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同等学力硕士论文 > 教育学硕士论文 >

提升农民工就业培训水平的政策建议与论文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3-28 共5702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第1部分 商丘市农民工就业培训相关问题研究
第2部分 农民工就业培训研究导论
第3部分 商丘市农民工就业培训现状
第4部分 农民工就业培训需求的模型分析
第5部分 农民工就业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第6部分 提升农民工就业培训水平的政策建议与论文参考文献

展开更多

  第五章 提升农民工就业培训水平的政策建议

  基于上一章对农民工就业培训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政府作为就业培训的管理者和供给方之一,需要能够认清现在的组织情况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而农民工作为就业培训中的需求方,通过对其需求和意愿的分析,使得未来的培训更加有针对性,更好地服务于农民工。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得到了一些有用的结论,并据此提出了以下几方面相关政策建议。

  5.1 完善政策保障体系

  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弱化,通过提高劳动力素质,提升农民工的专业技能,进一步将其转化为拥有过硬技术的专业化人才,已经成为我国不得不面临的一个艰难而长期的现实问题。农民工就业培训作为一项提高农村人力资本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提升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有效途径。同时,对我国进城务工人员进行一定的就业培训,也能对我国已经长期存在的二元经济结构失衡状况起到非常积极连锁效应。在此背景下,通过进一步完善政策保障体系,营造良好的培训环境,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重点工程。

  首先,通过对劳动合同的进一步规范,维护农民工的合法劳动权益。农民工大多法律意识淡薄,在培训中虽然有关于法律的培训,但未能够从根本上扭转农民工的观念。

  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劳动合同,不仅能够明确劳资双方在合同期以内的权利与义务,还可以促使相应企业加大对雇佣农民工的培训投资,而且还能够降低农民工的培训投资风险,从而提高农民工参与培训对的意愿。其次,通过推行户籍制度改革,进一步消除城乡户籍差异的体制性障碍。由于户籍制度的存在,户口、身份成为提供服务的先决性条件,这样一来,农民工同样的培训往往得不到公平的就业机会和就业待遇,打压了农民公告参与培训的热情。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农民工的培训意愿,必须深化改革户籍制度。最后,通过更加深入的完善其他相关政策、法律和法规,并加强相应的宣传教育,进一步为农民工就业培训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从而提升农民工培训的效率与质量。

  5.2 构建长效培训机制

  政府在整个技能培训中起着支柱性的作用,通过对农民工进行合理的引导,根据相应的政策制定相应的培训办法,并实施培训方案,保障农民工培训的顺利开展。但与此同时,随着商丘市经济环境的变化,失地农民转化为市民、农村居民大量地迁移到城市居住,农民工对培训的诉求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而目前关于农民工培训的相关政策大多比较滞后,在适应性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有鉴于此,这里提出以下几点可供相关部门参考的政策建议,用以构建长期有效的培训机制。

  第一,加强政府对农民工就业培训管理的制度建设。目前政府在农民工就业培训方面虽然出台了一些管理措施和办法,但是存在管理松散、资金投入不足、管理观念淡薄的问题。若想要将农民工就业培训持续的发展下去,就需要重新审视目前的制度情况,解决好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问题,更多地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到农村人力资本的建设中来,此外还可以尝试使用区域间补偿的办法解决管理培训的外部性问题。

  第二,在进一步加大政府相关投入的同时提升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有必要提高对农民工培训问题的认识水平,视其为利国利民的公益性事业,通过设立农民工技能培训专项基金增加相应的财政投入。按照培训科目、培训时间与培训目的对不同的培训项目进行分类,并根据市场定价原则进一步确定各类培训项目的补贴额度,然后将各项补贴分配到相应的培训机构中去。此外,按照技能培训的一般阶段,将补贴金额划分为两部分分别用于培训后补贴和转移就业后补贴两部分进行发放。通过采取这种分阶段地考核和补贴方式,能够使得补贴经费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最后,在直接对农民工培训进行经济补贴之外,针对农村居民较差的信息获取和搜集能力,加大对相关培训项目的宣传力度,力争使更多的农民在培训中获益。

  第三、引入长效机制,保障农民工培训能够持续稳定地推进。目前,我国政府虽然在农民工就业培训方面推行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与措施,但由于在管理层面、资金应用层面、制度观念层面等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直接导致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资金利用效率不高、政策观念较为淡薄等关键问题。因此,如果想要得到农民工培训能够长期稳定地开展下去,就必须重新审视当前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引入一个长期有效的政策机制,引导和协调各部门间的沟通与联系,从而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到农民工培训中去,为提升我国农村居民人力资本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

  第四,加强实地调研与数据分析,实时掌握农民工培训的最新动态。只有与时俱进地了解农民工培训的最新动态,政府才能对症下药,制定出合情合理的政策措施。因此,相关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农民工培训的需求与意愿进行调研与分析,掌握实时动态,及时对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予以解决,从而能够及时地为农民工和相应的培训机构提供资金上和技术上的援助。

