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法律硕士论文 >

城镇化过程中我国户籍制度的改革研究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3-22 共1239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摘 要

  户籍制度作为我国行政管理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证明公民身份、统计人口数字与结构的方式为社会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在特定历史时期为维护社会稳定,巩固社会发展成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符合当时社会发展要求。

  但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阶段来看,户籍制度更多充当为一种控制人口迁移的手段,异化为利益分配的工具,带有浓厚的政治工具性特征,造成了有继承性的、有身份等级的社会。户籍制度背后附加的各项福利,涉及到医疗、住房、子女教育等诸多方面,强化了城市户籍身份的封闭性,给社会制造无形的城墙,拉大了城乡差距甚至造成了社会分化,带来了新一轮的不平等。这不仅提高了农民城镇化的门槛与成本,也延缓了城镇化的发展进程。

  从严格限制到适当放开,通过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方式,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社会氛围,努力让每一个公民都能享受到人生出彩的机会,表明了我国政府对城镇化进程中户籍制度改革的决心。回望过去我们会发现,之前的改革不是彻底的改革,都是对已有制度的简单重复与延续,没有真正解决问题。即没有放松对公民自由迁徒与人口流动的控制,也没有剥离户籍制度所附加的利益,宪法赋予的公民基本权利没有得到很好的保障。我国的户籍制度调整到今天,之所以冲破不了制度的路径依赖,始终附加资源与利益配置的功能,是因为改革进入了“内卷化”状态,即停止不前或者简单再重复,问题不仅没有得到解决,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得到加强。因此,要通过新一轮的改革克服制度缺陷、扫除制度障碍、突破制度的路径依赖。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各阶段户籍制度的特点,结合社会实际情况,通过内外因唯物辩证法,提出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户籍制度改革建议。本文的结论是通过农民志愿、分类推进、分步指导的原则,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即通过公共服务均等化来逐渐剥离附加利益,淡化户籍制度的痕迹,直至废除户籍制度。当然,户籍制度的改革乃至废除是我国行政管理工作中的长期战略性目标,通过社会物质资源的丰富以及相关配套制度的完善,逐渐模糊城乡差距,直至消灭制度的痕迹。

  户籍制度改革是对一个系统的调整,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触及社会各方利益。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突出表现为对公民身份认定问题、土地处理问题以及与制度相关的社会保障性问题。对于实践当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公民身份“一卡通”制度,引入社区股份合作社模式,使农民成为一种职业代名词。同时,通过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营来解决相关的保障性问题。

  关键词:

  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城镇化;配套改革  
  
  目 录
  引 言
  一、 我国户籍制度的概述
  (一) 我国户籍制度的历史形成
  (二) 我国户籍制度的功能与价值
  二、 我国户籍制度的通盘检讨
  (一) 我国户籍制度的“利”
  (二) 我国户籍制度的“弊”
  (三) 当前的困惑
  三、 中国户籍制度改革的基本走向
  (一) 存废论
  (二) 户籍制度改革已成基本共识
  (三) 本文的观点
  四、 改革后的相关法律问题之处理
  (一) 身份认定问题
  (二) 土地处理问题
  (三) 社会保障问题
  结 语
  参考文献
  致 谢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法律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