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同等学力硕士论文 > 金融硕士论文 >

保定农村信用社发展概述(2)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12-19 共7534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1、保定农村信用社是保定农村金融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现阶段,我国金融体系由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等四部分组成。中国人民银行是中央银行,是整个金融体系的核心,负责制定货币政策、利用利率、准备金等金融工具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商业银行(包含国有独资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地方城市商业银行等)是国民经济活动的资金供应主体,在银行体系中处于主体地位;国家政策性银行是银行体系的必要补充,是运用政府行为宏观调控经济、金融的重要工具;[16]农村信用社主要是扎根县域经济,以"农业、农村、农民"为服务主体,其机构众多,遍布村镇,承担着支农、富农的重要任务,是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员。保定农村信用社自成立之初就始终秉承这一宗旨,充分利用自身便捷、灵活、贴近农村的特点,加强农村金融服务,广泛吸收农民存款,大力支持县域龙头企业扶持了一批诸如巨力集团(徐水)、龙河工贸(望都)、白沟荟布林贸等县域优质企业,同时也积极支持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大力满足辖内农户的贷款需求。

  2、填补农村金融服务空白,为农民提供更多便利。在上世纪 90 年代,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及其他商业银行纷纷抢占中心城市和中小城市,为节约成本纷纷从县域撤离的时候,只有农村信用社始终如一地守卫在农村这片土地上,不计成本地在没有网点的空白乡镇设立金融服务网点,满足人们存款、贷款、办理中间业务的需求,为广大农民提供服务,并积极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能力。2013 年末,保定全辖共有机构网点662 个,各乡镇全部消灭了金融服务空白网点,并利用省联社搭建的科技平台,为农民提供更为便利的金融服务。如在存取款业务上,在人口密集的乡镇设立了 POS 机、EPOS、ATM 机;在交通不便的村镇设立了金融服务点,极大方便了农民的存取款需求;在贷款业务上,开办了信用贷款、联保贷款、抵押贷款等,为农民脱贫致富提供资金支持。同时,利用现有条件,加强科技投入,不断满足新时期农民的金融需求,开办了储蓄卡、一本通、网上银行等业务,极大地满足了农村金融服务的需求。

  3、是支农的主力军。近年来,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对"三农"的支持政策,保定农村信用社不断加大"三农"贷款投入,是当地农业信贷投放的主力。2013 年保定市人民银行统计数据显示:2013 年末,全市涉农贷款 1006 亿元,其中农村信用社涉农贷款465 亿元,占比为 46.2%;全市农林牧渔业类贷款 94.2 亿元,其中农村信用社 76.2 亿元,占比为 81%;全市农户贷款 262 亿元,其中农村信用社 207.5 亿元,占比为 79.2%;全市农村企业及各类经济组织贷款 722 亿元,其中农村信用社 256 亿元,占比为 35%.

  以上数据表明,保定市农村信用社在扶持基础农业建设,帮助农民致富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是当之无愧的支持"三农"的主力军。

  2.2.3 保定农村信用社目前存在的问题

  虽然,保定农村信用社近几年来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是其发展水平在全国的分层次上仍属于第三层次,兼具有全国农村信用社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同质同类问题。具体为:

  1、风险管理水平较低。虽然保定农村信用社同样经历了 60 多年的发展,但是其风险管理始终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风险管理制度落后、风险管理水平较低成为长期以来制约其健康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造成了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包袱沉重,发展速度缓慢。

