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自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旧城区改建一直在我国的城市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旧城区改建不仅解决了困扰我国城市发展的土地问题,还能够集中社会力量在短期内使城市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2011 年 1 月 21日国务院公布实施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以下简称《征收补偿条例》),将旧城区改建列为“为保障国家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公共利益的需要”进行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的情形之一,并且明确了旧城区改建实施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的条件和征收程序。但地方政府在实施旧城区改建房屋征收的过程中,却产生了诸多法律问题。本文将对因旧城区改建需要实施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的几项主要法律问题进行逐一分析研究,为《征收补偿条例》的正确实施提供理论支撑。
一、旧城区改建在当前的社会发展条件下所具有的现实意义。在经济上,旧城区改建助涨了房地产泡沫的膨胀,也给金融安全带来了威胁;在政治上,不利于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和法治社会的建设。
二、因旧城区改建需要实施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的主体为“市、县级人民政府”,它的范围包括地级市、县级市、设区市的区、直辖市的区人民政府,以及某些特区、林区人民政府。直辖市人民政府不是房屋征收主体,开发区管委会的房屋征收主体资格则受限于设立该开发区的政府机关的授权情况。
三、因旧城区改建需要实施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的对象确定为“危房集中、基础设施落后等地段”.在实际操作中,判断“危房集中、基础设施落后等地段”应当以危房鉴定、房屋状况调查及居民意愿等客观因素为判断依据。
四、《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对因旧城区改建需要实施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规定了较为严格的程序,但在实践中,政府部门为了追求速度,经常违反法定的征收程序,而对这些违法行为的监督、惩罚不能落实,导致房屋征收过程中的违法行为更是有恃无恐。同时《征收补偿条例》规定的征收程序也需要进一步完善,特别是完善决策程序和听证程序。
五、公共利益是因旧城区改建需要实施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的必要条件,旧城区改建的公共利益性的认定是旧城区改建相关法律问题的关键点,也是难点。旧城区改建的公共利益性可以从实体和程序两个方面进行认定。从实体上判断,旧城区改建应当遵循公开透明原则、必要性原则、满足回迁需求原则、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重等原则;从程序上建议,旧城区改建应当履行房屋状况调查、危房鉴定、规划认定、人大审议等程序。
六、房屋征收后收回的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处置要体现旧城区改建的公益性需求,因此要对以出让方式处置征收后收回的国有土地使用权进行严格限制。
采用招、投标的方式出让,能够对受让方的设计、建设活动进行有效限制,应当广泛采用
关键词:旧城区改建,房屋征收,国有土地,公共利益
引 言
旧城区改建自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一直是我国城市建设中的重要问题,它不仅是解决制约我国城市发展土地问题的良方,还是我国的城市面貌在短期内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重要推手。2011 年 1 月 21 日公布实施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以下简称征收补偿条例),更是将旧城区改建列为“为保障国家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公共利益的需要”进行城市房屋行政征收的情形之一。由此可见,国家仍然肯定和支持旧城区改建在我国城市的现代化建设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征收补偿条例》的颁布实施,让人民群众看到了希望,希望它对于遏制怨声载道的房屋拆迁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现实情况是,拆迁不仅没有收敛的迹象,反而愈演愈烈,因为从《征收补偿条例》里,政府找到了进行房屋拆迁的最好依据--以旧城区改建的名义实施房屋征征收。
旧城区改建,并不是一个明确的法律概念,且这个词语的应用范围不仅仅在法律范围内,所以从法律角度进行明确定义是极困难的。但通过《征收补偿条例》第八条的规定,我们还是可以看出,因旧城区改建需要进行房屋征收有明确的限定条件:一是由政府组织实施;二是依照《城乡规划法》有关规定组织实施旧城区改建;三是只能是对危房集中、基础设施落后等地段进行的旧城区改建;四是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这些限定条件本身是积极的,但文字表述的局限性是所有法律条文的共同特征,法律规定得再具体,也有不能详尽的地方。同时又由于缺乏对“旧城区改建”的详细解释,导致《征收补偿条例》在实施过程中出现偏差,现实中经常出现“旧城区改建”将建成不到十年的房子也纳入房屋征收的范围之内。这样的旧城区改建不仅不能实现旧城区改建的目的,相反还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引发突出的社会矛盾等社会问题。为什么在有法可依的情况下,旧城区改建的房屋征收仍然混乱不堪?本文将根据《征收补偿条例》的规定,围绕相关立法及法律适用对旧城区改建中房屋征收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以为《征收补偿条例》的正确实施提供理论支撑。
