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研究设计与实施
(一) 概念界定
1. 新任班主任班主任作为一种教育角色,他的出现是与班级授课制联系在一起的,没有班级就不会有班主任。“班级授课制的萌芽可上溯到古罗马的教育家、演说家昆体良,他认为教学可以用同样大小的声音传达给全体学生。无论多少听众,每个人一定能全部听清楚。”[15]
班级授课制是由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明确提出来的,他设想将学生分成几个班级,有固定的教室、固定的教材以及固定的上下课时间。他还设想从学生中选出组长,以便能帮助班主任教师。这可以看做是班主任工作及其教育角色的最早萌芽。
我国首先采用分班授课这种教学形式的是 1862 年的京师同文馆,“虽然其管理对象为同文馆全体学生,但其职责与班主任已有许多相同之处”[16].经历了清政府的教育实践改革,五四运动以及民国初年的教育活动,班主任被不同时期赋予不同的名称和意义。但直到“1934 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老解放区的教育实践中,开始使用班主任这一名称。”[17]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借鉴苏联经验,于“1952年颁发《小学暂行规程(草案)》和《中学暂行规程(草案)》,其中规定:小学各个班级采取教师责任制,各设班主任一人.中学以班级为教学单位……由校长从各班级中选聘出一名老师作为该班班主任。自此,在小学和中学普遍设立班主任。”[18]
本论文的研究对象为从事班主任工作时间较短的小学新任班主任。为了研究的准确性,笔者在这里将新任班主任界定为参加班主任工作的时间为一至三年,同时从事教师工作的时间低于三年,为避免城乡学校及教师发展条件产生的研究误差,将研究区域限制在城市学校。这一时期的班主任由于刚踏上班主任工作岗位,由学生变为任课教师,又从任课教师变成班主任,角色的转换及双重性造成班主任在专业适应及专业发展方面表现欠缺。角色的变化与交融使新任班主任心生困顿,影响自我认知,也会妨碍班主任专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选取处于本阶段的班主任作为研究对象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2. 小学班主任小学生是情绪、情感的体验者,他们的心理特征表现为:以具体思维为主,能够准确感知事物特征及其内在联系;注意力有限持续时间短,且多与自身兴趣、爱好相关;情绪不稳定,敏感而又脆弱;意志薄弱,行为的自主性差;可塑性强,具有极强的表现欲;重视成年人的评价,道德情感初步形成并付诸实践。
小学班主任面对的是这样一群具有多种发展可能的鲜活的生命体,尊重并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小学班主任开展教育的前提。这决定了小学班主任需准确定位角色,明确教育任务是在保证学生掌握文化知识的基础上,运用直观的方式传递道德思想,鼓励学生发展兴趣爱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对学生行为进行督促,为学生树立榜样示范,适时进行合理评价,满足学生的成就感。
3. 专业发展英国着名哲学家怀特海认为,“专业是一种行业,其活动有理论的根据,有科学实验的验证,并且能从理论分析与科学验证中积累知识来促进这个行业的活动。”专业是伴随社会分工产生的,社会分工越细,专业也就越多。这里的专业是一个社会学概念,可以理解为专门职业,“是指一群人经过专门教育或训练、具有独特的专门知识与技术、按照一定的专业标准从事活动和解决问题,促进社会生产进步并获得相应报酬和社会地位的专门职业。”[19]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归纳出专业的这样几个基本特征:第一,专业要有科学的理论依据。第二,专业有专门的知识、技术或技能。第三,专业不是与生俱来,需要后天努力学习。第四,专业必须对社会有益,能推动社会的进步。
“专业发展是指更新、提高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以改善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为目的的过程和活动。”[20]
专业发展即专业的发展,是指不断提升专业知识与能力,以科学的理论作依据,促进专业活动不断进步的过程,是指个人成为某种职业的专业人员并且在专业活动中具有越来越成熟作用的这样一个转变过程。专业发展有三个特征:其一,发展速度是缓慢的;其二,发展轨迹呈螺旋上升;其三,发展方向是科学的。
