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国内外有关团体心理辅导的研究综述
1.3.1 団体心理辅导的概念
团体心理辅导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由清华大学的樊富珉教授引入中国,并在 1996年主编了国内第一本关于团体心理辅导的着作《团体咨询的理论与实践》⑨.团体心理辅导(又称小组咨询、群体咨询、集体咨询、团体咨询)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咨询形式,通过团体成员间的人际互动,促使成员在交往过程中通过仔细观察、用心体验、认真学习,从而帮助团体成员认识自我、接纳他人,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人际关系,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心理辅导方式;(樊富珉,2005)莫雷(2003)“认为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情景下提供心理指导的一种咨询形式,通过共同商讨、引导,解决成员共同的发展问题或共有的心理问题”;“徐西森(2003)认为团体心理辅导是指运用团体动力学的技能,由受过专业训练的领导者,通过专业训练的技巧和方法,协助成员获得有关的信息,形成团体的共识和目标,以建立正确的认知观念和健康的态度行为”⑩.综合上述观点, 本研究认为团体心理辅导是指团体领导者根据团体理论,利用团体动力,通过有目的的团体活动促使成员获得关注此时此刻的内心感受,从而获得感悟和体验,促使成员改进行为,澄清观念,改善情绪。
1.3.2 团体辅导理论取向类型
在众多的心理理论流派中,影响最大的有个人中心疗法、行为主义疗法、认知-行为疗法、精神分析疗法等。团体心理辅导根据理论基础不同可以分为:
a.以人为中心团体心理辅导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倡导并首创的团体辅导方法,它的理论基础是罗杰斯的个人中心疗法理论。理论核心:“积极倡导发挥人的潜能,关注人的积极面,充分肯定人的尊严和价值,达到自我实现。他认为,只要建立有效的咨询关系,人们不需要咨询师的直接干预就能解决自己的问题,朝着自我引导的方向发展,从而实现自助。”因此,团体心理辅导中领导者与成员、成员之间建立融洽、信任的关系,营造温暖、信任、真诚、尊重的团体氛围是团体辅导效能最大发挥的关键因素。本研究使用积极视角下的团体心理辅导,其实质的理论核心就是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心理理论,即关注成员自身的积极品质,发挥其潜能,用积极的力量战胜消极心态,从而实现自我成长。
b.认知-行为疗法团体心理辅导认知-行为团体心理辅导是指在团体的情境下,将行为疗法和认知疗法相结合,帮助团体成员产生认知、情感、态度、行为的改变。认知-行为疗法认为,个体的心理障碍和行为问题产生于错误的思维方式以及对现实的错误感知。因此,只有帮助个体学会认识并且改善不合理的信念、价值观、归因方式等认知过程,才有可能改变不适应的行为。
艾利斯认为,使人们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不是某个诱发性事件的本身,而是人们对事件的不合理、不恰当的解释和评价。要改变不适应的行为,首先要改变不合理的信念,通过与不合理信念辩论等技术,改善心理适应。
c.行为主义团体心理辅导行为主义观点认为:“在团体行为咨询和治疗中,团体是训练和学习的场所。团体为成员提供更多的机会以提示和激励成员改变不适应的行为,学习新行为。团体成员实施新行为而得到强化不仅来自于领导者,也来自于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社会环境的强化作用比个别行为治疗更有效。”行为主义团体心理辅导常用的技术有:认知重构、系统脱敏、放松训练、角色扮演、示范法、强化等,行为主义强调通过学习和训练提高团体成员的自我控制能力,进而通过行为调节、情绪控制来矫正异常行为。
d.精神分析团体心理辅导精神分析团体心理辅导是将精神分析的理论、原则、方法应用于团体成员的一种形式。其目的在于揭示团体中每个成员的核心冲突,使之上升到意识层面,以此促进成员的自我了解,认识和领悟自己被压抑的种种冲动和愿望,最终消除症状,较好地适应和处理各种生活情境和挑战。精神分析团体心理辅导常使用的技术有:释梦、分析阻抗、揭示移情和反移情、自由联想等。沃尔夫(Wolf)首次将精神分析原理和技术应用于团体心理辅导中,他认为每个团体成员的反应都反映了他们早期家庭中的动力关系。(许荻枫,2010))有效而及时地解除团体成员对自由沟通与交流的抗拒和防御心理是团体领导者最关键的技能。因为团体心理辅导的基本环节是引导成员尽可能坦率和不加防御地同团体的其他成员或领导者实现思想与情感上的相互作用。在成员们的相互沟通或交往中观察到移情作用、投射作用,鼓励成员们互相解释行为,处理个人和团体的抗拒作用。
