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结语。
6.1 结论。
在基础教育改革进行如火如荼的当下,女性教师成为教师群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她们的领导力行为成为教师专业发展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然而由于对领导力的研究中女性视角缺失,纷扰过后的女性教师领导力的发展仍然是举步维艰。本研究对小学女性教师领导力提升这一问题,采用定量和定性双管齐下的审视,经过实证调研,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通过对 Y 小学女性教师领导力现状的分析,发现:①女性教师领导力发展不被重视,提升面临着“玻璃天花板”效应的阻隔;②女性教师领导力提升与教师群体领导力相交叉,女性特色体现不明确;③与优秀女性教师相比,普通女性教师领导力提升难度大。
其次,通过对 Y 小学环境场域的分析,发现:①学校环境场域能影响女性教师领导的专业特质;②女性教师面对的人际关系影响其领导力行为的产生,在充满合作、民主、融洽的教师氛围中,女性教师领导力更适宜生成;③女性教师领导力的提升动机来自于专业自主,行政角色的赋予推动女性教师领导力动机发展。为此,学校要正视女性教师领导力的存在,提升女性教师领导力要基于女性教师的教育教学、课程、研究经验,是一项校本化任务,没有现成固定模式。
最后,结合领导学、女性学及调研结果,以“引领”和“自主”为启动支点,从规范层面、组织层面、角色层面三个维度尝试提升小学女性教师领导力体系。在此基础上,概括提炼出女性教师领导力提升路径:①在学校制度的设计上突出女性教师的显性领导地位;②组织开放、融合、多元的学校文化环境,突破“玻璃天花板”效应;③以女性教师自身可为策略加强女性教师社群的作用。
6.2 展望。
对女性教师领导力的提升研究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社会、相关领域学者、学校、女性教师共同努力。回顾本文的不足主要有集中在仅仅对小学女性教师领导力进行了个案的调查,并没有开展到所有的女性教师层面;对提升女性教师领导力策略的研究还显单薄,这需要做后续的跟进调查。完善本文的不足就是下一步的研究内容之一,此外,未来的研究可以从以下角度深入:
首先,结合教师专业发展要求、基础教育的改革,构建适应时代要求的女性教师领导力内容;其次,根据专业化发展阶段不同,建设各学段、各学科女性教师领导力提升的策略,这些策略该如何呈现;再次,通过什么样的路径证明女性教师领导力的有效性。
致谢。
做硕士论文是一场一个人的战争,它要不断战胜自己内心的孤独、寂寞、焦虑,徘徊,但当论文真正的那一刻,心中不免有很多感叹与不舍。选择用个案呈现的方式来做毕业设计,要求我得深入小学现场,与形形色色的一线教师打交道。在这个过程中我收获了很多,对真性情、实付出的女性教师的耳濡目染般的接触使我目睹了真实的教育场景,也让我对教育的世界、女性教师的内心有了更多的体悟。忘不了 2013 年的秋冬时节,我奔走与小学和大学之间,一个个清晨、晚霞见证了我的思考与人生经历,每当仰望星空,都不免感叹道:“它是那样壮丽而光辉;那永恒的炽热,让我心中燃起希望的烈焰、响起春雷。”
晓来雨过,白雾青瓦。三年的研究生学习生活即将结束,一路走过,此时我最想说的只有两个字:“感谢”.
感谢我的导师郑友训教授,三年来从生活到科研,您给了我厚重的关爱与教诲,给了我锻炼、不断增强自信的机会,为我联系实践基地,让我深入小学、讲课,告诉我要走出去,深入教育实地,不能闭门造车。不管是课程论文、发表论文、还是毕业论文,您都倾注了大量心血,每每看到那红色批注,一种感激之情就有感而发。
要深深地感谢父母对我的养育之恩,无论我身在何处,做何种选择,你们都是我最坚强的后盾,一直支持我,鼓励我,让我在爱的滋养中健康成长。
还要感谢陈明选、孙力、周萍等教授在开题时提出的宝贵意见。感谢田良臣、蒋明宏、沈贵鹏、尧新瑜、杨启光教授在研究生学习期间对我的帮助与指导。感谢师门的胡晓红、吴迪、王钦以及各位师妹,对我论文提出的宝贵意见,感谢一起生活的王志军、王越,在我生活和学习上的帮助和关爱,感谢工作室的朱露露、林晓、杨丽璇、许茹萍、朱纯洁、卢无忧,能够分享我时而郁闷的心情、讨论论文中的疑惑,彼此获得鼓励。更要感谢个案研究中 Y 小学的校长和教师们,尤其是三年级数学组的 10 位女性教师,你们的真诚和信任、对我论文的积极配合是我在完成论文时的不竭动力。
最后,感谢各位专家在百忙之中对本文进行评审并提出宝贵意见。
参考文献。
一、 着作类。
1.[美]马基雅维利。君王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65.
