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我国村级财务管理的产生与发展
村级财务管理一直是我国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的重点工作,也是农民群众关注度很高的热点问题,它的产生和发展是伴随着村、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产生和发展而不断变迁的,分析我国村级财务管理的发展历程和模式,有助于我们在宏观层面上认识和把握地方村级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继而寻求到优化本地区村级财务管理的对策。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过程的加快,村级财务管理与现有村级财务管理模式不适应逐渐凸显出来,这就促使我们从二者之间的矛盾和联系入手深入思考和研究。
第一节我国村级财务管理的产生和发展历程
一、村和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产生和发展
本文所指的村级是指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代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职能的村(居)民委员会。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产生要先于村的产生。20实际50年代末,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人民公社的形式产生。当时,全国兴起冬季以兴修水利为中心的农田基本建设高潮,为集中力量、方便管理,政府引导农民成立了人民公社。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逐步建立,农业深产经营形式逐步转变为家庭经营模式,人民公社自然解体。随后中国农村逐步完成由社到乡转变,在原有的生产大队的基础上,设立自然村,并成立村民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为规范村民委员会的组织管理,1987年中央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具有行政区划含义的建制村逐步组建。
由于农村改革的不彻底不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规范性政策法规不健全,目前我国大多数农村地区集体经济组织的管理及其活动处于由村民委员及其村民小组代管状态。
二、村级财务管理的产生和发展
村级财务管理起步于50年代的农业合作化阶段。虽说当时管理的财务内容不多,但已具备财务管理的基本要素,即核算、计划、监督、控制。当时的财务管理主要是进行生产成本的核算和按劳分配等,实行的是对统一经营、统一核算、分级管理模式。人民公社下设生产大队,生产大队以下设生产队。生产队是最基层的核算单位,负责核算本队社员的口粮、生产资料、劳动工分等。这就是最初的村级财务管理维形。农业合作化阶段的会计力量还很薄弱,会计制度还很不健全,但当时确立的基本核算办法和分配办法为后来的财务管理奠定了基础。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经济经营体制发生根本性改变,由"三级所有"转变为"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农户成为基本经营单位,农村经济也由单一种植向多元全面发展,并出现了乡镇企业、村办企业、股份合作等经济联合组织经营形式。农村改革的发展促进了村级财务管理、会计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最初的村级财务管理釆用的是简单的钱物收付记账法。1992年,财政部颁布《企业财务通则》,对企业的财务管理进行了规范。1996年财政部又针对村合作经济组织颁发了《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制度(试行)》和《村合作经济组织会计制度(试行)》,明确是与借贷记账法记账,对村级财务管理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以及减免农业税政策的全面实施,城镇化的进程加快,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不断壮大,大量"村民"正向"市民"转变,由于资金量大、名目众多、来源广泛,村级财务管理面临前所未有的难度,原有的村级财务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要求,村级财务管理出现混乱现象。于是,各地纷纷开展清理整顿村级财务管理的活动,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村级财务管理模式。首先是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开始采取村财委托乡镇代管的方式,农村财务混乱的现象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遏制。该模式在规范会计账簿及科目设置、统一记账方法、强化档案管理等方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在这一方式已在全国大部分农村区域进行推广,是目前村级财务管理最为普遍、最为有效的方式,但仍存在很多需要完善和改进的地方。