此外,在国内的团体心理辅导的研究中,团体与心理学理论的结合比较广泛,种类主要包括:积极心理取向的团体心理辅导、焦点解决取向生涯团体心理辅导、认知行为团体、认知领悟团体、理性情绪疗法团体心理辅导、焦点解决系统式团体心理辅导、沙盘游戏团体、叙事取向团体心理辅导、音乐团体心理辅导、萨提亚模式团体心理辅导等。
团体心理辅导的研究对象 80%是大学生,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提高个体幸福感,改善大学生活质量。综合文献来看,随着团体心理辅导理论与实践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其研究内容也不断发生变化,从过去的自我成长、人际交往、情绪情感问题、开始向多领域扩展,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针对高校大学生群体,团体心理辅导主要运用于自信心训练、新生入学适应、情绪管理、时间管理、职业生涯规划、认识自我、人际关系,特别是社交等,团体心理辅导能够有效地引导、协助个体成长,实现各种发展目标,帮助个体合理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适应问题,因此,团体心理辅导逐步成为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20 世纪 60 年代后,在西方国家以及我国港台地区,以心理治疗与咨询理论为基础的团体辅导与训练的实践快速发展,并取得较为显着的效果[65].
1.3.3 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自信心干预的优势
团体心理辅导称为“神奇的圆圈”,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每个人都有归属的需要,这个圆圈可以为成员提供安全感和归属感,通过属于某个团体这种需求可以部分地得到满足,成员经常彼此认同,然后感到自己是整体的一部分。在有限的时间内,成员通过讨论、游戏、体验等一系列互动取得良好的疗效,由【美】Irvin D.Yalom 着 团体心理治疗-理论与实践中提到的疗效因子--普遍性,即当团体内成员感到自己与别人的相似之处并且与人分享自己最深层的忧虑时,伴随而来的宣泄以及来自他人的完全接纳,都使成员获益颇多。首先,他人的存在对自己就像一面“镜子”,这面“镜子”让成员认识到有不少人和自己具有相同的处境,有助于消除他们的自卑感与孤独感;其次,这面“镜子”也为成员提供了改善适应行为的榜样,利于他们从多个角度认识自己,增强自身发展的信心与勇气,团体成员间的反馈有助于他们行为的改变。团体辅导提供给成员丰富的接受反馈的机会,较之个别情景的反馈,团体的反映更具冲击力,多个成员的相同的看法或反映可形成一定的团体压力,促使成员改变不正确的观念,改善自己的行为。最后,团体辅导为来访者提供了更为典型的社会现实环境,更易于将辅导产生的效果转移到实际的生活中去。
1.3.4 积极视角下团体心理辅导概念
在团体情境下,运用积极心理治疗的理念和技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成员在温暖、安全、尊重的团体氛围下,建立积极认知、感受积极情绪体验、形成积极人际关系,发展积极行为,提升其主观幸福感、自信、乐观、智慧、心流体验、创造力、生命意义等积极品质。
1.4 问题提出
自信心作为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格结构中起着驱动作用,影响着整个人格的健全发展。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以及社会不断施加给大学生的高要求、高期望,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长期的不正确认知,不良情绪,不正确的比较,以及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大学生心理受挫的几率增加,自信心严重不足,形成自卑的消极心态,甚至自杀,对他们的成长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积极心理学的蓬勃发展是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由消极逐渐转向积极的重要原因。但目前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高校心理健康研究操作性不强,主要集中于理论探讨层面。团体心理辅导方面的研究比较丰富,但从辅导的类型来看,积极视角下的团体心理辅导相关研究比较薄弱。鉴于以上研究,本研究将积极心理学理念与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有效结合,关注成员积极品质、个性潜能,从而塑造积极心态,提升大学生自信心。
