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国内相关研究情况
通过现有文献资料的研究,笔者发现,国内有关教师实践能力的研究大多集中于三个方面:教师实践能力的构成、特点及培养途径。
1.关于教师实践能力构成的相关研究
在探讨教师实践能力的研究上,不同学者对教师能力的研究角度不同,因此,在教师实践能力的构成上也存在差异。
2.关于教师实践能力特点及培养的相关研究
探讨教师实践能力就不得不探讨教师实践能力的特点与培养,通过查阅文献,笔者发现,学者对教师实践能力的特点及其培养上也有不同看法。
戚万学、王夫艳基于对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本质的理解,提出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经验性、情境性、发展性及价值性,[10]95并从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维度出发,指出传统教师教育过于强调教师受限的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应关注教师自身发展与扩展性专业能力这一种新的思路。[4]76徐国财等人将教师实践能力的特点总结为五点,即实践性、动态稳定性、创新性、主观能动性、个体性,并从教师实践能力的三方面:教学实践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科研实践能力分别论述了如何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11]92郑晓菊通过对案例教学的特点、设计、实施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使师范生在实际课堂中通过分析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来提高实践能力。[12]
刘晓茜从调整新建本科师范院校的课程体系、增设教育类课程、丰富本科师范院校教学方法、培养方式多样化、加强实习环节、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等方面提高师范生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方法。[13]
我国教师教育的形式比较单一,在课程设置、实践环节等都缺乏改进与更新。随着世界教师教育的改革,我国也开始将目光放在职前教师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上,在探索新的培养模式上不断前行。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借鉴了美国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理念,与北京丰台和朝阳区的一些中小学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成为我国教师教育改革中一个新的生长点;西南大学致力于探究师范生的“顶岗支教实习模式”,关注职前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生成;[14]29-31河北师范大学开展的师范生实习支教工程实现了高师院校、师范生、农村基础教育与在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多方共赢。[15]
3.基于社会建构主义视角的教师实践能力研究
毛齐明在《教师有效学习的机制研究》一书中,从“社会文化--活动”的视角侧重探讨了如何改造和更新传统教师的学习方式,其“社会文化--活动”的理论主要依据维果茨基的历史文化理论,而作为社会建构主义的奠基人维果斯基,该理论的主要观点基本都由社会建构思想辐射而来,该书不仅对教师有效学习的机制提出了合理建议,同时对本研究提供了有利的借鉴与思考。
王锦化等人基于对社会建构主义学习观的理解,对教学、学习、教师的角色、同学们的角色和学员个人的角色五方面进行探讨,提出对我国教师继续教育教学改革的启示。[16]
麻彦坤论述了维果斯基社会建构论的思想,深入探讨了其在教学实践上的应用,即合作型课堂,并对合作型课堂的特征、师生角色、人际互动及课堂模式做了具体阐述。
武晓燕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在探讨建构主义的教学观与传统教学观的区别下,提出了建构主义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几点启示。[18]
叶木全针对高职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问题,基于建构主义思想,从教育动机、培养情境、协作交流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19]
王真真在分析了职教教师群体的特征后,从社会建构主义角度探析如何构建职教教师学习共同体,全面提高职教教师的专业化发展。[20]
4.以往研究的不足
通过整理文献我们可以看出,首先,关于教师实践能力的构成方面,国外学者多从教学的有效性出发分析教师的实践能力,而我国学者除了从实际教学角度出发探讨教师实践能力的构成之外,还考虑到了人格素质等因素,随着新课改实施的大背景,培养更具道德性、反思性的职前教师显得更具时代性;其次,关于职前教师的培养研究上,国外形成了比较典型且完善的教师教育模式,而我国的职前教师教育多数还沿袭传统的教师培养方法,因此,要探索出新的行之有效的模式还需要进一步挖掘与实践;最后,在众多文献中,笔者注意到,学者往往以社会建构主义的一个观点为突破口,针对具体学科的教学得出启示,比如社会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英语教学设计、对作文教学的启示等,很少以社会建构主义为理论依据探讨职前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问题。教师的实践能力具有建构性、动态性,其发展本身就是知识在教学情境中外显的过程,职前教师的培养需要注重学习者的主体性、社会合作性与情境性,与社会建构主义的观点有吻合之处,因此,本文试图从社会建构主义的视角出发,结合当前职前教师培养所存在的问题,对职前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系提出合理化建议。
