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同等学力硕士论文 > 教育学硕士论文 >

小学班主任孙老师专业发展的描述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7-15 共5417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二) 孙老师专业发展的描述
  
  1. 职业认同感强,严于律己但工作热情低
  
  我们学校有个规定,语文老师都要当班主任。我到学校报道时,学校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当面告诉我说,你来教一年级,并且担任某个班的班主任。当时的心情没什么特别的,因为大学的时候就知道语文老师要当班主任。我觉得班主任应该是对学生有直接影响的一位老师,他比其他任课老师都要重要。现在与之前相比没什么变化,仍然觉得班主任很重要,班主任工作也非常重要。

  孙老师是南京市 N 小学一年级的班主任,本科毕业之后就在该学校任教。学校安排孙老师担任班主任,这是她意料之中的事情,觉得应顺其自然地接受。

  我多是服从学校领导指挥,按制度办事。因为现在的学生都比较有自己的想法。家长呢,也对教育学生有自己的想法。而且,现在的很多家长都是觉得只要小孩过得快乐 就行,不在乎他们的学习成绩怎样,学习是好是坏。服从学校领导指挥,按制度办事,这样应该是最安全,家长最没有意见的。所以我一直是坚持这样做,在这方面没有太大的变化。

  孙老师遵从校领导的指挥,这样可以使学生快乐、令家长和学校满意。她觉得一味坚持自己的教育想法是有风险的。

  当问及工作初期是否热爱“班主任”时,孙老师很果断的告诉我不热爱。因为当班主任特别的累。刚开始接班一年级的时候,要每天都在班上,心累身体也累。一年级的学生刚进学校不适应制度化的管理,特别不好管,我又没有耐心。当班主任的第一年,压力很大,总想吃东西,足足胖了十多斤,属于压力型肥胖。我基本每天都要给我妈打电话,然后说我不干了,不干了,我要回家。

  我妈总说别人能行,你怎么就不行。在我妈的鼓励下我咬牙坚持着。

  一年级的学生给孙老师带来极大困扰,他们没有高年级学生的自律,又不喜欢约束自由,很多活动需要在班主任的指导下进行,这加大了新任班主任的工作难度,造成孙老师的精神疲劳。精神疲劳是由于恶劣精神刺激或过大精神压力所引起的消极心态,主要表现为:精神焦虑、情绪抑郁、意志消沉和失眠多梦、无精打采、烦躁易怒、食欲不振、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出现这些心理现象后,孙老师通过向家人诉说排解内心的苦闷,家人的鼓励与支持,使她重新燃起战胜困难的勇气。

  现在没有当初那么厌恶了,觉得当班主任比其他任课老师有更多的锻炼。而且,和小孩儿的感情更深,跟他们接触久了,觉得孩子们挺可爱的。现在想想那时的压力主要是因为工作不适应,校长经常找我谈话,说我的板书不规正,我班的孩子太活泼。因为我是新老师,隔三差五地要来我班里听课。总之我每时每刻都要绷紧神经,稍不留神,校长就找上门来了。

  魏书生老师在教育生涯中曾多次请求当班主任,他说身为老师却不能当班主任是一大遗憾,当班主任会带来很多与任课老师不同的教育感受,把学生当作天使,就会像生活在天堂里。孙老师的思想转变是对魏书生教育思想的最好说明,也是其个人在班主任专业信念方面的巨大提升。

  校长是孙老师工作压力的来源之一,他对所有教师一视同仁,甚至对新任教师、新任班主任的要求更为严格,经常进行巡班观察,这样压抑紧张的工作气氛不利于班主任发挥能动性和自主性。

  我还是蛮注意自己在学生面前的形象的,包括语言、行为、表情。因为觉得班主任会对孩子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尤其是你的语言和行为。现在与之前相比,我应该是越来越注重了。因为发现孩子会模仿你的一切,教师要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孙老师很注重教师的榜样作用并且严于律己,努力把最好的一面展示给学生。

  刚接班时我对学生是非常严格的。治理班级的方法主要是两方面,严格和慈爱。现在孩子比较大了,上二年级了,对他们的要求仍然很严格,但是态度有了很大改变,比之前温柔许多。一年级的时候我都有意保持严肃的表情,时刻提醒自己不能笑,如果对他们笑,学生就不会怕你也就不听话。经过一年的锤炼,孩子们大致摸清了我的性格脾气了。

  孙老师首先严格要求学生,树立起班主任威信,然后慢慢增加对学生的慈爱之心,严慈并施,使学生获得存在感和归属感。然而,仅仅依赖严厉的态度和严格的要求树立班主任威信是否有不妥,这是值得深究的问题。

