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公共管理硕士论文 >

国外军人职业生涯管理经验借鉴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4-07 共5292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4 国外军人职业生涯管理经验借鉴

  4.1 外国军官职业化历程

  19 世纪初,外国军官队伍开始了职业化的进程,到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世界上的主要国家已经把军官职业化作为军队建设的普遍原则延续了下来。在世界军官职业化改革进程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普鲁士、美国和俄罗斯,笔者就这三个国家的军官职业化进行了梳理:

  4.1.1 普鲁士(德国)军官职业化历程

  最早实行军官职业化的是德国的前身普鲁士,其军官制度改革起源于 1806 年10 月的耶拿—奥厄施泰特会战,在总结失败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征兵制”,认为军队应该由爱国公民组成,普通爱国公民组成的军队将决定着战争的胜利。1808年 8 月,普鲁士发布了新的军衔授予方法的命令,明确了军官职业化的基本标准:

  和平时期军衔授予的唯一依据是受教育程度和专业知识水平,战争时期军衔授予的唯一依据是勇敢精神和对上级下达任务的出色理解能力,所有人不论出身,只要符合上述要求,就拥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都可以竞争最高军人职位。这一规定为受教育程度高的人进入军队创造了机会,为提高军队的整体素质提供了根源保障。军官制度提出军官晋升准则:“军官晋升必须严格遵守考试制度,(书面考试,口试,野外考试等),不通过这些考试,任何军官不得晋升”。1810 年,普鲁士创立了用来培养总参谋部军官的军事学院,对于进入学院的人要求必须在部队服务 5 年以上,并通过一定的严格考试。19 世纪末,普鲁士军队改革模式基本完成了贵族精神向军事精英精神的转换,形成了职业化的军官阶层,对世界其他国家军官职业化的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21]

  4.1.2 美国军官职业化历程

  美国的军官职业化改革以普鲁士模式为样板,是对普鲁士模式的继承和发展,在世界军官职业化建设的进程中,美国的改革效果尤为突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1802 年西点军校的创立,开启了美国军官职业化的进程,19 世纪 30、40 年代,军事启蒙运动的兴起,美国建立了大量的军事院校并创立了大量的军事期刊,在此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军事思想家,着名的军事思想家马汉就是其中之一,他提出了军官职业化的思想,主张借鉴普鲁士的军事教育和晋升方式培养任命军官。

  1865 年至 1914 年期间,美国的职业军官制度与理念基本形成,基础军事教育体系中降低了技术教育成分,设立了专门的机构提供通识教育和军事科学教育;晋升体系中以功绩作为升迁的原则;组织体系中,1899 年陆军部开始推行作战军官与机关参谋军官的职务挑换制度。另外在制度之外建立了职业军事伦理,促使职业军官忠诚、服从、纪律、职责等价值观的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职业军官引起美国高层的普遍接受,享有前所未有自治权利的军官团开始进行自身制度的完善,1947 年通过的《国防人力资源管理法案》和 1954 年通过的《军官等级限制法案》对军官的晋升比率、晋升目标、服役时间等做出了明确规定,提升了军官素质,加深了军官职业化程度。20 世纪 70 年代以后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军事指挥体系收到了冲击,美国军事教育开始实行分阶段、多层次通识教育,认为军官的发展路径为基础阶段通识教育—服役—专业培训—入职—在职培训—调岗或深造,最后实现多能通才,成为人职匹配的职业化军官。到现在,美国在军事教育,晋升、选拔、培训、岗位轮换制度方面逐步得到完善,建立了成熟的军官职业化体系。[22]

  4.1.3 俄国军官职业化历程

  俄国军官职业化改革的导火索是克里木战争失败,为了提高部队的战斗力,1861 年,米留金以陆军大臣的身份开始对部队进行整体改革,反对军官晋升中的贵族统治,提出以军事教育程度决定军官等级。另外建立军事中学和四年制的士官学校。1874 年,米留金进行了军校招生制度改革,扩大了生源范围,接受社会其他阶层的代表入校学习,打破了贵族特权。卫国战争后,苏联加重了对军官军事教育的重视,开始建立学制 4-5 年的高等合成军校,大规模培养营职、团职合成军官。俄国军官职业化的进程更多的是在吸取普鲁士模式后的自我摸索进行,逐步形成了与军官职业化形匹配的制度,实现军官职业化。

  4.2 外国军官退役制度

  退役安置制度作为军人职业生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军人职业化建设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军队生命力的重要保证,良好的退役安置制度可以增强军人职业的吸引力,以备吸引更多的高素质优秀人才入伍。不同的国家,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其退役条件、待遇、就业安排、再就业培训等方面的规定也不尽相同,各有特色。相对我国而言,美国、俄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军官退役制度方面的措施已比较成熟。