三、研究思路
本文首先对社会建构主义的理论进行了阐述,对其教学思想进行了解读,阐述了其核心观点与教学模式,为下文分析解决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其次,分别介绍了职前教师实践能力的概念界定、构成、特点及形成过程,对职前教师实践能力的基本概述进行简单梳理。再次,对当前职前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进行了考察,总结当前培养过程中已取得的成功经验,并从社会建构主义的视角对现存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合理的培养策略,以期对我国职前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合理化建议。
四、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文献法是通过对文献进行搜集、分析、梳理而形成事实认识的研究方法。本研究通过查阅近年来有关教师实践能力及社会建构主义方面的有关资料、书籍和文章,对其进行整理与分析,作为本研究的起点与基础。
2.访谈法
访谈法是通过收集被试者的各种有关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以了解其心理活动的方法。本研究通过访谈法的形式,分别选取新手教师、在校本科生及研究生为访谈对象,分析职前教师实践能力的现状与培养存在的不足,从社会建构主义视角入手,探寻职前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系建构。
第五章引入教学与效果评价以上已经说明将中国传统文化引入技工院校德育教学中的必要性,那么具体应该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技工院校的德育教学中,以提高德育教学的实效性,从而使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自觉增加道德文化修养,笔者结合本人工作和本校实际...
第六章对民办高校以学养学发展模式的未来展望一、民办高校以学养学模式的发展走向选择在我国高等教育市场进入买方市场之后,高校之间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在竞争中不适应市场环境的高校就有可能被淘汰。我国以学养学民办高校由于起步晚、政策环境不良等原...
第三章小学生慈善教育的现状调查。3.1小学生的问卷调查。3.1.1问卷实施的基本情况。笔者选取了无锡市两所小学五年级和六年级共232名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了小学生慈善心现状的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226份。围绕小学生是否具有基本的慈善心和对不...
第二章芬兰高中不分年级制的课程设置。一种教育组织形式的变革不是它自身独立的变革,而是关系到整个教育系统的变革。夸美纽斯提出班级授课制的同时,便在《大教学论》一书中详细阐述了班级授课制实施的整套措施。同样的道理,不分年级制要想成为与班级授...
随着电子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熊孩子”这一负面儿童形象得到了广泛传播,网络大众的暴力话语更是随着负面儿童形象的传播逐渐成为“熊孩子”形象的衍生品,这无疑给现代儿童观念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
第一章导论1.1选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中职德育教育职业化是指在中职德育教育中以职业化导向为根本要求,以培养职业道德为核心,以塑造职业人格为根本目标,从而最大程度实现中职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而职业化是为了达到职业要求具备的素质和追求成...
四、美国大学医学院通识教育启示在高等教育中加强通识教育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医学教育应该是医学专业教育和医学通识教育的结合,缺少医学通识教育的医学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这种教育既不利于培养医学高素质的人才,也不利于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我们既需要...
第二章多元化教学评价理念的内涵多元化是当代学术研究中广泛使用的一个7^语。通常是指一个组织或系统中,多种成份的共存及其相互作用。多元化意味着差异性和互补性。人们一般认为多元化是有益的。多元化经常被用来分析文化现象,因此有了多元文化这一概念。...
第四章芬兰高中不分年级制的评价机制。一、评价目标。根据芬兰普通高中学校法案的规定,学生评价旨在指导和鼓励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技能。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工作的评估将会以各种形式进行。(普通高中学校法案,629,第17(1))①实质上,学生的...
第二章文献综述。2.1国外教师研究现状。早在1908年,国外学者就对教师成为研究者这一概念给予了大量的关注,博克汉姆曾在《教师的研究》中提出应把研究当成一种态度,而并非某一具体领域。他所持的研究观点及对教师职业的深刻剖析,给当时的教育界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