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师论文 > 语文论文 > 小学语文论文 >

针对小学生家长与教材编写者的改进策略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10-11 共3817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二节 针对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家长的改进策略。

  随着时代的变迁与进步,尽管学校教育的功用日益显着,但家庭教育依旧有其不可更替的重要价值。优良的家庭教育可以使人终生受益,与此相反则有可能使人贻误终生。毫无疑义,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良好配合更易于取得优良的教学效果。显然,童话教学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因此,家长应努力做到如下三点。

  一、改变对童话的错误认识。

  一直以来,很多家长就对童话持有错误的认识,他们认为童话故事是虚构的,年龄稍大的孩子再阅读童话就会显得过于幼稚,会拉远其与成长的距离,使他们与现实生活格格不入。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童话源于现实,正是因为现实的根基才使童话得以问世。童话不但适合于小学低年级的孩子,而且它也同样适合于中高年级的学生品读,还有非常多的童话同样适合于大人欣赏,如高尔基所写的童话发人深省,安徒生的童话有其特定的时代创作背景,他们的童话值得所有人去品味。因此,家长应改变对待童话的错误看法,树立正确的童话价值观念。

  二、为孩子购买优秀的童话作品。

  在高速发展的当代社会,阅读的重要性显而易见。新课标中明确指出了阅读的重要性。因此,作为家长,不能视孩子的阅读于不顾。假若家长对孩子的阅读置之不理,同时孩子自身也不喜欢或不重视阅读的话,这必将影响其健康成长。

  比如说孩子的创新精神,目前,我国大力倡导素质教育,它的主旨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众所周知,创造力与想象力密不可分,而阅读则能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促进他们智力的发展,从而使他们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童话作为一种优质的儿童文学资源,恰好契合了小学生的心理,满足了他们的阅读需求。故家长应抛弃对童话的错误定位,而是要将其作为孩子阅读的重点文体加以推荐与购买,借助优秀的童话作品来促进孩子的身心和谐发展。

  家长在改变了对童话错误认识的前提下,应适时为自己的孩子购买优秀的童话作品。在选择童话作品的时候要注意一个问题,那就是很多家长在给孩子推荐和购买童话书籍时,往往认为所推荐和购买的童话作品必须体现出某种教育意义,使自己的孩子能从其中获得启迪,要不然对孩子没有多大的帮助,致使他们总觉得童话就是让孩子明白某一道理的理想选择,如若家长怀着这种信仰,那就是漠视孩子审美能力的培养。其实童话确实能够为孩子传输相应的道理,但教化并不是童话的主导目标。因此,家长在选择童话作品时,不能忽视那些以愉悦孩子为取向的童话书籍。

  另外一个问题也值得部分家长自我反省,那就是当他们带着孩子走进书店的时候,往往会被自己的孩子所左右。本意是购买童话作品,但只要孩子把目光锁定其它刊物甚至是劣质读物的时候,家长的视线也跟着转移了,从而把优秀的童话作品弃于一旁。虽然中高年级孩子的认知能力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对世界的认识始终缺乏理性的分析,时常会出现片面、错误的认识。正如选择读物一样,他们对应该选择什么样的书籍来促进自我提升缺乏正确、科学的评判标准,以致随心所欲、没有目的性地进行选择。而现今的父母,往往把子女置于手心、过分放任孩子的现象非常普遍,自然也就毫不犹豫地随孩子之心意盲目地进行购买,这是值得不少家长警醒的。如果家长默许孩子的任性妄为,不但选择不到优秀的作品,也不利于孩子良好性格的养成。因此,当面对孩子随意选择不利于其自身健康成长的书刊时,家长应理智地拒绝,随后义无反顾地将优秀的童话作品作为理想之选。

  三、为孩子树立阅读童话作品的优良典范。

  要想自己的孩子爱上童话、养成阅读童话作品的习惯,家长的榜样示范作用自然显得非常重要。我们平时都说"身教重于言传",其实这话确实很有道理。

  对于那些不喜欢阅读的孩子来说,如果身为父母的平时就只知道用几句简短的话语告知孩子要多阅读,但自己却没有参与到实际的阅读行动中来,这当然不会起到很好的效果,因为简单的训诫与实实在在的行动相比是苍白无力的。当然,需要说明一下的是,由于少部分家长的文化水平不高甚至不怎么认识字,或者是由于其它特殊的原因,以致确实不能为自己的孩子树立良好的阅读模范,这是我们须排除的一种情况。除此之外,其他家长都应身体力行,为自己的孩子起到优良的阅读示范作用。具体到童话阅读,就是要求家长在孩子面前多阅读童话作品,或者是与孩子一起轮流阅读同一篇童话,然后交流彼此的阅读心得与体会,从而营造出一种良好的童话阅读氛围,最终引导孩子形成阅读童话作品的良好习惯。

  第三节 针对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材编写者的建议。

  童话自诞生之日起就注定它将以非凡的价值与独有的姿态活跃于人类的视野,正因为如此,它才可以这么理直气壮地走入小学文本。可是当其入选教材后,却存在着一些不容疏忽的缺憾。在此,笔者从四个方面提出了改进建议,分别是增加童话入选教材的数量;科学合理地分配入选文本的童话类型;削弱道德教化的倾向性,珍视学生的趣味;尽量维持原创童话的完整性。

