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公共管理硕士论文 >

非政府组织有效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作用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9-19 共1697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 3 章 非政府组织有效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意义分析

  3.1 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必要性

  在倡导和创建一个新的方式的许多非政府组织生活和社会行为的同时,有些非政府组织仍然保持传统的生活方式、价值观、信仰和民族习惯,这样就能够出现多种多样的文化和亚文化,让其得以代代相传。"这些组织是公民意志的集中表达形式,其集体行动的逻辑就在于它追求同代公正和代际公正,它要通过组织的力量表达个人的意愿。由于政府自身在提供公共物品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和局限,需要这些社会组织的弥补。[15]

  "从理论的角度上讲,至少每个人都能找到志趣相投的相应组织,当然自己也可以发起成立一个相应的组织,这样的话就可以大大地丰富人们文化娱乐生活。

  3.1.1 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

  近年来,一个限制我国公共文化建设大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主体过于依靠政府,而没有形成"多元共建"的发展格局。长期以来,我国的文化建设大都是在政府主导下进行,政府依靠行政权力对各种文化资源进行计划分配,文化事业单位按照政府的要求和指令进行文化生产和服务。这种情况下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主体单一,内容枯燥,不能满足广大群众对文化的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文化体制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如何进一步明确政府在文化体系中的职能定位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必须加快政府文化职能的转变。这就必须着力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及社会的关系。要充分发挥文化类非政府组织的重要作用,积极有效的参与公共文化供给,形成多元发展的有益格局。

  3.1.2 人们精神文化需求日趋多元化的需要

  由于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日趋多样,而非政府组织有它自身的公益性、多样性等特点,较好的弥补了政府在公共文化建设的某些方面存在的不足。特别是目前我国处于转型时期,地区之间,城乡发展不平衡,由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文化建设是历史和现实的必然选择。

  非政府组织的公益性、利他主义的价值取向,拥有创新性、灵活性的特点密切与基层接触,了解基层和低成本的实际情况,属性效率高的特点决定了它的活动主要是为社会需求提供服务,在满足特殊性群体的需求、解决社会问题方面具有政府不可替代的作用。

  3.2 非政府组织有效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作用分析

  3.2.1 发展多元化公共文化服务

  公共文化服务的多元化是发展的必然趋势,鼓励和引导文化类非政府组织进入公共文化领域,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将有利于转变政府的文化职能,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减轻政府压力,提高政府管理和公共文化服务社会的效率。通过政府采购、企业赞助,组织民间文艺团体和文艺志愿者公益演出,多走进基层演出,为群众送上高质量的文化惠民大餐;通过项目补贴、政策扶持等方式,鼓励建设民办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等公益性文化场馆,为群众提供更多的文化服务场所等等,多元化的参与切实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和总体水平,也让群众更直接分享到文化发展成果。

  3.2.2 提供公共文化公益资源

  由于很多公共文化设施对社会公众的开放程度较低,导致其"闲置",造成资源的浪费。通过培育文化类非政府组织,有利于搭建社会化的公共文化平台,通过建立相关行业标准、健全评价体系,来逐步提高公共文化设施的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

  3.2.3 推进文化创新和制度改革

  文化类非政府组织既能衔接政府与市场,使其资源对流,又能通过吸取全世界的各种特色文化元素,以推进目前中国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同时还能监督政府与市场,以促进相关制度的改革。

  3.2.4 搭建公民与政府的沟通平台

  非政府组织作为政府和社会民众之间的一条重要纽带,发挥着必不可少的沟通协调作用。一方面,非政府组织能够代表所属群众的利益下情上达,将公民的要求和愿望反映给政府;另一方面,也会将政府机构的决策传达给民众,同时还可以增进公民对政府决策的认同感,最大限度的动员公民的社会参与,充分发挥民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2.5 促进文化交流

  非政府组织的"民间身份",更容易成为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文化交流的使者,不断丰富文化交流的内涵,增强文化传播的效果。同样,非政府组织在参与公共文化建设活动中可以灵活和其他的非政府组织进行交流,从而达到文化资源与文化成果的有利共享。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公共管理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