  2. 认为理论知识的实用性小,在反思中成长
  
  孙老师有一篇文章《静待花开》,里面是这样写的:刚工作的第一年,做事会很着急,没有学会如何与学生沟通。记得有一次,我发了很大的火,可是发完火之后,学生仍然不理解我为什么会发火。后来,看到一段话,觉得说的特别有道理。老师会在什么情况下发火呢?当你对目前的状况无法处理,没有办法的时候,你只能通过发火来解决问题。

  孙老师遇到问题不知如何解决,手足无措只能发火,后来在阅读中反思教育行为,深刻领悟到发脾气是于事无补的耗费,班主任要学会忍耐和控制情绪,理性处理教育问题。

  小学生和成年人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有时候不能适应他们的思维方式,跟学生沟通起来存在障碍,遇到问题学生找不到合适的解决方法,会有任课老师与家长之间发生矛盾,这些都是我要面临的难题,处理起来难度很大。

  遇到问题时没想过书本理论或者很少想到,因为感觉书里面的知识没用。我多是向其他有经验的老师请教。现在有了新问题还是多请教多学习多看书,比如徐瑞平的《心平气和的一年级》。

  作为老师和大人,我们很容易会对孩子有精神上的暴力,不听孩子们的解释。

  记得有一次,有一个小朋友的作业没有写,我上来就先批评了他一顿。后来,课间孩子们跟我说,他昨天生病没有来。我才记得他妈妈跟我请假的,工作太忙,已经把这件事忘到九霄云外去了。孩子在开始的时候是企图向我解释的,可是我毫不留情地打断了他的话。我们凭着我们道德上和年龄上的优势,而忽略了孩子们即使再小,他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我们不能凌驾在他们之上。所以,以后要认真地听取孩子们的解释,耐心地等待他们组织自己的语言,将他们的内心展露在我们的眼前。而不是用粗暴的语言打断他们,让他们再也不敢向我们解释,这是老师的悲哀。

  孙老师没有理清事实就对学生妄加批评,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孩子犯错的时候,给他们一个解释的机会,不是简单的责备批评而让孩子生活在班主任权威的阴影下。爱的深层次是理解和尊重。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27]

  孙老师后来在日记中检讨、反思,以此督促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班主任。

  3. 专业能力变化小,缺乏科学系统的管理模式
  
  一开始,按照学校要求,根据学校安排的固定主题确定我班班会主题。现在的班会活动不怎么举办了。一般都是在学生出现问题后,利用语文课或其他课程进行教育。

  我希望每个小朋友都是诚实的,建立讲诚信的这样一个班集体。然后大家都比较有幽默感。塑造不怕挫折,遇到困难善于调侃自己的品格。我觉得比较像我个人的性格吧。现在,我感觉孩子们好像慢慢的有一点具备这样的品质了。

  班主任是教育的组织者,孙老师将自身经验、性格品质融入教育,试图打破传统经验、规范对教育的束缚,形成独特的教育风格。

  刚开始时好像没怎么制定班级规章制度,就是对孩子提出诚实、诚信的要求。

  在开家长会的时候跟家长交代清楚,班级里面某些事情是不允许做的。然后再跟孩子强调,主要包括行为习惯:比如说下课的时候不能跑,不能撒谎,学习要仔细预习、复习,字要认真写。我认为如果对孩子的要求过多,他们可能会记不住,不如在重要的几项要求上反复强调,这样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形成习惯了。现在和之前相比差不多,没有太大变化。

  孙老师觉得诚实守信是人的重要本质,她在学习、生活、纪律方面对学生提出了要求,但是较为零散。孙老师没有制定系统的班级规章制度,此方面进步较小。

  我一般是安排男生和女生交叉坐一,这样可以实现性格互补。平时要求孩子们保持教室干净整洁,爱护桌椅,其他的美化教室方面没有过多强调。现在都不怎么治理班级环境了。因为没有那么多的精力,之前在这一块耗费的精力也比较少。

  孙老师认为教室只要干净整齐就可以,没有必要过分装饰美化,这一想法欠缺有待提升。

  我一直都是让学生投票选举来选拔和更换班干部,按照票数的高低来选拔,对每个孩子都公平。另外班里经常会发生一些突发情况,比如有的小孩受伤或者是被撞了,那就要赶紧把他带到卫生室去看看,然后立马通知家长,卫生室如果解决不了的话,就请家长及时带到医院去。今天一个小孩的额头被另一个小孩划破了,当时我不知道,孩子们没有告诉我。放学之后,家长带着孩子来找我,而且呢,家长非常生气愤怒。这个时候,我们肯定要先关心小孩受伤疼不疼,到底是什么样的事情。不能只听家长和这个小孩的片面之词,然后让家长把心里的火发泄出来。我还要在家长面前夸夸这个小孩,说他表现不错。最后再跟另一个小孩来具体了解这件事情究竟是怎样的。

  孙老师调动学生参与班集体建设,由学生投票选举班干部,尊重学生的选举权,面对突发事件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尊重家长的前提下巧妙地处理矛盾。