  一、增加童话入选教材的数量。

  鉴于童话对学生的作用确实非常重大,并且从所调查的中高年级学生对童话的喜爱程度、童话对自己是否有帮助、是否希望增加童话篇数这三个方面的情况来看,结果都显得较为乐观,数据表明了他们对童话的喜爱程度之高、渴望增加童话数量的欲求之大。

  不管处于何种环境下,满足学生的合理需求应成为教育工作者的职业自觉,更何况如此优异的文学体裁,教材编写者没任何理由拒绝其进入中高年级学生的天地。但从所调查的四个版本的教材来看,各版本在中高年级入选的童话数量并不多,因此,应适当加大中高年级优秀童话的入选数量以满足学生的意愿。

  二、科学合理地分配入选文本的童话类型。

  小学阶段的学生刚好处在想象力发展的重点阶段,而他们想象力发展的高低对自身的创造能力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它是创造的源泉,是心灵能力的延伸。

  如若想象力缺乏,则似鸟儿没有翅膀,不能自由飞翔;如若想象力缺乏,则个人往后的道路会越趋狭窄,难以获得成功;如若想象力缺乏,人类前进的方向就会含糊不清,很难有所发展。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它是以后各阶段教育的奠基之石,其对小学生想象力的培育肩负着更为重要的责任。鉴于此,小学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有义务和责任来开发与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具体到小学中高年级的语文童话教学,笔者认为其童话课文的选篇类型是不合理的。依据人物的特征可把童话分为超人体、拟人体和常人体。根据调查的结果,超人体童话所占的数量是最少的,但其幻想的品质却最突出,这就难以利用超人体童话对学生的想象力进行培育。因此,应科学、合理地增加超人体童话的入选数量,以期更好地促进学生想象力的发展。

  三、削弱道德教化的倾向性,珍视学生的趣味。

  童话是小学生天然的精神之食,它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可在现实的童话教学中,其最本质的精神早已失去,童话的幻想、愉悦等特质很难在课堂上找到其踪影,教师只重视童话作品阐述了什么样的道理,传输了哪些教诲和知识,而不注重从审美体验及情感的视角来对学生进行引领,童话开始沦落为道德、思想教化的工具,这与其本体功能是背道而驰的,这种现象将致使学生逐渐远离童话,童话对学生心灵的陶冶、对他们精神世界的润泽将成为一种难以企及的奢望。

  鉴于道德说教对学生带来的不利影响,我们能做的就是从学生的趣味性出发,选择那些能够激起学生求知欲与阅读兴趣的童话作品,从而使其精神世界得以丰盈。因此,教材编写者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增选趣味性强的作品进入文本。譬如,英国作家路易斯·卡罗尔的作品《爱丽丝梦游仙境》,该童话故事讲述了一个叫做爱丽丝的女孩子从兔洞进入到一个奇妙的国度,碰到很多会说话的生物和如人一样活动的纸牌,最终发现原来这只是一场梦。该作品遍布着幽默、怪诞及机智,深受不同年龄段的读者喜爱。

  四、尽量维持原创童话的完整性。

  很多原创性的童话不仅深受小学生的喜爱,而且受到不少成年人的追捧,他们在童话的国度里遨游,把内心的不安、彷徨、忧伤、恐惧、梦想等通通带进了童话王国,他们在原创童话中寻觅到了归宿,揭开了宣泄的出路与解决的途径。

  其实对有些入选的童话作品进行适当地修改也未尝不可,然而有些教材编写者并未把握修改原创童话的分寸,过多地对其加以改动,使之丧失原有的美感。

  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 9 课《巨人的花园》,这篇童话其实是改编自《自私的巨人》,原文有 2600 多字,经改编后减少至 800 多字。通过对原作与改编后的作品进行比较,不难发现编写者舍弃了原作的末尾部分,事实上原作的末尾部分温馨感人,字里行间能够引起读者无限的遐想,可改编后的选文却将该部分遗弃,实属不应该。除了末尾这个部分的区别之外,二者之间还存在不少差异,原作的起始部分描述得更加细致、生动,无形之中就能够带领学生走入情境,与文本产生共鸣,改编后的作品其开头部分则显得简略、生硬,较难拉近与读者的距离。

  原作的中间部分阐述得更详细、更富感染力,而改动后的则叙述得很平实,不易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很明显,这样的改写背离了作品本有的价值取向,其预想达到的培养目标也会大打折扣。

  因此,教材编写者在改编作品这一方面要引起注意和重视,不要只是单纯地为了满足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需要而进行改写,否则就很难看到童话应有的文学性。所以应尽量维持原创童话的完整性,让原创经典重新回归孩子们的视野。

  至于原创童话入选教材后的课时分配,应视具体情形而定。以往都是规定两课时学完一篇文章,但这并非不可变更的板上钉钉,需要的情况下完全可以增加课时,以便学生能"近距离"地感受经典的传奇。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小学语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