  关于退役条件,一般都分为自愿退役和强制退役两种(这里讨论的是正常退役,伤残等除外)。例如“美军规定,少将以下军官服役 20 年以上,其中任军官职务 10 年者,可自愿申请退休;报请各军种部长批准;服役满 30 年以上的军官,个人提出申请,需报经总统批准;服役满 40 年的军官申请退役,可不经任何批准,即行办理退休手续”[23]。强制退役的决定条件一般未军衔年龄和生理年龄的限制,以德军的退役年龄为例:“法定退休年龄为将军 60 岁,上校 58-59 岁,中校 56-57岁,少校 54-55 岁”,[24]采取灵活的退役条件,保障了军官队伍的流动性,使其在军队年龄结构,技能结构,领导结构等方面处于一个比较稳定的状态。

  关于退役待遇,外军在退休金、政治待遇、住房待遇、医疗待遇、社会福利待遇等方面,做出了系统明确的规定,统观美、英、德、日、俄的规定,军官的退休金普遍不低于或高于同级政府官员或公务员的水平。在政治待遇上,退役军官普遍受到尊重,注重军人荣誉感、义务感和责任感的延续。美军军官在退休时,会举行相应的退休仪式,并授予相应的荣誉证书;日本军官允许带衔退役,并终身享受这种礼遇,高级军官退役时,还要接受仪仗队和军乐队的离任仪式,需要发表离职演讲,即使退役后,还可以以军事专家的身份参加有关的座谈会等;德军军官在退休前,高级将领会接受总统的会见和勋章,中将以上军官退休,还要举行隆重的仪式,少校以下的军官退役时,也会有相应的仪式欢送。可见,退役军官的政治待遇还是很高的,这也加深了军人职业的荣誉感。关于住房,由于外军军人薪酬待遇比较高,大部分军官在退役前基本都有私有住房,少数没有住房的,军人可以向政府申请贷款优惠,这一政策不受地域限制。俄罗斯的《军人地位法》则规定,退役军官可以向地方提出住房申请,根据退役时的年龄和职务在提供的住房面积及优惠,权利等方面也会有所不同。关于医疗,美军退役军官享受在军队医院看病的全部免费,另外还享受优先住院治疗的权利。德军则根据治疗费用报销 60-80%。

  关于退役安置,美国实行比较灵活的安置政策,在安置地点上可以选择国内任何地点定居,没有户籍或出生地等的限制;就业采取自谋职业为主的原则,但是,制定了保障退伍军人就业优先权的法律条文,例如《退伍军人优先法》和《双重补偿法》中规定军人获得政府部门工作的优先权,政府裁员时优先保留工作的权利,社会谋职考核时享受加分的权利等。德军过半的退役军官都从事第二职业,再就业主要靠个人,政府和军队专门设立了军官退役前的培训机构,一般军官在临退役前一年到培训机构接受脱产带薪的职业培训,以备适应地方工作。日本军官退役后安置方式有四种:养老、养病、到政府任职、分配到企业再就职,为了落实安置政策,日本建立了协助退役人员就业网络,包含防卫厅、陆海空自卫队、地方有关团体,日本的安置政策更多体现的是军队和政府的干预。英国在军官安置上原则上需要自谋职业,设立了协助性机构,例如军官协会,退役军官安置与就业联络办公室等。

  关于退役培训,英军的会根据实际需求针对退役军官进行职业培训,这种培训一般在退役前完成。英军设有安置培训中心,该中心开设包括行政、工商管理、劳动技能等 40 多种实用课程,军官可以选择感兴趣的一或两门课程进行学习,学习时间一般未 2 年或者 3 个月,另外,军官还可以到地方培训机构接受培训,培训费用由军队支付;[25]俄罗斯培训退役军官有国家培训、军队培训、社会培训、同西方合作培训四种方式。日军在临退役前两年可以加军内的为期 3 个月的民用技术训练和 6 个月的军外公共职业训练,临退役一年,接受时间为 5 周的管理业务培训,离队前的 3 至 6 个月,开展“就业指导讲座”,为退役军官顺利再就业提供计划指导。由此可见,外军非常重视退役军官职业生涯的衔接,着力解决退役军官的后顾之忧,保障退役军官在离开部队后能够找准职业定位,开始新的职业生涯。

