规定开展工作,有效地避免“干的工作越多的人,被追究责任的风险就越大”、“犯低级执法错误”等现象发生,内控防风险系统的研发顺应了广大基层干部的愿望,是改进作风、服务基层的具体体现。
4.3税务系统内部控制的概念和内容
4.3.1税务系统内部控制的概念
税务系统内部控制就是由各级国税部门的领导班子干部、机关各部门及其税务干部组成,形成内生的制约力的管理机制,总体思路是全面总结经验,创新理念并以信息化应用为依托从源头和机制上防范廉政风险和执法风险。
4.3.2税务系统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
针对税务系统点多、面广、线长、层级多,执法要求高、廉政风险大、有效预防难的实际,借鉴内部控制的先进理念,有效防控风险,提高管理效能,从源头上防止腐败,着力提升预防腐败能力和依法行政水平,在设计和执行的过程中遵循了如下基本原则:一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二是突出重点,统筹推进。三是防控结合,强化管理。四是改革创新,持续完善。
4.3.3税务系统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
税务系统内部控制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七个方面。
(一)科学配置权力,就是以权力制衡为核心,以职能部门为主体,全面梳理,根据不同的用权方式和特点,采取多种方式优化权力配置结构,增强用权和工作分工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二)排查廉政风险,通过采取岗位人员自查,关联部门及人员互查,整体全面排查等多重方法,围绕重大决策事项,重要人事任免,重点工程建设和大额资金的使用等权利比较集中的关键事项、涉税审批、税务稽查以及一线税收执法等问题多发、易发的重点岗位、发票管理、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管理中,制度缺陷和薄弱环节,对执法和廉政风险进行全方位的查找和辨识,为有效的、有针对性的制定防控措施提供准确信息。
(三)规范工作流程,在部门之间、岗位之间以及层级之间相互制约,让权力在科学设置的程序中规范运行。
(四)完善岗责体系,按照权力运行流程,严格规范操作流程,界定岗位责任,完善岗责体系,进一步将岗位职、责落实到每个人,实现权力、制度、责任和岗位的有效结合。
(五)健全制度规范,就是围绕权力清理、风险排查、流程优化和岗责完善过程中,以制度的形式定下来,使各项权力运行有章可循,有据可查,有责可问。
(六)实施动态管理,就是说内部控制机制建立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动态的,开放的,不是封闭的,一劳永逸的。动态管理需要以公开透明促进内控机制的落实。公开非常重要,否则干部职工不知道在干什么,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可能就不知道如何监督。
(七)开展目标考核,建立目标考核机制,将内控机制建设工作落实情况作为考核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情况的重要指标和项目进行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