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公共管理硕士论文 >

东营市宗教事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9-07 共2825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 4 章 东营市宗教事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东营作为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是胜利油田和济南军区黄河三角洲生产基地所在地,油地军相互交融交叉,外来人口和流动人口多,构成了东营的特殊市情。近年来,东营市各级宗教事务管理部门深入贯彻党的宗教政策,有效维护了全市宗教领域的和谐稳定,维护了宗教团体和信教群众的合法权益,但也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4.1 宗教事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4.1.1 宗教事务管理法律、法规不够健全

  目前的宗教事务管理法规位阶低,没有专门的《宗教法》,主要是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影响力和制约力不足。国家宗教事务局虽然也针对具体事务制定了一些条例与规定,但不系统完善,往往是就事论事,缺乏指导性,且相当数量的规定是以文件的形式下发民族宗教事务管理部门,社会知晓率低,信教群众往往接触不到、了解不到,也就难以发挥应有的效果。而各个地方宗教事务管理部门虽然也制定了一些相关规定,但法律位阶低,且更具有地方特色,也容易造成各地对同样问题处理不一,即执法不统一的现象出现。在基层宗教事务的管理中,事实上经常遇到一些法律规定模糊甚至缺失的问题,这时往往需要请示上级宗教事务管理部门,不仅延误时间,也容易引起群众的误解。

  4.1.2 宗教事务管理力量较为薄弱

  虽然近年来宗教事务管理力量不断增强,但较之快速发展的宗教形势相比仍有差距。

  一是机构设置不一致,人员少、编制少。全市共有宗教事务管理人员 24 名,其中专职 6名,兼职 18 名,对应全市 2 万名信教群众,每名工作人员需要管理服务近千人,任务繁重。按照法律规定,宗教行政执法必须由两个以上执法人员进行,但部分县区只有 1 名专职宗教事务管理人员,还有些宗教事务管理人员虽然有宗教执法证,但不具备行政编制,实际没有执法资格,为执法实践造成困难。二是宗教事务管理人员学习培训机会少。宗教事务管理的难点、重点在基层,大量事务也集中在市、县、乡,但由于宗教工作人员承担着大量的管理事务,又往往身兼数职,忙于日常工作,外出学习培训机会少,不能及时更新宗教知识与宗教事务管理方法。三是基层宗教事务管理网络有待增强,虽然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宗教工作管理网络,但基层的宗教工作力量不足,宗教目标责任制落实情况不佳,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四是宗教事务管理工作合力有待增强。宗教事务管理涉及面广,宗教事务需要公安、国安、工商、城建、城管、文化、宣传多部门配合解决。但部门间配合的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没有形成宗教事务管理的强大合力,致使部分宗教事务问题解决有一定困难。

  4.1.3 宗教事务管理执法环节有待完善

  一是执法手段单一,对非法宗教活动和责任人员缺乏强有力的制裁措施,往往是教育批评了事,执法效果有限。例如对假僧假道的处理,多是进行批评,责令其立即停止非法行为。处罚力度小,执法效果不明显。二是执法依据模糊。现行的宗教法规规定较为笼统,很多宗教问题处理存在空白点的现象。例如对宗教用品的经营管理,由于对宗教用品的界定缺少准确的定义,存在个别工艺品商店打着工艺品、装饰品的旗号,售卖佛像等宗教用品与书籍,甚至非法设置募捐箱的现象。有些问题虽然有文件规定,但出于保密原因,不能公开发布,只能向信教群众口头解释,而信教群众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单纯的口头解释很难令人信服,致使有些宗教问题处理得不到群众理解。三是宗教和非宗教活动界限模糊,部分封建迷信活动与邪教活动在初期往往打着宗教的名义,也给宗教执法者依法辨别与处理造成了难题。

  4.1.4 宗教事务管理的技术手段有待提高

  有学者曾经用三化来形容宗教发展现状,即宗教发展入世了,与国内外的联系日趋密切,宗教发展进城了,由乡村向城镇扩张,宗教发展上网了,通过网络技术快速传播。现代社会的科学技术手段赋予了宗教传播更加丰富的形式,也为当前的宗教事务管理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一些境内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网站、广播、视频、短信等形式进行非法宗教传播,组织非法宗教集会、大肆鼓吹西方价值观念,妄图通过对广大信教群众的影响来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有数据统计,当前中文宗教网站超过 1500 个,相当数量为境内外宗教敌对势力所建。宗教传播形式较之以往而更具隐蔽性,境外组织利用讲学、旅游、经济文化交流等各种途径发展教徒,培植地下势力。面对新的宗教形势,传统的宗教事务管理方式难以实现有效管理,必须积极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网络监控、管理、传播、信息情报收集技术。

  4.2 管理不完善引发的宗教治理难题

  4.2.1 抵御境内外宗教势力渗透形势严峻
  
  主要是韩国基督教、天主教梵帝冈、伊斯兰教极端主义、藏传佛教的非法渗透,渗透范围由沿海向内陆延伸,渗透方式多样化、主体多元化、方式隐蔽化。特别是以韩国为首的境外基督教宗教势力动作活跃,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宗教渗透可以通过网络快速传播,突破了地域和时空限制,加之一线沿海城市开展的清理抵御活动挤压了其生存空间,境外基督教势力渗透逐渐从一线沿海城市向二线沿海城市,从东部向西部扩张。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传教士输出国,韩国基督教牧师动作活跃,且往往采取旅游等形式邀请境内不明真相的基督徒赴韩参加宗教活动,影响了我国正常的宗教秩序。还有一些受境外势力操控的不具备传教资格的人员活动隐蔽,通过免费向信众赠送光碟、书籍等形式拉拢信众,造成不良影响。

  4.2.2 流动人口信教人员与偏远地区宗教事务管理问题凸显

  随着地区间经济文化交往的加深,外地特别是中西部地区来东营务工求学经商的人口不断增多,其中有相当比例的信教人员。这部分人群流动性强、成份复杂,宗教活动分散、随意,容易脱离统战、民宗部门的管理。本地宗教团体和宗教教职人员对流动人口信教人员覆盖能力有限,在涉及具体的宗教事务时,影响力和号召力不足。偏远地区的宗教事务也是考验宗教事务管理能力的重要环节,宗教活动场所主要集中在城区,偏远农村由于经济不够发达,群众文化水平往往比较低、精神文化生活选择少,宗教传播较快。由于偏僻的乡村宗教活动场所较少,合格的教职人员也少,这些地区的宗教事务相比之下更需要规范有序的管理。

  4.2.3 宗教团体和代表人士的引领作用偏弱

  宗教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团结、教育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的桥梁纽带,在引导信教群众贯彻执行党的宗教政策,确保宗教健康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自身制度不健全,影响力、凝聚力不够,机关化现象存在等问题。极个别的团体负责人由于宗教修养、个人素质、政治觉悟、工作方法等原因,不容易取得信教群众的信任,难以在信教群众中形成崇高的威望。近年来伴随着信教群众总数的不断增多,对优秀教职人员特别是年轻教职人员的数量需求不断增大。基督教领域的长老、神学生等教职人员相对充实,但佛教、天主教专职人员相对匮乏。另一方面,信教群众知识层次的多元化也对教职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农村信徒的增多迫切需要了解农村实际,善于用群众语言传教布道的教职人员;信教的知识分子与年轻人增多,需要更多有文化素养、宗教修养的教职人员。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公共管理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