2.[美]伯恩斯。领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287.
3.蒋莱。女性领导力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15.
4.郑金洲。教育文化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40.
5.叶文振。女性学导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06. 178.
6.陈向明着。质的研究方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257.
7.曹现强。公共管理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02.
8.[美]约翰·安东纳斯基,罗伯特·斯滕伯格编,柏学柱,刘宁译。领导力的本质[M].北京:世纪出版集团,2011. 10,120,232,206.
9.[美]阿尔玛·哈里斯,丹尼尔·缪伊斯。教师领导力与学校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75-90.
10.[美]吉纳·E·霍尔,雪莱·M.霍德着,吴晓玲译。实施变革:模式原则和困境[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56.
11.Marilyn Katzenmeyer& Gayle Moller.Awakening the sleeping giant:leadership development for teachers[M].Thousand Oaks:Calif.Corwin Press,2001.32-33.
12.Owens,R.G.Organizational behavior in education:Instructional Leadership and school reform[M].Boston:Allyn and Bacon,2001.412.
13.Goleman,D.The new leader:Transforming the art of leadership into the science of result[M].London:Little Brown,2002.360.
14.Yin.R.Case Study Research Design and Method [M].Thousand Oaks:Sage,1994.29.
15.Yukl,G.Leadership in organizations[M].Englewood Cliffs:Prentice Hall,1994.4-5.
16.Snell,J. Swanson,J.The essential knowledge and skills of teacher leaders:A search for a conceptualframework.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 Research Association[M].New Orleans:LA.,2000.4.
二、 期刊类。
1.朱忠武。领导力的核心要素[J].中外企业家,2005(4):32.
2.黄俊汉。试论提升领导力[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1):75.
3.许一。女性领导理论述评[J].当代经济管理,2007 (8):20-21.
4.金建生。分布式机制的教师领导[J].教育发展研究,2007(11):39.
5.刘保兄,刘小娟。教师成为领导者[J].全球教育展望,2007(6):32.
6.杜芳芳。教师领导力:迈向研究日程[J].外国教育研究,2010(10):62.
7.金建生。学校文化构建策略之形象规划[J].教师教育研究,2007(2):29.
8.李飞。论外部引领与教师专业自觉的平衡[J].教育探索,2012(12):104.
9.操太圣。教师赋权增能:内涵、意义与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06(10):79.
10.古翠凤。文化网维度理论视角下的教师文化研究[J].教育探索,2005(8):112.
11.于晖。有效运用教师影响力,发挥教师权威[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7(11):62.
12.吴颖民。国外对中小学教师领导力问题的研究与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8(8):55.
13.卢乃桂,陈峥。赋权予教师:教师专业发展中的教师领导[J].教师教育研究,2007 (4):2.
14.吴霞,王洪伦,薛翠翠。小学教师队伍中的性别问题及其影响[J].科技信息,2008(4):227.
15.左高杰,郑友训。 C 管理模式下女性校长“玻璃天花板”的突破[J].教学与管理,2012 (7):18
16.刘径言,吕立杰。引领团队学习的课程领导者:特征与培养方式[J].外国教育研究,2010(5):37.
17.龙君伟,陈盼。当前教师领导力研究的困境与出路[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2.
18.Pellicer,L.o.Anderson,L.W.A. Handbook for teacher [M]. CA:Corwin Press,1995:16.
19.Sergiovannis.Leadership and excellence in schooling[J].Educational Leadership,1984(2):12.
20.House,R.J.Apath-goal theory of leader effectiveness[J].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956:321.
21.Meindl.The romance of leadership and evaluation of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J].Academy ofManagement Journal,1930:91.
22.Fiedler,F,E,Eithell,T.The culture assimilator:An approach to cross-cultural training[J].Journal ofApplied Psychology,1955:98.