从村级财务管理的发展历程来看,每个时期的财务管理制度都是与当时的经济体制、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新制度主义理论表明,当农村经济发展到新的阶段,原有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必然显现与经济发展速度之间的矛盾,必然要求改革和完善原有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以与其发展相适应。
第二节村级财务管理的内容和作用
一、村级财务管理的内容
村级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村集体资金的筹集、投资、分配、管理,具体包括规范程序、制度管理、民主管理、审计监督、财务公开等等。首先就是资金的筹集管理,资金筹措的多少直接影响到投资、分配环节的实现,在筹集资金时应遵循适量、适度原则;其次,投资管理,其成败直接影响利润分配的多少,因此这一环节需要较高的专业水平和眼光,也是风险最大的一环;第三,资金分配管理,在分配管理中,一定要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要全面考虑分配政策的各项具体因素,综合权衡,找到最合适的分配方式。
二、村级财务管理的作用
农村财务管理是村级事务的核心工作,它关系到村集体和农民的切身利益,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搞好这项工作,对于维护农民合法权益、进一步实现民主管理、促进农村和谐稳定、防止村干部腐败等方面具有较大作用。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财务管理变得越发敏感,农民群众对村级财务的知情权、监督权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关于此类的信访事件不断攀升,加强和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己变得刻不容缓。
第三节我国村级财务管理的几种模式及利弊分析
制度变迁理论是制度主义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制度主义认为,制度变迁不是泛指一种制度的历史阶段变化,而是特指一种更为优化合理高效的制度取代原有的制度。制度变迁的动力来源于作为制度变迁的主体--"经济人"的"成本一收益"计算。制度变迁的动因是由于原制度的供给满足不了主体新的需求,从而造成了原制度的不均衡,而主体从制度变迁的预期中看到了获益的可能,于是尝试去改变原有的制度。村级财务管理从产生以来,随着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和民主理财意识的觉醒,原有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渐渐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经济发展和民主管理的需求,因此,在不同阶段不同区域选择了不同的财务管理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村账村管式财务管理模式
村账村管模式,也可以称为独立财务管理模式,是指由村委会选聘财务会计人员进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村财务会计人员受村委会管理,对村委会负责,村委会对全体村民负责。该模式是村级财务管理产生阶段广大农村地区最常采用的方式,也是符合我国村民自治的相关法律法规的。但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此种模式已显示出与经济发展水平的不适应,各种弊端逐渐暴露,在审计中发现了很多的问题,比如村会计业务素质不高,作账混乱,又如村干部利用职权逼诱村会计人员作出不合规的财务管理行为等等。经济较为发达的农村地区己开始探索其他的财务管理模式来取代村账村管模式。
二、会计委派制财务管理模式
会计委派制财务管理模式,是一项幵创性的事业,产生于经济发达的沿海农村地区,其创立的目的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把会计人员的切身利益与财务管理分割开来,引入具有较强财务专业知识、代表农民利益的第三方对村级财务实行管理。其实质是政府为防止村干部腐败而采取的财务监督措施。其账务处理方式与村账村管是相同的。各村一般采用考聘或选聘的方式选定财务管理机构,由乡镇政府组织考聘或选聘,并经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表决同意。一般来说被委派来管理村级财务的人员业务上接受乡镇财务主管部门领导,其任免和调动则由组织人事部门统一管理,不受村委会的控制。目前这种模式在一些地区进行了推广,对反腐倡廉、规范管理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但由于与村民自治的矛盾性,此种模式还存在争议。
三、村账乡(镇)代管式财务管理模式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以来,由于记账方法由原来的收付记账法改为借贷记账法,很多村会计不能适应,自身又缺乏学习提高,仍用原来的方法进行记赃,或者用借贷记账法又记错科目和方向等等,财务管理出现混乱的现象。这一问题普遍存在,90年代初,江、浙一带幵始试行村账乡(镇)代管式的模式。
它是由乡镇经管站或会计核算中心代各村记账、管理资金的模式。乡镇经管站按村设账,分村开设银行账户,分村进行管理。村级仍保留会计、出纳岗位,并按老方法记流水账。村会计实际相当于报账员,每月到经管站报账,支出资金时需经村务监督委员会(村民理财小组)同意,并凭村集体和经管站双方印鉴方可取用。村出纳可保留少量数额的备用金,以备零星支出。这种模式目前是比较符合我国基层经济发展现状的,被大多数农村区域釆用,较好的解决了农村会计不专业、村干部乱用资金的现象。但同会计委派制一样,也存在政府管理和村民自治的矛盾,还需不断完善。