4. 班主任专业发展目前,学术界尚没有对班主任专业发展做出准确界定,笔者认为,班主任是从属于教师的特殊群体,所以班主任的专业发展可以借鉴教师专业发展的某些界定。霍伊尔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在教育生涯的每一个阶段,都能掌握教育教学实践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普勒韦纳和丽耶娜认为:“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是指教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提高,同时还包括教师身体的成长和心理素质的发展和完善。”[21]
叶澜在其着作中指出,“教师的专业成长指教师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化和丰富的过程。”[22]“班主任专业化是一种认识,也是一个永远追求的目标,是个体逐渐发展的过程,它引导、激励着班主任不懈追求。”[23]
班主任专业化是以教师专业化为基础,以专业的观念和要求对班主任进行选择、培养和使用的过程,“主要包括在职业道德上,从一般的道德要求向特殊的专业精神发展;在专业知识和能力上,从单一型向复合型发展;在劳动形态上,从经验型向创造型发展。”[24]
笔者认为班主任专业发展是推动班主任专业信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这一过程始于入岗前,以班主任自身为主,借助学校、社会辅助之力,并能根据教育现实和情境变化调整自身专业结构,实现班主任的可持续发展。
班主任专业化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这也是班主任专业化存在的状态。
(二)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质性研究中的个案研究法和文献研究法,并结合访谈法进行调查。
1. 研究方法的裁定首先,研究问题的需要是采用此种研究方法的主要原因。个案研究法是对某一个体、群体或组织,在一定时间内进行跟踪调查,可以通过文字、图片、影像、音频等手段来进行研究,深入挖掘其行为变化的一种研究方法。虽然手段方法不一,但是个案研究具有一定的共性,主要表现在:其一,个案研究是对某个具体事例的研究,即具体性;其二,个案研究有确定的研究对象;其三,个案研究具有深入性;最后,个案研究过程长。采用个案研究方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研究对象,有利于深入挖掘所要研究的问题,实现本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其次,作为一名研究者,要善于尝试各种不同的研究方法,掌握不同研究方法的要领是每个研究者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笔者作为一名研究生,在学术研究领域是一个新手,可以借此研究的机会和一线的班主任老师密切接触,真真切切地感受一线老师的教育状况,真实了解教育实务,同时发现自身的缺点,找出在运用研究方法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吸取经验教训,为将来更深入的研究和学习打下基础。
2. 研究对象的选择目前国家并未正式颁布小学班主任专业标准的文件,笔者在本研究中将《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作为选择研究对象的参考依据。
《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小学教师开展教育活动的基本规范,是引领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它明确了一名合格小学教师的道德坐标、知识坐标与能力坐标,对小学教师的基本素养和要求进行了细致、专业地梳理和规范。笔者在仔细研读的基础上,根据《专业标准》的要求拟选取两名发展程度较好的小学新任班主任,通过描述两名班主任的发展经历,比较二者的成长历程,总结成功性经验并找出困惑与不足,为小学新任班主任的专业发展指明方向。
笔者在烟台市 K 小学选取一名较优秀的班主任。李老师,性别女,本科就读烟台大学,研究生就读河海大学,学习英语专业,从事教育工作三年,班主任工作两年,现带小学三年级。这位老师是由校领导向我推荐的,虽然从事班主任工作的时间不长,但适应能力和发展能力较强,曾荣获校级先进班主任称号,选择这位老师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增强研究价值。
另外一名研究对象是南京市 N 小学的孙老师,性别女,毕业于南京晓庄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从事教育工作两年,班主任工作两年,现带小学一年级。笔者与孙老师关系密切,在平时的沟通交流中,笔者发现孙老师在工作中开始形成自身的教育风格,具有研究性。另外,沟通与配合是个案研究法面临的最大阻碍,孙老师同意在调查研究过程中,尽可能为笔者提供丰富信息,保证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
3. 资料的获取方法个案研究收集材料的方法有很多,本研究主要采纳两种方法,即文献资料收集法和访谈法。