23.Shulman,L. S. Shulman,J. H. How and what teachers learn: A shifting perspective [J]. Journal ofcurriculum studies,2004(36):257-271.
24.J.L.Pierce,J.W.Newstrom,Leaders and the leadership process:readings,self-assessments andapplications[J]. Journal ofApplied Psychology,1959:144-150.
25.Bennett,N.,Newton,W. Wise,C. Wood,P.A.&Economou,A. The rule and purpose of middle leadersin school[J].Nottingham College for School Leader,2003:48.
26.York-Barr,J &Duke,K.What do we know about teacher leadership? Findings from two decades ofscholarship[J].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2004 (74):255-316.
27.Elliott,B,Brooker,B.bMacPherson,McInman,A.Curriculum leadership as mediated action[J].TeacherandTeaching:Theory and Practice,1999 (2):171-185.
三、 学位论文类。
1.杨宇红。中小学女性校长成长研究[D]:[硕士论文].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4.
2.谢慧华。上海市 P 区初中女校长领导力研究[D]:[硕士论文].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3.李飞。引领与自主学校变革中的教师领导与管理[D]:[博士论文]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4.胡桂华。我国党政机关女性领导人才开发对策研究[D]:[硕士论文].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5.
5.陈莺。教师专业化背景下的教师领导力研究:以上海市 WS 中学为例[D]:[硕士论文].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0.
6.刘小娟。教师领导教育--美国教师教育新趋势研究[D]:[硕士论文].北京: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四、 电子文献类。
1.Y 小学简介[OL].
2.Alma Harris&Daniel Muijs.Teacher Leadership-principles and practice[OL].
第五章引入教学与效果评价以上已经说明将中国传统文化引入技工院校德育教学中的必要性,那么具体应该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技工院校的德育教学中,以提高德育教学的实效性,从而使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自觉增加道德文化修养,笔者结合本人工作和本校实际...
第六章对民办高校以学养学发展模式的未来展望一、民办高校以学养学模式的发展走向选择在我国高等教育市场进入买方市场之后,高校之间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在竞争中不适应市场环境的高校就有可能被淘汰。我国以学养学民办高校由于起步晚、政策环境不良等原...
第三章小学生慈善教育的现状调查。3.1小学生的问卷调查。3.1.1问卷实施的基本情况。笔者选取了无锡市两所小学五年级和六年级共232名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了小学生慈善心现状的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226份。围绕小学生是否具有基本的慈善心和对不...
第二章芬兰高中不分年级制的课程设置。一种教育组织形式的变革不是它自身独立的变革,而是关系到整个教育系统的变革。夸美纽斯提出班级授课制的同时,便在《大教学论》一书中详细阐述了班级授课制实施的整套措施。同样的道理,不分年级制要想成为与班级授...
随着电子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熊孩子”这一负面儿童形象得到了广泛传播,网络大众的暴力话语更是随着负面儿童形象的传播逐渐成为“熊孩子”形象的衍生品,这无疑给现代儿童观念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
第一章导论1.1选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中职德育教育职业化是指在中职德育教育中以职业化导向为根本要求,以培养职业道德为核心,以塑造职业人格为根本目标,从而最大程度实现中职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而职业化是为了达到职业要求具备的素质和追求成...
四、美国大学医学院通识教育启示在高等教育中加强通识教育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医学教育应该是医学专业教育和医学通识教育的结合,缺少医学通识教育的医学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这种教育既不利于培养医学高素质的人才,也不利于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我们既需要...
第二章多元化教学评价理念的内涵多元化是当代学术研究中广泛使用的一个7^语。通常是指一个组织或系统中,多种成份的共存及其相互作用。多元化意味着差异性和互补性。人们一般认为多元化是有益的。多元化经常被用来分析文化现象,因此有了多元文化这一概念。...
第四章芬兰高中不分年级制的评价机制。一、评价目标。根据芬兰普通高中学校法案的规定,学生评价旨在指导和鼓励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技能。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工作的评估将会以各种形式进行。(普通高中学校法案,629,第17(1))①实质上,学生的...
第二章文献综述。2.1国外教师研究现状。早在1908年,国外学者就对教师成为研究者这一概念给予了大量的关注,博克汉姆曾在《教师的研究》中提出应把研究当成一种态度,而并非某一具体领域。他所持的研究观点及对教师职业的深刻剖析,给当时的教育界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