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同等学力硕士论文 > 企业管理硕士论文 >

上海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的机制建构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7-02-10 共3492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六章 上海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的机制建构
  
  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离不开市场、环境、人才、资本、政策等各种要素的支持,为此,构建一个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机制迫在眉睫,便于宏观主体和微观主体有效掌控机制运作,带动文化与科技的繁荣。本章基于第五章对影响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的动力机制、运行机制相关指标的分析基础上,构建一个能够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的机制,力求能够为上海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助力。
  
  6.1 目标与原则
  
  6.1.1 目标
  
  目标导向能够促使主体扫清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障碍瓶颈,使其顺利达到目标。因此,建构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机制,主要目标是克服融合创新发展过程中的不利因素,推动文化与科技深度地进行融合,相互交织碰撞,擦出创新的火花,推动新兴业态的发展,推动城市文化与科技的繁荣。
  
  6.1.2 原则完整性:是指要素的组成的完全性。机制的构建要确保全面,尽量避免因某一要素的缺漏而使之成为制约融合创新活动开展的瓶颈障碍。
  
  可量化性:要素要在尽可能科学、客观、合理的基础上,尽可能通俗易懂,便于数据采集和计算操作,能够通过某些数据进行量化,然后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而避免形成庞大的指标群或复杂的指标树。
  
  可操作性:是指做法、措施等科学简便,好进行、好实施。操作性研究是否有价值的重要前提。机制的设计必须要有可操作性,便于宏观和微观主体能够通过调节和控制各个机制来推动融合创新活动的开展,避免融合创新活动由于人们的盲目为之而走入歧途。
  
  6.2 动力机制的建构
  
  6.2.1 利益驱动机制
  
  消费者的消费是刺激利益驱动机制有效运转的直接动力。企业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必然会想方设法满足大众的需求,迎合消费者的口味,将创新成果商业化,生产出贴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
  
  随着消费结构和消费方式转变,文化科技产品所要经历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这一周期性过程越来越短。苹果手机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从 4、4S 发展到现在的 6S 就是最好的佐证。而且,现代人在追求物质产品满足的同时,也更加重视精神产品的享受,作为同时兼具两者特性的文化与科技融合之后生产出的产品,越来越受现代人的欢迎。消费者喜欢新鲜事物,喜欢新奇的产品,因此,企业把握住消费者的这一心态,很容易在利益的驱使下,加大创新的力度,生产出能够令消费者为之买单的适销对路的产品。
  
  综上所述,构建一个利益驱动机制可以利用改变消费者消费观念,引导消费者消费等方式推动机制运转。然后利用新媒体、广告等对文化科技产品进行宣传,吸引消费者眼球,刺激消费者的消费欲望,更好地推动利益驱动机制发挥作用,推动融合创新。
  
  6.2.2 政策引导机制
  
  第五章的分析表明政策引导对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具有显着的影响。政策引导机制能够有效地推动创新主体将文化要素与科技要素进行融合。政策引导机制可以通过制定产业发展规划为创新主体指明方向。一般来说,政府如果出台相应的产业发展政策,必然会有一系列的保障激励措施配套出台。因此,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在政策的引导下,必然会被这些激励保障措施吸引,积极开展融合创新活动。
  
  政策引导是一种方向性的引导,它往往影响着企业战略方向的选择,是企业制定战略时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若把文化与科技融合定位企业创新发展的战略,企业势必会权衡该战略是否会受政策变动的影响,判断该战略是否会受到政策的支持和保护。从这一方面来看,政策引导机制必然是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动力机制的组成部分。
  
  6.2.3 市场导向机制
  
  市场导向机制是指自由竞争的环境下,企业直面科技进步与市场竞争带来的挑战,不再盲目依赖政府的扶持,而是不断通过科技创新等改善生产经营状况,抢占市场份额,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机制。
  
  文化与科技融合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不断挖掘文化和科技的商业价值,两者经过融合之后的重新包装使文化科技相关产业呈现出新的面貌,依靠新奇的创意抢占市场。市场导向机制是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发展的根本动力。一个成熟的市场导向机制能够令企业主动关注市场动向,把握市场发展的趋势,自觉关注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和开发,将视角和触角汇集于尚未开发的领域,推动创新的实现。
  