1.5 研究意义
1.5.1 理论意义
我国目前有关自信心的实证研究主要是关于自信心的影响因素、自信心的发展特点以及自信心的性别差异。本研究将积极心理学理论与团体心理辅导相结合,不仅扩展了自信心和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内容,而且有助于扩大积极心理理论与技术的应用范围。
1.5.2 实践意义
本研究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出发,结合自信心和团体心理辅导的相关理论,拟探讨出一套提高大学生自信心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案,为当代大学生塑造积极心态,提高自信心提供实践性指导。
第五章引入教学与效果评价以上已经说明将中国传统文化引入技工院校德育教学中的必要性,那么具体应该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技工院校的德育教学中,以提高德育教学的实效性,从而使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自觉增加道德文化修养,笔者结合本人工作和本校实际...
第六章对民办高校以学养学发展模式的未来展望一、民办高校以学养学模式的发展走向选择在我国高等教育市场进入买方市场之后,高校之间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在竞争中不适应市场环境的高校就有可能被淘汰。我国以学养学民办高校由于起步晚、政策环境不良等原...
第三章小学生慈善教育的现状调查。3.1小学生的问卷调查。3.1.1问卷实施的基本情况。笔者选取了无锡市两所小学五年级和六年级共232名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了小学生慈善心现状的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226份。围绕小学生是否具有基本的慈善心和对不...
第二章芬兰高中不分年级制的课程设置。一种教育组织形式的变革不是它自身独立的变革,而是关系到整个教育系统的变革。夸美纽斯提出班级授课制的同时,便在《大教学论》一书中详细阐述了班级授课制实施的整套措施。同样的道理,不分年级制要想成为与班级授...
随着电子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熊孩子”这一负面儿童形象得到了广泛传播,网络大众的暴力话语更是随着负面儿童形象的传播逐渐成为“熊孩子”形象的衍生品,这无疑给现代儿童观念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
第一章导论1.1选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中职德育教育职业化是指在中职德育教育中以职业化导向为根本要求,以培养职业道德为核心,以塑造职业人格为根本目标,从而最大程度实现中职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而职业化是为了达到职业要求具备的素质和追求成...
四、美国大学医学院通识教育启示在高等教育中加强通识教育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医学教育应该是医学专业教育和医学通识教育的结合,缺少医学通识教育的医学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这种教育既不利于培养医学高素质的人才,也不利于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我们既需要...
第二章多元化教学评价理念的内涵多元化是当代学术研究中广泛使用的一个7^语。通常是指一个组织或系统中,多种成份的共存及其相互作用。多元化意味着差异性和互补性。人们一般认为多元化是有益的。多元化经常被用来分析文化现象,因此有了多元文化这一概念。...
第四章芬兰高中不分年级制的评价机制。一、评价目标。根据芬兰普通高中学校法案的规定,学生评价旨在指导和鼓励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技能。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工作的评估将会以各种形式进行。(普通高中学校法案,629,第17(1))①实质上,学生的...
第二章文献综述。2.1国外教师研究现状。早在1908年,国外学者就对教师成为研究者这一概念给予了大量的关注,博克汉姆曾在《教师的研究》中提出应把研究当成一种态度,而并非某一具体领域。他所持的研究观点及对教师职业的深刻剖析,给当时的教育界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