  经过 1996 年至今十多年的发展,这一状况有所改善,大部分农村信用社都设立了内部稽核部门,但是风险内控体系作用发挥的并不十分充分。只不过是在不断"复制"监管部门所出台的各类风险管制条例,与其说是为了防控风险,倒不如说是为了应付监管部门的监管。究其原因有三点: 一是产权不明晰造成"三会一层"并未真正发挥作用,直接造成了各业务条块的风险控制都在管都管不好;二是在现行体制下,理事长是"一把手",经营班子和监事长受其领导,内部的稽核审计部门不能充分发挥作用;三是长期的粗放经营使得风险管理不受重视。同时,由于目前尚无具有公信力的第三方评价机构,监管部门对监管政策的把握角度问题,造成有时监管部门的评价和决策缺乏公正,也缺乏公信力。有时在风险爆发后,为了掩饰自己的监管失误,于是有意隐藏信息。目前,保定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中仍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风险管理架构不甚完善。目前,保定农村信用社现行的风险管理仍然主要集中于传统的信贷审核、审批、发放阶段,还不能做到对道德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全面覆盖和把控,距离全面的信贷风险管理体系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2)风险管理技术仍然落后,风险识别和评估能力不强。在贷款审核中还没有熟练地掌握并使用量化模型,对需要量化的指标生搬硬套。同时由于没有必要的历史数据积累,更没有企业经营状况的监控系统,目前尚不能实现风险的动态监测和量化管理。

  (3)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不完善,尚不能实现对风险的科学评价,风险评估只能从企业报表及其他信息进行简单估算,有时则需依靠信贷人员的经验判断。

  (4)缺乏专业的风险管理人才。由于"重经营、轻风险"思想的存在,保定农村信用社在风险管理人才的培养、引进上重视不足,在金融创新层出不穷的今天,风险管理上的短板日益显露。更为突出的是农村金融竞争也日益激烈,而人才不足的问题使得农村信用社市场开拓和产品创新能力不强,发展后劲出现不足。

  2、信贷战略定位不准。"服务县域经济、服务农业、农村、农民和支持县域龙头企业"是农村信用社的市场定位,然而在执行过程中,仍有部分农村信用社摇摆不定,在经营过程中偏离了"三农"的方向,热衷于规模扩张、贷款垒大户或投向其他利润高的行业,积累了较高的系统风险。

  3、行政干预对信贷决策的影响。在保定农村信用社的发展过程中,其始终扎根农村,服务"三农",网点遍布各个村镇,是最贴近基层的金融机构,得到了地方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但是,基层地方政府在贷款发放上或多或少地进行干预。这些干预在农村信用社 2005 年改革之前较为明显,有的基层政府干预农村信用社发放贷款,对不能满足贷款要求的农村信用社断水、断电、甚至断路,形成了大量的不良贷款。到2008 年底,保定农村信用社共有党政干部及公职人员贷款、政府及其部门贷款、接收的基金会贷款(统称"三项贷款")4.8 亿元,这些贷款均形成了不良,清收难度极大。除此之外,农村信用社在地方政府的影响和作用下,为地方性大型国有企业和地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提供信贷服务,由此造成偏离银行初衷的违规放贷,并引起信贷风险的高度集中。

  4、缺乏产品创新。受传统经营思想的影响和农村市场较为闭塞、市场竞争压力小的影响,保定农村信用社的观念仍然停留在简单的存贷款业务上,对产品创新不热衷或创新能力不足。近年来进行的业务创新,也大多围绕存贷业务而开发的房地产抵押业务和消费信贷业务,以及结算、票据承兑贴现业等传统中间业务,未能对农村信用社市场进行准确定位,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产品创新。由于目前对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发展的方向是县级小法人的定位,其服务的对象为县域经济,而县域经济的主体为中小企业和农民,这类群体相对弱势,抗风险能力弱,无有效的抵押品、担保品,这就需要农村信用社加大产品创新力度,既要做到服务"三农",促进发展又要控制风险,从狭窄的空间谋求生存和发展。同时,农村城镇化建设的发展和农村人口的流动,也需要农村信用社进行产品创新。目前,农村信用社仅把中间业务当作"派生业务",作为吸收和稳定存款的附带服务,而没有把它作为一种独立的金融商品来开发和推广,还未能把发展中间业务作为扭亏增盈、防范化解风险的有效手段。如果不改变这种对大银行亦步亦趋的"跟踪策略"开发出高附加值及有特色的产品,农村信用社将在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逐步转战农村市场,村镇银行、小贷公司、民营银行的异军突起的严酷竞争中丧失生存的市场和阵地。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金融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