  6.2.4 科技推动机制
  
  科技推动机制归根结底是将科技的力量作用到创新活动中,融入到理念中,利用到产品中。既然是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活动,科技自然要发挥作用。科技是社会变革的先导,现代科技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能够带动文化领域的剧变,推动文化传播方式、传播手段以及新型业态的发展。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作用到人脑中是潜移默化的,对科技的影响也需要经历相对长的时间。而科技则不同,它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地、变革性地作用要文化当中。因此,相比较而言,科技对文化的推动作用更为显着,更能够在这个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占据主导。综上分析,科技推动机制是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的又一大动力机制。
  
  6.3 运行机制的建构
  

  6.3.1 人才保障机制
  
  人才是创新的根本,也是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最关键的力量。无论是企业,科研机构还是高校,创新都是一项复杂的任务,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对参与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的各类人员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也必然会相应提高。因此,无论是企业还是高校、科研机构,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活动的顺利开展是以充足合理的人才资源作为保障的。
  
  融合创新活动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智力活动,是知识的吸收与再创造过程,也是推动文化与科技这两种要素合二为一的一种技术性活动,是改造旧事物,创造新产品的过程。文化从业者和科技研发人员素质的高低和数量的多少决定了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能力的强弱。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队伍是加强上海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的重要保障。但当前上海文化与科技人才大大落后于北京,现有文化与科技人才不足以满足市场需去求的问题的严重影响了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升级文化产业、科技产业,缔造新兴业态这一目标的达成。因此,必须建立一套成熟的人才保障机制,依靠培育和引进两大法宝,为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培养储备一批高素质的文化与科技相关人才,为创新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6.3.2 资源配置机制
  
  资源配置机制是指促使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的资源要素根据市场需求在创新体系内流向效益好、周转快、流通相对自由的机构部门。这里的资源一般涵盖了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智力等内容。资源配置机制能够从整体上把握各方利益,让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自动流向需要其发挥作用的部门。资源配置机制从整体上能够确保文化与科技融和创新需要的各种要素齐备,避免在创新活动中由于某一要素的缺乏影响创新活动的开展甚至中断,给创新主体造成巨大的时间成本、机会成本,以及给创新主体带来附加的经济成本。因此,融合创新运行机制需要一个有效的资源配置机制。
  
  6.3.3 融合环境机制
  
  无论发展哪一个产业,适宜产业发展的环境打造十分重要,环境的好坏往往决定着产业的发展规模和发展前景。融合创新活动需要一个稳定适宜的外部环境,能够长期稳定地为创新活动的开展提供配套服务。例如,文化创意产业园,它往往聚集了创新活动开展所需的各方面要素,为文化与科技融合创造了各种有利条件。
  
  然而基于第五章的分析可知,目前,上海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已经不在少数,而且分布在上海各个区域,但是对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影响力还不显着。换句话说,就是对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的推动力不足,对文化与科技融合的贡献力有限。因此,必须着力构建这样一个稳定适宜的外部环境机制,汇集文化与科技融合所需的各种要素,能够推动文化、科技相关产业的繁荣发展。
  
  6.3.4 政策保障机制
  
  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机制的运行需要适当的政策法律制度加以保障。政策保障机制是一项抓手,是保证创新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支撑力量,贯穿于整个运行机制的各个环节的。人才作为融合创新活动的主体往往面临着创新失败的巨大风险。一旦失败,就意味着要承担巨大的成本。所以,这就需要政府建立政策保障机制,加快完善创新的政策法规。资源配置机制主要依靠市场的力量得以有运转,但有时候市场也会出现失灵的状况,这就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调控,离不开政策发挥的保障。融合环境机制是一个宏观的概念,政策保障是宏观环境打造的一个方面,因此也必须包含在内。
  
  政策保障机制可以通过保护知识产权、设定技术标准、严惩市场违规行为、制定公共政策、人才激励等手段设立,确保人才保障机制、资源配置机制和融合环境机制的有序运行。通过政策保障机制的建构,为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提供稳定的人才支持,资源要素支持和理想的环境支持,规范市场秩序,为消费者带来优质的文化科技产品。
  
  通过上述的分析,综合来看,动力机制和运行机制内的要素也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上海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要想取得突破发展,这些要素缺一不可。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企业管理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