  4.3 美国军官岗位轮换制度

  岗位轮换制是企业有计划的依据计划期限,让职工轮换担任不同的工作,培养职工的适应性和开发职工的多种能力,促进员工综合发展的制度方法,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在企业中得以广泛运用。目前,外国军队在军官培养过程中,普遍引进了岗位轮换交流制度。“多岗任职”成为培养高素质军官的重要制度和方法。轮换周期时间较短,例如德、法、日军官在同一岗位上任职的时间平均为 1 年。美国在培养高级指挥类军官时,规定军官在同一岗位上任职的时间是 4-6 年,超过这段时间就需要到新的岗位上任职;美国军官的岗位轮换范围很广,岗位轮换包括了国家与国家之间、军队内部、军队与军事院校、机关与基层以及更不同的兵种之间的的交流,主要以横向交流为主。另外,岗位轮换直接与军官的晋升衔接,没有经历岗位轮换的军官无法达到晋升条件。在美国,越是优秀,职位高的军官,其岗位轮换经历也愈加丰富和频繁。例如美国陆军训练与条令司令部前任司令爱布拉姆斯上将担任过的职务达到八种以上,跨越美国、韩国、德国三个国家,从装甲兵排排长、营长到德国装甲兵团团长,再到韩国步兵师师长,其丰富的军事实践经验和阅历,是任何的教育培训都无法实现的。只有在实践中,在岗位转换中,才能锻炼综合素质,提高战斗能力。为了保证岗位轮换制度的顺利进行,美国在《美国法典》、《国防军官人事管理法》等制度化文件中都对军官实行岗位轮换制度做出了规定。

  分析美国的岗位轮换制度,该制度得以顺利进行,主要是适应了美国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未来的战争能够取得胜利的关键因素不是先进的军事技术,也不是先进的武器,关键因素是“人”,人在未来战争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建设一支强有力的军人队伍,重要的是努力开发人力资源,培养人才。培养综合素质高,适应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是重中之重。把人拘泥于固定职位,不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发展。美军的岗位轮换制度,恰恰体现了这一点,其实践过程中所涌现出来的人才,也有利的证明了这一点。

  4.4 外军职业教育培训制度

  外国军队都建有相应的职业教育体系,主要依托学校教育。其中美国在这方面最有代表性。美军对院校建设非常重视,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逐渐形成了初级军事学校、中级军事院校和高级军事学院三级教育体制。美军的初级军事学院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军官职前的训练和定向教育,侧重军事基础理论的教育。这类学校主要包括三军军官学校,即西点军校、安纳波利斯海军学校和科罗拉多斯普林斯空军学校,找收对象为高中生,学制 4 年,毕业后授予学士学位和少尉军衔;候补军官学校,也称为预备军官学校,招收对象为大学程度的优秀士兵和选拔出来的大学毕业生,学制比较短,一般为 4 或 6 个月,毕业后也授予少尉军衔;后备军官训练团,设在地方院校中,目的是让地方院校大学生接受一定的军事训练后,符合少尉军官的任命条件。中级军事院校,主要包括武装部队参谋学院和军种指挥与参谋学院,前者学制为 5 个月,后者为 9-10 个月,招收对象一般为服役9-15 年的上尉后少校级军官,毕业后授予少校或中校军衔。高级军事学院,主要负责全军的高级深造教育,学制为 10 个月,主要招收平均年龄 40 岁左右的中校、上校级军官,毕业后授予上校或将级军衔。除了院校教育外,美国军官还可以接受在职的业余教育,通过在职自学、在职业务进修、函授教育、离职学习等方式进行。总而言之,美军在培养军官的过程即使实践终身学习理念的过程。日本的军官教育也分为初、中、高级种,初级军事院校主要招收高中毕业生,学制为 4年,毕业后还要接受军种干部候补学校为期 1 年的培训,才能进入军队任职;在军队服役数年后,表现优秀的会调入中级指挥学院接受培训,培训后晋升职务再回到军队服役数年后,优秀的军官可以进入日本最高的军事学府学习(即防卫研究所)。[26]

  分析外军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可以发现,外军军官的职业发展中贯穿了终身学习的理念,军事院校在设置上目标明确,分层次针对不同阶段的军官进行教育,层次中注重衔接性。在招生对象上有明确的划分,具有针对性。另外院校教育中除了初级军事院校的培训时间比较长,中级和高级培训时间很短,增加了培训周期的轮换,最大限度的发挥军事培训院校的效能。另外,军事培训和军官职务的晋升挂钩,保障了军队任高职军官的综合素质,对提高军队高级军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军官学习的自主性,促进军官自我规划,自我发展意识的养成。另外,培训内容具有针对性,初级阶段主要是基础军事理论的学习,打好基础,在中、高级培训阶段侧重军事技能技术的培训,一般进入中、高级军事院校的学员都有了丰富的实践阅历,在学习进程中更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培训效果。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公共管理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