(1) 文献法两名研究对象在工作期间都积累了丰富的资料,这些资料包括平时的教案、班会记录、课堂听课笔记、教学札记和个人日志等。笔者尽可能多地收集两位老师的相关资料,将本研究建立在对这些资料的分析与解读的基础之上。
(2) 访谈法围绕研究内容设计访谈提纲,对两位研究对象进行结构性访谈和非结构性访谈。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笔者无法与南京市 N 小学的孙老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因此,对孙老师的访谈大多是通过网络进行,使用视频或音频的方式。但在访谈过程中,笔者进行了录音,并就某些问题做了相关的笔录。笔者亲临烟台市 K 小学,与李老师进行面对面地沟通。深入李老师所带班级,感受真实的教育教学环境,观察教育现象,洞察教育问题。通过平时与孙老师和王老师的交谈和接触,笔者在不经意之间也获得了某些“显性”和“隐性”信息。
(三) 研究资料的收集与分析
研究资料的收集与分析是个案研究工作的关键。丰富的研究资料可以拓宽研究平台,增强研究的准确性,从某种意义上可以降低研究的难度。
1. 资料的收集为进行此次研究,笔者于 2014 年 4 月至 2014 年 10 月对两位班主任进行了跟踪访谈。
(1) 收集文献资料孙老师身处南京,她将工作期间的个人资料整理成电子版,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发送给我,在收到资料后,笔者分门别类地进行整理。笔者亲自前往烟台市 K 小学,表明来意后,李老师非常配合工作,将工作中的资料整理好交给我。
(2) 访谈笔者围绕研究内容,阅读了班主任及班主任专业发展相关方面的书籍,以理论为基础设计访谈提纲,将访谈提纲分为两个维度,维度之一是班主任专业发展的内容,维度之二是班主任专业发展的途径。班主任专业发展的内容包含专业信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个方面。班主任专业发展的途径主要是从班主任自身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进行划分。在每一具体层面上,通过设计 1 至 5 个有代表性的问题,获得两位新任班主任在专业发展变化方面的信息。
2.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笔者分别给两位班主任建立档案袋,将收集到的资料分别放入各自的档案袋里,避免混淆。按照所属类别不同,如教案、教学札记、工作笔记,将每位班主任的资料分门别类,便于查找和归析。认真研读所获资料,挖掘资料背后隐藏的信息,并做成笔录。
3. 资料的验证由于研究对象事先无准备,面对某些唐突的问题,思考可能不够深入和透彻,这就需要笔者对这类问题进行相关验证,确保研究的准确性。比如在对两位班主任进行跟踪访谈之后,对某些含糊不清的问题反复诘问,涉及到班主任行为表现方面的问题,可以通过调查学生来进行考证。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丰富和完善调查,使研究结果更严密。(四) 研究过程==经过长时间查阅资料、阅读书籍,在与导师反复商榷推敲后,笔者于 2013年 12 月确定了研究内容。2013 年 12 月 28 日论文开题结束后,进一步将论文题目确定为小学新任班主任专业发展的个案研究,确定研究方法采取个案研究法后就面临两方面的问题,第一是访谈提纲,第二是研究对象。一开始笔者设计的访谈提纲内容零散,缺少逻辑性,后来在阅读相关书籍和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将访谈提纲分为两个维度,分别是专业发展内容和专业发展途径,专业发展内容分为专业信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个层面。然后根据《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在每个层面里具体细化所要访谈的内容,专业信念分为职业的理解与认识、个人修养与行为,专业知识包含小学生发展知识和教育学知识,专业能力则包括组织与实施、激励与评价、协调与沟通、反思与发展。
2014 年 2 月笔者先后联系了自身比较熟悉的小学班主任孙老师,也经朋友介绍联系了两名新任班主任,但是考虑到这两位老师的专业发展状况及二位老师个人的参与意愿,并没有选择其作为研究对象。
2014 年 3 月导师与烟台市 K 小学校长联系,说明情况后学校校长推荐两名班主任。笔者与某小学校方联系后,与老师约定好时间,亲自到学校与两位班主任面谈,说明情况后首先向其了解两位老师的基本情况,包括学历、专业、所授科目、教龄等方面问题,尔后对其进行访谈并将访谈内容录音。在访谈过程中,努力突显两位老师的主体性地位,笔者并非以研究者角色出现,而是一名倾听者和协作者,否则势必会使两位老师产生某种心理定势,影响研究效度和可信度。访谈结束后,笔者希望这两位老师能多提供个人的工作资料、笔记、工作札记等,说明情况后两位老师欣然接受。在整理访谈内容和收集的资料时,笔者发现李老师提供的信息更丰富饱满,因此筛选出李老师作为另一名研究对象。