  5.3 整合培训资源

  由于农民工培训体系不够健全,我国专门类技术人才的供应依然较为紧张。近年来,一些沿海省市出现了严重的劳动力紧缺现象,这一紧张形势在我市表现得也较为突出。

  要想解决这一问题,我市应进一步加快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通过政府的引导,以及学校与企业的对接等多渠道的“政校企”合作的农民工培训体系,提升农民工参加培训的意愿及积极性。

  具体来看,首先,应该通过教育培训资源的整合,充分发挥专业技能培训学校、农业技能培训学校、各县市党校、职业技术学校等相关培训机构的作用;其次,进一步完善和扩充新的技能培训机构,扩大职业技术教育培训的规模,以满足和适应社会发展进程对新型技术的需要和人力资源短缺的现状;再者,强化强实习基地的建设力度,提高教条件和教学质量;另外,加强培训机构与用人单位之间的联系,依托优势企业,通过生产与教育培训之间的紧密结合,组织行业或企业技术能手深入到技能培训中去,来提高农民工培训后的就业质量和实际操作能力;最后,建立标准化的教育培训资质评审制度,严格控制教育培训的教学质量,是农民工真正能够通过技能而掌握一技之长,从而通过这一教育培训体系的构建形成一个良性的教育循环。此外,还可以借鉴一些地区推行的“菜单”培训办法,首先对全市农村劳动力资源进行调查统计,并通过组织政府和企业的相关工作人员进村入户,使得农民与企业在双向选择的基础上,开展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定点和流动相结合的职业技能培训模式。这样,一方面能够将农民工所需要的技术和技能送上家门,另一方面,还能够为有针对性地为用人单位补充人力资源。

  5.4 促进灵活办学

  由于农民工从事的具有多样化和多层次等特点,同时用人单位对农民工的要求又有很大不同。因此,对于农民工的就业培训应该具有教育培训形式多样化,对农民工个体文化程度和自身素质进行层次区分,教学方法应该遵循多元化的总体思路,教学内容应该具有即学即用的基本特征,使农民工能够通过就业培训提升自身技能水平,进而谋求更好的工作,增加劳动所得,提高生活质量。此外,相关政府部门、人才市场、就业协会和用人单位等部门和组织应该积极努力,形成一个“量入产出、量身定制、立竿见影”的高效农民工技能培训机制。具体来看,我市农民工培训管理中应该注重以下几方面突出特点:

  首先,农民工就业培训符合社会需求多样化的特点。由于社会对农民工的需求不仅仅体现在量上,同时还对农民工的工种种类具有很大需求。可以看出,目前农民工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从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建设到丰富多彩的旅游和服务业,从美味可口的餐饮美食到万紫千红的手工业生产,再从最简单辛苦的道路保洁到精密复杂的电子产品制造,处处都能看到农民工的身影。社会对农民工的需求也不再是单一不变的,社会需要不同的农民工掌握不同的专业技能,因此对农民工的培训也应该遵循多样化原则,这样不但能够培训处掌握不饿能够技能的劳动力,为社会发展提供新鲜血液,同时也能够使农民工更加容易地找到一份合适工作。此外,针对农民工闲余时间的不确定性,也要相应地制定灵活多样的教学时间和教学方式,借助媒体、函授、休息日、八小时之外等多种形式展开教学,提升技能培训的效率和质量。

  其次,针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要有层次划分,不能一锅端。虽然农民工的整体文化素质在社会中处在中下游位置,但是农民工群体中不乏一些综合素质较高之人,更有一些农民工理解力和学习力远远高出常人。如果采用一般的一锅端形式的教学培训,只会顾前不顾后,一些人很可能已经熟练掌握了课上讲授的某项技能,但某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农民朋友很可能还不解其意。因此,教学之初首先要对农民工进行基本能力进行调查,根据农民工自身情况对其进行层次划分,然后施以不同的教学进度和难易度。此外对农民工进行个体情况的调查还能根据从中获取的信息,例如:兴趣爱好、知识基础、已有技术水平等特征,对其进行初步的职业规划,推荐到不同的专业技术培训班中,以此来提高农民工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再者,引导多元化的办学模式,拓宽农民工就业培训的选择面。由于经济社会发展对农民工的需求具有多元化特征,而单一的培训机构和培训模式往往无法满足社会需要。因此,相关部门应该通过鼓励、补偿、奖励的政策措施的制定,提高用人企业和外缘培训机构在农民工培训中发挥的作用,提倡多元化的教育培训主体和培训模式。这样不仅能够拓宽农民工培训后的就业渠道,还能进一步提升教学培训与实际生产需要之间的联系,从而降低农民工培训后的就业难度。

  最后,洞悉市场变化,提升教学内容的实用化水平。通过政府领衔主导的年度市场调研,发现市场对各类人才需求的新变化,并及时将这一信息传递到各培训组织和机构中去,从而进一步提高技能培训的针对性,不落后于市场。此外,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也不能过于拘泥于已有的培训方案和课本,应该不断地发现已有技术中新的变化和改进,并及时应用到技能培训中去。这样一来,农民工所掌握的技能就不至于脱节于社会技术的进步和快速发展,也不至于“未出校门就落后于社会”。
 

  参考文献

  杨晶.“民工荒”背景下农民工劳动和就业保障的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2,23(4).