  学期末写评语都是围绕学生的学习、习惯还有行为方式。我们学校还要求填班主任工作手册,有工作计划、德育计划、开展活动、学生品德评定等,这些一般都是在学期末的时候再补充,只是为了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因为平时太忙了。

  计划是达成目标的依据,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它指引班主任开展教育活动。孙老师却把计划放在了学期末,只是为了例行公事,并没有认真思考如何具体开展班级工作。

  刚任班主任的时候,批评比较多,表扬比较少,现在反过来了。可能跟心态和关注点不同有关吧,之前总觉得孩子淘气,这做得不好,那儿做得不对,对孩子不够宽容。久而久之,我发现自己长期在做的一门工作就是在从孩子身上找毛病,然后指出来让孩子改掉,这样的工作模式让自己很不开心。于是,我开始关注孩子身上的闪光点。给遵守纪律的同学盖花盖心,完成作业好的同学奖励他免写一次,或者是给他们发奖品。

  孙老师发现先前“替孩子找缺点”的工作模式降低了职业幸福感,她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正确,并找出问题的症结,把关注点转向“发现孩子的闪光点”.这一改变使学生开始萌生出如何获得表扬的想法,而不再是怎样逃避惩罚。

  每天都会与任课老师沟通,家长的话,他们不找我我就不找他们,基本上是这样的沟通方式。与任课老师还有学生家长一般都是当面沟通。沟通内容主要是围绕小孩上课表现怎么样啊,有没有专心听讲啊,淘不淘气。现在的沟通好像比那个时候要少了。

  刚带班时,孙老师经常与家长沟通,随着彼此深入了解,沟通的频率减少,沟通的话题也开始集中。

  有时候会就班级里发生的事和自己的教育实践写写反思日记,但是好像不怎么常写,谈不上什么反思与发展。不过写日记是有好处的。有一次我发了很大的火但是学生不理解,后来我想想是不是问题没有问清楚,提的问题是不是超过了他们的理解范围。通常这样一反问,会发现很多时候是自己的问题。以后在发火前要多问自己几个问题,对每一个孩子都要有耐心。

  孙老师认为写日记可以帮助理清教育问题,反思自身教育行为,对进一步开展教育活动有重要意义,可是有时力不从心难以坚持。

  4. 有过反思与总结,但不能持之以恒
  
  孙老师平时喜欢看文学方面的书籍,担任班主任后阅读了许多教育书籍,经常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偶尔会观看教育视频,写写反思日记,下面这段节选自孙老师的日记:作为一名新手老师,很容易包办孩子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某些事情。尤其是作为低年级的班主任,有的时候孩子们觉得事情很难或者自己讲解很费事,我会代替他们来做某些事。看完了这段视频,我觉得实现从保姆型到促进型的转变,要做到以下几点:

  1.理解何谓促进型。促进型提供学习资源,促进学习气氛,使学生知道如何学习。所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教给孩子如何学而不是满堂灌,教给孩子思考,而不是直接告诉孩子答案。

  2.不要凡事包办。老师举的垃圾袋的例子给我很大启发。班主任不是冲在第一线,而是孩子们的最后阵地。当孩子提出问题时,老师不要急于给孩子答案,而是让孩子自己思考如何解决问题。给孩子思考问题的空间,而不是出现问题之后,老师立刻给他们方式,这样老师就永远是保姆的角色。

  3.要有耐心。低年级的孩子刚入学,对很多问题都无法理解,更要求我们不能因为嫌麻烦就凡事包办,也不能因为孩子不能理解就干脆代替孩子来做某些事。要给孩子充足的时间去尝试,不能急躁,静待花开。

  4.对孩子要有信心。孩子们的智慧不容小觑,只要对他们有信心,他们绝对会交给老师们一个满意的答案。当孩子们在没做好之前,千万不要就此放弃,而要相信他们是有能力做好的。

  5.适当时候给予指导即可。当孩子在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时,教师不要直接包办,给予适当的指导,观察效果,再与讨论。

  孙老师在观看教育视频后,认识到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围绕教师如何实现从保姆型到促进型的转变,写出了几点思考,主要包括给孩子思考的时间、不能凡事包办、对孩子要有耐心信心、做孩子的引导者。孙老师的日记篇幅不多,主要是因为工作忙碌再加上自身懒惰,难以做到持之以恒。

  学校刚开始的时候会给我们组织班主任专业培训。刚工作的第一年是每两个星期就会有一次讲座,还有师傅结对,告诉你应该怎么做。我们要做的就是沟通,向前辈请教。区里面有组织给新老师讲授班主任经验的讲座或者怎么上课的方法,讲座多是由区里面比较优秀的老师讲的。参加这些讲座让我收获很多。

  孙老师积极参加优秀班主任讲座,主动向前辈请教,积累了丰富的知识经验并将其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小学班主任工作论文班主任论文小学班主任论文
返回:教育学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