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公共管理硕士论文 >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问题的理论综述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11-26 共5831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2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问题的理论综述

  2.1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内涵

  2005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被正式提出,但时至今天,官方没有理论上的正式定义,也没有正式界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概念和明确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内涵,目前国内大多数学者认可的是深圳学者陈威提出的想法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指为了满足社会公民的公共文化需求,向社会公众提供的公共文化产品和公共文化服务行为以及相关制度与系统的总称。

  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总体内容,看法各异,缺乏一个的统一的标准,但综合各位学者的看法,可以认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内容应该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基础设施网络体系。主要是指政府财政投入的各种文化设备、设施,也包括其他社会群体提供的具有文化服务功能的设施和设备,可以看做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硬件要求。功能完善的基础设施网络应该是包括各种文化历史遗存和图书馆、文化馆、工人文化宫、文化中心、少年宫等公共文化场所,乡镇(社区)设有综合文化站、文化活动室等。

  二是公共文化政策及相关理论体系。指由各级政府部门出台的用于扶持、保障、鼓励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得以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文件、法律法规的总和,是公共文化繁荣可持续发展的基石所在。《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清楚指出,要将党的文化政策,利用各种手段转变成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因此我们加大对公共文化政策的研究,让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政策理论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实现用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

  三是公共文化信息体系。这是一个收集、整理和发布公共文化社会信息的平台,通过这一平台的运行,让公众可以直接了解公共文化服务的持续性信息,与此同时政府也可以及时、准确地了解群众的文化需求和文化服务信息,为科学决策提供帮助。

  四是资金投入保障体系。包括政府的拨款、其他社会力量的捐赠和赞助、基金等,是公共文化服务的根基所在,缺少一个优良的资金保障体系,那什么工作也开展不下去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最重要主体是政府,所以首先要解决的是资金投入问题。当然,资金投入保障体系除了政府的财政拨款之外,它还应该吸收社会力量的投资、捐款、基金等资金投入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中来,要确保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大力推进,就要建立和完善好以政府为主体,社会多极、多层次力量共同参与的资金投入体系。

  五是人才队伍支撑体系。进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运作和发展首要支撑就是人才队伍的建设,由专家学者、专业工作人员、业余文化队伍和业务管理人员等构成。我们要制定各种政策把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有很大帮助的各类人才引进我们文化建设队伍中来;我们选拔本行业出色的专业人才,加以重任,让他们站到更高的舞台上去;培训和锻炼自身的人才,给他们发展的机会。总之,建立一系列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的队伍支撑体系对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是非常重要的。

  六是公共文化考评体系。要想了解群众是否得到了满意的公共文化服务,就要对公共文化服务的诸多方面进行有效的监管,诸如主动服务是否准确、到位,各种方面的文化需求是否满足了,各个层次、各种年龄的文化需求是否满足了。

  为公民和社会提供高效优质的公共服务就是现代政府的重要职能之一,而绩效考评由可以有效的对公共服务质量进行评估,因此,一套完整的公共文化绩效考评体系,用来指导各级政府部门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要点、注意事项,并加以督促,这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考评体系应包括软硬件建设过程中的各种数据和指标,而在数据的搜集和指标体系的建立过程中,要广泛征集专家、学者、专业人员、业余爱好者、普通群众的意见,鼓励他们参与进来,利用他们的智慧和激情为公共文化服务加力。而其中一个非常重要和不可缺少的指标就是人民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满意度。

  2.2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特征

  本世纪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在考察时就明确提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要秉承公益性、基本性、便利性、均等性的原则,很好的解释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具有的特点和特征。综合其他学者的看法,可以将其特征阐述为五个方面:

  一是公益性。政府用来实现和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的手段,就是提供大量优质的公共文化产品和公共文化服务,而这些公共物品正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益性”的最好体现。可以认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最基本原则公益性,公益性确保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方向。2012年底以前,全国范围内的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将全部彻底免费的幵放,这就体现了公益性这一明显特征。为实现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目标,也必须要坚持公共文化服务实行公益性的原则,使其拥有公益性事业共有、共有、共享的基本特征。

  二是公平性。公平性是指政府按照公平分配的原则,使每一位公民不论年龄大小、地位高低、收入多少等均能享受到均等化的公共文化服务,这就要求政府在建设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网络时,要多考虑其周边情况,通盘考虑,合理使用政府手里的资源,将文化资源均等化到每个公民手里。公平性也体现了社会群体要求公平正义的伦理诉求,政府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时候,应当从公民基本文化权利平等的角度出发,让每个公民能获得文化服务的可能性均等,这样就可以使文化服务和文化资源得到合理化的使用,避免过分集中。

  三是基本型。文化需求包括“基本”和“非基本”两个层次,可以认为是分成基本文化需求和非基本文化需求。现代政府正由“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过渡,政府也只能满足人民的基本文化需求。也就是说基本文化需求是政府的责任和义务,必须由政府来完成。而相对来说,那些非基本文化需求属于范畴外需求,属于个人诉求,公民根据自己的文化诉求通过市场或者第三方来获取。

  四是多样性。由于全体公民范围太大、层次太多样,导致政府为公共文化服务对象的公民提供各种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时,必须要考虑受众的年龄大小、受教育水准、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同时还要考虑民族特性、地区间差异、民间民俗的不同等。这就给政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新服务内容和形式,更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方法,“想出好点子,做出好样子”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品种、多样化、多元化的文化需求。

  五是便利性。公共文化服务应该是便捷的,非常容易获得的服务,公共文化服务方便群众参加,尽可能遍布每个网点,为公民提供文化服务上和文化设施上的便利,为了保证这是为了方便全体公民的公共文化服务,就必须使得这种服务是短程的,频繁性的,容易获取的,最大可能地保证人人享有,因此要求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时,基础设施要布局科学合理、公务文化信息服务要方便快捷,从而确保公民充分享受公共文化服务或就近参与文化活动。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公共管理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