  张桂春.构建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体系途径探析[J].对外经贸,2012,(4).

  薛莲.农民工教育培训的新探索[J].中外企业文化,2012,(5).

  张胜军.基于成人学习特点的农民工培训教学策略[J].成人教育,2012,(13).

  王良.经济转型中的农民工问题探析[J].鲁东大学学报,2012,29(3).

  长子中.当前农民工流动就业特点及趋势分析[J].广东经济,2012,(3).

  钟在明.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与供需调查[J].调研世界,2012,(4).

  李晓静.农民工就业出路的思考[J].社会学研究,2012,(2).

  韩永廷.浅析农民工就业的影响因素和对策措施[J].蚌埠党校学报,2009,(1).

  赵秀玲.关于进城农民工培训问题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8).

  付殿方,陈军伟,申亚伟.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J].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5).

  陆学艺.农民工问题要从根本上治理[J].特区理论与实践,2003,(7).

  刘玉辉,李多全.高度重视农民工培训问题[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3,(5).

  邵静野.当前农民工进城务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2,(5).

  殷晓清.农民工就业模式对就业迁移的影响[J].人口研究,2001,(3).

  周运清,王培刚.农民工进城方式选择及职业流动特点研究[J].青年研究,2002,(9).

  王小和,张艳.农民工进城就业状况分析与对策探讨[J].农村经济,2006,(2).

  张竺鹏.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发展现状与实施对策[J].职教论坛,2005,(28).

  叶引娇.农民工培训的实然分析和应然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6,(8).

  杨燕.农民工培训问题研究[J].理论建设,2006,(4).

  何建斌,高荣耀,张会敏.农民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J].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9).

  雷世平,姜群英.农民工培训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农业教育,2005,(1).

  吴慧燕.农民工生存状况及培训政策探析[J].职业教育研究,2005,(12).

  Fei C.H & Rains G.A 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J].1961,(9).

  Todaro M.P.A Model of Labor Miigrantion and Urban Unemployment in Less Development[J]. Countries,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69,(3).

  Lucas R E. On the mechanic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J].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1988,(22).

  Philip Lewis and Adrian Thornhill. The Evaluation of the Training: An Organizational Culture[J]. Approach.Journal of European Industrial Training, 1994,(8):25-32.

  雷世平.特点·问题·措施----对农民工培训工作的深层思考[J].理论研究,2994,(3).

  韩永江.当前农民工培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路径[J].中国培训,2006,(12).

  李延增.农民工继续教育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4,(1).

  张社梅,王征兵.构建农民职业培训支撑体系[J].中国农业教育,2005,(4).

  付吉元,蒋立杰.关于农民工培训问题的思考[J].河北企业,2007,(1).

  吴淑芳.结合实际选好农民工培训内容[J].中国培训,2006,(7).

  柳娥.农民工培训机制浅探[J].农村经济,2007,(3).

  韩秋黎,石伟平,王家祥.农民工培训问题调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

  李强.当前我国城市化和流动人口的几个理论问题[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2,(l).
 

  致        谢

  衷心地祝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80 年华诞,祝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越办越好,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栋梁之材!

  我的硕士论文的选题、开题和写作过程中,都得到导师杨学军教授的指导。在和杨老师的探讨中,不仅仅是获得了进行论文写作的思路,还提高了独立思考和写作的能力。

  老师对我在学业上的教诲和在生活工作上的榜样,将使我在未来人生的道路上受益无穷。在此,向尊敬的老师和帮助我的同学们表示诚挚的感谢!

  在完成《商丘市农民工就业培训研究》的过程中,我通过学校的电子期刊系统下载了大量的文献进行阅读,并结合自身的本职工作积极了解商丘市农民工就业培训的现状和问题,在此期间获益良多,对给予我帮助的领导和商丘市及各县、区同行们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此外,我还要对我的家人在我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理解和支持道声谢谢!他们对我的支持是我不断在学术上前进的源动力,也是我顺利完成学业的保障。

  最后,由于本人对农民工问题的研究水平有限,论文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还请专家们批评指正、不吝赐教,帮助我在农民工就业培训的研究方面取得更大的进步。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教育学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