目 录
目 录
引 言
一、 旧城区改建的现实意义
(一) 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二) 对于建设现代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性
(三) 对于建设法治社会、维护转型期社会稳定的重要性
二、 旧城区改建中房屋征收的主体
(一) 对“市、县级人民政府”的理解
(二) 直辖市不是房屋征收的主体
(三) 开发区管委会的房屋征收主体资格的确定
(四) “市、县级人民政府”的具体范围
三、 旧城区改建中房屋征收对象的确定
四、 旧城区改建中房屋征收的程序
五、 旧城区改建中房屋征收公共利益的界定
(一) 公共利益的概念
(二) 房屋征收公共利益界定的不足
(三) 界定房屋征收符合公共利益需要的原则及具体措施
(四) 旧城区改建中房屋征收的公共利益界定的程序建议
六、 因旧城区改建实施房屋征收后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处置
(一) 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法律性质
(二) 旧城区改建中房屋征收实施后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处置方式
(三) 旧城区改建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取得在现实中的困境
(四) 旧城区改建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方式的新思路
结 语
参 考 文 献
致 谢
法为立国之本,宪法与行政法作为依法治国的基础,对从事立法研究人员来讲,宪法是行政法的根基,而行政法也是宪法实现具体化的主要途径,行政法在控制行政权力与为民众提供给付行政方面离不开宪法的指导,学术堂收集了2016年法律硕士论文之宪法与行政法硕士...
中文摘要行政首长出庭应诉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被诉行政主体的法定代表人、或者是主持单位全面工作的负责人、或者是分管具体事务的负责人出庭应诉的一项诉讼活动。化解行政诉讼纠纷、树立法治政府形象、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中文摘要以邓玉娇案为切入点,分析了民意与司法审判之间的相互影响,并且从法理学角度研究如何促进我国舆论监督与司法审判良性互动,进而指出二者良性互动的关键在于尊重舆论自由与司法独立的前提下,完善舆论监督体系,使民意通过合法方式进入司法程序对其...
二、旧城区改建中房屋征收的主体旧城区改建中房屋征收的主体的确定,关系到谁有权进行房屋征收,谁承担房屋征收过程中产生的法律责任。这是旧城区改建中房屋征收的首要问题。房屋征收涉及到普通公民的重大和根本利益,必须明确征收主体及其权责,否则极易...
结语旧城区改建中房屋征收的法律问题似乎存在于房屋征收中的各个层面,如主体不够明确,程序不完善,制度不健全等等。究其原因,不仅有立法层面的问题,也有执法不力,监督不严这些法律适用层面的问题。但归根到底,我们提出这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只有一...
六、因旧城区改建实施房屋征收后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处置(一)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法律性质依据《征收补偿条例》的规定,房屋被依法征收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同时收回,这表明房屋被征收后,国有土地使用权依法直接收回,不需要进行再次征收或收购。这反映了我国...
摘要十八大三中全会召开,给广大法律人带来令人振奋的消息。中央将深化检察机关的改革。这对于检察机关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国检察机关从建国之初,在董必武老一代检察人的带领下,借鉴了列宁法律监督思想,学习了苏联的检察制度模式,第一部宪法确认了...
三、房屋征收领域侵权渎职行为法律规制的完善。2014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目标。同时指出,要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今后一个时期,着重解决好现有三...
摘要劳务派遣作为新的就业模式和用工形式对我国劳动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就业多元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供求关系失衡及行政机关监管工作不到位,劳务派遣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立法者预期的全面有效保护...
摘要2003年《法律援助条例》的颁布与实施是法律援助在中国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从此之后法律法规的编撰开始注重法律援助方面的规定,法律援助机构在各地纷纷建立,通过宣传,普通公民幵始了解法律援助制度,与此同时律师协,、社会团体也开始进行公益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