2014 年 5 月,笔者跟随老师深入烟台 K 小学进行实地调查,了解 K 小学的基本发展情况,专门旁听了李老师的课堂,记录李老师的课堂表现,对李老师的教育和教学风格有了大致的认识。关于李老师的信息还来源于校领导、同事、学生,笔者专门对李老师身边的人进行了调查。为获得更多资料、掌握李老师的发展动态,笔者坚持每月至少四次到烟台 K 小学进行实地考察,深入李老师的班主任生活。同时,经常与李老师在网络上交流也成为笔者与研究对象更好互动的一种方式。
孙老师身处南京,如何对她的教育活动、班级情况进行实时实地的考察是笔者所要面临的巨大障碍。这一阻碍的突破要来自孙老师的一条微信动态“漂亮的1室环境。这为笔者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孙老师拍了很多教室、学校、学生的照片,录制课堂视频、语音等等,为笔者快速开展研究提供了更生动、形象的资料。
第五章引入教学与效果评价以上已经说明将中国传统文化引入技工院校德育教学中的必要性,那么具体应该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技工院校的德育教学中,以提高德育教学的实效性,从而使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自觉增加道德文化修养,笔者结合本人工作和本校实际...
第六章对民办高校以学养学发展模式的未来展望一、民办高校以学养学模式的发展走向选择在我国高等教育市场进入买方市场之后,高校之间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在竞争中不适应市场环境的高校就有可能被淘汰。我国以学养学民办高校由于起步晚、政策环境不良等原...
第三章小学生慈善教育的现状调查。3.1小学生的问卷调查。3.1.1问卷实施的基本情况。笔者选取了无锡市两所小学五年级和六年级共232名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了小学生慈善心现状的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226份。围绕小学生是否具有基本的慈善心和对不...
第二章芬兰高中不分年级制的课程设置。一种教育组织形式的变革不是它自身独立的变革,而是关系到整个教育系统的变革。夸美纽斯提出班级授课制的同时,便在《大教学论》一书中详细阐述了班级授课制实施的整套措施。同样的道理,不分年级制要想成为与班级授...
随着电子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熊孩子”这一负面儿童形象得到了广泛传播,网络大众的暴力话语更是随着负面儿童形象的传播逐渐成为“熊孩子”形象的衍生品,这无疑给现代儿童观念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
第一章导论1.1选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中职德育教育职业化是指在中职德育教育中以职业化导向为根本要求,以培养职业道德为核心,以塑造职业人格为根本目标,从而最大程度实现中职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而职业化是为了达到职业要求具备的素质和追求成...
四、美国大学医学院通识教育启示在高等教育中加强通识教育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医学教育应该是医学专业教育和医学通识教育的结合,缺少医学通识教育的医学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这种教育既不利于培养医学高素质的人才,也不利于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我们既需要...
第二章多元化教学评价理念的内涵多元化是当代学术研究中广泛使用的一个7^语。通常是指一个组织或系统中,多种成份的共存及其相互作用。多元化意味着差异性和互补性。人们一般认为多元化是有益的。多元化经常被用来分析文化现象,因此有了多元文化这一概念。...
第四章芬兰高中不分年级制的评价机制。一、评价目标。根据芬兰普通高中学校法案的规定,学生评价旨在指导和鼓励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技能。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工作的评估将会以各种形式进行。(普通高中学校法案,629,第17(1))①实质上,学生的...
第二章文献综述。2.1国外教师研究现状。早在1908年,国外学者就对教师成为研究者这一概念给予了大量的关注,博克汉姆曾在《教师的研究》中提出应把研究当成一种态度,而并非某一具体领域。他所持的研究观点及对教师职业的深刻剖析,给当时的教育界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