四、三种模式比较及利弊
以上三种模式我国农村地区都有存在,每种模式都是在特定的经济和政治环境下产生的,适用于不同时期、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环境。
新政治经济学认为,经济和政治之间有些无法割舍的内在联系,一个时期经济现象是与当时的政治环境密切相关的。正因为我国社会主义国家以及农村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正处于转轨时期的的基本国情,村级财务管理还不能完全依靠市场给出最优化的供给与需求,政府的介入就成为一种必然的现实选择。因此,会计委派制、村账乡(镇)代管财务管理模式都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监管模式,是与我国国情和基层实际相适应的。但我们在看到他们起到的积极作用的同时,也要警锡他们的消极影响可能会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和民主意识的觉醒不断扩大,造成人民群众的不满,那就违背初衷了。因此,我们必须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合本集体经济组织自身发展特点的财务管理模式。对于转轨时期的农村地区,应想办法对会计委派制和村账乡(镇)代管模式进行不断探索和改进,在委派和代管形式上避免不合法的因素。然而,如何选择适合的财务管理模式或者说如何改善现有的模式,则是摆在我们面前值得深思的课题。
(二)制约石家庄市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的主要原因分析1.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机构养老的推行和养老机构的发展受我国传统思想观念束缚严重。一方面,养儿防老的观念我国社会根深蒂固,绝多大数老人认为养老机构是专门给没有子女的孤寡老人设立的,而自己有儿...
第一章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制的研究现状第一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现状早在20世纪70年代,重大事故应急系统就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重视,联合国开始在国际、地区、国家和城市层面上提高对灾害警觉和应急管理的认识,并将1990年-2000年宣布为...
摘要近年来,在激进的考核机制和城镇化、工业化建设的双重压力下,我国地方政府建设资金需求迅速攀升,但是地方政府财力往往无力支撑巨大的建设资金需求,融资发展的趋势越演越烈,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迅速增长。此外,由于《预算法》对地方政府举债进行了...
1绪论1.1选题背景及选题意义1.1.1选题背景党的十八大报告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都提到要按照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目标,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在报告中也...
第2章香港公立医疗的管理体制与机制2.1香港公立医疗管理体制分析2.1.1香港公立医疗发展轨迹在香港公共医疗卫生发展的早期阶段,并没有公立性质的医疗机构为市民提供医疗服务。最早的医院是于1841年由英国陆军和海军创办的陆军医院和海军医院。然而...
3.3日照市境外人员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和我市参与国际合作交流程度的不断深入,各级政府对境外人员管理更加重视,相关法规制度日益健全,政府牵头的社会化联动机制和公安内部分工配合机制已经形成,合力逐渐增强。在强化境外人...
第1章导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好,对交通的需求也日益增大,非法营运车辆随之日益增多。本章对非法营运车辆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分析,对研究目标、方法、内容和创新之处等进行详细论述,为后面的问题和对策提供了必要...
第三章行政服务标准体系构建本章从目前行政服务标准体系构建的现状和问题出发,从构建原则、构建思路、构建载体、工作流程四个方面对行政服务标准体系的构建进行全方位的研究,突出标准化的技术支撑作用,为提升行政服务的整体质量和水平提供新途径。3.1...
5优化政府职能推动福州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健康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是把双刃剑,通过越界促成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重组与合作来推动创意产业的发展,并非简单的管理。从一定程度上来看,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政府是重要的参与主体,政府在文化创...
第3章突发事件舆情管理存在的问题当前我国突发事件的舆情管理工作较前几年已经有很大进步,但依然有很多问题存在。比如联动问责机制的不完善,管理观念的滞后以及管理方法技巧的欠缺。这些问题亟待管理部门去解决,舆情管理面临形势依然严峻。3.1舆情...